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張晏慈 Chang, Yen-Tzu |
---|---|
論文名稱: |
科技資本主義下隱私商品化問題—以Google為例 A Technocapitalism approach on the analysis of commodification of user privacy: A Case Study of Google |
指導教授: |
王維菁
Wang, Wei-Chi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大眾傳播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Mass Communi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7 |
畢業學年度: | 10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9 |
中文關鍵詞: | 商品化 、隱私商品化 、科技監控 、資訊拜物 、Google |
DOI URL: |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2260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48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資訊社會下,使用者對於資訊的需求量增加,而可攜式通訊裝置的成熟,更產生了隨時上網的這種社會現象,但這也意味著我們的數位足跡與過去僅透過的電腦上網的時代相比呈現巨量的增加,而使用者數位足跡等個人隱私資訊,也成為資訊時代下,主要交換的商品,Google前全球市佔率最高之資訊服務提供商,在台灣亦有最高的市佔率,在Google各項免費服務的背後,卻是透過使用者個人資訊來盈利,即是犧牲了使用者的隱私權。
本研究為藉傳播政治批判取徑來分析Google是如何合理的使用者隱私,檢視Google商業發展過程中如何將使用者資訊變成商品,及交換過程中所存在之權力不平等。我國相較歐美各國在隱私權的立法方面較為緩慢,在過去發生之相關侵權案例中,均無法提供我國民眾相對的保護,因此透過爬梳鄰近國家或是歐盟與個人資訊保護之法律、自律、他律方式,以供我國參考。
本研究發現,Google在商業化過程中不斷的修訂定型化契約,並以此不斷要求使用者讓渡其個人資訊,以此合理化使用這些隱私資訊,使用者卻無力與其抗衡,只能採取使用或是退出,但即便退出亦不能確定Google會確實刪除使用者留存之大量資訊,因此,在個人資料保護法的修法下應更加精確,並應仿照他國設立獨立之專責機關,以增加主控權並能提供國民隱私保障。
一、中文部分
王佳煌(1998)。〈商品拜物教與資訊拜物教〉,《思與言》,1998年九月號:203-260。
王俊程、李宜昌、洪銘建(2002)。〈隱私市場—數位商品分享之價值〉,《資訊管理研究》,4(3):119-136。
王郁雯(2004)。《馬克斯論人的本質》。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梅玲(2005)。英美與亞太地區圖書資訊學教育。臺北市:文華。
王治東(2006)。〈哲學與文化視角之下隱私權的探討〉,《南昌大學學報》, 37(1):9-12。
王麗萍、劉鵬(2009)。〈發展與挑戰:信息社會中的隱私權保護〉,《山東大學學報》,3:104-110。
王明禮(2014)。〈論資訊隱私:科技與商業發展脈落下的觀察〉,《中原財經法學》,32:60-105。
伊海宇譯(1990)。《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台北:時報文化。(原書Karl Marx. [1844]. Economic and Philosophical Manuscripts of 1844)
吳佳恆、藍美貞、楊枝瑜、鍾玉鈺、高仁君譯(2013)。《數位新時代》。台北:遠流(原書Eric Schmidt & Jared Cohen. [2012]. The New Digital Age: Reshaping the Future of People, Nations and Business.)
何保中譯(1986)。《西方的智慧》。著。台北市:業強。(原書B. Russell. [1974]. Wisdom of the west)
何家祥(2008)。〈從政治經濟學觀點看Google Adsense〉,《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73。
李明哲、唐志宏(2002)。〈網路商業化與網路民主:資訊政治經濟學觀點下 的討論〉,《資訊社會研究》,3:251-268。
李婉萍(2011)。〈隱私暨個人資料保護與管理工具介紹(一)—隱私衝擊分析〉。《科技法律透析》,23(7):18-23。
李婉萍(2012)。〈個人資料保護脈絡下的「捆綁式同意」〉。《科技法律透析》,24(1):18-41。
李科逸(2013)。〈國際因應智慧聯網環境重要法制研析—歐盟新進個人資料修法與我國建議〉。《科技法律透析》,25(12):41-62。
宋瑛堂譯(2012)。《搜尋引擎沒告訴你的事》,新北市:左岸文化。(原書Pariser, Eli. [2011]. The Filter Bubble.)
