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李淑婷 |
---|---|
論文名稱: |
國小綜合活動領域評量活動發展之行動研究-以四年級自編單元為例 n Action Research on Develop Assessment Activities for Integrative Activitie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 A Case of the Self-Designed Curriculum for Fourth Graders |
指導教授: | 蔡居澤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72 |
中文關鍵詞: | 綜合活動領域 、能力指標 、評量標準 、單元評分規準 |
英文關鍵詞: | Integrative activities, Competence indicators, Standard assessment, Unit assessment criteria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13 下載:2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透過行動研究探討國小四年級綜合活動領域單元課程依據課綱能力指標轉化為學生學習成就評量標準之內容與發展流程,並了解評量活動內容與方式、分析評量活動實施情形、實施困境及其因應策略。
本研究研究結果如下:
一、國小四年級綜合活動領域學生成就評量標準之發展流程可分為:
(一)規劃教學單元計畫。
(二)解讀能力指標。
(三)將能力指標轉化為學生學習表現標準。
(四)依據表現標準修正教學目標、教學內容。
(五)依據表現標準轉化為單元評分規準。
(六)依據單元評分規準設計評量方式與評量活動。
(七)同儕教師討論與審核。
(八)實施評量活動。
(九)依據單元評分規準區分學生學習表現,分析評量結果,提出評量示例。
(十)修正評量方式與評量活動內容。
二、分析國小四年級綜合活動領域評量活動的實施內容與實施方式,得知依據學生學習成就評量標準發展流程規劃單元評分規準、學習評量內容,並依此分析學生A-E五等級表現,此一評量方式確實可行。
三、評量活動實施遭遇時間、表現標準解讀、等級分析耗時、遊戲評量、成績單系統、學生答題意外等六項困境。提出增加專業對話,評量資料留存、提供範本,教師評量專業知能再精進、多元評量結果整合、保留彈性評量空間、補救方式等因應策略。
依據研究結論,分別針對教學場域及後續研究提出相關建議,做為未來研究之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contents 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ompetence indicators transfering to standard assessment in integrative activities in the fourth grades. This study also attempts to understand the content and methods of assessment activities, analysis of the implementation, and implementing dilemmas and coping strategies.
The conclusions were listed as follow:
1.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tandard assessment of student achievement assessment in integrative activities in the fourth grade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steps:
(1) Planning teaching unit plan.
(2) Interpret competence indicators.
(3) Transfer the competence indicators to performance standard.
(4) Correct teaching goal and teaching content.
(5) Transfer performance standard to unit assessment criteria.
(6) Design the assessment method and activities based on unit assessment criteria.
(7) Examine the questions with peer colleagues.
(8) Implement assessment.
(9) Distinguish students’ learning performance based on unit assessment criteria, analized results, and provide assessment examples.
(10) Revise the content and methods of assessment activities.
2. Analyz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ssessment activities, received positive result: teachers can plan unit assessment criteria and learning assessment content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tandard assessment of student achievement assessment, and analyze performance from A to E rank.
3. Implementing assessment have met the difficulties, such as the lack of time, the interpretation of performance standard, analyzing performance from A to E rank is time-consuming, game-based assessment, achievement system, student’s answers was unforeseen. The researcher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increase professional discussion, retained assessment data, provide for assessment examples, enhance teacher assessment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integrate results with multiple assessment, maintain the flexibility in assessment and remedial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researcher advised some suggestions for education field and for further studies.
壹、中文部分
王文中(2000)。專文推薦:擴展多元智慧評量。載於郭俊賢、陳淑惠譯,落實
多元智慧教學評量(頁13-15)。臺北市:遠流。
方嘉薇(2008)。國小綜合活動創意教學研究:以2005-2007全國創意教學獎得獎方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朱秀華(2010)。國民小學品德教育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江雅琪(2004)。生活課程多元評量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余民寧(2011)。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第三版)。臺北市:心理。
李坤崇(1999)。多元化教學評量。臺北市:心理。
李坤崇(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材教法。臺北市:心理
李坤崇(2002)。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能力指標概念分析。教育研究,98,111-122。
李坤崇(2004)。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概論。臺北市:心理
李坤崇(2006)。教學目標、能力指標與評量。臺北市:高等教育
李坤崇(2011a)。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概論(第二版)。臺北市:心理。
李坤崇(2011b)。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與評量。臺北市:心理。
李坤崇(2012)。實作評量的編制步驟及實例。教育研究,214,92-109。
李坤崇、歐慧敏、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深耕種子團隊(2004)。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能力指標重點意涵導論。載於教育部(主編),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能力指標重點意涵手冊(1-47頁)。臺北市:教育部。
吳清山、林天祐(2011)。教育名詞-課程轉化。教育資料與研究,221,203-204。
