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子煜
CHEN, ZIH-YU
論文名稱: 超現實表現手法在設計繪畫創作之研究─以空間視覺效果為例
The Study on Applying Superrealism Representation on Illustration ─ Spatial Visual Effect
指導教授: 賴建都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0
中文關鍵詞: 超現實電腦繪圖設計繪畫視覺生理空間知覺
英文關鍵詞: Superrealism, Computer Graphics, Illustration, Visual Physiology, Dimention Percep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60下載:3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超現實表現手法在設計繪畫創作之研究
    ─以空間視覺效果為例

    中文摘要

    平面的圖像表現在平面的媒材上,似乎很難滿足觀者的眼睛,所以在2D的媒材上,若能以具有3D效果的立體圖形,運用超現實表現手法在畫面構成上去表現三度空間感,那就會令人有震撼的力量。以往創作研究中,較偏向於超現實表現手法本身的特性進行分類,對於超現實手法的空間視覺效果之探討較缺乏,本論文主要研究目的在進一步探討超現實表現手法於平面媒材設計繪畫上所發揮出的空間視覺效果,希望能提供設計師或相關從業人員在構思設計圖像表現之空間視覺效果時的重要參考。

    本研究發現,九種超現實表現手法為:1.比例尺寸放大縮小、2.空間置換、3.物理性質改變、4.表面材質替換、5.相異體的融合、6.無生物之活化、7.生物物質化、8.肢體解剖重組、9.重疊交錯的意象。在當前資訊時代圖像數位化的環境中,藉由電腦影像處理軟體及繪圖軟體之進步,超現實的表現手法更是被廣泛地應用在視覺傳達設計的領域中,各類廣告與插畫就常看到超現實主義的風格。在空間視覺效果上,運用物體相對的大小、物件在畫面中的不同高度、近清晰遠模糊、圖與地之間的視覺衝突、重疊、透明感以及集錦式的方法等,皆是產生深度空間的好方法,而透視手法的表達可說是一種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二次元的畫面須藉助視覺的幻象才能產生三次元的空間感,在創作時可藉由上述的表現手法,來增加物體的空間感。因此,設計從業人員基於這樣的觀點,瞭解超現實藝術思潮與創作法則實在有其必要性。

    關鍵字:超現實、電腦繪圖、設計繪畫、視覺生理、空間知覺

    The Study on Applying Superrealism Representation on Illustration ─ Spatial Visual Effect

    Abstract

    The flat graphics show on the dimensional media is difficult to satisfy viewer’s eyes. If use three dimension effect of solid graphic on two dimensional media, the surrealism representation can be more than powerful in the plane media. From the previous studies they were focus on classifying in surrealism representation of property, and the topics of spatial study is not enough. This study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spatial visual effect of design , and hope to provide designer with the idea of illustation for spatial visual effect a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The author finds that there are nine expressions about the superrealism representation: 1.Enlarge/Shrink scaling dimension 2.Space exchange 3.Physical property change 4.Surface material exchange 5.Fusion of different objects 6.Vitalizing non-living 7.Creature materiazation 8.Disassemble/Reassemble limbs and trunk 9.Overlapped interlace image. In the study, the author aims that digital technology has explored a new tendency for creating a new style in surrealism representation. By using the compure graphics software & image minipulation, the style of superrealism is widely used in the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In spatial visual effect representation, such as the size of objects, difference levels of the objects and the view of objects and so on . It is a good way to show there spaces. In the space visual effect, the size of related objects, different vertical levels of elements, the distance of clear and blur, visual conflict between foreground and background, overlapping, transparence and combination skills are adopted to re present this style. Among these skills, perspective representation is the best way to present this effect. To represent 3D space effect on the 2D canvas, visual illusion is applied. Based on the author’s conclusion, it is important for design practitioners to understand and apply spuerrealism skills on their studio practice.

