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淑華
論文名稱: 國立博物館推動社區化可行性之研究-以國立歷史博物館為例
指導教授: 黃光男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0
中文關鍵詞: 博物館社區博物館社區化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35下載:7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年來由於社會結構的變遷以及民眾對國立博物館的殷殷期盼,博物館社區化的思維,將促使一向獨立於社區之外的國立博物館在理念、結構與功能上的調整。相較於社區博物館的地區性,國立博物館擁有更豐富的資源、文化歷史和多元發展的目標,因此國立博物館推動社區化活動,與社區做密切的連繫,已是博物館發展的趨勢,至於國內國立博物館推動社區化可行性如何?是本研究的出發點。
    本研究的目的包括:一、了解國立博物館推動社區化的理念與實際作法。二、探討國立博物館推動社區化遭遇的困境。三、提出國立博物館推動社區化困境解決之道。四、分析博物館推展社區化整體可行的方法,作為博物館推動社區化的參考。
    本研究以國立歷史博物館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包括文獻資料的收集與分析、實地參訪、居民與專家學者意見訪談。訪談對象包括博物館資深館員、社區居民、志工與專家學者。研究發現,史博館有推動社區化的優勢和理念,但受限於專業人力不足和館舍空間小,社區民眾期待互動機會增多但訊息傳達和溝通平台有待建立、資源分享與整合尚待建立。乃提出繼續推動博物館社區化、建立社區學習體制、加強社區參與、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與溝通管道、積極進行博物館與社區資源整合的工作等建議,雖是針對史博館提出,亦希望提供其他博物館推動社區化的參考。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3 第四節 名詞釋義…………………………………………………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博物館推動社區化之發展………………………………11 第二節 博物館營運與社區發展關係……………………………20 第三節 博物館推動社區活動相關經驗…………………………33 第四節 個案研究--以國立歷史博物館為例……………………3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49 第二節 研究對象…………………………………………………50 第三節 研究工具…………………………………………………51 第四節 資料蒐集步驟與分析……………………………………52 第五節 研究的信賴程度…………………………………………53 第六節 研究倫理…………………………………………………54 第四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國立歷史博物館推動社區化的現況……………………55 第二節 國立歷史博物館推動社區化遭遇的困境………………82 第三節 解決國立歷史博物館推動社區化困境的方法…………99 第四節 國立歷史博物館推動社區化可行性之SWOT分析…..12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33 第二節 建議………………………………………………………141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151 報紙 網路……………………………………156 英文部分 …………………………………………………………156 附錄一 訪談大綱…………………………………………………………158 表 次 表 2-1-1 新博物館和傳統博物館的比較…………………………….16 表 2-2-1 博物館與社區的互動關係………………………………… 24 表 2-2-2 國外以博物館與社區關係相關論述……………………… 29 表 2-2-3 國內以博物館與社區互動之相關研究…………………….31 表 2-3-1 我國三所國立博物館之睦鄰措施比較…………………… 36 表 2-4-1 國立歷史博物館發展歷程………………………………….38 表 2-4-2 2004-2006年學生參與服務人數與總時數………………..42 表 2-4-3 2004-2006年國立歷史博物館推展社區相關活動一覽表..44 表 3-2-1 受訪者背景資料彙整表.……………………………………50 表 4-4-1 國立歷史博物館推動社區化之SWOT分析………………130 表 4-4-2 國立歷史博物館推動社區化可行策略方案……………….131 表 5-1-1 不同背景受訪者對推動社區化的理念…………………… 133 表 5-1-2 不同背景受訪者對史博館社區化實際推動的看法……… 134 表 5-1-3 不同背景受訪者對社區化注入行銷觀念的看法與建議….138 圖 次 圖1-3-1 研究步驟流程圖…………………………………………….6 圖3-1-1 研究架構圖…………………………………………………36

    中文部分

    王一中(1996年11月20日)。台北新象,平民化的歷史博物館。聯合報,第17版。
    王一中(1996年7月11日)。人物特寫,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黃光男讓文化落實在生活上。聯合報,第16版。
    王宏鈞(2001)。中國博物館學概論。 王宏鈞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
    王秋絨(1997)。社區教育模式與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王啟祥(2002)。博物館與社區互動模式初探。博物館學季刊,16(1)。
    王嵩山(2005)。博物館、地方風格與都市再生。博物館學季刊,19(4)。
    古明仕(2004)。公辦民營機構營造良好社區關係之研究-以「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睦鄰措施」為例。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台灣博物館(無日期)。取自http://museum.cca.gov.tw/about/about_1.html
    任海(1993)。博物館及其爲台灣原住民文化的製造 。山海文化,1,29~35。
    別蓮蒂(2006)。青少年的博物館參觀行為與長期博物館良性關係建立,「博物館與青少年—2006年博物館館長論壇」。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吳宜娜(2005)。博物館社會資源開發之研究。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明珠(2002)。博物館展覽之環保維護。《新紀元的博物館營運》。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李明珠(2004)。博物館、無形文化遺產與人類精神。博物館簡訊,29、30。
    李建興(2005)。博物館與社區關係之探討-以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睦鄰措施為例。臺南藝術大學 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盈盈(1999)。探討國立歷史博物館觀眾參觀與服務品質滿意度之結果。史博館學報,14。
