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冠萱
Wu, Kuan-Hsuan
論文名稱: 「點描音樂」理念及其在自我創作之運用
The Concept of “Pointillistic Music” and the Application to Personal Composition
指導教授: 柯芳隆
Ko, Fang-Lo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5
中文關鍵詞: 點描音樂魏本布雷茲拉亨曼
英文關鍵詞: Pointillistic Music, Webern, Boulez, Lachenmann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MU.006.2019.A10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61下載: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二十世紀以降,由於民主自由思潮高漲,出現許多新的思想與結合當代科技的產物。在音樂方面,點描音樂正是這一新時代的產物之一。而點描音樂的手法主要由魏本的作品中發展而來,因此又可以說魏本之作品為點描音樂之濫觴。繼魏本之後,許多音樂風格與作曲家紛紛受到點描音樂影響,而發展出新的音樂理念與獨樹一格之創作。
    本研究旨在探討點描音樂之緣起與發展,與其在音樂史上之重要角色。並且提出魏本、布雷茲與拉亨曼,與其點描音樂之作品做更深一步的探究。此外,也透由對上述三位作曲家之作品分析,將此內化並與自我思想彙整,運用至三首自我創作中。除了藉此了解三位作曲家如何將其自我理念與點描手法融合自其創作中,也透過此研究試圖拓展出自我創作風格,並不斷自我突破與時俱進。

    Since 20th century, the new thoughts and the products combining with the contemporary technology spring up due to the rising of democratic freedom of thinking. In the aspect of music, Pointillistic Music is right one of the creatures of the new era. The technique of Pointillistic Music primarily developed from the compositions of Anton Webern, hence we can also say the works of Webern are the original of Pointillistic Music. Many music styles and composers are influenced by Pointillistic Music after Webern, and that brings new thoughts of music along with composers’ unique works coming forth.
    This thesis mainly discusses the original, development of Pointillistic Music and its’ important role in the music history, then exploring deeply on the Pointillistic Music compositions of Webern, Boulez and Lachenmann. In addition, internalizing the analysis of above mentioned three composers’ works, and then summarizing it with my idea. Applying all of them to my three personal works at last. Through this chance, I can realize how those three composers combined self-thoughts and the technique of Pointillistic Music in their compositions, then expand my own style of composition, and keep to breakthrough myself and advance with times.

    謝辭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次 iv 表目錄 vi 譜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3 第三節 文獻探討 5 第二章 點描主義音樂概論 9 第一節 點描主義緣起與發展 9 第二節 點描主義音樂緣起與發展 11 第三節 點描主義音樂創作手法與詮釋 15 第三章 點描主義音樂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之探討 19 第一節 魏本與《交響曲》作品二十一 19 第二節 布雷茲與《結構一》〈1a〉 32 第三節 拉亨曼與《吸呼》 46 第四章 自我創作之分析 67 第一節 《矛盾》Ⅰ,Ⅱ,Ⅲ為鋼琴獨奏 67 第二節 《凝•夏》為降B調豎笛、小提琴與大提琴 76 第三節 《逆風飛翔》為管絃樂 83 第五章 結論 97 參考文獻 100 附錄 103 【附錄一】魏本《交響曲》作品二十一第一樂章音列矩陣表 103 【附錄二】魏本《交響曲》作品二十一第二樂章音列矩陣表 104 【附錄三】《矛盾》Ⅰ,Ⅱ,Ⅲ為鋼琴獨奏音列矩陣表 105 【附錄四】《逆風飛翔》音組矩陣表 106 【附錄五】吳冠萱《矛盾》Ⅰ,Ⅱ,Ⅲ為鋼琴獨奏 107 【附錄六】吳冠萱《凝•夏》為降B調豎笛、小提琴與大提琴 119 【附錄七】吳冠萱《逆風飛翔》為管絃樂 129

    一、中文專書:

    宋育任。《音樂與存在知覺―論拉亨曼的音樂與美學》。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2016。

    楊沛仁。《音樂史與欣賞》。臺北:美樂出版社,2001。

    鄔里希。《音樂欣賞》。康謳 主譯。臺北:全音樂譜出版社,1982。

    潘皇龍。《讓我們來欣賞現代音樂》。臺北:全音樂譜出版社,1987。

    二、中文論文:

    王維㚬。〈點描音樂及其在自我創作之運用〉。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1。

    李亭誼。〈皮耶布雷茲《回憶錄(不變的突發-原生)》暨自我創作之分析與研究〉。臺北市立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2015。

    林思貝。〈布雷茲《無主之槌》及自我創作的分析與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2008。

    高振剛。〈布雷茲《結構》〈一〉之分析研究與自我音樂創作之運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2012。

    楊語庭。〈內化與形塑―我的音樂創作理念與實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音樂碩士班碩士論文,2014。

    陳慧芬。〈點描音樂運用在國小音樂欣賞教學課程設計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音樂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7。

    趙立瑋。〈乙太之能―原創管絃樂作品與詮釋〉。國立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作曲組碩士論文,2013。

    羅珮尹。〈自然、宗教、詩意的轉化:安東•魏本《第二號清唱劇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班博士論文,2011。

    三、樂譜:

    Anton Webern. Sympogny op.21. Kiev, ca. 1975. http://imslp.eu/files/imglnks/euimg/1/1d/IMSLP00373-Webern_-_Symphony_Op21.pdf

    Helmut Lachenmann. temA für Flöte, Stimme und Violoncello. Wiesbaden: Breitkopf &
    Härtel, 1980.

    Pierre Boulez. Structures 〈Ⅰa〉for two pianos. Universal edition.

    四、網路資源:

    名畫檔案。《傑克島的星期天下午》。http://www.ss.net.tw/page.asp?id=Seurat001. 2017;摘錄於March 2018。

    Chris Swithinbank. A Structure of Physicalities- Helmut Lachenmann’s temA.  
    http://chrisswithinbank.net/2011/03/a-structure-of-physicalities-helmut-lachenmann-tema/. 2018;摘錄於 6 March 2018。

    Reginald Smith Brindle. Pierre Boulez’s Structures 1a for Two Pianos.
    plato.acadiau.ca/courses/musi/callon/4133/STRUCTUR.PPT. 2017; 摘錄於5 January 2017。

    五、外文專書:

    Kathryn Bailey. The twelve-note music of Anton Webern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Kathryn Bailey. Webern studi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六、外文學術論文:

    Abigail Heathcote. Liberating Sounds: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 On the Music & Writings of Helmut Lachenmann. Durham University, 2003.

    七、外文期刊:

    Kathryn Bailey. “Webern's Opus 21: Creativity in Tradition”, The Journal of Musicology,Vol. 2, No. 2 (Spring, 1983), pp. 184-195.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Lejaren Hiller and Ramon Fuller. “Structure and Information in Webern's Symphonie, Op. 21”, Journal of Music Theory,Vol. 11, No. 1 (Spring, 1967), pp. 60-115. Duke
    University Press on behalf of the Yale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Music.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