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賴溢宏 Lai, I-hung |
---|---|
論文名稱: |
彰化地區高中職學生參與課後運動動機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 A Study of the Motivation and Obstruction Factors of Taking Extracurricular Exercise of the Senior High and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in Changhua Area |
指導教授: |
鄭志富
Cheng, Chih-Fu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5 |
畢業學年度: | 9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1 |
中文關鍵詞: | 課後運動 、參與動機 、阻礙因素 |
英文關鍵詞: | extracurricular exercise, motivation, obstruction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61 下載:6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職學生除體育課之外,其所從事課後運動的情形,並探討個人背景因素(性別、就讀學校、年級、住宿情形、參與運動社團情形,參與課後運動情形)與參與動機及阻礙因素的關係。本研究對象為彰化地區高中職13248位學生,以「彰化地區高中職學生課後運動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問卷調查。發出問卷數為1200份,回收問卷1086份,回收率90.5%。
根據實際所得資料,分別以描述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典型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結果發現:
一、彰化地區高中職學生每週參與課後運動三次以上的學生只有28.4%,每週參與課後運動情形在二次的學生有34.2%,顯示彰化地區高中職學生課後運動參與情形不理想。
二、本研究發現:性別、學校類別、參與運動社團、運動參與頻率,皆是造成彰化地區高中職學生在課後運動參與動機及參與阻礙有所差異的主要因素。
三、彰化地區高中職學生課後運動參與動機及阻礙之相關性,當「健康體適能因素」及「心理需求因素」越大時,高中職學生之「個人阻礙」就相對越小,亦即呈負相關之結果;而「逃脫因素」與「社會/人際需求因素」越大時,「人際阻礙」與「結構性阻礙」也相對增加。
根據研究的結果,彰化地區高中職學生課後運動參與阻礙以「個
人阻礙」及「人際阻礙」為主,據此,筆者認為:學校應多舉辦校際
體育競賽活動或體能性活動,來增加學生間的互動,藉以增進運動的
參與。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among the behaviors, motivation, and obstruction of th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an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otivation and obstruction. One thousand and eighty six students served as the subject of this study. A self-developed questionnaire was used as the instrument,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e-way ANOVA, simple correlation and canonical correlation were computed for data analysis. Within the scope of this study,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were derived:
(1) There were only 28.4% of the students took exercise three times a week,.and only 34.2% of the students took exercise twice a week. This result showed that the situation of taking extracurricular exercise of the senior high and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in Changhua Area was inadequate.
(2) “Gender”, “school category” and “participation frequency” were the main factor that caus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otivation and obstruction of the senior high and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3) It existed some correlations between motivation and obstruction of the students in Changhua Area. The stronger the “health/fitness” and the “mental” factors were, the weaker the “personal obstruction”. While the stronger the “escape” and “social” factors were, the stronger the “interpersonal” and “structural” obstruction.
In view of the results, personal obstruction and interpersonal obstruction were the main factors for the Changhua senior high school and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Therefore, for increasing the students’ interaction and encouraging their willingness to take exercise, the school authorities should hold interschool sport activities as frequently as possible.
一、中文部份
文崇一(1990)。台灣居民的休閒活動。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
王同茂(1992)。美國與奧地利學校課外體育活動概況。台灣省學校體
育,7,8-9。
王傳銘(1996)。Recreation與Leisure的含義。戶外遊憩研究,9(1),
107-114。
王宗吉(1999)。台北市青少年休閒運動傾向之調查研究。臺北市:臺
北市政府教育局。
王金城(2004)。大甲級男子籃球選手參與休閒活動現況與阻礙因素
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縣。
方進隆(1997)。提昇體適能的策略與展望。臺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江承曉、沈珊珊、林為森(1999)。南部地區專科學生實施健康促進行
為之探討。嘉南學報,25,129-138。
行政院衛生署:(2002)。全民運動處方。作者,臺北市。
呂昌明、李明憲、陳錫琦(1997)。都市國小兒童身體活動及其影響因
素之研究。衛生教育學報,15,99-114。
呂昌明、卓俊辰、黃松元(2002)。應用跨理論模式促進青少年身體活
動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劃,計劃編
號:NSC90-2413-H-003-057)
李蘭、陸均安、李隆安、黃美維、潘怜燕、鄧肖琳(1995)。台灣地區
成人的健康行為探討:分布情形、因素結構和相關因素。中華衛
誌,14(4),358-367。