    李莎莉(2002)。博物館教育推廣與資源整合。博物館學季刊,16(4)。
    李美玲(2002)。「邁向知識分享文化」。研習論壇月刊,18,34~36。
    辛治寧(1998)。十九世紀至一九三0年代歐美博物館與博物館專業肇始。 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10,101~113。
    辛治寧(1999)。公共服務與社會需求-略舉一九四0至七0年代博物館專業發展之相關議題。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13,97~113。
    周妙齡(2006)。「博物館與青少年—2006年博物館館長論壇」後記。取自http://www.cam.org.tw/big5/publish_038.htm#202
    周晶生(2001)。博物館規劃在社區的實踐歷程-以921地震博物館為例。
    林泊佑主編(2002)。國立歷史博物館沿革與發展。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林盈潔譯(2002)。如何行銷博物館。台北:五觀。
    林振春(1993)。社會工作。台北:師大書苑。
    林振春(1997)。博物館如何推動社區之終身學習。博物館學季刊,11(4),17~26。
    林振春(1999)。台灣社區教育發展之研究。台北:師苑圖書。
    林勝義(1993)。博物館與社區之結合。博物館學季刊,7(2),3~8。
    空中博物館今天起發聲(1998年4月14日)。聯合報,第18版。
    洪玉菇(2004)。戰後臺灣博物館的建立與轉型:以國立歷史博物館展示教化為例(1955-2000)。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徐純(2006)。在地方博物館看見臺灣意識。博物館學季刊,20(4),117~125。
    徐純譯(2001)。Hans Manneby, Hartmut Prasch, Rainer Hofmann主編。改善博物館的品質與標準之指南與博物館的認定:博物館的品質保證。台北: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徐國芳(2005)。博物館營運新思維-博物館定位問題探討。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秦裕傑(1992)。博物館絮語。台北:漢光。
    秦裕傑(2005)。再論博物館社會資源與行銷。博物館學季刊,19(1),115~124。
    高淑清(2001)。質性研究設計,《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 Robert C. Bogdan, Sari Knopp Biklen原著;黃光雄主譯》。臺北市:揚智。
    國立歷史博物館(無日期)。取自http://www.nmh.gov.tw/nmh_web/nmh/nmh_001.cfm
    國立歷史博物館(無日期)。國立歷史博物館為民服務白皮書。取自http://www.nmh.gov.tw/nmh_web/nmh/國立歷史博物館為民服務白皮書.pdf
    張秀娟(2007)。內部行銷在公立博物館人力資源發展的應用。博物館學季刊,21(1),61~70。
    張譽騰(1994)。全球村中博物館的未來。台北:稻鄉。
    張譽騰等譯(2000)。博物館這一行。台北:五觀。
    張譽騰譯(1987)。科學中心教育活動之規劃。博物館學季刊,1(3),21~32。
    梁光余(2001)。我國公立博物館組織編制與非正式人力運用之研究-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為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進修專班。
    莊小逸(2005)。公部門地方博物館志工人力啟動因素之探討-以澎湖縣文化局博物美術組為例。臺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荷花池音樂會清涼一下:史博館舉辦活動賣點漸增加,休閒生活藝術化、與環境結合(1995年7月5日)。民生報,第14版。
    許功明(2002)。「近廟忌神」社區居民參與科博館之研究。博物館學季刊,16(1),91~103。
    許功明(2004)。博物館與原住民。台北:南天書局。
    許功明、劉幸真(1998)。博物館參觀經驗之比較-以省美館與科博館為例。博物館學季刊,12(3),6。
    許齡之(2003)。博物館-供奉神思的殿堂。博物館簡訊,23。
    郭長江(2005)。從博物館展示設計引發若干觀念與思維《博物館營運的新思維》。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野口滿成(2002)。略談國際交流以及與地方社區的合作。《文化、觀光、博物館-2002年博物館館長論壇》。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陳其南(1998)。各國社區教育現況-台灣地區推動社區總體營造的經驗。台北:師大師苑。
    陳其南(1998b)。社區總體營造的永續發展策略。社教資料雜誌,241, 5~7。
    陳勁甫、林怡安(2003)。博物館遊客滿意度與服務品質之研究: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為例。博物館學季刊,17(3),113-114。
    陳國寧(2002)。由博物館發展趨勢思考-博物館公辦民營的合作關係與意義。2002年博物館公辦民營政策之理論與實務研討會。取自
    http://www.nmp.gov.tw/main/07/7-3/3-2/2-2/8.pdf
    陳媛(1995)。博物館三論。台北:國家出版社。
    陳蕙君(1998)。運用社區資源,充實學習內容。資優教育,67,28-31。
    凱薩琳‧丹尼拉克、海倫‧麥克唐那合撰(2001)。融合-澳洲多元文化歷史之例。博物館簡訊,16。
    曾于珍、林資傑、吳介祥、林潔盈、桂雅文等譯(2005)。博物館學理論-德語系世界的觀點 Handbuch der Allgmeneinen Museologie Dr.Friedrich Waidacher。台北:五觀。
    曾信傑 (2001b)。一個好厝邊-談博物館的社區公關 。科技博物,5(1),0~61。
    曾信傑(1998)。博物館與社會資源之結合-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為例。國立台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信傑(2000)。博物館蒐藏與社會資源的關係。博物館學季刊,14(4)。
    曾信傑(2001)。特展-博物館行銷的利器。博物館學季刊,15(3)。
    黃光男(1997)。博物館行銷策略。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黃光男(1999a)。新世紀博物館的發展趨勢-博物館社區化與社區博物館。文化視窗,10,6~11。
    黃光男(1999b)。博物館新視覺。台北:正中書局。
    黃光男(2000)。博物館營運與實務。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黃光男(2000b)。如何開發博物館的社會資源。博物館利用叢書5 。台北:文建會。
