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右邦
WANG, YU-PANG
論文名稱: 澎湖白沙地區的社會與經濟變遷
指導教授: 溫振華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17
中文關鍵詞: 澎湖白沙大赤崁後寮潮間帶半農半漁村廟公司組織現代化造林動力化出稼新式教育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15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以白沙地區為核心,探討此區早期移民對白沙地區的開發與經營;在嚴苛的自然環境下,自移民拓墾開始,如何去調適個人與「海陸環境」的關係,就成為白沙居民無時無刻都必需面對的課題,也內化成為生活文化的一部份。不論是在選擇聚落的位置所在、農業的發展策略、漁業的經營模式、社會組織的建立、宗教信仰的形成乃至於人物的交流都必需藉由調適的過程,使人與自然環境取得平衡,才能夠在這塊小島上安身立命,尋求再發展的機會。白沙地區自史前時代起,人類活動的遺存與瀢址較澎湖其他地區更為密集,至日治時代仍是澎湖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在農業生產環境不如馬公、湖西等地的情況下,人口卻能如此稠密,與潮間帶所蘊藏豐富的漁業資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廣闊的潮間帶正是白沙地區最特殊的自然環境。
    17世紀初,漢人移民因移墾時間的先後、自然環境的取捨與「人類領域特性」,漳州籍移民遠離遍布泉州籍移民的澎湖本島與漁翁島,以白沙地區作為入墾的地點,使得白沙地區早期的移民人口籍貫結構迥異於澎湖本島。雖然早期移民會依據其原鄉的生活習慣、產業活動選擇移墾的地點,但移墾地點的自然環境也會促使移民必須發展出能相互調適的生產模式。1970年代以前,澎湖的農業產值仍高於漁業,可見農業的重要性;但受到自然環境的限制仍無法維持生計,因此居民會利用廣大的潮間帶及淺礁岩棚進行採捕,彌補農業生產的不足。這種時而「以漁」、時而「以農」的生產模式,從先民拓墾之初即是如此,到了日治時期還是維持這「漁農職業難分」的情況,這即是先民調適澎湖自然環境的最佳寫照。
    從村廟的建立、發展的過程可看出移民對土地的認同,社里居民透過對主祀神明各種神跡或靈聖的傳說,以口傳或筆述與各種宗教活動的舉行將村廟主神的信仰一代一代的傳承,建構各社里的「集體歷史記憶」。除了顯示出社里的團結與凝聚力外,也是展現社里經濟實力與個人成就最好的機會,更強化社里的自我認同意識,進而保衛自己生活領域的資源,建立一套有效的防衛與分享機制,來強化社里的團結與生活領域資源的維護。
    1895年日治時代的來臨,國家的力量介入傳統的社里生活,也開啟白沙地區通往現代化的道路。漁船的動力化、新式漁具漁法與水產加工製造技術的引入,是白沙地區進入工業化社會的先聲,也是白沙產業發展從傳統「半農半漁」的社會,逐漸轉向以漁業為主的經營模式;但白沙地區也因自然環境的因素,減緩了漁業的現代化腳步,導致人口外移與季節性的移民。國家力量主導的造林事業是第一次有系統地對澎湖/白沙的地貌進行改造,當時除了國防軍事的考量外,防風固砂、提供燃料或是觀光旅遊的願景也都可看出殖民政府對自然環境挑戰的回應,反射出現代化「人定勝天」與傳統「調適自然」迥異的價值觀。帶有「同化」目的教育政策將「國語」、算數、唱遊與體操融入現代化的學校教育,學校的設立與就學率的提高多少可看出白沙居民對現代社會即將到來的敏感度,而這種對教育的重視和敏感度與「出稼」風氣盛行有著密切的關連性。

    關鍵字:澎湖、白沙、大赤崁、後寮、潮間帶、半農半漁、村廟、公司組織、現代化、造林、動力化、出稼、新式教育

    緒論…………………………………………………………………………… 1 第一章 自然地理環境……………………………………………………… 7     第一節 地理位置………………………………………………… 7     第二節 地質與地形……………………………………………… 15     第三節 氣候……………………………………………………… 21     第四節 水資源…………………………………………………… 33     第五節 海底地理………………………………………………… 39 第二章 漢人的移居與發展………………………………………………… 49     第一節 十六世紀初期以前的澎湖……………………………… 49     第二節 漢人的移入……………………………………………… 59     第三節 傳統農業的發展………………………………………… 67     第四節 漁撈產業與經營模式…………………………………… 83     第五節 交通與商業活動的建立………………………………… 103 第三章 寺廟的建立與發展………………………………………………… 111     第一節 村廟的建立與變遷……………………………………… 111     第二節 村廟組織與宗教活動…………………………………… 123     第三節 村廟的經濟利權與村里間的競合關係………………… 141 第四章 日治時期的社經變遷……………………………………………… 147     第一節 政權轉換下的社會控制………………………………… 147     第二節 產業改良與經濟的變遷………………………………… 153     第三節 季節性移民-出稼……………………………………… 179     第四節 新式教育的建立………………………………………… 189 結論…………………………………………………………………………… 197 徵引書目……………………………………………………………………… 201

    壹、史 料
    一、戶籍、地籍資料
    (一)戶籍
    澎湖縣白沙戶政事務所 藏
    「大赤崁除戶簿」(1907-1946)。
    「大赤崁本籍戶口調查簿」(1946)。
    (二)地籍
    澎湖縣地政事務所 藏
    「大赤崁土地臺帳」。
    「大赤崁地籍圖」,1954年8月縮製(縮尺1/4800)。

