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靖凱
Chen, Jing-Kai
論文名稱: 大學校院學生事務組織創新經營之研究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Management of Student Affairs Organization in Universities
指導教授: 王錦雀
Wang, Chin-Chueh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5
中文關鍵詞: 學生事務組織組織創新經營
英文關鍵詞: student affairs organization,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management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1900167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5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調查全國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組織創新經營知覺程度之現況,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在組織創新經營各層面之差異情形。
    本研究以107學年度第一學期全國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為研究對象,採量化研究,以分層隨機抽樣法,針對21所大學校院,抽取356位學生事務人員,以「大學校院學生事務組織創新經營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共回收346份,有效問卷345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9.71%。運用SPSS(19.0)套裝軟體進行敘述性統計、單一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分析所得資料。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全國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整體組織創新經營知覺程度良好,其中以組織氣氛創新層面知覺程度最高。
    二、不同學校性質、學校地區、學務處環境氛圍之學生事務人員對組織創新經營知覺程度有顯著差異。
    (一)不同學校性質的學生事務人員在「專業發展創新」層面,公立大學校院、私立大學校院、私立技職校院的學生事務人員優於公立技職校院學生事務人員。
    (二)不同學校地區的學生事務人員在「資訊科技創新」層面,中區學務中心的學生事務人員優於北區學務中心的學生事務人員;在「組織氣氛創新」層面,中區學務中心的學生事務人員高於北區學務中心的學生事務人員。
    (三)不同工作的學務處環境氛圍的學生事務人員在「組織創新經營整體層面」、「專業發展創新」、「公共關係創新」、「學生活動創新」、「組織氣氛創新」,知覺友善的學生事務人員優於不友善及沒意見的學生事務人員;在「行政管理創新」層面知覺友善的學生事務人員優於不友善的學生事務人員;在「資訊科技創新」層面知覺友善的學生事務人員優於沒意見的學生事務人員。
    三、不同服務年資、服務組別、擔任職務、編制人數之學生事務人員對組織創新經營知覺程度無顯著差異
    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針對學生事務組織及學生事務人員提出建議,以作為未來的學生事務工作提供參考之依據。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bout the awareness of the innovation management of student affairs staff in whol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urthermore, it explores on the various background variables would lead to the different responds on each aspect of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management from the refle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s affairs staff.
    The research object in this study is the student affairs staffs from whol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the first semester of the 107 academic year. This study applied to quantitative research. By taking the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356 student affair officers are selected from 21 aim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primary stage. The survey of Student Affairs Organization's Innovation Management Questionnaire collected 346 questionnaires and counted 345 in valid. The ratio of effective questionnaire reaches 99.71%. To analyze the data obtained, this study adopts some statistical methods such a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and one-way ANOVA by the SPSS (19.0).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The student affairs staff from whole nation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have the positive perception of whole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management. The high ranking shows on the awareness of the organizational atmosphere.
    2. For the student affairs staff, the obvious differences appear on the perception of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and management among the school nature, school location and student affairs atmosphere.
    (1) It could tell the school nature influence on the aspect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As the student affairs staff from public universities, private universities and private vocational schools gave more positive than the staff of public technical schools.
    (2) Student affairs staff work from different school districts could be another result. It reflects on the level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Organization atmosphere Innovation”. The student affairs staff from central district gave more marks than the student affairs staff from north district in these two levels.
    (3) Student Affairs staff in the different working academic environment showed the diverse results in the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management in overall ",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public relations innovation", "student activities innovation", "organizational atmosphere innovation". Student affairs staff with perception friendliness is better than people working with perception unfriendliness or in natural. In the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innovation", staffs with perception friendliness is better than people working with perception unfriendliness. Lastly, staffs with perception friendliness is better than people working with perception in natural for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level
    3.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he perception degree in an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management among the service years, service groups, positions, and numbers of crew.