呂愛麗(2014.03.20)。〈 「我還是把谷歌戒掉了!」保護隱私大作戰 年花兩千美元〉,《財訊雙週刊》,446 :56-58,自http://www.booj.wealth.com.tw/article_in.aspx?nid=1025
林定立(2002)。〈消費文化中「資訊崇拜」的意義〉,《資訊社會研究》,3:64-84。
林東清(2002)。〈顧客關係管理(CRM)研究的一些相關理論模式與重要議題〉,《資訊管理學報》,9:31-56。
林于勝、洪春暉、王凱(2004)。〈當搜尋引擎不再是搜尋引擎—談Google IPO〉。《資策會產業焦點評論》:1-9。
林靖堂(2007)。《無名小站商業化歷程問題分析兼論技術移轉機制之反思》。
天主教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照真(2009)。〈電視新聞就是收視率商品:對每分鐘收視率的批判性解讀〉。《新聞學研究》,99:79-117。
林思惟(2016)。〈歐盟新規: 個人資料保護規則-數位防護的新縱深〉。《金融聯合徵信》,29:14-22。
胡正榮譯(2000)。《傳播:在政治和經濟的張力下:傳播政治經濟學》。北京:華夏(原書Vincent Mosco. [1996].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 Rethinking and Renewal. SAGE.)
柯佳伶、李杏津、陳永男(2009)。〈異化意涵之探究〉,《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82。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82/82-11.htm
個人資料保護法(2010)。
個人資料保護法修正案(2014年12月30日)。
習賢德(1993)。〈新聞的異化危機〉。《傳播文化》,2:113-128。自:http://www.comm.fju.edu.tw/journal/sites/default/files/data/mc00208.pdf
張乃烈譯(1998)。《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簡論》,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原書Ernest Mandel.[1967]. Introduction to Marxist Economic Theory.)
張憶嬋(2005)。《開放原始碼軟體商業模式及相關法律問題之探討》。政治大學智慧財產研究所碩士論文。
曹家榮(2007)。〈資訊科技的權力問題:從網路空間的探問出發談親密歸訓與 嵌入性價值的常規化〉,《資訊社會研究》,12:179-211。
范姜真嬍(2015)。《我國電信業及電信加值網路業個人資料保護與監管機制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NDC-DSD-103-014)。台中:東海大學法律學系。
郭瑞華(2009)。《中共對臺工作機制研究:政府過程的觀點》。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
郭戎晉(2012)。〈論數位環境下個人資料保護法制之發展與難題—以「數位足跡」之評價為核心〉,《科技法律透析》,24(4):18-39。
郭戎晉(2013)。〈論個人資料保護法制中「技術設計」入法之趨勢-以歐盟為觀察對象〉,《資訊安全通訊》,19(3):65-79。
郭戎晉(2014)。〈韓國個人資料保護法制之比較研究〉,《科技法律透析》,26(2):30-53。
彭玲林譯(2011)。《Google化的危機》,台北:商周。(原書Siva Vaidhyanathan. [2010]. The Googlization of Everything.)
莊麗莉譯(1995)。《文化、傳播與政治經濟學》,當代114。(原書Golding, P. & Murdock, G. [1991]. Culture, Communications, and Political Economy).
葉乃靜(1998)。資訊商品化:公共圖書館面臨的新挑戰,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24(2):29-43。
葉至誠、葉立誠(1999)。《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陳智偉,2007。〈美國《商周》50企業榜首:Google〉。[Online Available]:http://apple.1-apple.com.tw/index.cfm?Fuseaction=Article&NewsType=twapple&loc=TP&showdate=20070318&Sec_ID=8&Art_ID=3326176。
陳柏誠(2008.07.21)。〈經濟衰退回顧╱2000年 網路泡沫化 新貴身價一夕暴跌〉,《自由時報財經專欄》,自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228764
陳世峯(2010)。《論全球治理下之資訊隱私權保障:以Google侵害資訊隱私之爭議為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陳光亮(2015)。《兩岸大學整併變革對組織影響之比較研究—以台灣東華大學與大陸廣州大學為例》,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佑寰(2015年12月12日)。《法院管轄權也有主場優勢可採「反客為主」策略網路業考量跨國經營成本宜重視訴訟管轄權》。網管人。2017年6月18日,取自:http://www.netadmin.com.tw/article_content.aspx?sn=1511090001
黃則馨(2013)。《數位足跡發展及運用與對隱私權的威脅》。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馮建三(1992)。《資訊、錢、權-媒體文化的政經研究》。台北:時報出版社。
馮建三譯(1992)。《廣告的符碼》。台北市:遠流。(原書Sut Jhally. [1987]. The Codes of Advertising. New York: Routledge.)