    二、家族系譜
    大赤崁 宋國正 藏
    《大赤崁宋氏族譜(影印本)》。
    大赤崁 涂連岳 藏
    《澎島肇基始祖涂益公直系世系表(影印本)》。
    大赤崁 鄭英華、鄭英諧 製
    《鄭扶卓祖譜(影印本)》。
    小赤崁 林丙寅 藏
    《小赤崁林姓族譜(影印本)》。
    瓦硐 張兆麒 藏
    《澎湖開基始祖張氏族譜(影印本)》。
    後寮 方瑞強 藏
    《烈嶼開澎后寮金紫方氏族譜(影印本)》。
    後寮 宋有定 重抄
    《開澎宋氏族譜(影印本)》。
    後寮 許武穆 藏
    《後寮珠浦許氏族譜(影印本)》
    沙港 陳氏族譜編輯委員會
    1979《澎湖沙港陳姓族譜》,澎湖:自印。

    貳、官方檔案
    一、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按年代排列,冊數:文號)
    1895〈地質農學士及水產熟達者派遣方(澎湖列島行政廳)長官上申〉,40:13。
    1895〈地方官假官制制定〉,11:13。
    1895〈澎湖島概況并行政事務報告〉,26:27。
    1895〈澎湖島司施政報告〉, 26:28。
    1895〈澎湖島敗兵處分併ニ仝島ノ概況〉,26:29。
    1895〈澎湖島廳植物種子購入認可〉,35:2。
    1895〈開廳以來七月ニ至ル澎湖島行政事務報告〉,26:30。
    1895〈二十八年八月中澎湖島機密報告〉,26:31。
    1895〈澎湖列島事情〉,26:32號。
    1895〈二十八年九月中澎湖島機密報告〉,26:31。
    1895〈澎湖島臨時機密報告〉,26:34號。
    1895〈二十八年十月中澎湖島機密報告〉,26:35。
    1895〈漁翁島砲台火藥庫敷地收用報告〉,31:15。
    1895〈二十八年十一月中澎湖島機密報告〉,26:36。
    1896〈二十九年一月中澎湖島機密報告〉,26:37。
    1896〈仝二月中澎湖島機密報告〉,26:38號。
    1896〈澎湖島‧測天島ヲ陸海用地ニ收用ノ件〉,31:17。
    1896〈仝三月中澎湖島機密報告〉,26:39。
    1896〈殖產部員鏑木余三男澎湖島巡回復命書〉,97:8。
    1896〈臺灣住民戶籍調查規則〉, 61:27。
    1896〈澎湖島廳警察分署設置ノ件認可〉,62:16。
    1896〈第十一號澎湖警察署南門巡查派出所設置〉,86:52。
    1896〈(澎湖國語伝習所)明治二十九年九月生徒募集并ニ告諭發布報告〉,85:29。
    1897〈澎湖島住民戶籍調查表〉,11094:5。
    1897〈澎湖列島戶口調查表(29年12月現在)〉,11094:12。
    1897〈澎湖島水上警察分署設置認可〉,128:30。
    1897〈澎湖列島中燈臺及浮標設置ニ關スル(臺灣總督府)海軍參謀長(角田秀松)上申〉,191:15。
    1898〈澎湖島國語傳習所分教場設置認可ニ關スル件〉,311:17。
    1898〈兵營其他シ使用セル社寺廟宗取調〉,291:12。
    1898〈本島私立學校一覽表三一、三月現在〉,311:34。
    1898〈保甲條例律令二一號〉,249:34。
    1899〈社寺廟宇調〉,395:2。
    1899〈三十一年末學校一覽表〉,417:1。
    1900〈澎湖廳公學校授業料規程並收支ニ關スル規程認可〉,521:24。
    1900〈澎湖島國語傳習所廢止及小學校新設ノ件〉,521:35。
    1900〈告示第二十八號大赤崁公學校設置〉,495:93。
    1900〈大赤崁公學校設置澎湖廳報告〉,521:38。
    1901〈澎湖廳港仔鄉公學校設置報告〉,657:10。
    1901〈澎湖廳管內通梁公學校後寮分教場設置同意ノ件〉,4698:14。
    1901〈澎湖廳通梁公學校設置報告〉,657:11。
    1901〈第二十二號通梁公學校開始〉,618:85。
    1902〈派出所閉鎖報告(澎湖島派出所)〉,4230:191。
    1904〈澎湖廳保甲實施ノ狀況同廳長報告〉,4813:8。
    1905〈第十二號管內中墩鄉ニ豚疫發生ノ件〉,1078:33。
    1905〈第二十三號管內後寮鄉ニ豚疫發生ノ件〉,1078:42。
    1913〈臺灣林野調查規則ヲ澎湖廳下ニ施行ノ件〉,2207:4。
    1914〈大正三年收受件銘簿(第一號至第八三七號;新竹、澎湖、桃園)(高等林野調查委員會)〉,9942:1。
    1918〈白沙島公學校通梁分校校地選定認可〉,6539:10。
    1926〈國語教師ノ給料又ハ手當(白沙庄員貝書房設立者)(指令第七三一五號)〉,10535:2號。
    1926〈國語教師ノ給料又ハ手當(白沙庄鳥嶼書房設立者)(指令第七三一三號)〉,10535冊2號(.9.)。
    〈國語教師ノ給料又ハ手當(白沙庄大倉書房設立者)(指令第七三一四號)〉,《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0535:2。
    1929〈白沙庄一般經費、後寮公學校校舍增築費、赤崁公學校吉貝分教場宿舍建築費、工事監督費(指令第三四五六號)〉,10552:1。
    〈高等林野調查:澎湖廳瓦硐澳中墩鄉〉,9965:69。
    〈高等林野調查:澎湖廳瓦硐澳城前鄉〉,9965:70。
    〈高等林野調查:澎湖廳瓦硐澳港尾鄉〉,9965:71。
    〈高等林野調查:澎湖廳瓦硐澳瓦硐鄉〉,9965:72。
    〈高等林野調查:澎湖廳鎮海澳鎮海鄉〉,9965:74。
    〈高等林野調查:澎湖廳鎮海澳港仔鄉〉,9965:75。
    〈高等林野調查:澎湖廳吉貝澳吉貝鄉〉,9965:76。
    〈高等林野調查:澎湖廳通梁澳通梁鄉〉,9965:77。
    小池角白沙島二公學校設立區域變更(告示第三十二號)〉,2134:3。

