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莉諭
Chen, Li-Yu
論文名稱: 愚拙之光舞在灣顏工坊的生命之流 ──一個亞斯伯格家庭的創作湧現生命史
Dancing with the Austering Light of Aspergers in the Flow of WanYan─The Life History of an Asperger Family’s
指導教授: 潘裕豐
Pan, Yu-Fo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
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Creativity Development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65
中文關鍵詞: 愚拙精神亞斯伯格症候群生命史灣顏工坊文化資產
英文關鍵詞: austere, Asperger’s syndrome, life history, Wanyan Studio, light, cultural heritage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4966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47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案紀錄亞斯伯格家人的生命史與這個家族所共同創立的【灣顏工坊】的生命故事。研究者以「愚拙精神」為主題,探索亞斯伯格純真、固著的特質和堅持的信念,顯現個體生命轉化的可能性與亞斯柏格家族共同跨越困境的毅力。
    「灣顏工坊」以生命美學的廣角鏡記錄臺灣的容顏,創作者宇新以光的意象手繪臺灣文化資產的歲月軌跡。以「灣顏工坊」創業史為例,描述亞斯柏格家族之間的「open-sense」、「open-mind」、「open-heart」、「open-will」、「 co-create」、「co-presencing」作為故事的主要軸線。黃宇新以「拙美」的風格手繪了40幾張糖莊場域故事圖,描繪舊時「璞真」、「安居樂業」的生活型態為出發點。本研究希望能呈現賀爾德林哲學家晚年所提倡的「人充滿勞積,但仍詩意地安居於這塊土地之上」的安居美學。

    本研究發現:輕度的亞斯伯格症候群的青年透過陪伴、溝通和訓練,可以
    改變:1.特定興趣的時間微調2. 自我覺察和覺知親人的需要3.學習理智處事4.學會情緒控制5.化被動為主動6.成為家的守護者。經由團隊合作,創造出下列的成果:1. 合作《認識鐵路》一書2.合著《捷運工程》一書3.共同拍攝〈再見華山車站─鐵道迷的幸福天空〉紀錄片4.完成溪湖糖廠的初步考古並發表於第15屆國際工業遺產海報展5.完成溪湖糖廠工業遺址40幅圖像手繪6. 合著《臺灣文化場域意象採集─文化性資產清查手札》7.研發文化資產的文創系列商品。

    期許以這個真實的案例,喚起更多老師與家長關心這類孩子,從日常行為
    中辨認他們、協助他們,建設性地把他們的特殊興趣發展成專業能力(Wing , 1998),幫助他們安身立命。

    In this research paper I present the life history of a family member diagnosed with Asperger’s syndrome and a family-run cultural-heritage project titled Wanyan Studio. Taking “clumsiness” as the theme, I demonstrate how such traits of Asperger’s Syndrome as unsophisticated, repetitive behavior, and a restricted range of interests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assets for leading a fulfilling and productive life.

    The work of the Wanyan Studio is inspired and informed by several principles which are essential for living with a person with Asperger’s syndrome: open-sense, open-mind, open-heart, open-will, co-creating, and co-presencing. The Wanyan Studio uses a wide-angle aesthetic lens to record the distinctive appearance of Taiwan; the main artist and the subject of this study is Huang Yuxin, who uses the imagery of light to depict the changing appearance of Taiwan’s cultural heritage over time. Adopting the “austere beauty” design style, Huang has completed several dozen sketches illustrating the stories of the sugar refineries and depicting the Arcadian simplicity of a bygone era. The approach of this paper is informed by a concept Martin Heidegger expressed in his later years as“Full of merit, yet poetically, man Dwells on this earth”.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rough consistent communication and training, a young
    person with Asperger’s is capable of learning: 1) how to manage time spent on special interests; 2) self-awareness and sensitivity to the needs of others; 3) how to deal with affairs in a rational manner; 4) emotional control; 5) how to be active rather than passive; and 6) how to look after the family and home. Moreover, as part of the Wanyan Studio, the subject of this study produced the following works: 1) a book titled Understanding Railways; 2) a book titled MRT Engineering; 3) a documentary film titled the Huashan Railway Station Revisited; 4) a study of the Xihu Sugar Refinery which was exhibited as a poster exhibition at the 15th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Heritage Conference; 5) 40 sketches of the Xihu Sugar Refinery Industrial Heritage Site; 6) a book titled A Survey of Taiwan’s Cultural Assets; and 7) a series of cultural heritage products.