馮建三譯(1998)。《傳播政治經濟學再思考與再更新》。台北:五南。(原書Vincent Mosco. [1996].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 Rethinking and Renewal. SAGE.)
馮建三譯(1999)。《資訊社會》。台北市:遠流。(原書Franck Webster . [1995]. Theory of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New York: Routledge.),
賴冠名(2010)。《使用者資訊隱私顧慮和網站隱私機制對信任的影響—以Facebook台灣使用者為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董旭英、黃儀娟譯(2000)。《次級資料分析法》。台北:弘智文化。(原書David W. Stewart. Secondary Research)
劉靜怡(2002)。〈網際網路時代的資訊使用者與隱私權保護規範:個人、政府與市場的拔河〉,《資訊管理研究》,4(3):137-161。
劉靜怡(2004)。美國資訊自由法的運作經驗-曾虛白研討會,取自台灣新聞記者協會。http://www.atj.org.tw/Judgeercon1.asp?number=42
劉靜怡(2012)。〈社群網路時代的隱私困境:以Facebook為討論對象〉,《臺大法學論叢》,41(1):1-70。
劉北成、楊遠嬰譯(1992)。《規訓與懲罰》。台北:桂冠。(原書Foucault, Michel. [1975]. Discipline and Punish: the Birth of the Prison, New York: Random House.)
臺灣個人資料與管理制度(無日期),瀏覽日期:2017年07月30日,取自:https://www.tpipas.org.tw/model.aspx?no=161。
蕭美惠譯(1999)。《透明社會:個人隱私V.S資訊自由》。台北:先覺。(原書David Brin. [1998]. The Transparent Society: Will Technology Force Us to Choose between Privacy and Freedom? New York: Basic Books.)
蘇育萱(2010)。《多元化適地性服務輸出推論模式》。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羅世宏、徐福德譯(2017)。《社群媒體批判理論》。台北市:五南。(原書Fuchs. Christian. [2013]. Social Media: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Google隱私權政策(2016.08)。上網日期:2016年08月29日,自https://static.googleusercontent.com/media/www.google.com/zh-TW//intl/zh-TW/policies/privacy/google_privacy_policy_zh-TW.pdf
《Google請來資深經理 準備全球擴張》。(2001年08月17日)。大紀元。2017年6月18日,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1/8/17/n120190.htm
《Google保存搜尋紀錄 引發隱私權爭議》。(2005年07月21日)。自由時報。2017年6月18日,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25849
陳曉莉(2010年05月25日)。《Google公開AdSense拆帳比例》。iThome。2017年6月18日,取自:http://www.ithome.com.tw/node/61365
陳曉莉(2010年05月28日)。《Google完成AdMob併購》。iThome。2017年6月18日,取自:http://www.ithome.com.tw/node/61453
廖珮君 (2011年11月14日)。《向日本P-Mark取經 看隱私標章如何建立公信力》。資安人。2017年7月23日,取自: https://www.informationsecurity.com.tw/article/article_detail.aspx?aid=6471
林偉立 (2012年02月23日)。《Google展示型廣告業務即將超越Facebook》。數位時代。2017年6月18日,取自: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22211/BN-ARTICLE-22211
《到底是誰在逛我的網站?用 Google Analytics 找出秘密客提昇業績》。(2013年11月22日)。科技報橘。2017年6月18日,取自: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13/11/22/google-analytics/
Guan-tin, Chie(2014年04月16日)。《網路資料個人隱私與安全:Cookie 與 HTTPS 加密》。2017年6月18日,取自:https://blog.timc.idv.tw/posts/internet-privacy-and-security-cookie-https/
尹俊傑(2014年05月13日)。《歐盟挺被遺忘權 Google頭大》。中央社。2017年6月18日,取自: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405130390-1.aspx
《參院通過「美國自由法」取代「愛國者法」限制國安局監聽權》。(2015年06月03日)。關鍵評論網。2017年6月18日,取自: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7925
《被捕報導可搜出 日法院令google刪除》。(2015年07月03日)。蘋果日報。2017年6月18日,取自: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international/20150703/640542/被捕報導可搜出%E3%80%80日法院令google刪除
《韓國通過最新個人資料保護法修正案》。(2015年10月)。資策會法律科技研究。2017年6月18日,取自:https://stli.iii.org.tw/article-detail.aspx?no=64&tp=1&i=156&d=7019
陳曉莉(2015年10月21日)。《Yahoo正式與Google廣告結盟》。iThome。2017年6月18日,取自:http://www.ithome.com.tw/news/99419