    二、官方文書(依史料年代排列)
    (一)調查統計資料(依史料年代排列)
    澎湖廳
    1918《澎湖廳第三統計書》,澎湖:澎湖廳。
    1919《澎湖廳第四統計書》,澎湖:澎湖廳。
    1928《昭和二年統計概要》,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1929《澎湖廳統計概要》,澎湖:澎湖廳。
    1933-1942《澎湖廳統計概要》,澎湖:澎湖廳。
    澎湖三十周年招魂大祭奉贊會
    1925《澎湖郡統計摘要》台南:台南新報社。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 編
    1947《臺灣省五十一年來統計提要》台北:古亭書屋。
    (二)廳報(依史料年代排列)
    澎湖廳
    1896--1920《廳報》。
    1926--1943《澎湖廳報》。
    (三)年鑑(依史料年代排列)
    澎湖廳
    1919《大正七年澎湖廳行政事務及管內概況報告書》,澎湖:澎湖廳。
    1920《大正八年澎湖廳行政事務及管內概況報告書》,澎湖:澎湖廳。
    1928《昭和二年澎湖廳館內概況及事務概要》,澎湖:澎湖廳。
    1929《昭和三年澎湖廳館內概況及事務概要》,澎湖:澎湖廳。
    1930《昭和四年澎湖廳館內概況及事務概要》,澎湖:澎湖廳。
    1931《昭和五年澎湖廳館內概況及事務概要》,澎湖:澎湖廳。
    1932《昭和六年澎湖廳館內概況及事務概要》,澎湖:澎湖廳。
    1933《昭和七年澎湖廳館內概況及事務概要》,澎湖:澎湖廳。
    1934《昭和八年澎湖廳館內概況及事務概要》,澎湖:澎湖廳。
    1935《昭和九年澎湖廳館內概況及事務概要》,澎湖:澎湖廳。
    1936《昭和十年澎湖廳館內概況及事務概要》,澎湖:澎湖廳。
    1937《昭和十一年澎湖廳館內概況及事務概要》,澎湖:澎湖廳。
    1938《昭和十二年澎湖廳館內概況及事務概要》,澎湖:澎湖廳。

    參、時人專著(含志書、文集、雜著、調查報告)
    一、清代及其以前(按著作年代排列)
    周必大(宋)
    1971《文忠集》,台北:臺灣商務出版社。
    樓 鑰(宋)
    1979《攻媿集》,台北:臺灣商務出版社。
    趙汝适(宋)
    1961《諸蕃志》,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汪大淵(元)
    1961《島夷志略》附錄於《諸番志》,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張 燮
    1975《東西洋考》,台北︰學生書局。
    台銀經濟研究室編
    1971《明實錄閩海關係史料》,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陳仁錫(明)
    1967〈皇明世法錄(選錄)〉,收於董應舉(明人),《崇相集(選錄)》,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夏 琳(鄭氏)
    1958《閩海紀要》,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楊 英
    1958(1662)《從征實錄》,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施 琅
    1958(1683)《靖海記事》,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

    杜 臻
    1961(1683)《澎湖臺灣紀略》,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彭孫貽
    1959(約1683)《靖海志》,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林謙光
    1961(1685)〈臺灣紀略附澎湖〉,收入《澎湖臺灣紀略》,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蔣毓英
    1993(1685)《臺灣府志》,南投:省文獻委員會。
    高拱乾
    1985(1696)《台灣府志》,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郁永河
    1959(1700)《裨海紀遊》,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江日昇
    1960(1704)《臺灣外記》,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
    周元文
    1960(1710)《重修臺灣府志》,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陳文達
    1961(1720)《台灣縣志》,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藍鼎元
    1959(1723)《平臺紀略》,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編
    1959《清世宗實錄選輯‧雍正五》,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周于仁、胡格
    1961(1736)《澎湖志略》,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范 咸
    1961(1747)《重修臺灣府志》,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王必昌
    1961(1752)《重修臺灣縣志》,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胡建偉
    1961(1771)《澎湖紀略》,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編
    1963(1862)《臺灣府輿圖纂要》,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黃叔璥(1722)
    1996《台海使槎錄》,南投:省文獻會。
    蔣 鏞
    1961(1832)《澎湖續編》,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周 凱
    1961(1832)〈乞風行〉,收於 蔣鏞,《澎湖續編》,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61(1832)〈澎湖雜詠二十首和陳別駕(廷憲)〉,收於 蔣鏞,《澎湖續編》。
    陳廷憲(1832)
    1961(1832)〈澎湖雜詠二十首〉,收於 蔣鏞,《澎湖續編》。
    林 豪
    1993(1893)《澎湖廳志》,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二、日治時期(含中譯本,按作者姓氏筆順排列)
    土屋重雄 編
    1996(1898)《臺灣事情一班(一)》,台北:成文出版社。
    井田麟鹿
    1911《澎湖風土記》,東京:以文館。
    井原尹三太郎
    1932《澎湖島大觀》,台南:南瀛新報。
    杉山靖憲
    1925《澎湖を古今に涉りて》台南:臺日社臺南支局。
    伊能嘉矩
    1985《臺灣文化志(中譯本)》,南投:省文獻會。
    東鄉吉太郎
    1903《澎湖島》,東京:青木嵩山堂。
    澎湖廳
    1895(1929--1936)《澎湖事情》,台北:成文出版社。
    1985(1934)《澎湖廳勢一覽》,台北:成文出版社。
    藤川三郎
    1985(1932)《澎湖島》,台北:成文出版社。

