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陶亞萍
Tao,YaPing
論文名稱: 現當代水墨語境下的「築•居•思」—— 陶亞萍水墨創作論述
“Constructing•inhabiting•Ideating ” in the context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Ink Art -- Tao Yaping’s Comments on Ink paintings
指導教授: 程代勒
Cheng, Tai-Le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20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3
中文關鍵詞: 現當代水墨藝術語境築造棲居運思
英文關鍵詞: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ink art, artistic context, construction, habitat, conception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0461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74下載: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築•居•思」的理念取自於德國著名哲學家海德格爾的思想,由他對「築•居•思」這一問題的思考引發了我對水墨創作的思考。從19世紀初,有關水墨藝術語境的問題就被人們所關注和探討,伴隨其藝術形式及其文化背景的轉換,成為當下最引人關注的文化現象之一。本文以現當代水墨語境下的「築•居•思」為題,探討現當代水墨在創作思想、筆墨技法和審美意象方面與傳統水墨的關聯和承續關係,通過對水墨藝術的環境、創作、藝術家的個案分析,探究現當代水墨語境對「築•居•思」主題的影響,實現水墨語境與「築•居•思」主題創作的有效結合。
    論述分七個部分,第一部分說明論述的緣由,分析現當代水墨藝術語境下「築•居•思」建構,整理論文的研究目的與動機、內容與範圍、意義與方法。第二部分探討現當代水墨與傳統水墨的語境關聯。三者之間在時間演進、創作思想、筆墨技法、審美意象上均屬文化承傳行為。第三部分分析現當代水墨的多元語境形式,以此對「築•居•思」的主題創作有所啟發。第四部分論述現當代水墨語境的地域性,以江蘇水墨為區域性案例,探討水墨在藝術精神、哲學思想方面與傳統的關係以及自身新觀念的變化。第五部分「築•居•思」創作理念的闡釋,以「築•居•思」作為整個系列作品的主題,將「築造」、「棲居」、「運思」從理論轉化至實踐的獨白,進而創作出具有個人風格的作品,總結出自我創作過程中的方向性與可行性。第六部分系列創作實踐與作品解析。最後結論部分,從中國文化自身的高度總結了系列作品的文化內涵,從而指出水墨畫的發展需要返回自身的文化之根並進行語言更新,才能在現當代語境中獲得新的發展。

    The idea of "construction•inhabitation•thought" is derived from the thought of Heidegger, a famous German philosopher, and my thinking on ink creation has been aroused by his thinking on the topic of "construction•inhabitation•thought".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19th century, people have paid attention to and discussed the context of ink art.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its artistic form and its cultural background,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concerned cultural phenomena at present. In this paper the writ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and inheritance between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ink painting and traditional ink painting in terms of creative thought, ink art techniques and aesthetic images, and she probes into the influence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ink painting on the theme of "construction•inhabitation•though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environment, creation and some cases of artists so as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ink art and its context and the theme of "construction•inhabitation•thought".
    The paper consists of seven parts. In the first part the author explains the reasons for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of "construction•inhabitation•thought" in the context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ink art, arranging the research purpose and motivation, content and scope, significance and method of the paper. The second part expounds the contextual relevance between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ink and traditional ink. Among them, the evolution of time, creative thought, ink art techniques and aesthetic images all belong to the behavior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In the third part the writer analyzes the pluralistic context form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ink art, so as to enlighten the theme of The fourth part gives the explanation of regional nature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ink painting. Taking Jiangsu ink art as a regional case, the writer ad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ink and traditional ink, especially in terms of artistic spirit, philosophy and tradition, as well as the changes of its own new concepts. The fifth part is the explanation of the creative concept of "construction•inhabitation•thought"--the theme of the whole series of works, transforming "building", "living" and "conception"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monologue, and then creating works with personal style, and summing up the direction and feasibility in the process of self-creation. The sixth part is the series creation practice and the work analysis. Finally, the conclusion summarize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series of works from the height of Chinese culture itself,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ink painting needs to return to its own cultural roots and renew its characteristic in order to obtain further advance in th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ontext.