    Keywords: Superrealism, Computer Graphics, Illustration, Visual Physiology, Dimention Perception

    目 錄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 ii 目錄…………………………………………………………………… iv 圖目錄………………………………………………………………… vi 表目錄………………………………………………………………… x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四節 研究流程……………………………………………………… 5 第五節 名詞解釋………………………………………………………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超現實主義繪畫先驅………………………………………… 8 第二節 超現實主義產生的淵源與時代背景………………………… 11 第三節 超現實主義的思想與理論…………………………………… 13 第四節 超現實主義圖像表現之研究………………………………… 19 4-1創作意念 ………………………………………………………… 19 4-2技法分析 ………………………………………………………… 21 4-3表現手法 ………………………………………………………… 22 第三章 設計繪畫上空間視覺效果之探討與分析 第一節 空間的定義…………………………………………………… 26 第二節 空間效果形成的視覺要素…………………………………… 32 第三節 圖畫的空間性演進…………………………………………… 39 第四節 空間的類型…………………………………………………… 45 第五節 超現實主義於設計繪畫上空間視覺效果之表現…………… 53 第四章 創作過程解析 第一節 創作方法與架構………………………………………………62 第二節 創作主題一 /軟硬兼施………………………………………69 第三節 創作主題二 /得失之間………………………………………75 第四節 創作主題三 /遊戲空間………………………………………81 第五節 創作主題四 /誘惑……………………………………………87 第六節 創作主題五 /紅的漂亮………………………………………93 第七節 創作主題六 /綠色陷阱………………………………………99 第八節 創作主題七 /夢幻美…………………………………………10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11 第二節 未來研究方向與建議……………………………………… 115 參考文獻 …………………………………………………………… 116

    參考文獻

    一、中文資料

    王秀雄(1991),《美術心理學》,台北:市立美術館。
    王秀雄 譯(1996),大智浩 原著,《美術設計的基礎》,台北:大陸書店。
    王世德(1987),《美學辭典》,台北:木鐸出版社。
    王無邪(1993),《立體設計原理》,台北:雄獅圖書。
    王 林(1996),《美術形態學》,台北:亞太圖書。
    田松、王蓓 譯(2003),Bruno Ernst 原著,《魔鏡 艾薛爾的不可能世界》,大陸: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丘永福(1989),《造形原理》,台北:藝風堂。
    朱光潛(1983),《西方美學史下卷》,台北:漢京文化。
    曲 謹(1984),《偉大的傳統》,台北:佳慶藝術圖書館。
    何 瑋(2000),〈超現實表現手法作為圖像表現策略在平面廣告中所發揮之非語詞傳播效果研究〉,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政廣(1994),《歐美現代美術》,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何政廣(1996),《世界名畫家全集 達利》,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何政廣(2003),《世界名畫家全集 瑪格利特》,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李長俊(1980),《西洋美術史綱要》,台北:雄獅圖書。
    李長俊 譯(1982),Louis Wolchonok 原著,《三度空間設計》,台北:大陸書店。
    李長俊 譯(1985),Rudolf Arnheim 原著,《藝術與視覺心理學》,台北:雄獅圖書。
    李長俊 譯(1990),Sarane Alexandrian原著,《超現實主義的藝術》,台北:大陸書店。
    李賢文、黃才郎(1982),《西洋美術辭典下冊》,台北:雄獅圖書。
    呂清夫 譯(1993),朝倉直巳 著,《藝術設計的平面構成》,台北:北星圖書。
    呂清夫(1996),《造形原理》,台北:雄獅圖書。
    何恭上(2000),《梵谷噢!梵谷》,台北:藝術圖書公司。
    東方出版社編輯委員(1986),《東方國語詞典》,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林品章(1986),《商業設計》,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林書堯(1993),《色彩學》,台北:三民書局。
    林銘泉(1996),《造形(一) 》,台北:三民書局。
    林崇宏(1999),《設計原理》,台北:全華科技圖書。
    前縮法(Foreshortening)的概念,是一種「前透視」或「準透視」的涵意。
    柳鳴九(2000),《未來主義、超現實主義、魔幻現實主義》,台北:淑馨出版社。
    袁金塔(1981),《中西繪畫構圖的比較研究》,台北:藝風堂。
    徐春江(1999),〈台灣視障兒童青少年在平面設計上的空間表現發展〉,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唐文聘 譯(1989),Horst Woldemar Jason原著,《美術之旅》,台北:好時年出版社。
    符泉生 譯(1983),Pere Gimferrer 原著,《西洋近代巨匠畫集瑪格利特》,台北:文庫出版社。
    許明潔 譯(1999),Richard Hollis 原著,《平面設計發展史》,台北:龍溪圖書。
    張恬君、王鼎銘、葉立誠、孫春望(1997),《映像藝術》,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張申溥(2002),〈超現實表現手法於電腦插畫設計之創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強那森‧希爾頓(1997),《攝影棚人像攝影》,台北:新形象。
    項幼榕 譯(1999),Suzi Gablik 原著,《瑪格利特》,台北:遠流出版社。
    黃惠貞(1991),〈超現實主義藝術繪畫之研究〉,《台中師院學報》,第五期,331- 353頁。
    黃國榮(1996),〈超現實表現手法在平面廣告中應用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黃光男(2000),《職校美術I》,台北:華興書局。
    曾國安(2000),《高中美術第一冊》,台北:華興書局。
    曾國安(2000),《高中美術第三冊》,台北:華興書局。
    曾國安(2000),《高中美術第二冊》,台北:華興書局。
    曾長生(2000),《超現實主義藝術》,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葉頌壽 譯(1976),Erich Fromm原著,《夢的精神分析》,台北:志文。
    楊朝明(2001),〈空間美感的表現手法在平面設計中運用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費國鏡(1999),〈超現實表現手法於海報設計之應用與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蔣勳、黃海雲、倪再沁(1989)《東西方藝術欣賞下冊》,台北:國立中央大學。
    劉克峰(1988),〈面性空間(Planar Space)—探討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純粹主義之繪畫作品與建築作品〉,《實踐學報》,174頁。
    劉其偉(1984),《現代繪畫理論》,台北:雄獅圖書。
    劉振源(1998),《印象派繪畫》,台北:藝術圖書公司。
    劉振源(1998),《超現實畫派》,台北:藝術圖書公司。
    雷奧納多‧達文西(1981),《達文西藝術畫》,台北:雄獅圖書。
    潘東波(2002),《20世紀美術全覽》,台北:相對論出版公司。
    賴建都(2002),《台灣設計教育思潮與演進》,台北:龍溪圖書。
    陳曉林 譯(1985),Oswald Spenler原著,《西方的沒落》,台北:桂冠。
    陳秋瑾(1995),《現代西洋繪畫的空間表現》,台北:藝風堂。
    陳俊宏、楊東民(1998),《視覺傳達設計概論》,台北:全華科技圖書。
    蔡明勳(2002),《設計繪畫》,台北:全華科技圖書。
    謝省民(1999),〈超現實風格繪畫創作教學研究--設計繪畫的單元課程實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羅慧明(1998),《圖學》,台北:藝術圖書公司。
    蘇麗琴(2002),〈非邏輯性具象圖像在西洋繪畫上之視覺創意表現--以具超現實意象作品為探討〉,國立屏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譚興萍(1975),《繪畫透視學》,台北:正中書局。
    顧炳星(1990),〈超現實主義藝術思想簡論〉,《現代美術》,第30期,頁23-24。
    藝術家工具書編輯委員會(1988),《美術大詞典》,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二、外文資料

