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唐正
Cheng Tang
論文名稱: 數位圖像在個性化商品上之運用與研究—以滑板商品為例
Use and Study of Digital Pictures in Personalized Products—An Example of Skateboards
指導教授: 張柏舟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0
中文關鍵詞: 數位繪圖個性化商品符號消費次文化塗鴉滑板
英文關鍵詞: Digital Pictures, Personalize Products, Symbolic Consumption, Subculture, Graffiti, Skateboard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49下載:1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隨著大眾消費習慣的改變,個性化商品廣為年輕消費族群所接受;拜數位發展迅速之賜,為了呈現設計師自己的理念與刺激消費,不斷有新的風格出現。在以往數位創作中,較偏向於軟體操作、重視畫面效果等狹隘的圖像作品,卻忽略其設計創作背後所代表的精神與內涵,而個性化商品重視的是利用「視覺符號」來得到族群的認同,而達到刺激消費的目的,綜合以上所述,本創作論文撰寫的主要內容,在探討以數位圖像在個性化商品上的呈現,並從「視覺符號」在個性商品上呈現的背景與意義,找尋出創作的發想與思考方案。
    從文獻探討中,首先探討數位圖像的定義、要素及特色,以定義數位繪圖。再針對符號學與消費文化相關文獻,研究視覺符號與消費文化定義、理論,並將兩者之間的關係做整合性的探討,以了解符號消費的原理與特性,有助於了解時代背景、商業行為與設計的沿革,並從青少年次文化、塗鴉藝術與個性化商品之間的關係加以探討其符號與消費文化,第二節後,會將滑板商品進行收集與整理,並就數位藝術之發展背景、形式、功能與媒材之特質呈現探研其啟發性之影響,了解設計師們之藝術創作思想與圖像構成,受其時代背景之影響、藝術及設計思潮、對傳統設計觀念的影響與衝擊,利以新表現的轉折,結合主觀心象的手法,如隱喻、象徵意義、轉化等等...加以研析。
    最後透過滑板族群與青少年的符號與消費文化,擬定創作主題、創作理念,在應用在滑板商品設計,包含產品定位、發想設定及圖像數位化,以海報及實品呈現,並根據研究驟逐步創作的研究與分析後,歸納出「個性商品設計須考慮族目標的群符號消費」、「青少年次文化結合屬於青少年個性化商品的趨勢」、「各種類型數位繪圖與媒材的整合運用」三項結論,提供給設計師在創作發想時的解決方案。

    Personalized products are gett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among your consumers thanks to change of consumer habits. Designers keep presenting new styles to show their ideas and stimulate shopping thanks to rapid digital development. Earlier digital composition focused on narrow graphic works in software operation and picture effects, ignoring the spirit and contents behind design. Personalized products emphasize win identification of consumers with visual symbols to stimulate shopping. This study aims at exploration presentation of digital pictures in personalized products and locating perceptions and thinking projects of composition from background and meaning of personalized products through visual symbols.
    From literature discussions, we first discuss definition, key elem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igital pictures to define digital graphics. From literature on semiology and shopping culture, definition of visual symbols and shopping culture and theory are discussed. Integrative discussions are made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to understand principl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ymbol shopping, which helps understand time background, commercial behaviors and design history. We also explore the symbols and shopping culture from relation among secondary culture of adolescents, graffiti art and personalized products. From Chapter II, data on skateboards are collected and arranged to explore inspirational influence on development background, forms, functions and media characteristics of digital art. It is to understand that composition thoughts and layout of pictures of designers are affected by the time background, art and design trends. Analysis is made on influence and impacts on traditional design ideas to help transformation of new expression in combination of subjective mental image methods such as metaphor, symbolized meaning and transformation, etc.
    Composition themes and ideas are decided through symbols and shopping culture of skateboarders and adolescents to be applied in skateboard design, including product positioning, perception positioning and picture digitization presented in posters and actual products. Based on study and analysis from gradual composition, conclusions are given—design of personalized products to take symbol shopping of target groups, trends of secondary culture of adolescents in combination of adolescent personalized products and integration and use of different digital graphics and media as solutions for designers in composition.