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的目的和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的內容和範圍 3 第三節 研究的意義和方法 6 第四節 名詞釋義 8 第二章 現當代水墨與傳統水墨的語境關聯 12 第一節 時序演進上的關聯 12 第二節 創作思想上的關聯 27 第三節 筆墨技法上的關聯 34 第四節 審美意象上的關聯 37 第三章 現當代水墨的多元語境形式 45 第一節 現當代水墨語境的解構重構 46 第二節 現當代水墨語境的筆墨新生 56 第三節 現當代水墨語境的形式突破 61 第四節 現當代水墨語境的新媒特性 73 第四章 現當代水墨語境的地域性 80 第一節「金陵畫派」與「新金陵畫派」 80 第二節 藝術精神構建的差異 86 第三節 傳統哲學思想的重識 89 第四節 新思想觀念的轉變 91 第五章「築•居•思」創作的闡釋 94 第一節 現當代水墨形式的「築•居•思」 95 第二節 地域文化影響下的「築•居•思」 102 第三節 審美意蘊影響下的「築•居•思」 105 第六章「築•居•思」系列創作實踐與作品解析 109 第一節〈篁嶺〉系列解析 109 第二節〈皖南〉系列解析 117 第三節〈遊園〉系列解析 123 第四節〈石語〉系列解析 130 結語 135 參考文獻 137

    (中文部分)
    [1]王伯敏,《黃賓虹畫語》,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7年。
    [2]王永敬,《古典與現代▪黃賓虹論》,合肥:安徽美術出版社,1998年。
    [3]王南溟,《藝術必須死亡》,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年。
    [4]王宏建《藝術概論》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年。
    [5]王贊主編,《質疑水墨》,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2003年。
    [6]王震編,《徐悲鴻文集》,上海:上海畫報出版社,2005年。
    [7]王璜生主編,《美術館:全球化語境中的博物館經濟》,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8年。
    [8]尹吉男,《獨自叩門—近觀中國當代文化與美術》,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社,2002年。
    [9]石濤,《石濤話語錄》,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6年。
    [10]石延平,《論新金陵畫派》,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04年。
    [11]司馬雲傑,《文化價值哲學》,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0年。
    [12]田建華.向良喜編著,《中華民俗全知道》,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2年。
    [13]田黎明主編,《巨匠之門 2009中國當代核心畫家專集 人物卷》,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 2009年。
    [14]申少君主編,《畫室探訪水墨雕塑:周京新的藝術世界》,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1999年。

    [15]朱立元,《美學大辭典 修訂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年。
    [16](北宋)米芾,《米芾集》,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17]江河 王大根,《新媒體藝術鑒賞》,安徽: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1年。
    [18]岑其,《陳之佛》,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7年。
    [19]呂去病編,《呂鳳子集》,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年。
    [20]宋文京,《一字之徒:漢字的家常味道》,北京:新星出版社,2014年。
    [21]汪智平,《據形說漢字》,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
    [22]李有光,陳修範著,《陳之佛研究》,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90年。
    [23]李倍雷,《中國山水畫與歐洲風景畫比較研究》,北京:榮寶齋出版社,2006年。
    [24]李君毅編,《劉國松談藝錄》,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02年。
    [25]杜大愷編,《四季水墨•春 水墨畫作品集》,成都:四川美術出版社,2008年。
    [26]杜大愷,《藝術帚談尋》,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3年。
    [27]易英,《原創的危機》,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2010年。
    [28]吳澤鋒,許曉生主編,《當代嶺南 中國畫作品集》,廣東:嶺南美術出版社,2008年。
    [29]吳承剛編,《現代美術5中國當代美術名家展示》,成都:四川美術出版社,2007年。
    [30]吳冠中,《吳冠中談藝錄》,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5年。
    [31]吳冠中,《吳冠中文集 第一卷•藝術散論》,上海:文匯出版社,1998年。
    [32]吳冠中,《吳冠中畫作誕生記》,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年。
    [33]沈偉,《中國當代書法思潮——從現代書法到書法主義》,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1年。
    [34]沈從斌主編,《書畫收藏研究》,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06年。
    [35]周淑萍,《語境研究——傳統與創新》,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1年。
    [36]周明強,《現代漢語實用語境學》,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年。
    [37]周積寅編著,《中國歷代畫論:掇英•類編•注釋•研究》,(上編)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7年。
    [38]周京新,《名家精品-周京新》,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03年。
    [39]周若渠編,《人生要學會留白》,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12年。
    [40]周亮工,《讀畫工》,杭州:西泠印社,2008年。
    [41]俞劍華編著,《中國古代畫論精讀》,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年。
    [42]俞劍華編著,《中國畫論類編下》,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57年。
    [43]徐悲鴻,《徐悲鴻論藝》,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0年。
    [44]馬鴻增,《新金陵畫派五十年》,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8年。
    [45]許江,《人文藝術》,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2年。
    [46]高兵強,《新藝術運動》,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
    [47]紀太年主編,《藝術生活創作—周京新》,合肥:安徽美術出版社,2005年。
    [48]常晨光主編,《功能語境研究》,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年。
    [49]海德格爾,《演講與論文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2005年。
    [50]萬峻池主編,《藏真》,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年。
    [51]華德榮編著,《龔賢研究》,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8年。