李明憲(1998)。國小、國中體能活動相關影響因素之調查研究---以花
蓮縣宜昌國民小學、宜昌國民中學兩所學校為例。未出版博士論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明憲(2001)。國中小學童角色楷模、社會支持與身體活動之關係探
討。慈濟護理雜誌,1(1),46-54。
李彩華、方進隆(1998)。國中學生身體活動及其影響因素研究。體育
學報,25,139-148。
李思昭(2000)。護理學生規律運動相關因素研究---以台北護理學院學
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碧霞(2001)。中年人運動階段、身體活動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以
台北市中山區居民為例。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臺北市。
吳貴琍(1992)。聯合工專學生規律運動對其體適能影響之調查研究。
聯合學報,9,539-546。
吳仁宇(1997)。家長態度行為與其就讀台北市國中子女之健康體能的
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貴琍(1998)。規律運動對停經前婦女骨密度和性激素的影響。大專
體育,38,55-61。
吳姿瑩、卓俊伶及馮木蘭(2001)。青少年身體活動及其與人際影響、
認知變項及和當時行為競爭需求之關聯分析---健康促進模式之
應用。大專體育學刊,3(1),39-53。
吳碧蓮(2002)。國小學童母親運動行為認知及規律運動行為之探討。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卓俊辰(1992)。體適能-健身運動處方的理論與實際。師大體育學會,
1,1-9。
林連禎(1990)。從運動社會科學探討大學休閒運動之組織、功能與學
生參與。中華民國體育學會,臺北市。
林靖斌(2001)。國中學生規律運動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宜蘭縣文化國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輔瑾(1996)。專科學生從事規律運動意圖之研究---計畫行為理論之應用。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麗鳳(1994)。社區民眾參與健康體能活動後的效益評估。中台醫專學
報,8,125-146。
胡信吉(2003)。花蓮地區青少年休閒活動現況與休閒阻礙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涂淑芳譯(1996)。休閒與人類行為(Bammel,G.,&Burrus-Bammel,L.L.
原著,1992)。臺北市:桂冠股份有限公司。
馮木蘭(2002)。女性青少年身分活動狀況及其影響因素之探討---應用
健康促進模式。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少熙(1994)。青少年自我概念與休閒活動傾向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少熙(2003)。臺灣地區中學教師參與休閒運動行為模式之研究。未
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玉玲(1999)。大學休閒內在動機、休閒阻礙與其休閒無聊感及自我統合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良漢(2002)。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身體活動態度、休閒運動阻礙及滿意度之相關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明輝(2000)。美國中小學課後輔導計畫及其啟示。學校行政雙月刊,5,123-134。
張春興(1992)。張氏心理學辭典(修正版)。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彩秀、姜逸群(1995)。國人運動行為、體適能及主觀健康狀況之研
究。學校衛生,26,2-10。
張彩秀(1998)。不同居住型態學生健康促進行為之差異。弘光學報,
32,47-64。
張彩秀、黃乾全(2002)。中老年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自覺健康狀態之關係。衛生教育學報,17,15-30。
張榮勳(1998)。國民小學學童課餘運動參與動機之研究。國立台南師
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報,11,273-034。
郭文聰(1992)。在學青少年午夜之休閒行為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
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郭麗玲(1993)。兒童時期課後活動分析。臺北市:師大書苑。
許瓊文(1992)。生活型態與休閒行為有關變項之探討。台灣體育,87,
52-58。
許義雄、陳皆榮(1993)。青年休閒活動現況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臺
北市:行政青年輔導委員會。
許泰彰(1999)。國小教師運動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體育學
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縣。
許樹淵(2000)。運動心理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彰儀(1989)。工作與休閒:從工業心理學的觀點探討休閒的現況與
理論。臺北市:淑馨出版社。
陳定雄(1994)。休閒活動相關術語之歷史研究。國立臺灣體專學報,4,
1-29。
陳文長(1995)。大學生運動性休閒參與機會動機與興趣分組體育課滿
意度之相關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陳惠成、李志雄(1995)。運動與骨質疏症的關係。中華體育,8(4),
82-91。
陳德海(1996)。南區專科學校學生休閒活動阻礙原因之探討。臺灣體
育,87,52-58。
陳政友(1998)。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一年級學生健康生活狀態調查與危
險評估實驗研究。學校衛生,32,47-76。
陳芮淇(2001)。新竹市某高職學生運動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美莉(2001)。大學生運動行為與體適能狀況調查研究-以台灣大學
為例。台大體育,38,1-8。
陳哲喜、林惠生、劉怡妏(2002)。國人健康行為初探。2002年12月1
日,取自http://www.bhp.doh.gov.tw/people/people-index.htm
陳嘉彌、李翠蘋(2002)。青少年「課後學習方案」概念與策略之探析。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5,139-162。
黃德祥(1993)。青少年T型性格與休閒輔導。學生輔導,39,32-37。
黃麗卿、季瑋珠、鍾嫈嫈等(1993)。某專校學生運動情況與運動傷害
之調查。中華家醫誌,3(4),166-173。
黃立賢(1996)。專科學生休閒興趣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奕清、高毓秀(1996)。大一新生之動機、內外控人格特質與運動行
為關係之探討。衛生教育論文集刊,9,177-185。
黃瓊妙(2000)。臺北市在學少年不同休閒參與類型之刺激尋求動機、
休閒阻礙對其內容社會幸福感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
化大學,臺北市。
黃淑貞、劉翠薇、洪文綺(2002)。影響大學生運動習慣之心理因素研究。
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雜誌,22,55-66。
黃元田(2003)。嘉南地區高中職學生休閒活動調查之研究。 未出版
碩士論文,致理管理學院,台北縣。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2004)。學校運動團隊及學生
運動參與情形調查報告書。臺北市:作者。
黎俊彥、吳家碧(2002)。本校89級大一女學生健康體適能與睡眠品質
之相關研究。育達研究叢刊,175-184。
