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素雅
論文名稱: 價值澄清法應用於石門水庫集水區水資源環境教育教學成效之影響研究-以國小高年級學生為例
The Teaching Effect of Implementing Values Clarification Approach into Shihmen Reservoir Watershed Related Water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 A Case of Elementary School Senior-grade Students
指導教授: 汪靜明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環境教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8
中文關鍵詞: 集水區水資源環境教育價值澄清教學法
英文關鍵詞: watershed related water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values clarification approach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19下載:1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由研究者協同桃園縣鄭老師以價值澄清教學法共同進行石門水庫集水區水資源環境教育研究,目的在於探討國小教師運用價值澄清法進行石門水庫集水區水資源環境教育課程,對居住環境為石門水庫供水區(在地學校)以及非供水區(非在地學校)的國小五年級學童,在水資源環境知識、態度與行為的影響。
    本研究以石門水庫集水區環境作為教學素材,研究對象共計59名(32名桃園縣學生,27名臺北市學生)。以問卷作為前測、後測的研究工具,取得量的統計分析資料,再佐以教學活動所蒐集的資料,作為取得描述性資料分析的依據。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在地學校與非在地學校學童於教學介入前,在水資源環境知識及行為量表得分並無顯著差異,水資源環境態度量表得分在地學校學童高於非在地學校學童,且達顯著差異。教學介入後,非在地學校學童在水資源環境知識量表得分高於在地學校學童,且達顯著差異,水資源環境態度及行為量表得分則無顯著差異。
    二、學生進行課程教學後,在集水區水資源環境知識、態度及行為量表的表現均有顯著提升。顯示價值澄清法,有助於學童在水資源環境知識、態度、行為的學習。
    三、整體學童的表現並不因性別、父母社經地位以及是否參與水資源活動而有所差異。
    四、價值澄清法有助於學童對於集水區水資源環境問題進行選擇、澄清與反應。建議學校老師可運用此教學方式於學生的水資源教育上,以協助學生澄清水資源環境價值,發展對水資源環境友善的價值觀。建議未來研究者以集水區水資源環境為主體規劃學校本位課程,或將石門水庫集水區水資源的相關教學擴及到其他集水區環境。

    關鍵字:集水區水資源環境教育、價值澄清教學法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how applying values clarification teaching approach to the Shihmen Reservoir related water resourc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uld influence the fifth-grade students from Taoyuan County (local school) and Taipei City (non-local school) in terms of their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of water resource environment. The researcher worked with a teacher from Taoyuan County and applied same teaching activities to their classes.
    A total of 59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32 from the local school and 27 from the non-local school). Data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quantitatively and qualitatively. Quantitativ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of Water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Questionnaire” used as the pretest and the posttest, supplemented by descriptive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class sessions in both schools. The result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Before teaching,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water resource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and behavior in the pretest between students from both local and non-local schools. However, local students outperformed non-local students in the water resource environmental attitude, which reach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fter teaching,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knowledge of water resource environment, for which, non-local students outperformed local students. Howeve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tudents’ attitude and behavior between two schools.
    2.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of water resourc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between pretest and posttest were found for both schools. That is, values clarification approach enhanced students’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of water resourc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3. No causal relations could be found between students’ performance and their genders, parental socioeconomic statuses and participation in water resource-related activities.
    4. Students benefited from values clarification approach when making choices, clarification, and response to watershed related water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questions.
    Based on the results, the researcher made suggestions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dvocators, learners, local schools, and future research.