    黃光男(2000c)。博物館與建築:邁向新博物館之路--博物館館長論壇論文集。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黃光男(2001)。(館長論壇-建設社區)。博物館簡訊,16(6),台北: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黃光男(2003)。博物館能量。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黃光男(2007)。博物館企業。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黃哲(無日期)。質的教育研究。取自http://www.public.com.tw
    黃淑芳(1997)。現代博物館教育:理念與實務。台北:台灣省立博物館。
    黃碧華(2004)。社區博物館的個案研究-以南瀛總爺藝文中心為例。臺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翎(1998)。邁向二十一世紀博物館研討會紀要 。台灣博物館民族誌論壇社通訊季刊,1(3),59~64。
    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家蓁(2006)。漢撒橘色。台北:田園城市。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蔡文輝(1993)。社會學。臺北市:三民書局。
    蔡世蓉譯(1990)。市民中的博物館。東京:吉川弘文館。
    蔡宏進(2005)。社區原理。台北:三民。
    蔡旺洲(2005)。全球化趨勢下的臺灣博物館展望:整合型地方文化行銷策略。博物館學季刊,19(4),49~58。
    蔡旺洲(無日期)。博物館做為公民權:建構當代博物館發展之思考。取自http://www.srcs.nctu.edu.tw/cssc/essays/12-2.pdf
    鄭熙彥(1994)。學校教育與社區發展。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謝文和(2001)。知識經濟對博物館的挑戰與省思,「知識經濟與人力資源發展研討會論文集」。嘉義:中正大學清江學習中心。
    謝德高編譯(2004)。定位與定價 : 科特勒談21世紀的行銷挑戰 / 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著 。臺北縣中和市:百善書房出版 。
    簡建忠(2006)。人力資源管理-以合作觀點創造價值。台北:前程。
    羅仕昂(2002)。社區博物館活動特性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欣怡(1997)。博物館與社區發展-社區博物館之興起及其問題。師大美術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欣怡(1998)。博物館與社區發展-兼論美國二座社區博物館。博物館學季刊,12(4),89-101。

    英文書目

    Clifford, J.(1991). Four Northwest Coast Museums: Travel Reflections. In Ivan Karp & Steven D. Lavine(eds.), Exhibiting Cultures : the Poetics and Polities of Museum Display(pp.212~254). Washington, D.C.: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Press.
    David, F.(2005). Museums and Their Communities: Museum, Communities, and Cultural Diversity Forum of Museum Directors, 2005. Taipei: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Desimone, L. L. & Harris, D. M.(1998).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Orlannd:The Dryden.
    Garfield, D. & Alvaro, M. & Oscar N. R.(1998). Museums and Sustainable Communities: Summit of the Museums of the Americas. Washington, DC: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useums. San Jose, Costa Rica: Instituto Latinoamericenses de Museos.
    Gary E. & David D.(1994). The Handbook for Museum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Gary E. & David D.(2000). The Handbook for Museums. London: Routledge.
    Gilbert, T. F.(1978). Human competence: Engineering worthy performance. New York: McGraw-Hill.
    Hamilton S. P.(1995). Prologue. In E.C.Hirzy(ed.). Museum in the Life of City: Strategies for Community Partnerships(pp.7~8). Washington, DC: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useums.
    Kotler, N. & Kotler, P.(1998). Museum Strategy and Marketing. California: Jossey-Bass.
    Kotler ,N. & Kotler, P.(2000). Can museums be all things to all people?Missions, Goals and Marketing’s Role. Museum management and Curatorship, 18(3),271~287.
    Marzio, Peter C. 1991. Minorities and Fine-arts Museum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Ivan Karp & Steven D. Lavine (eds.), Exhibiting Cultures: the Poetics and Polities of Museum Display(pp.121~127). Washington, D.C.: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Press.
    Mclean, F.(1997). Marketing the Museum.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Nadler, L.(1989). Developing Human Resources. San Francisco, CA: Bass.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