    三、時人期刊論文(含調查報告,按作者姓氏筆順排列)
    古閑義康
    1917a〈澎湖廳漁村調查(十三)〉,《臺灣水產雜誌》17:22-55。
    1917b〈澎湖廳漁村調查(十四)〉,《臺灣水產雜誌》19:39-50。
    澎湖水產試業所
    1915〈大正三年度澎湖列島の海底調查 一〉,收於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 編,《臺灣之水產》第一號:49-59。
    澎湖廳水產會
    1932《澎湖廳水產基本調查報告》,澎湖:澎湖廳。
    澎湖廳水產會 編
    1936《澎湖廳水產要覽》,澎湖:澎湖廳。
    澎湖廳警務課
    1936《衛生概況(昭和十年度)》,澎湖廳:澎湖廳警務課。
    1938《衛生概況(昭和十二年度)》,澎湖:澎湖廳警務課。
    1939《衛生概況(昭和十三年度)》,澎湖:澎湖廳警務課。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課
    1899《澎湖列島水產業》東京都: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課。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 編
    1915《澎湖島之造林》,臺北:臺北印刷會社印刷。
    鏑木余三男 著、陳春暉 譯
    1998〈百年前澎湖之水產概況(原名:〈臺灣澎湖列島水產の概況〉)〉,《硓咕石:澎湖縣立文化中心季刊》13:52-68。

    肆、今人專著(含中譯本,按著、譯者姓氏筆順排列)
    一、中文著作(含翻譯 )
    內藤春吉(許冀武 譯)
    1957《台灣漁業史》,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王世慶
    1994《清代台灣社會經濟》,台北:聯經出版社。
    王鑫、馮治華
    1991《澎湖的地形景觀》,台北:交通部觀光局。
    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編
    1974《臺灣漁業之研究》,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江樹生 譯註
    2000《熱蘭遮城日誌(第一冊)》,台南:台南市政府。
    伊能嘉矩(楊南郡 譯)
    1996《臺灣踏查日記》,台北:遠流。
    米復國
    1995《金門與澎湖地區傳統聚落及民宅之調查研究》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余光弘
    1988《媽宮的寺廟:馬公市鎮發展與民間宗教之研究》,南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1998《清代班兵與移民:澎湖的個案研究》,台北:稻鄉出版社。
    吳永猛
    1996《澎湖宮廟小法的功能》,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吳建興
    1999《澎湖舊網垵社聚落的領域層次》,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吳培暉
    1999《金門澎湖聚落》,台北:稻田出版社。
    杜武志
    1997《日治時期的殖民教育》,板橋: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李紹章
    1960《澎湖縣誌(上冊)》,澎湖:澎湖縣政府。
    周婉窈
    1997《臺灣歷史圖說(史前至一九四五年)》,台北: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周憲文
    1980《臺灣經濟史》,台北:臺灣開明書店。
    林朝棨
    1957《臺灣省通志稿 卷一 土地志‧地理篇(第一冊)》,台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林長興
    1991《澎湖群島之地質與地形》,台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林茂生(林詠梅 譯)
    2000《日本統治下臺灣的學校教育:其發展及有關文化之歷史分析與探討》,台北:新自然主義公司。
    林晉德
    1998《神、祖靈、鬼之性質及地位對澎湖祠廟空間之影響》,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姜佩君
    1998《澎湖民間傳說》,台北:聖環圖書。
    施添福
    1987《清代在台漢人的祖籍分布和原鄉生活方式》台北:國立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洪國雄
    1996《澎湖產業印象:走過潮間帶》,澎湖:澎胡縣立文化中心。
    1999b《澎湖的石滬》,澎湖:澎胡縣立文化中心。
    洪敏聰
    1993《西嶼鄉民俗概述》,澎湖:作者自印。
    高怡萍
    1998《澎湖群島的聚落、村廟與犒軍儀式》,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崔可梅 編
    1998《澎湖人在台灣》,高雄:綠森林出版社。
    張玉璜
    1998《媽宮(1604--1945):一個臺灣傳統城鎮空間現代化變遷之研究》,澎湖:澎湖縣立文
    化中心。
    曹永和
    1979《臺灣早期歷史研究》,台北:聯經出版社。
    許神會
    1977《白沙鄉志》,澎湖:白沙鄉公所。
    許佩賢 譯
    1995《攻台戰記─日清戰史‧臺灣篇》,台北:遠流出版社。
    許雪姬
    1987《清代台灣的綠營》,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許雪姬等纂
    1990《澎湖縣志-城市志》,澎湖:澎湖縣政府。
    1992《澎湖縣志-雜志》,澎湖:澎湖縣政府。
    1992《澎湖縣志-地理志》,澎湖:澎湖縣政府。
    1992《澎湖縣志-物產志》,澎湖:澎湖縣政府。
    1992《澎湖縣志-人民志》,澎湖:澎湖縣政府。
    1992《澎湖縣志-經濟志》,澎湖:澎湖縣政府。
    1992《澎湖縣志-財政志》,澎湖:澎湖縣政府。
    郭金龍等撰
    2002《臺灣地名辭書‧卷六 澎湖縣》,南投:臺灣文獻館。
    陳正祥
    1955b《澎湖群島》,台北:敷明產業地理研究所。
    1969《臺灣省通誌稿 卷一 土地志‧氣候篇(第二冊)》,台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陳紹馨
    1972《臺灣省通志-人口志》,台北:台灣省文獻會。
    陳培源、張郇生
    1995《澎湖群島之地質與地史》澎湖:澎縣文化中心。
    陳紹馨
    1992(1979)《臺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台北:聯經出版社。
    陳憲明、林文鎮 主編
    2003《澎湖的農漁產業文化─西嶼鄉與白沙鄉離島篇》,澎湖:澎湖縣文化局。
    曾光棣
    1999《澎湖的五營:以空間角度來看》,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黃有興
    1992《澎湖的民間信仰》,台北:台原出版社。
    楊金燕 編
    1997《湖西鄉社區資源集錦》,澎湖:湖縣立文化中心。
    楊博淵
    1999《水垵的建築》,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鈴木清一郎 著 馮作民 譯
    1989《臺灣舊慣習俗信仰》台北:眾文出版社。
    趙崇欽
    1998《空間位序在澎湖社會之運用》,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劉枝萬
    1983《臺灣民間信仰論集》,台北市:聯經出版社。
    劉敏耀
    1998《澎湖的風水》,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戴炎輝
    1979《清代臺灣之鄉治》,台北:聯經出版社。
    顏秀玲
    1995《赤崁和吉貝漁撈活動的空間組織》,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蘇益田
    1998《生態條件對澎湖傳統聚落型態之影響》,澎湖縣: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二、外文著作
    Jared Diamond著(王道還、廖月娟 譯)
    1998《槍砲、病菌與鋼鐵》,台北:時報。