    Keywords: watershed related water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values
    clarification approach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Ⅱ 謝誌 Ⅲ 目次 Ⅵ 表次 Ⅶ 圖次 Ⅹ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一、水資源與人類的關係 1 二、石門水庫的關切與期待 1 三、學校實施水資源環境教育的重要 2 四、價值澄清法進行教學 3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6 第三節 名詞界定 7 第四節 研究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價值澄清法(Values Clarification) 10 一、價值澄清的涵意與性質 11 二、價值形成過程 13 三、價值澄清法的特性 14 四、價值澄清法的功能及適用範圍 15 五、價值澄清法的實施程序 16 第二節 水資源環境教育 21 一、水資源環境教育的概念與內涵 21 二、世界水資源及其發展之國際潮流 24 三、水資源環境教育宣導 27 四、水資源環境教育之相關研究 28 第三節 世界水庫的發展 34 第四節 石門水庫集水區環境問題探究 37 一、石門水庫集水區環境概要 37 二、石門水庫集水區環境問題 39 三、石門水庫水資源環境教育 43 第五節、環境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相關研究 45 一、環境知識相關實證研究 45 二、環境態度相關實證研究 46 三、環境行為相關實證研究 4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9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時程 49 第二節 研究背景資料 54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6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66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70 第一節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之描述 70 第二節 前測比較分析 74 第三節 教學介入後對研究對象的影響 77 第四節 人口學變項研究結果 88 第五節 綜合討論 9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7 第一節 結論 127 第二節 建議 130 引用文獻 135 附 錄 144 附錄一 參與問卷效度檢核之專家學者及教師名錄表 145 附錄二 問卷效度檢核 146 附錄三 專家問卷修正意見表 148 附錄四 正式問卷 149 附錄五 「石門水庫水資源環境教育」活動設計 155 附錄六 學生課程札記 176 附錄七 學生訪談大綱及記錄表 182

    引用文獻
    中文部分
    王文科、王智弘(2006)。教育研究法(十版)。臺北市:五南。
    王如蓉譯(Jane C. Marks,2007)。拆水壩能復育河川生態?科學人雜誌,62,84-89。
    王萬清(1985)。價值澄清法在國小生活與倫理和健康教育教學上之運用研究。省立屏東師專實小,屏東。
    王瑞香譯(2000)。生態學:科學與社會之間的橋樑。臺北:國立編譯館。
    水資源環境中心(WERC)。集水區經營管理。上網日期2007年5月15日,檢自: http://www.ntut.edu.tw/~wwwwec/chinese_vresion.htm
    包浩生、倪紹祥、李克煌、李文蘭(1993)。自然資源簡明詞典。北京市: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方紫薇(1986)。青少年自我統整發展暨價值澄清團體諮商對高一女生自我統整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臺北市。
    朱森楠(1984)。價值澄清法對國中生價值觀歸因方式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臺北市。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5)。國土復育策略方案暨行動計畫(核定本)。臺北市: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石門水庫集水區保育治理,災害歷史。上網日期2007年5月12日,檢自:http://smr.swcb.gov.tw/academia/academia03.asp。
    汪中和(2003)。談臺灣水庫的水庫與地下水。看守臺灣,5,4-8。
    汪中和 (2006)。台灣百年來水資源的變遷與使用限制。當代,226,34-41。
    汪靜明(1992)。河川生態保育。臺中市: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汪靜明(1994)。臺灣櫻花鉤吻鮭資源價值與教育。環境教育季刊,23,3-13。
    汪靜明(1996)。臺灣中部區域環境教育課題及推動政策。環境教育季刊,29,2-16。
    汪靜明(2000)。水資源教育的理念。水資源管理季刊,5,63-70。
    汪靜明(2003)。環境教育的生態理念與內涵。環境教育學刊,2,9-46。
    汪靜明(2006)。集水區水土生態保育的新思維。水土保持思維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水土保持學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主辦。
    汪靜明(2008)。國家永續發展中集水區環境治理之生態保育作法。研習論壇月刊,87,8-14。
    吳芝儀、李奉儒譯(Patton,M.Q.著,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吳明清(1978)。澄清「價值澄清法」的幾個問題。師友月刊,138,12-17。
    吳明隆(2003)。SPSS 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市:知城數位科技。
    吳秀碧(1999)。角色扮演與團體輔導。學生輔導通訊,64,26-35。
    吳統雄(1985)。態度與行為研究的信度與效度:理論、應用、反省。民意學術專刊,夏季號。
    吳慧貞(2006)。應用價值澄清法實施國小四年級學生環境教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臺北市。
    吳輝龍(2006)。從石門水庫及水患治理談水土保持新思維。水與土通訊,70,1~9。
    沈六(1989)。價值澄清法在公民與道德教學的運用。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巫淑梅(2004)。國小水資源保育教學活動之實施及其成效評鑑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臺中市。
    余坤煌(1992):價值澄清教學活動對國小學童吸菸知識、態度和吸菸決定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余興全(1984)。國中環境教材與學生對環境問題的知識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李玉玲(2002)。國小六年級「水資源教育」實施檔案評量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臺中市。
    李至倫(2003)。「後水壩時代」與台灣水資源政策之研究。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分析 永續(研)092-012號。
    李高遠(2008)。無法迴避的世界性問題 全球鬧水荒 水戰爭即將引爆。看雙週刊,3。
    改善供水系統 成本太大 桃縣永續會:讓石門水庫安樂死。2006年07月11。中國時報。 上網日期2008年1月19日,檢自:http://e-info.org.tw/node/10785
    周 儒(1993)。環境教育的規劃與設計。環境教育季刊,14,17-25。
    林文源(1997)。我國學校愛水教育與教材發展現況及其推動對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臺北市:巨流。
    林明瑞(1999)。中部地區國小水資源環境教育教學活動之研究。臺中師院學報,13,15-37。
