研究生: |
邱麗娟 QIU,LI-JUAN |
---|---|
論文名稱: |
清代雲南銅礦的經營 |
指導教授: |
莊吉發
Zhuang, Ji-Fa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畢業學年度: | 7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14 |
中文關鍵詞: | 清代 、雲南省 、銅礦 、採礦 、礦產 、經濟發展 、幣制 、社會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25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雲南盛產銅礦,在清代被大量開採,是全國最大的銅產供應地。本文研究的目的,是
擬就清廷經營滇銅的策略,來探討其間產量的變化情形,並就銅礦的開採經過,對其
境內社會、經濟層面及全國幣制的影響提出若干的說明,且藉此了解落後地區經濟發
展的轉機與面臨的困境。
本文共分七章,約十一萬字左右,各章要點如下:
第一章緒論,提及研究動機、方法及前人研究基礎。
第二章介紹銅礦的經營方式,包括生產技術、民間投資類型、組織及官方的管理體系
、規章。
第三章介紹清初銅礦開採的情形,康熙二十一年雲貴總督蔡毓榮基於籌措軍晌之需而
著規畫鯛礦的開採,至雍正時期漸有發展,不過,此時期尚屬草創階段,產量約在一
百萬至三、四百萬筋左右。
第四章說明乾隆時期銅礦年產量在一千萬筋以上的盛況,並分析其開採興盛的原因及
對全國幣制、雲南社會、經濟層面的影響。
第五章討論嘉道咸時期銅礦業由盛轉衰的問題,生產量漸不及昔日水準,至咸豐六年
的回亂爆發,更使銅礦生產被迫停頓。
第六章敘述回亂以後清廷力圖恢復銅礦生產,從資本、組織等方面加以革新,但成效
不大,未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第七章結論,綜合上述內容歸納以下幾點:
(1) 清廷因鼓鑄的需要,對銅料的需求從不間斷,而滇銅產量的多寡則影響幣制的實
施內涵。
(2) 清廷對滇銅的經營,並非全然著眼於對雲南經濟發展的考量,而是為了保證滇銅
能源源不絕地提供京師鑄錢之需。
(3) 滇銅的大量開採,確為雲南帶來一筆可觀的財富,帶動西南地區的繁榮,也促進
邊地與內地間的互動關係。
(4) 雲南銅礦業的繁榮景象並未長久維持下去,因資本、組織、技術等問題的缺失,
使得雲南省仍無法藉由銅礦的開採而改變其貧窮的命運。
#50010417.a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