    Finally,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it provides some viewpoints for whole national colleges, student affairs organizations, and student affairs staff on the future student affairs work.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大學校院學生事務概況 8 第二節 組織創新經營之內涵及相關理論基礎 21 第三節 組織創新經營相關實證研究 3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7 第二節 研究假設 38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方法 39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6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52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5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5 第一節 學生事務人員背景分析 55 第二節 學生事務組織創新經營知覺之現況分析 60 第三節 學生事務組織創新經營之差異分析 6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0 第一節 結論 80 第二節 建議 83 參考文獻 87 中文部份 87 英文部分 93 附錄 97 附錄一 大學校院學生事務組織創新經營調查問卷 97 附錄二 大學校院學生事務組織創新經營調查問卷(專家效度評定卷) 101 附錄二 大學校院學生事務組織創新經營調查問卷(專家意見彙整) 109

    中文部份
    毛連塭(2000)。創造力研究。載於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合著),56-124。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王世璋(2005)。國小校長轉型領導、學校組織學習與學校組織創新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如哲(2000)。知識管理的理論與應用-以教育領域及其革新為例。台北市:五南。
    王宏傑(2009)。臺北縣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行政效能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霆、陳勇、袁淳(2003)。杜拉克創新與策略。台北縣:水星文化。
    江美英(2018)。臺南市公立國民小學校長文化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南臺科技大學教育領導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何進財(1988)。我國台灣地區大學訓育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何福田(1990)。大專院校訓輔體制規劃之研究,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委託專案報告。台北市: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吳思華(2003)。新時代的創新經營。教育研究,106,11-19。
    吳思華(2005)。知識經濟以創新為引擎。天下,315,40。
    吳清山(1997)。學習型組織理論對教育革新的啟示。國教月刊,23(2),60-68。
    吳清山(2004)。學校創新經營的理念與策略。教師天地,128,30-44。
    吳清山、林天祐(2003)。教育名詞:創新經營。教育資料與研究,53,134-135。臺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吳慧君(2010)。大學行政人員知覺組織支持、組織創新、工作活力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獲教學卓越計畫大學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呂靜慧(2005)。大學校院教師兼任課外組主管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育齊(2009)。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中階主管經營能力與專業發展需求之研究--以北區大學校院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瑞娥(2004)。國民學校終身學習文化、組織學習、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學習型學校模型之建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汪宗明(2006)。國民小學知識延續管理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以臺北縣、桃園縣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文勝(2006)。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至善(2006)。我國大學校院學生事務長領導特質、領導行為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孟琪(2008)。高雄縣市國民小學校長專業領導、教師專業發展與學校組織創新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林筱瑩(2005)。臺北市國民中學創新經營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邱筱琪(2003)。高等教育中的沉默耕耘者—女性大學學生事務行政人員生涯發展之質性探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姚欣宜(2005)。臺北縣國民小學學校支持創新經營與學校創新氣氛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孫健、趙濤(2007)。企業創新經營三部曲。臺北:大利文化。
    徐易男(2009)。國民小學公共關係、組織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秦夢群(2002)。教育在知識經濟時代之角色與策略。中等教育,53(3),64-83。
    秦夢群(2005)。教育行政:理論部分。台北市:五南。
    秦夢群、濮世緯(2006)。學校創新經營理念與實施之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3),123-150。
    高美燦(2011)。澎湖縣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經營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2006)。2006台灣高等教育與學生事務國際學術研討會宣言。發表於教育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聯合舉辦之「2006台灣高等教育與學生事務」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