    It is hoped that this case study will help teachers and family members to recognize the
    symptoms of Asperger’s syndrome and to understand how to help such individuals develop their area of special interest into a professional ability (Wing, 1998) and to lead a fulfilling and meaningful life.

    目 錄 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目 錄 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VIII 楔 子 X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 2 第二節、研究目的 5 第三節、名詞釋義 1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3 第一節、文化資產 23 第二節、亞斯柏格症候群之意義與內涵 25 第三節、亞斯伯格症青少年之教養 30 第四節、社會與亞斯伯格症者相處之道 39 第五節、亞斯伯格症相關研究 42 第六節、生命史 48 第七節、愚拙精神 50 第八節、光 5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6 第一節、研究設計 56 第二節、研究對象 63 第三節、研究工具 120 第四節、研究倫理 124 第四章 主角宇新 126 第一節、我們療癒了彼此 126 第二節、上天的禮物 128 第三節、改變的力量 148 第五章 灣顏工坊~光在跳舞的地方 162 第一節感知(Open-sense) 162 第二節認知(Open-mind) 164 第三節覺知(Open-heart) 167 第四節敞開意志(Open-will) 168 第五節共創(Co-create) 170 第六節共舞─共同呈現(Co-presencing) 182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346 第一節、在光中交流與安住心靈 346 第二節、愚拙精神─穿越時空的精靈跳著原鄉歸返之舞 349 參考文獻 352 附錄 359 --------------------------------------------------------- 表目錄 【表2-1】亞斯伯格症是「禮物」與「天賦」 26 【表2-2】 創造力與問題解決能力的關係 36 【表2-3】亞斯伯格青少年或照顧者生命轉化研究 42 【表2-4】亞斯柏格青少年之負向思考 44 【表2-5】亞斯伯格症學生在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第四版的表現 44 【表2-6】學前亞斯柏格症兒童話輪轉換之語用特質研究 45 【表3-1】宇新父親表示:「練習從觀察到感知,用整體來看世界,跳開邊界,當你 可以感受每一個人的感受時,即可以共創未來」。 76 【表3-1】 「完形表達」藝術體驗課程 121 【表1-2】亞斯伯格學生與一般生視覺統整核心能力的比較 128 【表5-1】 灣顏工坊緣起故事 168 【表5-2】看見華山車站─尋找鐵道迷的幸福天空紀錄片腳本 198 【表5-3】溪湖廠區鐵道架構表 製表:黃荻昌,2011 227 【表5-4】歸返‧安居糖莊之文創意象 247 【表5-5】文明躍昇的步驟 296 【表5-6】2013年文化性資產清查及保存再利用實務研習班分工 298 【表5-7】文明躍昇工作坊的五大學群 306 --------------------------------------------------------- 