    伍、論文(含期刊論文、專書論文與學位論文)
    一、期刊、專書論文(含翻譯,按著、譯者姓氏筆順排列)
    三尾裕子
    1999〈王爺信仰的發展:台灣與中國大陸之歷史和實況的比較〉,收於徐正光、林美容 編,《人類學在台灣的發展:經驗研究篇》,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山根幸夫(吳密察 譯)
    1982〈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的成果:臺灣慣習研究會〉,《臺灣風物》32(1):23-58。
    中村校志著、許賢瑤 譯
    1996〈關於沈有容諭退紅毛番碑〉,《硓古石︰澎湖文化中季刊》9:60-7。
    木內裕子
    1985〈台灣漢人漁村社會概況〉,《民族學研究》49(4):363-372。
    王世慶
    1966〈介紹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檔案〉,《臺灣文獻》17(4):157-192。
    1985〈日據時期臺灣官撰地方史志的探討〉,《漢學研究》3(2):317-350。
    1993〈介紹臺灣史料:檔案、古文書、族譜〉,刊於張炎憲、陳美蓉 編,《臺灣史與臺灣史料》,
    台北:自立晚報,頁59-74。
    1994c〈日據時代台灣政府公報及其利用價值〉,刊於《館藏與台灣史研究論文發表研討會彙
    編》,台北: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頁347-394。
    王國瑞、甘坤煜
    1948,〈澎湖群島之造林方策〉,收於《澎湖群島科學調查專輯》,澎湖:澎湖群島科學調查團。
    王培信
    1948〈澎湖人的膳食〉,收於《澎湖群島科學調查專輯》,澎湖:澎湖群島科學調查團。
    米復國、關麗文
    1989〈澎湖傳統聚落形成發展的社會因素〉,《澎湖開拓史學術研討會實錄》,澎湖:澎湖縣立
    文化中心,頁103-127。
    余光弘
    1989〈媽宮甲頭廟的歷史與發展〉,《澎湖開拓史學術研討會實錄》,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頁333-358。
    1995〈澎湖移民與開發〉,《西瀛風物》(創刊號):45-61。
    1996〈澎湖移民與清代班兵〉,《硓咕石:澎湖文化中心季刊》3:24-43。
    余光弘、劉肖洵
    1980〈澎湖馬公廟館的初步研究〉,《思與言》18(3):25-37。
    李文良
    1997a〈臺灣林野研究關係資料介紹--臺灣總督府「高等林野調查委員會公文類纂」〉,《臺灣史料研究》9:126-173。
    李燦然
    1974〈台灣之近海漁業〉,收於《台灣漁業之研究(第一冊)》,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李翹宏
    1995〈祭祀活動與分類意識:澎湖許氏宗族的歷史和結構〉,新竹:清華大學社人所碩士論文。
    李豐楙
    1997〈儀式、演劇與廟會、狂歡:一個「常與非常」的觀點〉,附錄於 邱坤良,《台灣劇場與文化變遷----歷史記憶與民眾觀點》,台北:臺原出版社。
    村上直次郎(許賢瑤 譯)
    1996〈澎湖島上的荷蘭人〉,《硓咕石:澎湖文化中心季刊》3:44-62。
    林文鎮
    2000〈移民篇〉,收於 許雪姬主持,《澎湖文獻鄉土史料蒐集及研究報告書》,澎湖:澎湖文化局。
    林美容
    1987〈從祭祀圈來看台灣民間信仰的社會面〉,《台灣風物》37(4)143-168。
    1988〈由祭祀圈到信仰圈──台灣民間社會的地域構成與發展〉,刊於張炎憲 編《第三屆中
    國海洋發展史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頁95-125。
    1995〈村庄史的建立〉《台灣史料研究》5:7-13。
    1997〈台灣民間信仰的分類〉,收於氏編《台灣民間信仰研究書目(增訂本)》,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頁7-17。
    林會承
    1994〈澎湖聚落的形成與發展(上)〉,《文化與建築研究集刊》4:1-36。
    1995a〈澎湖聚落的形成與發展(下)〉,《文化與建築研究集刊》5:1-44。
    1995b〈澎湖村莊空間組織的研究架構〉,收於張炎憲、陳美容、黎中光 編《台灣史與台灣史
    料(二)》,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1996 〈澎湖的聚落單元:兼論清代澎湖的地方自治〉,《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1:53-132。
    1999〈澎湖社里的領域〉,《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7:41-96。
    施振民
    1975〈祭祀圈與社會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191-208。
    施添福
    1980〈地理學中的人地傳統級其主要的研究主題〉,《師大地理研究報告》6:203-242。
    1993〈臺灣聚落研究及其史料分析----以日治時期的地形圖為例〉,刊於張炎憲、陳美蓉 編《臺
    灣史與台灣史料》,台北:自立晚報,頁131-184。
    洪國雄
    1996b〈潮間帶漁技〉,收於《澎湖傳統產業專輯》,澎湖:澎湖縣文化中心。
    1998〈南海夕陽產業〉《咾咕石:澎湖縣立文化中心季刊》13:37-44。
    1999a〈澎湖石滬產業與漁村社會生活〉,《西瀛風物》6:24-30。
    洪敏聰
    2001〈褒歌田野工作心得〉,《硓咕石》23:7-15。
    胡興華
    1995〈「討海」與澎湖史料〉,《漁業推廣》103:33-37。
    范燕秋
    2002〈軍略地位、殖民與澎湖的公共衛生∼以日治初期醫療系統為分析主軸〉,收於紀麗美 總編,《澎湖研究第一屆學術研討會論文輯》,澎湖:澎湖文化局。
    栗川轟(陳春暉 譯)(1939)
    1999〈一百零二年前澎湖之水產業概況(原名:〈四十二年前の澎湖の水產業〉),《硓咕石:澎湖縣立文化中心季刊》16:2-12。
    翁安雄
    1999〈傳說、歷史與集體記憶:文化史的側寫──從澎湖七美故事及其地名談起〉,《臺灣風物》
    49(3):95-125。
    翁佳音
    1999〈十七世紀的福佬海商〉,收於《中國海洋發戰史論文集‧第七輯》,台北:中研院社科所。
    2002〈「荷蘭時代臺灣史」中的澎湖〉,收於 紀麗美 總編,《澎湖研究第一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澎湖:澎湖文化局。
    高怡萍
    1994〈澎湖的犒軍儀式〉《中國民族學通訊》32:77-99。
    1996〈民間宗教中兵馬儀式的地區性差異──以金門與澎湖的鎮符儀式為例〉刊於莊英章、潘
    英海 編《臺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三)》,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張一鳴
    1974〈臺灣之沿岸漁業〉,收於《臺灣漁業之研究(第一冊)》,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曹永和
    1989〈澎湖之紅毛城與天啟明城〉,《澎湖開拓史學術研討會實錄》,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頁131-154。
    2002〈澎湖在海洋發展史上的地位〉,收於 紀麗美 總編,《澎湖研究第一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澎湖:澎湖文化局。
    梁鉅榮、步熒昇
    1948〈澎湖土壤與農林業〉,收於《澎湖群島科學調查專輯》,澎湖:澎湖群島科學調查團。
    莊英章
    1978〈臺灣漢人宗族發展的研究評述〉,《中華文化復興月刊 》11(6):49-58。
    1981b〈漁業政策與地區性漁業發展〉,《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1:91-128。
    1988〈談人類學的台灣漢人社會研究〉,刊於張炎憲 主編《歷史文化與台灣(二)》,台北,台
    灣風物,頁81-110。
    許雪姬
    1978〈明末對澎湖的經略〉,《台北文獻》(直) 45∕46:359-374。
    1988〈澎湖的人口遷移──以白沙鄉瓦硐村為例〉,《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三)》台北:中
    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1989〈媽宮城的研究〉,《澎湖開拓史學術研討會實錄》,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頁27-49。
    1996〈宋、元、明、清對澎湖群島的認識〉,《硓咕石:澎湖文化中心季刊》4:34-57。