    Alexandrian, S., (1970). Surrealist art, Ed: Thames & Hudson, London.
    Bosign,W., (1991). Hieronymus Bosch, c. 1450-1516 :between heaven and hell, Ed: Benedikt Taschen, Koln.
    Bouguereau, (1996). Bouguereau Fronia E. Wissman, Ed: Pomegranate Artbooks, California.
    Cathy & Arnie Fenner, (2003). Spectrum 10:The Best In Contemporary Fantastic Art,
    Ed: Underwood Books, Nevade City, CA.
    Ernst, B., (1992). The eye beguileds : optical illusions, Ed: Taschen, Germany.
    Escher, M.C., (1988). The world of M. C. Escher, Ed: Harry N. Abrams, New York.
    Gilles Neret, (1997). Salvador Dali, Ed: Taschen, Germany.
    Gombrich, E. H., (1999). Art and illusion, Ed: Princeton Univ. Pr., Princeton N. J.
    Gretchen Edgren, (1994). The Playmate Book, Ed: Aurum, London.
    Hagen,Rose-Marie & Hagen,R., (1994). Pieter Bruegel the Elder,c.1525-1569:Peasants, fools and demons, Ed: Benedikt Taschen, Koln.
    Paquet, M. B., (1994). Rene Magritte, 1898-1967 :thought rendered visible, Ed: Benedikt Taschen, Koln.
    Picon, G., (1983). Surrealists and Surrealism, 1919-1939, Ed: Macmillan, London.
    Sarah Simblet & John Davis, (2001). Anatomy for the Artist, Ed: DK, London.
    Tilman Osterwold, (1999). Pop Art, Ed: Taschen, New York.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