《Google 前 CEO 親述:Google 擴張的法門》。(2015年11月19日)。科技新報。2017年6月18日,取自:http://technews.tw/2015/11/29/about-google-expansion/
甄美玲(2016年06月16日)。《在一片爭議聲中,「被遺忘權」在歐盟確立和實施》。傳媒透視。2017年6月18日,取自:http://app3.rthk.hk/mediadigest/content.php?aid=2071
愛範兒(2016年07月12日)。《在機器學習的路上,歐盟給科技公司出了道大難題》。INSIDE。2017年6月18日,取自:https://www.inside.com.tw/2016/07/12/machine-learning-setting-internet-huge-clash-europe
《什麼是 GA(Google Analytics)?》。(2016年08月31日)。INSIDE。2017年6月18日,取自:https://www.inside.com.tw/2016/08/31/what-is-google-an alytics
甄梓鈴(2016年09月16日)。《【被遺忘權】要求Google刪財困紀錄 西班牙男子推動立法》。香港01。2017年6月18日,取自:http://app3.rthk.hk/mediadigest/content.php?aid=2071
《違反承諾! Google將用戶資訊授予廣告公司》。(2016年10月27日)。匯流新聞網。2017年6月18日,取自:https://cnews.com.tw/違反承諾-google將用戶資訊授予廣告公司/
《BS 10012 個人資訊管理系統 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 PIMS》。(2016年11月02日)。Leadership。2017年6月18日,取自:http://www.isoleader.com.tw/home/iso-coaching-detail/1456
《甲骨文送上一記「助攻」,讓深陷反壟斷深淵的 Google 雪上加霜》。(2017年01月26日)。科技新報。2017年6月18日,取自:http://technews.tw/2017/01/26/oracle-attack-google-privacy/
《日最高院 首定義網路「被遺忘權」》。(2017年02月02日)。自由時報。2017年6月18日,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1075022
馬紹恆(2017年3月23日)。《隱私權保障不只是人權也關乎經濟發展——歐盟個資保護規範的啟示》。關鍵評論網。2017年6月18日,取自: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64024
《廣告主看過來!Google 宣布開放購買傳統電視廣告》。(2017年04月26日)。數位時代。2017年6月18日,取自: https://technews.tw/2017/04/26/google-start-selling-tv-ads/
二、外文部分
Ann Cavoukian & Tyler J. Hamilton.(2002).The Privacy Payoff: How Successful Businesses Build Customer Trust. Torinto:McGraw-Hill.
Allmer, Thomas. (2011). Critical Internet Surveillance Studies and Economic Surveillance. Triple C, 9(2): 566-592.
Bereday,George(1964).Comparative Method in Education.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Bolin, G. (2011). Value and the media: cultural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in digital markets. Farnham: Ashgate.
Balakrishnan, A. (2017, March 23). Alphabet Chairman Eric Schmidt: We 'can't guarantee' ads won't appear next to offensive content. Retrieved June 15, 2017, fromhttp://www.cnbc.com/2017/03/23/google-chairman-eric-schmidt-advertising-and-extremist-content.html
Castells, M. (2001). The Internet galaxy: Reflections on the Internet, business, and societ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Donna L. Hoffman, Thomas P. Novak, and Marcos A. Peralta. (1999). Information Privacy in the Marketspace: Implications for the Commercial Uses of Anonymity on the Web.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15:129-139.
Daniel,Caroline and Palmer,Maija (2007, May 23).Google’s goal: to organize your daily life.Retrieved June 15, 2017, from http://www.bbc.com/news/technology-17076670
Elmer, G. (1997). Spaces of surveillance: Indexicality and solicitation on the internet. Critical Studies in Mass Communication, 14(2), 182-191. doi:10.1080/15295039709367006
Foucault, Michel. Discipline and Punishment. Vintage Books, New York: 1995.
Fuchs, Christian. (2008). Internet and society: Social theory in the information age. New York: Routledge.