    誌謝 Ⅰ 中文摘要 Ⅱ 英文摘要 Ⅲ 目錄 IV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設計創作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設計創作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設計創作研究範圍與限制 3 一、數位圖像 3 二、消費者行為與符號消費所衍生出來的個性化商品 3 三、設計創作 3 第四節 設計創作研究方法 4 一、文獻分析 4 二、案例研究分析 4 三、設計創作 4 第五節 設計創作研究流程架構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數位圖像概述 7 一、數位藝術與數位圖像發展沿革 8 二、數位圖像的特色與分析 10 第二節 消費者行為 13 一、消費者行為之意義 13 二、消費者購買行為模式 14 第三節 符號消費與個性化商品 21 一、符號學概要 21 二、符號消費義含 23 三、商品符號化 25 四、個性化商品 25 第四節 青少年次文化圖像設計與符號學的關係 27 一、青少年的界定與價值觀 27 二、青少年的次文化 28 第五節 塗鴉藝術 31 一、塗鴉概述 31 二、當代塗鴉文化流行之特性 33 第五節 小結 35 第三章 數位圖像在滑板商品呈現的案例分析 36 第一節 滑板案例分析 36 一、滑板運動的發展 36 二、滑板與塗鴉案 39 三、滑板塗鴉案例分析 40 第四章 設計創作 63 第一節 設計創作主題與理念 64 一、個人創作主題 64 二、分析與創作 65 第二節 作品內容與分析 6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9 第一節 研究結論 70 第一節 研究建議與後續研究方向 72 參考文獻 78

    【中文書籍部份】

    REACH(2008年8月初板)。《塗鴉人轟炸台灣》。台北市:大辣出版:大塊文化發行
    IDEAfriend Studio 企劃(2008年)。《視覺設計IN紐約》。台北市:龍溪國際圖書
    王昭仁 譯(1995)。《設計思考》。台北:恩楷。 Peter G.Rowe 著
    王天德、吳吟 著(2005)。《網路文化探究》。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
    王煥琛、柯崋葳(1999年)。《青少年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方世榮 譯(1998)。《行銷管理學:分析,計劃,執行與控制》。台北:城邦文化。Kotler 著
    何穎怡 譯(2002年3月初版)。《嘻哈美國》。台北市:商周出版。尼爾遜.喬治 著
    東正德 譯(1989年)。《消費趨勢大觀》。台北市:遠流出版。油谷遵 著
    東正德 譯(1989年)。《消費主權時代》。台北市:遠流出版。油谷遵 著
    鄭永澤 譯(2009)。《設計。未來:明日傑出設計師的創新基因》。臺北:原點。Matt Mattus 著
    陳坤宏 著(1995年)。《消費文化理論》。台北:揚智
    陳敬旻 譯(2008年6月初版)。《Wall and Piece:塗鴉教父Banksy官方作品集》。台北縣:繆思出版:遠足文化發行,Banksy 著
    陳琇玲 譯(2002年)。《新消費者心裡學》。台北:城邦文化。Lewis & Bridger 著
    張錦華 譯(2003年)。《傳播符號學理論》。台北:遠流。John Fiske 著
    張萍譯(2003年)。《消費文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布希亞.盧瑞 著
    楊裕富、林萬福 著(2002年)。《後現代設計藝術》。台北市:田園城市
    楊裕富(2002年)。《設計的文化基礎:設計、符號、溝通》。台北:亞太圖書。
    鄒 風、孟林明(1997年)。《消費心理學》,台北:世界商業文庫
    漆梅君(2001年)。《透視消費者:消費行為理論與應用》,臺北:學富文化。
    榮泰生 著(1999年)。《消費者行為》。台北:五南。
    廖方瑜、孟成漢(2006年)。《塗鴉.城市糖果地圖》。台北:田園城市
    鄭祥福 著(1999年)。《後現代主義》。台北市:揚智文化
    鄭秀美 譯(1986年)。《感性消費.理性消費》。台北:業強。電通行銷戰略研究會

    【中文期刊與論文部份】

    江福貞(2004)其實你不懂我的心—由青少年身心發展特質談青少年次文化,《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台北,第40期,P.39~41。
    吳君毅(2002年)。從運動廣告探討符號性消費之現象。《輔仁大學,大專體育》。第63期,P134-139
    周永捷(2005年)。《青少年手跡消費省思—從符號消費到秀異》。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
    馬藹屏(1997年)。青少年次文化出探。《學校衛生》。第30期,P.55-59。
    張德聰(2005年)。從青少年次級文化談校園危機處理。《教育資料與研究》。第14期,P.37-52
    蔡麗慧,唐玄輝,劉奕伯(2003年)。〈文化性產品與認知典範性之初探—以石獅子為例〉。《中華民國設計學會第八屆設計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論文集》。台中縣:朝陽科技大學。
    謝佳宇(2005年)。《台灣連鎖便利商店之文化經濟、消費決策與生活實踐:一個文化研究的探討》。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

    【雜誌部份】
    IDN,2010,Volume17 no.1,P69

    【外文書籍部份】

    Groovisions (2008), Groovisions MGR, Tokyo:Koichi Yamaazki
    J. Namdev Hardisty (2009), New skateboard graphics, New York:Mark Batty Publisher
    Blackwell,R., & Miniard,P. & Engel,J (2001), Consumer Behavior(9th ed),FL: Harcourt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