    張吉成、周談輝、黃文雄(2002)。組織知識創新:企業與學校贏的策略。台北:五南。
    張妙琳(2005)。國民小學組織學習與創新經營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張坤宏(2016)。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學校公共關係、組織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張雪梅(2002)。學生事務是個專業工作嗎?:當前大學學生事務工作提昇的策略與展望。載於林至善(編),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第三輯(頁38–54)。台北:東吳大學課外活動組。
    張雪梅(2003)。介入或放手-大學生參與課外活動問題與輔導對策。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第四輯(林至善主編,350-366)。台北:東吳大學課外活動組。
    張雪梅、李育齊、陳新霖、葉昌智、盧欣宜(2011)。學生成功宣言。載於張雪梅、劉若蘭(主編),2011「高等教育與學生事務」(頁 161-167)。臺北市:師大公領系。
    張雅甄(2009)。臺中市國民小學應用知識管理於學校創新經營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教育部(2003)。創造力教育白皮書-打造創造力國度。臺北市:作者。取自https://depart.moe.edu.tw/ed2700/Default.aspx
    教育部(2018)。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審查結果公布【高等教育司即時新聞】。取自https://depart.moe.edu.tw/ED2200/News_Content.aspx?n=90774906111B0527&s=8365C4C9ED53126D
    教育部訓育委員會(2004)。高等教育學生事務工作發展願景目標與策略規劃報告。台北市: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教育部統計處(2019)。107學年度各級學校基本資料。檢索日期(2019年4月1日),取自https://depart.moe.edu.tw/ED4500/News_Content.aspx?n=5A930C32CC6C3818&sms=91B3AAE8C6388B96&s=9D1CE6578E3592D7
    陳鈞泓(2011)。屏東縣公立國民小學科技領導、組織學習、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宜東線。
    陳新霖(2014)高等教育學務人員專業能力指標建構與實證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湯志民(2006)。政大附中創新經營的理念與策略。教育研究月刊,145。60-72
    黃玉(1996)。大學學生事務工作的角色與功能。公民訓育學報,5,167~192。
    黃玉(2005)。大學學生事務的理論與應用。載於陳伯璋,蓋浙生(編),新世紀高等教育政策與行政(頁393-470)。台北,台灣:高等教育。
    黃昆輝(1993)。教育行政學。台北:東華書局。
    黃建翔(2007)。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行政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黃海山(2007)。台南縣市國民小學智慧資本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黃瓊容(2004)。國民小學組織學習與組織創新之相關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楊文達(2007)。臺北縣國民小學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市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昌裕(2002)。新世紀學生事務工作的任務、角色與領導。學生事務:理論與實務,41(2),17-32。
    楊昌裕(2006)。大學學生事務引導原則與相關因素之研究--學術主管與學務人員的觀點。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昌裕(2007)。大學學生事務引導模式之研究。載於鄧毓浩(主編),高等教育與學生事務,73-100。臺北市:臺灣師大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楊國賜(2015)站在轉捩點的台灣高等教育,台灣教育,691,2-9。
    楊嘉玲(2008)。臺北市國民小學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仲成(2014)。正向領導與學務創新經營,載於中台科技大學學生事務與輔導通訊,53(3),1-8。
    蔡詠春(2010)。臺北市國民小學創新經營與學校行銷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賴振權(2007)。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濮世緯(2003)。國小校長轉型領導、學校文化取向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謝文全(1987)。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臺北:文景出版社。
    謝文全(1993)。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台北市:文景。
    鍾佳容(2013)。屏東縣國民中學校長分散式領導、創新經營、組織學習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顏秀如、張明輝(2005)。學校創新經營的意涵與實施計畫。中等教育,56(3),28-52。

    英文部分
    ACPA & NASPA, Task Force on the Future of Student Affairs. (2010). Envisioning the future of student affairs. Retrieved May 17, 2013, from http://www.naspa.org/consolidation/TF_final_narr.pdf
    Allen, K. E., & Garb, E. L. (1993). Reinventing student affairs: omething old and something new. In E. J. Whitt(1997).(Ed.), College 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ion (p.3-8). Needham Heights: Simon & Schuster .
    Amabile, T. M.(1988). A model of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in organizations. In B. M. Staw & L. L. Cummings (Eds. ),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vol. 10:123-167. Greenwich, CT: JAI Press.
    Amabile, T. M. (1996).Creativity in context: update to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Boulde, CO, US: Westview Press.