吳清山、林天祐(2012)。教育名詞-標準本位評量。教育研究,102,133-134。
吳裕益(2000)。教學評量的新趨勢。教育研究,70,6-9。
吳毓瑩(1996)。評量的蛻變與突破:從哲學思潮與效度理論思考起。教育資料與研究,13,2-15。
吳毓瑩(2000)。從基本的確認到水準的期待-探討美國從基本能力測驗到課程
標準評量之轉變。教師天地,109,18-29。
吳慧敏(譯)(2006)。發展評量的參照架構(原作者:Borich,G.D. & Tombari,M.L.著)。載於單文經(校閱),中小學課堂的教學評量(Educational Assessment for the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Classroom)(頁51-82)。臺北市:心理。
杜秉叡 (2012)。透過「評量標準」掌握學力。飛揚雙月刊,74,18-20。
林怡呈(2002)。教學歷程中多元評量之迷思、神話、與活化─以一個國小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林麗詩(2004)。以能力指標為導向的多元評量設計-以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中的「觀測月亮」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凃金堂(2009)。教育測驗與評量。臺北市:三民。
馬雅琪(2013)。發展國中學生學習成就評量標準評量示例之行動研究-以綜合 活動學習領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2012a)。以標準參照的評量促進教育發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關鍵配套。2012年11月20日,取自:
www.hc.edu.tw/fdt/news/uploads/201211022314353020.ppt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2012b)。國中學習成就評
量標準(試行版)-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公告]。臺北市:教育部。2012年11
月20日,取自:http://140.122.106.29/act.pdf
陳明印(2002)。基準評量表及其在實作評量上的應用。研習資訊,19:1,60-77。
郭生玉(2004)。教育測驗與評量。臺北市:精華。
郭玫音(2010)。國小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實施「關懷」與「負責」品德教學方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郭俊賢、陳淑慧(譯)(2000)。落實多元智慧教學評量(Multiple Inrelligence Approachesto Assessment)(原作者:David Lazear)。臺北市:遠流。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2008年5月23日發布。
教育部(2008b)。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綜合活動學習領域。2008年5月23日發布。
教育部 (2012a)。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2012年5月7日修正發布。
教育部 (2012b)。教育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方案。 2012年11月15日,取自:http://12basic.edu.tw/draft/index.html
教育部 (2012c)。國中教育會考問與答。臺北市。教育部。2012年11月15日,
取自:http://12basic.edu.tw/draft/index.html
張宏宇(2010)。澎湖縣國民小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實施現況與困境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張美玉(2001)。從多元智能的評量觀點談歷程檔案評量在教育上的應用。教育
研究資料,9,32-54。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
張清濱(2009)。教學原理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張景媛(2012)。綜合活動評量標準實例分享-新竹縣竹北國中設計的評量規準。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輔導群年度研討會手冊(92頁)。臺北市:教育部。
張鈿富研究主持(2009)。歐美澳公民關鍵能力發展之研究。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張靜嚳(1996)。建構教學問題與評量。中部地區科學教育簡訊,8,1-8。
張麗麗(2002)。從分數的意義談實作評量效度的建立。教育研究,98,37-51。
程仁慧(2003)。國民小學綜合活動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彭明俐(2009)。台南縣國民小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知覺、課程實施與疑難問題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鈕文英(2011)。教育研究方法輿論文寫作。臺北市:雙葉。
曾芬蘭(2012)。考試和評量的系統性變革:以十二年國教為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輔導群年度研討會手冊(86-91頁)。臺北市:教育部。
曾惠蘭(2004)。國小實施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葉連祺(2002)。九年一貫課程與能力指標轉化。教育研究,96,49-63。
楊鈴羢(2004)。國民小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劉欣怡(2011)。國民中學綜合活動領域實施多元評量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婉妤(2010)。敘事教學的活動設計與實施之研究─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我們同在一起、興趣與專長」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蔡啟達(2010)。國小綜合活動教學再概念化及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鄧運林(1998)。開放教育多元評量。高雄:復文。
鄭蕙如、林世華(2004)。Bloom 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修訂版理論與實務之探討-以九年一貫課程數學領域分段能力指標為例。臺東大學教育學報,15:2,247-274。
賴麗珍譯(2008)。重理解的課程設計(Understanding by Design)(原作者:Grant Wiggins & Jay McTighe)。臺北:心理。
鍾青青(2009)。國小低年級綜合活動領域教科書層級能力指標轉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簡茂發(1987)。教育心理測驗與統計方法。臺北市:心理。
簡茂發(2002)。多元化評量之理念與方法。教育資料與研究,46,1-7。
覺曉瑩(2013)。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輔導活動課程評量設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貳、外文部分
Airasian, P. W. (1996).Assessment in the cassroom. New York:McGraw-Hall.
Anderson, W. & Krathwohl, D. R. (Eds.)(2001). A taxonomy for learning,teaching, and assessing: A revision of Bloom’s educational objectives. NY:Longamn.
Glaser, R. (1990). Toward new models for assess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4(5), 475-483
Harrow,A.J.(1972).A taxonomy of the psychomotor domain.New York:David Mckay.
Krathwohl,D.R.,Bloom,B.S.,& Masia,B.B.(1964).Taxon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Affective domain.New York:David Mckay.
Shepard, L. A. (2000). The role of assessment in a learning culture. Educational Researcher, 29(7), 4-14.
Wiggins, G. (1989). A true test: Toward more authentic and equitable assessment. Phi Delta Kappan, 70, 703-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