圖目錄 【圖1-1】懷舊五分車之旅明信片 14 【圖1-2】 溪湖糖廠司爐明信片 15 【圖3-1】都會觀光飯店設計案模擬圖(宇新作品集) 65 【圖3-2】軌道研究中心 構想圖Conceptual Map of the Railways Research Center 72 【圖3-3】宇新父親特別以Dr. C. Otto Scharmer親自錄製的影片來解釋U理論對他的影響 73 【圖3-4】影片出處: 2005年9月組織學習維也納全球論壇the Sol International Forum in Vienna. 74 【圖3-5】宇新父親翻譯Dr. C. Otto Scharmer影片手繪的圖 75 【圖3-6】(左)入隊以來全勤,對訓練始終懷抱熱忱,為他人之典範,故授獎之(昭和19年) 。 88 【圖3-7】(右)原來父親陳燧埠於1967年(民國56年)就開始進行自殺防護了,父親的行誼典範也是我後來從事生命教育很大的關鍵因素。 88 【圖3-8】(左)1962年警務處發給父親陳燧埠獎狀 89 【圖3-9】(右)1946年警務處發給父親陳燧埠獎狀 89 【圖3-10】(左)帥氣英挺的父親年輕時 89 【圖3-11】(右)父親第二次中風復原全家陪父親看蘭花展,父親滿臉喜悅2003.4.10 89 【圖3-12】(左) 父親第三次中風復原,全家至錫安山探索聖石的傳說,孫兒宇新孫女鈺婷隨侍在側2005.2.10 一世情已成永恆2006.6.4 89 【圖3-13】(右)父母親鶼鰈情深,在雙手緊握、四目相望中 89 【圖3-14】(左) 聖奧古斯丁說:『愛是我的引力,我因它而移動』父親在醫療照護及眾人鼓舞下又重新嘗試做手部運動 2006.6.4 90 【圖3-15】(右)梳好頭、刮好鬍子,母親及四姐開心的做出院前準備2006.6.7 90 【圖3-16】(左) 外子復誦著父親自傳上的事蹟,感動得掉下淚來,父親也濕了眼框。2006.7.23 90 【圖3-17】(右)父親「愛」與「忍」的核心價值正汨汨傳承在我們的血液之中…2007.06.17 90 【圖3-18】(左) 2007.1.15作者手持《生命教育半年刊》創刊號與父親合影,同年.1月30日作者父親與世長辭 90 【圖3-19】(右)父親因吸入性肺炎昏迷再度住院,醒來時已無法言語,一度心情沮喪至極,拍下父親種植的「沙漠玫瑰」綻放的模樣,希望這充滿生命力的景緻能帶給父親一絲歡愉。2006.5.31 90 【圖3-20】生命教育刊物內頁 91 【圖3-21】生命教育刊物內頁 92 【圖3-22】作者母親約十幾歲時默記下來的歌詞手稿 93 【圖3-23】(左) 父母伉儷情深,父親離開後,母親有許多年未開口唱歌 (陳莉諭2002.0206攝於台北) 94 【圖3-24】(右)2015年決定回歸仁故鄉,近90歲高齡母親特地來探望 94 【圖3-25】宇新妹妹幼年模樣 95 【圖3-26】宇新妹妹(船上左)九歲時在劍橋初次擔任舵手,看到了讓她無法忘懷的景象 98 【圖3-27】(左)被兩位音樂老師判斷為絕對音感的宇新妹妹小學時曾參加各場音樂演出(海報中間站立者) 101 【圖3-28】(右) 除了絕對音感,宇新妹妹還具有一雙巧手 101 【圖3-29】黃鈺婷十七歲時手製”Latte”咖啡屋2007.06.21完成 102 【圖3-30】(左)黃鈺婷十七歲時手製”Latte”咖啡屋2007.06.21完成 102 【圖3-31】宇新妹妹進行八田與一紀念園區的拍攝 103 【圖3-32】(左)母親的小學畢業證書 114 【圖3-33】(右)女兒訪談外婆口述歷史 114 【圖3-34】宇新父親愛的體會 119 【圖3-35】全家人紀錄阿里山世紀森林鐵路2015.0728-31 119 【圖3-36】生命轉化的U形過程 123 【圖4-1】出生的腳印、手印 129 【圖4-2】宇新兄妹之間的互動 135 【圖4-3】「火山爆發」系列二(黃宇新八歲, 1995)。 137 【圖4-4】「火山爆發」系列一(黃宇新八歲,1995)。 