    林坤蓉(2002)。水資源教育價值澄清教學效果之研究~以水資源保護區內某國中一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林佩薇(2006)。中小學生將環境知識傳遞給家長可行性之探討-以水資源教育為例。未之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林炯旻(1996)。水里溪集水區國民小學水土保持教育試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中市。
    林美卉(2000)。臺北縣市愛水教育種子教師參與中等學校環境教育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林詠勝(2003)。國民小學水資源教育試驗研究--以台中縣大里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系,臺中市。
    林瑞欽(1985)。價值澄清教學的理論與實際。新竹:臺灣省新竹師範學院。
    林燊均(2007)。實施價值澄清教學在圖書館利用教育效果之研究--以師大附中新生圖書之旅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臺北市。
    邱鴻麟(2002)。資訊科技融入國小環境教育課程之教學歷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洪若和(1990)。價值澄清團體在國小團體輔導上的應用研究。高雄:復文圖書。
    徐享崑編著(2000)。水資源永續發展導論。臺北市:經濟部水資源局。
    唐孝蘭(2001)。資源回收價值澄清教學效果之研究-以台北市國中一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夏曉鵑(?)。為河流、水資源與生命而行動-國際反水庫運動簡史。2008年1月4日,取自:美濃愛鄉協進會。http://mpa.ngo.org.tw/0314day/0314dayB.html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5)。環境變遷與永續發展-教育部數位學習示範課程。上網日期2008年12月1日,http://environment.edu.tw/
    張子超(1995)。環保教師對新環境典範態度分析。環境教育季刊,26,37-45。
    張子超(2000)。環境教育融入的內涵與教學。臺灣教育,589。12-21。
    張子超(2001)。九年一貫課程改革與環境教育融入。載於張子超(主編),環境教育課程設計(110-127)。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張子超(2003)。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環境價值之內容分析。環境教育學刊,創刊號,83~93。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
    張子超(2005)。九年一貫課程環境教育能力指標的涵義與架構。教育研究月刊,139,5-15。
    張石角(1979)。談談水庫。科學月刊,0116。
    張炎銘(2007)。台東苦旱 省思水庫價值。上網日期2008年5月20日,檢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jul/25/today-o1.htm
    張真嫚(2002)。環境公民教育歷程之探討---以國小學生校園惜水行動研究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花蓮縣。
    張淑娟(2002)。國小學童「生活用水」知識、態度與使用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臺中市。
    莊英慧(2006)。臺北縣國小六年級學童水的知識理解、水資源保育態度與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臺北市。
    莊凌泉(2005)。資訊科技融入「澄清水資源保育迷思概念」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嘉義縣。
    陳永森、陳章波(1999)。台灣水資源環境空間永續利用。論文發表於邁向永續台灣~環境空間之2030研討會。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分部。
    陳宗政(2003)。石門水庫營運四十年特刊。臺北市: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
    陳美玉(1998﹚。教師專業—教學法的省思與突破。高雄:麗文文化。
    陳桂琁(1988)。價值澄清教學法與講述法在國中一年級女生健康教育安全課上的教學效果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臺北市。
    陳炳訓、陳芳瓊(2007)。永續資源利用-水庫集水區治理與保育。節水季刊,48,15-19。
    陳朝堂(2004)。溫寮溪河川環境教育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生的河川保育知識、態度與行動技能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陳錦慧(2001)。環境價值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在國中學生資源回收行為意圖教學效果之比較-以桃園縣某國中一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郭為藩(1972)。價值理論及其在教育學上的意義。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14,39-61
    陶在樸(1998)。建水庫救水荒 已非國際趨勢。美濃愛鄉訊。上網日期2008年1月22日,http://mpa.ngo.org.tw/news/news980505.html
    單文經(1985)。價值澄清法與杜威價值理論。師大學報,30,89-114。
    傅桂霖、顏川舜(2007)。石門水庫集水區保育治理成效。農政與農情,177,24-31。
    經濟部水利署(2006)。水資源白皮書。臺北市:經濟部水利署。
    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石門水庫。上網日期2007年5月11日。檢自 http://shihmenreservoir.wranb.gov.tw/content/about/about02.asp
    經濟部水利署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計畫專屬網站。問題評析。上網日期2007年5月12日,檢自http://shihmen.wra.gov.tw/ct.asp?xItem=31310&CtNode=5960
    經濟部水利署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計畫。計畫簡介。上網日期2008年11月29日,檢自:http://www.wra.gov.tw/ct.asp?xItem=29562&CtNode=5897
    楊冠政 (1995)。環境價值教育。教育資料集刊,20,55-82。
    楊冠政 (2003)。環境教育。臺北市:明文書局。
    黃達三(1997)。概念分析與水資源教育。全國愛水教材教法研討會會議資料集。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中心。
    黃瑞琴﹙2005﹚。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再版十刷)。臺北:心理出版社。
    黃嘉郁(1997)。我國水資源工作者參與水資源教育之現況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黃嘉郁(1999)。他山之石─美國水資源教育計畫與課程介紹。節約用水季刊,16,48-52。
    靳知勤(1994)。環境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環境教育季刊,21,47-59。
    蔡清田(2000)。教師行動研究。臺北:五南圖書。
    趙泓棋(2007)。學童生活經驗對入侵紅火蟻議題教學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鄭先祐(2004)。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的困境與出路。中台灣觀點系列座談會(二)中台灣高山開發利用與永續發展。
    劉興郁(1981)。價值澄清法在健康教學中的應用。衛生教育雜誌,2,42-51。