    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 . (1937). The student personnel point of view. Retrieved November 5, 2012, from http://www.myacpa.org/pub/ documents/1937.pdf
    Birkinshaw, J., Hamel, G., & Mol, M. J. (2008). “Management innov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33, No.4, pp.825-845.
    Boyer, E. L. (1990). Scholarship reconsidered: Priorities of the professorate . Princeton, NJ: 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
    Carpenter, S. (1996). The philosophical heritage of student affairs. In A. L. Rentz & Associates (Eds.), Student affairs practice in higher education (2nd ed.) (pp.3-27). Springfield, Ill: Charles C Thomas.
    Cawthon, T. W., Boyd, K. D., & Seagraves, R. B. Jr. (2012). Is student affairs relevant for the 21st century? Retrieved May 17, 2013, from http://convention.myacpa.org/louisville2012/documents/program/2012_senior_scholar_is_student_affairs_relevant_for_the_21st_century.pdf
    Cherrey, C. and Isgar, R. (1998). Leadership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millennium: Concept and connections. College park, MD: NCLP.
    Coffey, C. M. (2010). A study of competencies perceived to be important by professionals in entry-level positions within college student affairs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 Orlando, Florida).
    Damanpour, F.(1991).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A meta-analysis of effects of determinants and moderator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4(3),555-590.
    Drucker, Peter F., (1985).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Practice and Principles.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Dungy, G. W. (2003). Organization and functions of student affairs. In S. Komives, & D. Woodard (Eds.), Student services: A handbook for the profession (4th ed., pp.339-357).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Edgerton, R.(2001). Education white paper. In Report prepared for the Pew Charitable Trusts, Pew Forum on Undergraduate Learning. Washington, DC.
    Gordon, J. (1996). Organization behavior. New York: Prentice-Hall.
    Hammond, M. M, Neff, N. L., Farr, J. L., Schwall, A. R., & Zhao, X. Y. (2011), “Predictors of individual-level innovation at work: A meta-analysis.” Psychology of Aesthetics Creativity and the Arts, 5, No.1, pp.90-105.
    Hunter, S. T., Bedell, K. E., & Mumford, M. D. (2007). Climate for creativity: A quantitative review.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19(1), 69-90.
    Love, P. G.,& Estanek, S. M. (2004). Rethinking student affairs practic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Mang, P. Y. (2000). Strategic innovation: Constantinos markides on strategy and management.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14(3), 43-45.
    Miller, K.M., & Prince, J.S. (1976) The future of student affairs. San Francisco : Jossey-Bass.
    Miller, T. E., Bender, B. E., Schub, J. H. (2005). Promoting reasonable expectations: Aligning student and institutional views of the college experienc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Nuss, E. M. (2003).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 affairs. In S. R. Komives & D. B. Woodard, Jr. (Eds.), Student services: A handbook for the profession (4th ed., pp. 65-88).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Rhatigan, J. J. (2000).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tudent affairs. In M. J. Barr & M. K. Desler (Eds.) The handbook of 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ion (2nd ed., pp. 3-24).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Rodgers, R. F. (2006). Current trends and issues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student affairs in the US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gher Education and Student Affairs Taipei, Taiwan.
    Rodgers, R. F.(2007). Current trends and issues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student affairs in the USA. 載於鄧毓浩(主編),高等教育與學生事務,3-39。台北市:師大公領系。
    Rogers, E. M. (1995).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4th ed.). New York: The Fress Press.
    Rybalkina, O. I. (2004).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ors’ competencies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Kingdom (Doctoral dissertation). Available from ProQuest Dissertations and Theses database. (UMI No. 3126096)
    Woodard, Jr., D. B., & Komives, S. R. (2003). Shaping the future. In S. R. Komives, D. B. Woodard, Jr., & Associates (Eds.), Student services: A handbook for the profession (4th ed.) (pp.637-655).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Woodman, R. W., Sawyer, J. E., & Griffin, R. W. (1993). Toward a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creativity.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8 (2): 293-321.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