137 【圖4-5】「火山爆發」系列三(黃宇新八歲時以神奇畫家電腦軟體繪製的三幅品,1995)。 137 【圖4-6】國中繪圖作品-火車行駛鄉間 141 【圖4-7】國中繪圖作品-捷運進站 141 【圖4-8】黃宇新水彩畫,2007 142 【圖4-9】宇新這一組「都會觀光飯店設計」得到畢業設計第一名,飯店塑造成一艘船的意象,隱喻航向智慧及開創未來的理想,2007.06.16 144 【圖4-10】畢業設計首獎獎狀 146 【圖4-11】星際大戰知名場面 160 【圖5-1】安居的生命哲學 170 【圖5-2】1996年《捷運工程》8歲的宇新與父親合作出書 182 【圖5-3】年幼宇新坐在父親的辦公桌 182 【圖5-4】台北捷運高運量捷運系統行駛在高架段的場景(黃宇新八歲小畫家軟體繪圖)1995年 183 【圖5-5】高架段架空線的捷運系統(黃宇新八歲神奇畫家軟體繪圖1995年) 183 【圖5-6】( 跨座式單軌捷運系統(黃宇新神奇畫家軟體 1995年) 184 【圖5-7】懸掛式單軌捷運系統(黃宇新八歲神奇畫家軟體繪圖1995年) 184 【圖5-8】駛向隧道的過河段捷運系統(黃宇新八歲神奇畫家軟體繪圖1995年) 185 【圖5-9】台北捷運高運量捷運系統行駛在地面段的場景(黃宇新八歲小畫家軟體繪圖1995年) 185 【圖5-10】再見華山車站紀錄片片段 187 【圖5-11】希望鐵道樂園博物館的預定地(陳振聲後製老照片) 189 【圖5-12】請念大學的兒女協助參與拍攝、錄影與剪輯這部紀錄片。 189 【圖5-13】《再見華山車站─鐵道迷的幸福天空》所有工作人員 190 【圖5-14】華山貨車場日治時代的舊況 (圖片出處:日本殖民地鐵道圖誌) 191 【圖5-15】時隔62年的古今對照圖 191 【圖5-16】《再見華山車站─鐵道迷的幸福天空》這部影片中,宇新與鈺婷深入東隧道協助父親拍攝 192 【圖5-17】女兒鈺婷拍攝華山車站 192 【圖5-18】宇新為協助父親拍攝這部影片而進入古老隧道而染上皮膚病三年才逐漸治癒,這是我深感愚拙精神在這個家族的體現。(黃宇新錄影及拍攝,2009) 193 【圖5-19】荻昌訪問台鐵機務員柯盛彬先生(陳莉諭拍攝) 194 【圖5-20】拍攝前黃荻昌老師說明華山車站地理位置(陳莉諭拍攝) 194 【圖5-21】後來左邊木造平房第二棟右邊四樓第三棟都拆了,這部紀錄片留下土木歷史證物影像 195 【圖5-22】後來在右邊三樓第四棟都拆了,這部紀錄片留下土木歷史證物影像 195 【圖5-23】後來對面樓也拆了,這部紀錄片留下土木歷史證物影像 196 【圖5-24】只有這棟華山車站留下來,希望能盡快保留週邊成立鐵道動態博物館及歷史街廓 196 【圖5-25】東隧道側的老樹就像荻昌原鄉月眉的老樹(上:隧道測;下:月眉) 197 【圖5-26】溪湖糖廠委託灣顏工坊籌備處的工業遺址研究案 215 【圖5-27】黃荻昌博士(右)聆聽陳永春先生(中)讓346蒸汽火車復活的故事,並同步進行口述歷史記錄黃宇新拍攝,2011) 215 【圖5-28】修整三四六蒸汽小火車系列圖 217 【圖5-29】修整三四六蒸汽小火車系列圖 218 【圖5-30】修整三四六蒸汽小火車系列圖 219 【圖5-31】修整三四六蒸汽小火車系列圖 220 【圖5-32】修整三四六蒸汽小火車 拍攝者:溪湖文化工作室楊清仁 2010.11.14 221 【圖5-33】(左)初版糖業手冊 222 【圖5-34】(右)初版糖業手冊內容大鋼 222 【圖5-35】黃荻昌老師帶領灣顏工坊團隊與台北科技大學的學生至虎尾糖廠進行工業遺址考古 223 【圖5-36】黃荻昌老師帶領灣顏工坊團隊與台北科技大學的學生至虎尾糖廠進行工業遺址考古,並與陳永春班長合影。 224 【圖5-37】黃荻昌老師與黃宇新設計師至溪湖糖廠共進行五次工業遺址田野調查 226 【圖5-38】(左)水鶴(右)轉車盤 230 【圖5-39】(左) 水鶴之所在(右) 加煤之所在 230 【圖5-40】(左1.