    許毓良
    2002 〈1940至1960年代國民政府軍事反攻下的澎湖─以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所藏檔案為主的討論〉,收於紀麗美 總編,《澎湖研究第一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澎湖:澎湖文化局。
    許嘉明
    1978〈祭祀圈之於居臺漢人社會的獨特性〉,《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1(6):59-68。
    郭魁土
    1948〈澎湖土壤之生成研究〉,收於《澎湖群島科學調查專輯》,澎湖:澎湖群島科學調查團。
    陳民本
    1989〈臺灣四周之海底地形與板塊運動〉,《科學月刊》20(8)。
    陳信雄
    1994〈從廟宇的發展窺視澎湖的開拓史〉,《歷史學報(成大)》20-229-273。
    1995〈澎湖歷史發展的獨特性──獨特的分期與特性〉,《思語言》33(2):131-156。
    陳春暉
    1997a〈澎湖魚類知多少(1):清朝時期有關澎湖魚類之記載〉,《西瀛風物》1:30-47。
    1997b〈澎湖魚類知多少(2):日據時期有關澎湖魚類調查之記載 (上) 〉,《西瀛風物》2:18-38。
    1997c〈澎湖魚類知多少(3):日據時期有關澎湖魚類調查之記載 (下)〉,《西瀛風物》3:1-18。
    陳朝欽
    1974〈台灣之遠洋拖網漁業〉收於 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編,《台灣漁業之研究(一)》,台北:台灣銀行。
    陳憲明
    1991a〈澎湖北海一帶無人島紫菜採集的領域管理〉,《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17:63-84。
    1991b〈澎湖沿岸魚場之管理〉,《台灣史田野研究通訊》20:41-45。
    1992〈一個珊瑚村的生態:澎湖鳥嶼的研究〉,《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18:109-158。
    1995〈澎湖村落祭祀的空間結構〉,《第一屆本土文化學術研究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灣師範
    大學,頁523-542。
    1996a〈西嶼緝馬灣的石滬漁業與其社會文化〉,《硓咕石:澎湖文化中心季刊》2:2-14。
    1996b〈澎湖群島石滬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地理研究》25:117-140。
    1996c〈澎湖鼎灣、許家兩村何鎮安營的儀式─村落社會秩序與象徵的彰顯〉,《西瀛風物》(創
    刊號):62-75。
    1996d〈澎湖村落祭祀的空間結構(上)〉,《硓咕石:澎湖文化中心季刊》4:58-71。
    1996e〈澎湖村落祭祀的空間結構(下)〉《硓咕石:澎湖文化中心季刊》5:26-34。
    陳憲明、顏秀玲
    1991〈澎湖漁村人口遷移及生活調適──望安鄉個案研究〉,《中國地理學會會刊》19:57-70。
    曾瑪莉
    1987〈澎湖漁村的宗教信仰:外垵漁村田野調查研究〉《民族與華僑所學報》4:81-121。
    黃士強
    1981〈澎湖古代文化〉,《人類與文化》15:61-65。
    黃小平
    1975〈清代澎湖經營之研究〉,《大陸雜誌》50(3):10-31。
    黃世祝
    1998〈方志的歷史地理學的應用──以澎湖的人口為例〉發表於台灣師大地理學系、台灣省文
    獻委員會 主辦「第二屆台灣地理學術研討會」,台北:台灣師大,1998.5.23.。
    黃有興
    1982〈澎湖的鄉約與地方自治〉,《台灣文獻》33(4):13-34。
    1987a〈澎湖民間信仰初探〉,《台灣文獻》38(2):51-113。
    1987b〈澎湖的法師與乩童〉,《台灣文獻》38(3):133-164。
    1988a〈澎湖的祭王行事〉,《台灣史田野研究室通訊》8:11-12。
    1988b〈記澎湖風櫃溫王殿迎送「五府千歲」活動〉,《台灣文獻》39(3):165- 240。
    1989a〈澎湖內垵內塹宮迎送「三府千歲」活動紀略〉,《台灣文獻》40(2):51-98。
    1989b〈澎湖的「祭王」行事〉,《澎湖開拓史學術研討會實錄》,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頁309-329。
    1990a〈澎湖舊奎壁澳元村之際王活動〉,《台灣文獻》41(2):211-296。
    1990b〈談澎湖元宵「乞龜」的習俗〉,《台灣文獻》41(2)181-195。
    黃應貴
    1995〈人類學與台灣社會〉刊於空中大學、花蓮師院、屏東師院 編《分析社會的方法論文
    集》,屏東:屏東師院社教系,頁H1-H32。
    楊麗祝、劉靜貞
    1989〈清代澎湖海難事件之探討〉,《澎湖開拓史學術研討會實錄》,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頁279-304。
    溫振華
    1979〈評介戴著「清代臺灣之鄉治」〉,《台灣風物》29(10):109-116。
    1989〈評介余光弘著「媽宮的寺廟」〉,《台灣風物》39(3):183-187。
    1991〈臺灣聚落研究的省思〉,《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18:7-10。
    1991〈神明會資料與清代臺灣鄉村研究-臺中縣石岡鄉舉例〉,《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19:51-55。
    1993〈日本殖民統治下台灣鄉村社會的變遷-以東勢地區為例〉,刊於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編《日據時期台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639-652。
    1995〈台北縣鄉土史重建-以三貂社為例〉,《台北縣文化中心季刊》43:35-48。
    1996〈寺廟與鄉土史-以淡水福佑宮與鄞山寺為例〉,《台北縣文化中心季刊》49:4-10。
    1996〈蘆洲湧蓮寺-一座鄉廟的形成〉,《台北縣文化中心季刊》50:4-9。
    1996〈村鄉與鄉土史教學〉,收入《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87-294。
    臧振華
    1987〈從考古證據看漢人的拓殖澎湖──兼評澎湖為宋元貿易轉運站說〉,《台灣風物》37(3):
    77-98。
    1988〈澎湖群島上的考古發現〉,《台灣風物》38(1):143-160。
    1989〈地下出土的澎湖史〉,《澎湖開拓史學術研討會實錄》,澎湖:澎湖縣立文化中心,頁
    63-102。