Google blackballs reporters, CNET. (n.d.). Retrieved June 15, 2017, from http://money.cnn.com/2005/08/05/technology/google_cnet/
Google cookies 'bypassed Safari privacy protection' (2012, February 17). Retrieved June 15, 2017, from http://www.bbc.com/news/technology-17076670
Google: EU group urges privacy policy change pause. (2012, March 08). Retrieved June 15, 2017, from http://www.bbc.com/news/technology-16870465
Google privacy policy criticised by data watchdog. (2013, July 04). Retrieved June 15, 2017, from http://www.bbc.com/news/technology-23187771
Google Analytics remarketing lists go cross-device May 15. (2017, April 07). Retrieved June 15, 2017, from http://marketingland.com/google-analytics-remarketing-lists-go-cross-device-may-15-211248
Jr., H. W. (2010, August 14). Google and the Search for the Future. Retrieved June 16, 2017, from https://www.wsj.com/articles/SB10001424052748704901104575423294099527212
Kelion, L. (2015, June 01). Google overhauls privacy and security settings. Retrieved June 15, 2017, from http://www.bbc.com/news/technology-32958765
Lyon, David. (1998). The World Wide Web of surveillance: the Internet and off-world power-flows.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 Society, 1 (1): 91–105.
Lyon, David (2001). Surveillance Society: monitoring everyday life.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Lanier C.D., & Saini. A. (2008). Understanding Consumer Privacy: A Review and Future Directions. Marketing Science Review, 12(2).
Lyon, David. (2014). Surveillance, Snowden, and Big Data: Capacities, consequences, critique. Big Data & Society ,2014 :1–13.
Lumb, D. (2016, October 21). Google's redefined privacy policy lets ads follow you everywhere. Retrieved June 15, 2017, from https://www.engadget.com/2016/10/21/googles-redefined-privacy-policy-lets-ads-follow-you-everywhere/
Mary Madden & Lee Rainine. (2015). Americans’ Views About Data Collection and Security. Pew Research Center . http://www.pewinternet.org/2015/05/20/americans-views-about-data-collection-and-security/
Mosco, Vincent. (2014) .To the Cloud: Big Data in a Turbulent World, New York: Paradigm.
Nour S. Al-Shakhouri, A. Mahmood . (2009) . Privacy in the digital world: Towards international legislation. First Monday, 14(4). doi:10.5210/ fm.v14i4.2146
Nancy E. Paterson. (2014). End User Privacy and Policy-Based Networking. Journal of Information Policy, 4: 28-43. doi:10.5325/jinfopoli.4.2014.0028
Privacy Group Objects To DoubleClick Deal. (2007, April 20). Retrieved June 15, 2017, from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content/article/2007/04/19/AR2007041902647.html
Ponemon Institute.(2010). Economic impact of privacy on online behavioral advertising. Private & Confidential Report, 2010.
Pfeifle, S., & Heimes, R. (2016, December 16). WP29 releases guidance on DPOs, data portability, one-stop shop. Retrieved June 16, 2017, from https://iapp.org/news/a/wp29-releases-guidance-on-dpos-data-portability-one-stop-shop/
Rohde, L. (2004, April 15). Privacy Issues Plague Google's Gmail. Retrieved June 15, 2017, from http://www.pcworld.com/article/115692/article.html
Suarez-Villa, L. (2011). The Rise of Technocapitalis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14(2): 4-20.
Turow, Joseph. (2005). Audience construction and culture production: marketing surveillance in the digital age.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597 (1): 103–121.
doi:10.1177/0002716204270469
Turow, Joseph and Michael Hennessy. (2007). Internet privacy and institutional trust: insights from a national survey. New Media Society, 9 (2): 300–318.
The EU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2017). Retrieved June 16, 2017, from http://www.allenovery.com/SiteCollectionDocuments/Radical%20changes%20to%20European%20data%20protection%20legislation.pdf
Van Den Haag, E. (1971). On Privacy, Nomos, 13:147-153.
Vetter, Grant. The Architecture of Control: A Contribution to the Critique of the Science of Apparatuses, Winchester: 2012.
Woo, Jisuk. (2006). The right not to be identified: privacy and anonymity in the interactive media environment. New Media & Society, 8 (6):949 –967.
Weitzner, J.D.(2007). Google, Profiling, and Privacy.Technology&Society,11(6):95-97
Wakefield, J. (2017, March 17). Google DeepMind's NHS deal under scrutiny. Retrieved June 16, 2017, from http://www.bbc.com/news/technology-393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