左2)荻昌老師的父親留下來的文化資產典籍─糖業手冊下冊 230 【圖5-41】荻昌老師小時後與他的父親黃良才先生(右) 230 【圖5-42】(左)宇新爺爺黃良才的糖業手冊技術手冊 231 【圖5-43】(右)荻昌和宇新到溪湖糖廠進行田野調查五次 231 【圖5-44】大車場計畫 231 【圖5-45】溪湖糖廠社區生活空間 232 【圖5-46】羅漢松老樹 (楊清仁) 233 【圖5-47】黃宇新手繪,2011 233 【圖5-48】溪湖糖廠儲蜜槽 234 【圖5-49】溪湖糖廠場域明信片 234 【圖5-50】溪湖糖廠場域明信片 235 【圖5-51】溪湖糖廠場域明信片 236 【圖5-52】溪湖糖廠場域明信片草稿 236 【圖5-53】溪湖糖廠場域明信片背面 237 【圖5-54】溪湖糖廠場域繪圖草稿 238 【圖5-55】溪湖糖廠場域繪圖草稿 238 【圖5-56】溪湖糖廠場域繪圖草稿 239 【圖5-57】月眉糖廠 卸蔗區機械構造圖(黃宇新手繪圖作品 2011年完成) 240 【圖5-58】(左)溪湖糖廠 卸蔗設備構造透視圖(黃宇新手繪,2011) 240 【圖5-59】(右)溪湖糖廠 廠區列車(黃宇新手繪,2011年) 240 【圖5-60】(左)典型糖廠 平面圖與立面圖(黃宇新手繪,2011) 240 【圖5-61】(右)溪湖糖廠346蒸汽火車頭側面圖(黃宇新,2011) 240 【圖5-62】(左)溪湖糖廠台糖公司磚造辦公廳樓(黃宇新,2011) 241 【圖5-63】(右)溪湖糖廠汽油客車五分車立體圖 (黃宇新,2011) 241 【圖5-64】(左)鐵枝路邊土地公廟側 水井式手壓抽水幫浦(黃宇新,2011) 241 【圖5-65】(右)溪湖糖廠 木框台車(黃宇新,2011) 241 【圖5-66】(左)溪湖糖廠 五分車機車庫(黃宇新,2011) 242 【圖5-67】(右)溪湖糖廠 卸蔗設備構造剖面圖(黃宇新,2011) 242 【圖5-68】(左)台灣糖廠 典型廠舍景觀遠景草圖(黃宇新,2011) 242 【圖5-69】(右)溪湖車站側面圖(啟建於192年) (黃宇新,2011) 242 【圖5-70】(左)溪湖糖廠 日立牌柴油機車頭與平交道警報器(黃宇新,2011) 242 【圖5-71】(右)溪湖糖廠 日立牌機車拉著五分車列車(黃宇新,2011) 242 【圖5-72】溪湖糖廠 [蒸氣機車、汽油車、內燃機車]動力車草圖(黃宇新,2011) 243 【圖5-73】溪湖糖廠廠房側面天際線與立面圖(黃宇新,2011) 243 【圖5-74】(左)溪湖糖廠 石磨與甘蔗草圖(黃宇新,2011) 243 【圖5-75】(右)溪湖糖廠甘蔗車(黃宇新手繪,2011) 243 【圖5-76】溪湖糖廠346觀光蒸汽五分車正走出廠區(黃宇新,2011) 243 【圖5-77】「歸返‧安居糖莊」畢業專題設計獲得首獎 244 【圖5-78】設計者黃宇新(左)於教育部研討會上簡報'歸返「安居糖莊」設計理念 245 【圖5-79】歸返-安居糖莊-意象初稿 246 【圖5-80】將溪湖糖廠的場域意象圖找出八款印製成燙金明信片,象徵"光"的意象 249 【圖5-81】灣顏工坊文創商品海報 250 【圖5-82】月夜T-Shirt (1920年木造宿舍) 251 【圖5-83】灣顏工坊摺頁草圖 252 【圖5-85】(右)金色年代T-Shirt (1919年溪湖車站) 253 【圖5-86】(左)金色年代T-Shirt (1920年木造宿舍) 253 【圖5-87】甜蜜的滋味T-Shirt(1919年溪湖車站) 253 【圖5-88】左夏之夢T-Shirt (1919年懷舊五分車) 253 【圖5-89】冰涼的滋味T-Shirt(1920年木造宿舍) 253 【圖5-90】第12屆新一代設計展 2012.5.18至5.22 254 【圖5-91】展示櫃下方介紹產糖的製程 255 【圖5-92】攤位上湧入許多觀眾詢問 255 【圖5-93】以糖的結晶體為展場意象之一,黃荻昌博士為國內外觀眾解說「場域故事學」中人類如何從飄動、定居到安居的過程。 