廖建盛(2003)。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需求及阻礙因素之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劉翠薇、黃淑貞(1999)。北縣某商職學生運動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
究。學校衛生,34,1-32。
劉俐蓉(2003)。台北市立士林國中學生中重身體活動量、運動階段及
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市。
蔡淑菁(1996)。台北市國小學童體能活動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賴金鑫(1993)。健康醫學講座。臺北市:健康世界。
鮑敦珮(2002)。中部地區青少年選擇休閒場所之相關因素實證研究-
以國立台中高級農業職業學校為校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
技大學,台中縣。
薛銘卿(1996)。臺北市國小學童課餘時間休閒活動興趣取向、參與狀
況及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鍾郁心(1997)。高中生生活適應及其家庭相關因素研究。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鍾瓊珠(1997)。大專運動員休閒行為之研究-以國立台灣體專專學生
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鍾志強(2000)。運動自我效能對大學生運動行為的影響。醫護科技學
刊,9(1),59-80。
鍾東蓉(2000)。台北市高中導師運動行為及其影響因素調查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簡鴻檳(2003)。高中生休閒阻礙與休閒參與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朝陽科技大學,台中縣。
魏米秀、陳建宏(2002)。大專學生運動行為相關因素---以某技術學院
為例。學校衛生,40,50-65。
魏麗香(2002)。青少年沉迷網咖經驗及其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謝政諭(1989)。休閒活動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市:幼獅文化。
謝文順(2001)。身體活動與睡眠品質的關係。中華體育,14(4),97-106。
龍炳峰(2000)。國民小學學童規律運動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體育
學報,29,81-91。
藍辰聿(1998)。台北市某國小學童中重度體能活動及其影響因素之研
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蘇振祥(2001)。正心中學學生休閒活動阻礙因素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台中市。
二、英文部份
Clough, P., Shepherd, J., & Maughan, R. (1989). Motives for participation in
recreation running.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1(4), 297-309.
Crandall, R. (1980). Motivation for leisur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2(1), 45-54.
Crawford, D. W., & Godbey, G. C. (1987). Reconceptualizing barriers to family leisure. Leisure Science, 9, 119-127.
Grunbaum. J. A., Kann. L., Kinchen. S. A., Williams. B., Ross. J. G., Lowry. R. (2002). 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illance-United States, 2001.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 72(8), 313-328.
Iso-Ahola, S. E. (1980).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leisure and recreation. Dubuque, IA:Wm. C. Brown.
Iso-Ahola, S. E. (1989). Motivation for leisure . In E. L. Jackson & T. L. Burton(Eds.), Understanding leisure and recreation:Mapping the past, charting the future. State College , PA:Venture Publishing Inc.
Iso-Ahola, S. E., & Allen, J. R. (1982). The dynamics of leisure motivation:The effects of outcome on leisure needs.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53(2), 141-149.
Jackson, E. L., & Searle, M. S. (1985). Socioeconmic variations in perceived barriers to recreation participation among would-be participants. Leisure Sciences, 7, 227-249.
Jackson, E. L. (1988). Leisure constraints : A survey of past research. Leisure Sciences, 10, 203-215.
Kennedy, A. (1997). Exercise and heart disease : Cardiac findings in fatal cycle accidents.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31(4), 328-331.
Larson, R.W., & Kerber, M. B. (1991). Boredom in the middle school year:Blaming schools years blaming students . American Journal of Education, 418-443
Lounsbury, J .W., & Hoopes, L. L. (1988). Five-year stability of leisure activity and motivation factor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0(2), 118-134.
Lounsbury, J. W., & Franz, C. P. G. (1990). Vacation discrepancy:A leisure motivation approach. Psychological Report, 66, 699-702.
Manfredo, M. J., Driver, B . L., & Tarrant, M. A. (1996). Measuring leisure motivation:A meta-analysis of the recreation experience preference scale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8(3), 188-213.
Weissinger, E., & Bandalos, D.L. (1995). Development,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a scale to measure intrinsic motivation in leisur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7, 379-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