    [52]孫淼,《中國藝術博物館空間形態研究》,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3年。
    [53]寇元勳,《中國水墨畫源流•審美•表現》,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
    [54]張章主編,《說文解字下》,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年。
    [55]張春記,《謝稚柳談藝錄》,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01年。
    [56]張安治 壽崇德著,《呂鳳子》,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8年。
    [57]張仃,《筆墨乾坤》,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1年。
    [58]張仃,《張仃談藝錄》,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
    [59]張少俠 李小川,《中國現代繪畫史》,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86年。
    [60]張學成,《錢松岩談藝錄》,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1998年。
    [61]張強,《國畫現代形態》,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05年。
    [62] [清]張潮,《幽夢影》,上海:中華書局出版社, 2008年。
    [63]張延風,《文化造就藝術中國藝術文化巡禮》,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8年。
    [64]湯麟編著,《中國歷代繪畫理論評注隋唐五代卷》,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09年。
    [65]「英」湯因比,《藝術的未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
    [66]程立國編著,《丹青妙筆繪神州中國畫藝術》,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5年。
    [67]郎紹君,《論中國現代美術》,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88年。
    [68]舒士俊,《水墨的詩情從傳統文人畫到現代水墨畫》,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8年。
    [69]陳傳席,顧平編著,《陳之佛》,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70]陳傳席,《中國山水畫史》,天津:天津美術出版社,2001年。
    [71]陳綬祥,《新文人畫藝術—文心萬象》,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1999年。
    [72]陳玲,《新媒體藝術史綱》,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年。
    [73]陳長吟編,《陳長吟散文選 美文的天空》,西安:西安出版社,2012年。
    [74]黃賓虹,《古畫微》,北京:商務印書館,1925年。
    [75]喻幹,《足跡彼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
    [76]賈微,藍皮編,《鑌鐵1979-2005最有價值先鋒藝術評論》,甘肅:敦煌文藝出版社,2006年。
    [77]賈秀清等,《重構美學:數字媒體藝術本性》,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6年。
    [78]道濟,《石濤畫語錄》,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59年。
    [79]傅抱石,《傅抱石談藝錄》,成都:四川美術出版社,1987年。
    [80]傅抱石,《傅抱石畫集》,南京:金陵書畫社出版,1981年。
    [81]傅永和編,《漢字演變文化源流》,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3年。
    [82]傅京生,《中國現代書象》,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1年。
    [83]殷雙喜,《對話:殷雙喜藝術研究文集》,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2008
    年。
    [84](美)愛默生,《愛默生隨筆全集上》,蒲隆譯,北京:北京讀品聯合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版,2015年。
    [85]魯虹,《魯虹自選集》,太原:北嶽文藝出版社,2015年1月版。
    [86]魯虹,《現代水墨二十年》,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年。
    [87]魯虹,《蛻變—魯虹藝術批評文集》,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2008年。
    [88]董平實,何雲編著,《中國畫特殊技法》,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99年。
    [89]薛原,《畫家物語》,北京:金城出版社,2013年。
    [90]劉明主編,《美術文獻叢書2005年總第38輯中國書象藝術專輯》,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05年。
    [91]楊新,《程正揆》,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2年。
    [92]楊成寅,《宋代卷中國歷代繪畫理論評注》,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09年。
    [93]趙啟斌主編,《中國歷代繪畫鑒賞》,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2013年。
    [94]馮曉林,《歷代書畫關係論導讀》,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2016年。
    [95]鄭芳,《品讀人文中國山水畫畫家與作品》,鄭州:河南文藝出版社,2006年。
    [96]錢松岩,《錢松岩畫選》,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4年。
    [97]劉國松,《永世的癡迷》,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1998年。
    [98]鄒建平著,《現代水墨二十年》,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2002年。
    [99]盧輔聖主編,《朵雲第五十一集現代水墨畫研究》,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9年。
    [100]鐘家驥,《水墨畫新論》,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年。
    [101]戴賦編著,《圖說漢字一本書讀懂漢字》,瀋陽:萬卷出版社,2014年。
    [102]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年。

    (西文部分)
    [1] Charles Chauderlot, 陳靜, Lisa Carducci, June Masuda. Beijing : Memories In Ink. 2005.
    [2]Linda Komaroff . Islamic Art Now : Contemporary Art of the Middle East. 2015.
    [3]Michelle Antoinette,Caroline Turner. Contemporary Asian Art and Exhibitions : Connectivities and World-making. 2014.
    [4]Robert D Mowry, Janet Baker. A tradition Redefined :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Ink Paintings from the Chu-tsing Li Collection, 1950-2000. 2007.
    [5]Wen Fong. Between Two Cultures: Late-nineteenth- and twentieth-century Chinese Paintings from the Robert H. Ellsworth Collection in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2001.
    [6]Wu Hung.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A History, 1970s - 2000s. 2014.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