    鄭水萍
    2000 〈高雄市澎湖籍移民之研究〉,收於 許雪姬主持,《澎湖文獻鄉土史料蒐集及研究報告書》,澎湖:澎湖文化局。
    鄭紹裘
    1998〈日治時期馬公國校憶往─祝賀馬公國小創校一百年校慶〉,《硓咕石》12:29-56。
    1999〈日治時期澎湖廳所國民學校之校史沿革與歷任校長(一)〉,《硓咕石》17:26-47
    2001〈日治時期最早的學校─澎湖島國語(日語)傳習所〉,《硓咕石》23:16-36。
    鄭喜夫
    1968〈清代澎湖之租稅〉,《台銀》19(4):282-298。
    謝 浩
    1996〈鄭克爽降清前後的澎湖──以人口、建物物資為中心〉,刊於國學文獻館 主編《臺灣地區開闢史料學術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社。
    顏尚文
    2002〈日治時期澎湖移民與嘉義市竹圍子「小澎湖」聚落的形成〉,收於 紀麗美 總編,《澎湖研究第一屆學術研討會論文輯》,澎湖:澎湖文化局。
    關麗文
    1987〈澎湖傳統聚落發展之研究〉,《台大建築與城鄉學報》3(1):51-85。
    Sahlins, Marshall(謝繼昌 譯)
    1967〈文化與環境──文化生態學的研究〉《思與言》5(1):27-30。
    Wilkerson, James(魏捷茲)
    1992〈中國晚期帝國國家體制與人觀:一個澎湖的個案研究〉,發表於中研院民族所 主辦「閩台社會文化比較研究工作研討會」,台北:中研院民族所,1992.6.22-23。
    1994〈澎湖的田野實習課程與台灣的人類學研究〉《中國民族學通訊》32:1-13。
    1995“Rural Village Temple in the P''enghu islands and Their Late Imperial Corporate Organization”, 刊於漢學研究中心 編《寺廟與民間文化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建會。
    1996〈澎湖群島的村廟「公司」與人觀〉收錄於莊英章、潘英海編《台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及(三)》,南港:中研院民族所,頁221-242。