    歐用生等(1985)。國民小學價值教學實驗研究。新竹:省立新竹師範專科學校研究。
    歐用生、林瑞欽譯(1985)。價值澄清法的原理與技巧。新竹:省立新竹師範專科學校研究。
    歐用生、林瑞欽譯(1986)。價值澄清法。高雄:復文圖書。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臺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1989)。質的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歐滄和(1982)。價值澄清法對國中後段班學生成就動機及社會態度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臺北市。
    歐陽橋暉等編著(2004)。永續水資源。臺北縣:空大。
    蕭政宗(2004)。水:水資源的歷史、戰爭與未來。臺北市:商周出版。
    鍾朝恭、劉家盛(2005)。搶救滾滾濁流-石門水庫的淤砂問題。地質,24(4),16-32。
    薛選世(2006)。水利工程與河流健康探討。環球水網。上網日期2008年2月11日,檢自:http://www.samsco.com.cn/info/98612.htm
    魏文南(1999)。國小中、高年級水資源保育概念標準化評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中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中市。
    西文部分
    Caduto,M.(1983).A review of environmental values education.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4(3):13-21
    Caduto,M.(1985).A Guide on Environmental Values Education Published by Division of Science.Technical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UNESCO.
    Casteel,J.D.&Stahl,R.J.(1975).Values clarification in the classroom:A Primer. Santa Monica,California:Goodyear.
    Cottrell,S.P.,& Graefe, A. R.(1997).Testing a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 29(1),17-27.
    Curwin,R.L.,& Curwin,G.(1974).Developing individual values in the classroom. Pals Alto,California:Education Today Co.
    Dobbert, M. L. (1982). Ethnographic research: Theory and application for modern schools and societies. New York: Praeger.
    Donella Meadows,Jorgen Rander,and Dennis Meadows(2004).Limits to Growth:The 30-year Update。
    Hairston,R.V.(1997).Teaching Stewardship of Water Environments.Science Scope, 20(6), 22-25.(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J540114)
    Howe,R.W.,& Disinger,J.F.(1988﹚.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at Makes a Difference-Knowledge to Behavior Changes. ERIC /SMEAC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Digest No.4.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20761﹚
    Hungerford,H.R. & Peyton,R.B.(1986).Procedure for Developing a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urriculum.UNESCO:Paris.
    Hungerford,H.R., Litherland, R. A., Peyton, R. B., Ramsey, J. M., Tomera,A. N., & Volk,T.L.(1985). Investigating and evaluating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actions: skill development modules.Illinois,US: Stripe Publishing Company.
    Joy A.Palmer(1998).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Theory, Practice,Progress and Promise. New York: Routledge.
    Kirschenbaum,H., Harmin,M., Howe,L. & Simon,S.B.(1977). In defense of values clarification. Phi Delta Kappan,58(10),743-746.
    Merriam, S.B. (1990). Case study research in education : a qualitative approach. California, U.S.A.: Jossey-Bass Inc.
    Nelson D., et al.( 1996) .Project WET: Curriculum & Activity Guide.K-12. Montana State Univ. Bozeman. Watercourse Project.,Western Regional Environment Council & Bureau of Reclamation(Dept. of Interior), Washington, DC(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92648)
    Nunnally, J. C.(1978). Psychometric Theory, 2nd (Eds.), McGraw-Hill, New York.
    Raths,L.E.,Harmin,M.&Simon,S.(1978).Values and teaching (2nded).Columbus,Ohio:Charles E.Merrill.
    Read,D.A.,Simon,S.B.&Goodman,J.B.(1977).Health education:the search for values. Englewood Cliff,New Jersey.
    Scott, William; Oulton, Chris(1998).Environmental values education: An exploration of its role in the school curriculum. 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 27(2),209-24
    Simon, S. B., Howe, L. W.,& Kirschenbaum, H. (1972).Values clarification-a handbook of practical strategies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New York: Hart.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1980).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Light of Tbilisi Conference. Paris, France: Author.
    Volkmor, C. B., Pasanella, A. L., & Raths, L. E. (1977), Values in the classroom.Columbus, Ohio: A Bell & Howell.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