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史宥玲
Shih, You-Ling
論文名稱: 中文原創音樂劇《習慣樂戒所》劇本創作暨詮釋報告
The Play Writing and Interpretation Report of The Chinese Original Musical Rehab
指導教授: 梁文菁
Liang, Lia Wen-Ching
口試委員: 吳洛纓
Wu, Luo-Ying
于善祿
Yu, Shan-Lu
梁文菁
Liang, Lia Wen-Ching
口試日期: 2022/10/21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表演藝術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erforming Arts
論文出版年: 2023
畢業學年度: 11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9
中文關鍵詞: 中文音樂劇原創劇本習慣心理治療自我和解
英文關鍵詞: Chinese Musical, Original Play, Habit, Psychotherapy, Self-reconciliation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300281
論文種類: 代替論文:作品連同書面報告(藝術類)
相關次數: 點閱:109下載: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此創作報告為中文原創音樂劇《習慣樂戒所》之劇本創作暨詮釋報告,第一章為緒論,將分為創作背景及創作目的兩節,分別說明劇本之創作動機與概念發想,以及筆者想藉此作品實現之創作目的;第二章為創作理念,筆者將在本章詳述劇本欲傳達之核心思想並探討相關主題;第三章為劇本創作手法與詮釋報告,將分為劇情架構、角色塑造、場景設計與編排、歌曲分析等四節對劇本內容做詳盡的分析與詮釋報告。
    《習慣樂戒所》是一個從習慣探討「改變」與「自我和解」的故事。故事從分別有拖延症、焦慮症、強迫症與健忘症的四位主角出發,他們依附在各自的習慣之下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而這些習慣為他們自身帶來的困擾在偶然看見「習慣樂戒所」的廣告開始有了改變的契機,這是一間號稱能無壓力、無痛苦、快快樂樂地戒除任何習慣的勒戒所,隨著樂戒所各階段的治療,眾人從戒掉習慣、迷失自我、最終逐漸找到心裡的病根與自己和解。筆者希望透過這個作品能傳遞出「活在當下、享受生活」的正能量,更希望能鼓勵每個為生活感到徬徨猶豫的人擁有改變的勇氣。

    This is a report on the cre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play of the original Chinese musical “Rehab”. Chapter 1 is introduction divided into two sections: the background story and motivation to create while explaining concept of the opus,
    eventually the purpose that author wants to achieve. Chapter 2 is theory, in study of the core idea of the play and discussion of related issues. Chapter 3 is methodology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play, in four sections: plot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scene design and choreography, and song analysis. A detailed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in the play will be presented.
    “Rehab”based on "change" and "self-reconciliation" through habits. The story starts with four characters with procrastination, anxiety,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and amnesia. In various stages of treatment, people are able to get rid of the habits, somehow lost in mind but eventually find the root of their illness and reconcile with themselves. The author hopes to convey the bright energy of "live in the present and enjoy life", meanwhile to positively encourage everyone whoever hesitant or confuse dare to change to a better life.

    謝辭 i 摘要 ii Abstract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創作背景 1 一、創作動機 1 二、《習慣樂戒所》劇本概念發想 4 第二節 創作目的 6 第二章 創作理念 7 第一節 《習慣樂戒所》劇本核心思想 7 一、習慣、改變與生活 7 二、關係——「我與他人」及「我與自己」9 第二節 相關主題探討 11 一、習慣 11 二、《習慣樂戒所》四大習慣代表 14 第三節 習慣樂戒所之團體角色塑造 16 一、心靈成長團體的面具 16 二、與世隔絕的未知空間 17 三、洗腦口號與儀式 17 第三章 《習慣樂戒所》劇本創作手法與詮釋報告 19 第一節 劇情架構 19 一、故事大綱 19 二、劇情佈局 26 第二節 角色塑造 31 一、主要角色 31 二、次要角色 38 三、歌隊(Chorus)——場景角色與中性角色 42 第三節 場景設計與編排 43 一、寫實場景 43 二、中性空間 46 第四節 歌曲分析 50 一、曲一:〈習慣的腳步〉52 二、曲二:〈習慣樂戒所〉53 三、曲三:〈願望清單〉56 四、曲四:〈就是看你不順眼〉57 五、曲五:〈老樣子〉59 六、曲六:〈That’s Me!〉60 七、曲七:〈副作用〉62 八、曲八:〈那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天〉66 九、曲九:〈一點點〉68 十、曲十:〈習慣 不習慣〉70 第四章 結語 73 參考文獻 77 附錄一——《習慣樂戒所》劇本 79

    一、中文資料
    安・加德(Ann Gadd)(2011)。《難以啟齒的怪癖心理學:放屁原來是為了征服人?》(梅靜譯:初版)。新北市:漢宇國際文化。
    安・拉莫特(Anne Lamott)(2018)。《寫作課:一隻鳥接著一隻鳥寫就對了!》(朱耘譯:初版)。新北市:遠足文化。
    克里斯多夫・佛格勒(2013)《作家之路——從英雄旅程學習說一個好故事》(蔡鵑如譯:初版)。臺北市:商周出版。
    姚一葦(1992)。《戲劇原理》。臺北市:書林。
    韋恩魏頓(Wayne Weiten)、黛娜唐恩(Dana S. Dunn)、伊莉莎白約斯特漢默(Elizabeth Yost Hammer)(2019)。《心理學——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陸洛、高旭繁譯:三版)。臺北市:新加坡商聖智學習。(原著出版於2018)
    威廉・尹迪克(William Indick)(2011)。《編劇心理學:在劇本中建構衝突》(井迎兆譯:初版)。臺北市:五南。
    查爾斯・杜希格(Charles Duhigg)(2012)。《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鍾玉玨、許恬寧譯:初版)。臺北市:大塊文化。
    彭思舟、吳偉立編著(2020)。《編劇與腳本設計(第三版)》。新北市:新文京開發。
    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2019)。《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蔡世偉譯:初版)。臺北市:方智。
    賴若函。2020/11/27。〈從生理和心理看習慣的21天養成〉《快樂工作人》(Cheers)第231期。網路版 https://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8269。

    二、外文資料
    Adrews, B. R. (1903). Habit: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Skinner, B. (1953). The Possibility of a Science of Human Behavior. New York: The Free House.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