    二、學位論文(按著者姓氏筆順排列)
    尹建中
    1969〈澎湖人移居台灣本島的研究〉,台北: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所碩士論文。
    田允茂
    1997〈澎湖舊奎璧澳聚茖的領域層次〉,中壢:中原大學建築所碩士論文。
    江柏煒
    1994〈宗族移民聚落空間變遷的社會歷史分析:金門瓊林與澎湖興仁的比較研究〉,台北: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培暉
    1997〈1911年以前金門與澎湖村落空間的比較〉,台南: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論文。

    吳建興
    1997〈澎湖舊網垵社聚落的領域層次〉,桃園:中原大學建築所碩士論文。
    李永進
    1998〈特偏離島聚落發展之研究:以澎湖七美為例〉,台北:台灣大學地理系碩士論文。
    李玉芬
    2000〈綠島的區位與人文生態的變遷〉,台北:台灣師大地理所博士論文。
    李宗信
    2004〈小琉球的社會與經濟變遷(1622-1645)〉,台南:台南師範學院台灣文化研究所。
    周介一
    1997〈澎湖農漁業活動及空間使用〉,桃園:中原大學建築所碩士論文 。
    林偉盛
    1998〈荷據時期東印度公司在台灣的貿易(1622-1662)〉,台北:台大歷史所博士論文。
    林承毅
    2003〈澎湖宮廟小法操營結界儀式之研究〉,台北:台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翁安雄
    2002〈虎井:一個澎湖離島社里發展之研究(1715-1950)〉,桃園:中央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
    高怡萍
    1992〈澎湖離島果葉村的犒軍儀式與儀式象徵〉,新竹: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書怡
    1992〈澎湖漁民的社區認同〉,新竹: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雪姬
    1978〈明清兩代國人對澎湖群島的認識與防戍〉,台北: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凱証
    2003〈澎湖魚灶研究〉,台北: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秀娟
    1997〈澎湖望安島與將軍澳嶼維生方式的變遷〉,台北:臺灣師大地理系碩士論文。
    陳致宏
    1999〈澎湖水道南端,風、流、水位變化之分析〉,台北:臺大海洋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瑪莉
    1983〈澎湖漁村宗教功能之分析:外垵漁村之田野調查研究〉,台北:文化大學民族與華僑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光棣
    1995〈澎湖的五營-以空間角度來看〉,桃園:中原大學建築所碩士論文 。
    黃大展
    1999〈信仰、儀式與社會--以嘉義民雄大士爺為例〉,新竹:清華大學人類所碩士論文。
    溫振華
      1978〈清代台北盆地經濟社會的演變〉,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瑞峰
    1999〈從後頭厝(娘家)到阮家(婆家)---澎湖望安阿媽的生活空間〉,桃園: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碩士論文。
    劉敏耀
    1994〈「地理」對澎湖聚落空間的影響〉,桃園:中原大學建築所碩士論文。
    蔣瓊徽
    1997〈澎湖聚落民間信仰空間防禦體系之探討〉,桃園:中原大學建築所碩士論文。
    蔡秉德
    1997〈澎湖澎南之聚落研究〉台北: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智仁
    1998〈澎湖社里領域之再省思:以望安島及將軍澳兩島七社里為比較〉,桃園:中原大學建築所碩士論文。
    蔡文騰。
    2003〈軍事佈防的變遷∼以澎湖為探討中心(1945年以前)〉,桃園:中央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
    蔡佳芸
    2003〈高雄市境澎湖籍移民之研究〉,台南:臺南師範學院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昭民
    1998〈澎湖西溪村打石師傅群之研究〉,桃園:中原大學建築所碩士論文。
    鄭水萍
    2004〈臺灣村廟到「都市型移民廟宇」社會空間結構的變遷: 以高雄市澎湖移民與移民廟為例〉,高雄:高雄大學都市發展與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仕淵
    2002〈殖民主義與體育──日治前期(1895-1922)臺灣公學校體操科之研究〉,桃園:中央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
    顏秀玲
    1992〈澎湖吉貝村和赤崁村漁撈活動的空間組織〉,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關麗文
    1985〈澎湖傳統聚落形式發展研究〉台北市: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