256 【圖5-94】設計師為來自上海的觀眾介紹文創設計 256 【圖5-95】黃榮輝畫家2007年因受玫瑰堂之託繪製教宗本篤16世,由單國璽樞機主教轉贈,本篤16世教宗回贈「宗座降福狀」,黃榮輝畫家也到場鼓勵。 257 【圖5-96】設計師為觀眾介紹文創設計 258 【圖5-97】設計師為遠自花蓮趕來的表哥介紹文創設計 259 【圖5-98】TICCIH國際工業遺產保存委員會第15屆國際海報展接受灣顏工坊的申請 260 【圖5-99】TICCIH國際工業遺產保存委員會第15屆國際海報展內頁 261 【圖5-100】TICCIH CONGRESS 2012:The International Conservation for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series 1 262 【圖5-101】TICCIH CONGRESS 2012:The International Conservation for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series 1 263 【圖5-102】TICCIH CONGRESS 2012:The International Conservation for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series 1 264 【圖5-103】TICCIH CONGRESS 2012:The International Conservation for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series 1 265 【圖5-104】TICCIH CONGRESS 2012:The International Conservation for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series 1 266 【圖5-105】新世紀智庫論壇第61期雜誌 267 【圖5-106】新世紀智庫論壇第61期雜誌-聯合國、台灣與世界文化遺產 268 【圖5-107】灣顏工坊共同發表論文海報,手繪設計師黃宇新與國際產業遺產保存委員會秘書長Mr.Stuart B. Smith O.B.E.MSc FMA(左一)合照 269 【圖5-108】灣顏工坊共同發表論文海報,黃荻昌老師與國際產業遺產保存委員會 269 【圖5-109】台灣文化場域意象採集封面 271 【圖5-110】台灣文化場域意象採集目錄 272 【圖5-111】台灣文化場域意象採集內頁 274 【圖5-112】台灣文化場域意象採集內頁 275 【圖5-113】台灣文化場域意象採集內頁 276 【圖5-114】台灣文化場域意象採集內頁 277 【圖5-115】台灣文化場域意象採集內頁 278 【圖5-116】台灣文化場域意象採集內頁 280 【圖5-117】台灣文化場域意象採集內頁 281 【圖5-118】台灣文化場域意象採集內頁 282 【圖5-119】撰稿:黃荻昌,攝影/美術編輯:黃宇新,主編:陳莉諭 283 【圖5-120】圖文/美編:黃鈺婷 284 【圖5-121】撰稿:黃荻昌,攝影/美術編輯:黃宇新,主編:陳莉諭 285 【圖5-122】圖文/美編:黃鈺婷 286 【圖5-123】撰稿:黃荻昌,攝影/美術編輯:黃宇新,主編:陳莉諭 287 【圖5-124】1925年地形圖,當時場內與場外包括工場、蔗作、糖鐵已具相當規模。 (台中縣后里鄉公所文資調查報告) 288 【圖5-125】圖文/美編:黃鈺婷 289 【圖5-126】撰稿:黃荻昌,攝影/美術編輯:黃宇新,主編:陳莉諭 290 【圖5-127】圖文/美編:黃鈺婷 291 【圖5-128】圖文/美編:黃鈺婷 292 【圖5-129】撰稿:黃荻昌,攝影/美術編輯:黃宇新,主編:陳莉諭 293 【圖5-130】研習營工作坊兩梯次招生海報 303 【圖5-131】(左)活動CI識別系統 304 【圖5-132】(右)展示架 304 【圖5-133】第一梯次研習工作坊時刻表 305 【圖5-134】第一階段老師與學員合影2013年7月19日(黃宇新拍攝) 309 【圖5-135】第二梯次研習工作坊時刻表 310 【圖5-136】(左) 台灣大學土木系名譽教授洪如江教授講述世界文明場域意象採集-寰宇採集與典藏經驗分享 311 【圖5-137】台糖研究所孫世欽先生分享從清查到典藏—伙伴、結伴 311 【圖5-138】文化性資產清查習作成果發表會,由黃荻昌博士開場 311 【圖5-139】團體組第一名的希拉雅國家風景區林貞雅科長發表八田與一紀念園區清查 311 【圖5-140】陳清泉教授、洪如江教授、姜博智研究員、蔡媖美科長與中原大學建築系俞怡萍研究員等評審委員 312 【圖5-141】雲林縣文化處處長也是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系老師的劉銓芝處長(右二)講授文化資產保存性開發的理念與實務 312 【圖5-142】團體獎第三名為台糖台中區處溪湖糖廠 312 【圖5-143】團體獎第二名為內政部警政署 312 【圖5-144】團體獎第一名希拉雅國家風景區林貞雅科長及林俊儀科員接受頒獎。 312 【圖5-145】個人獎第一名台東糖廠「林天財口述歷史」、第二名洪崇仁紀錄片「猴硐煤礦園區」、第三名張修銘「機堡」、第四名曾合意「澎湖自來水場」與蘇時典的「鎮海樓」。 312 【圖5-146】認識鐵路封面 315 【圖5-147】《認識鐵路》目錄 317 【圖5-148】《認識鐵路》版權頁 318 【圖5-149】認識鐵路內頁 319 【圖5-150】認識鐵路內頁 320 【圖5-151】1907年 虎尾鐵橋 (黃宇新手繪) 灣顏工坊一週年文創商品 323 【圖5-152】虎尾鐵橋 黃宇新2012年10月7日手繪 323 【圖5-153】1907年 虎尾鐵橋 灣顏工坊一週年文創商品 324 【圖5-154】1946年烏樹林車站(黃宇新手繪2012.) 灣顏工坊一週年文創商品 325 【圖5-155】(左)烏樹林車站書包的原風景圖黃宇新拍攝2012.01,22 325 【圖5-156】(右)1946年烏樹林車站(黃宇新手繪2012.06.22) 325 【圖5-157】1946年烏樹林車站(黃宇新手繪)灣顏工坊一週年文創商品 326 【圖5-158】1946年烏樹林車站(黃宇新手繪)灣顏工坊一週年文創商品 326 【圖5-159】1946年烏樹林車站(黃宇新手繪)灣顏工坊一週年文創商品 327 【圖5-160】DT609貨運蒸汽火車頭,1929年(昭和4年)民國18年生產灣顏工坊二週年文創商品 327 【圖5-161】DT609貨運蒸汽火車,灣顏工坊二週年文創商品 328 【圖5-162】(上)DT609貨運蒸汽火車頭(黃宇新2013年5月9日手繪) 328 【圖5-163】(下)DT609貨運蒸汽火車頭,1929年(昭和4年)民國18年生產(黃宇新拍攝2013.2.13 ) 328 【圖5-164】高雄打狗驛文創商品黃宇新手繪,灣顏工坊二週年文創商品 329 【圖5-165】高雄打狗驛牆上老照片 329 【圖5-166】高雄打狗譯車站 (黃宇新手繪圖2013年3月29日) 330 【圖5-167】打狗驛─縱貫線最南端1908年(明治41年)民國前4年 330 【圖5-168】等待黎明意象(藍色印銀色)T恤 灣顏工坊二週年文創商品 330 【圖5-169】 DT609貨運蒸汽火車頭,1929年(昭和4年) 灣顏工坊三週年文創商品 331 【圖5-170】1907年虎尾鐵橋資料夾,灣顏工坊三週年文創商品 331 【圖5-171】打狗驛─縱貫線最南端1908年(明治41年)民國前4年灣顏工坊三週年文創商品 332 【圖5-172】(左)DT609貨運蒸汽火車頭,1929年(昭和4年) 332 【圖5-173】(右)1907年虎尾糖廠的虎尾驛(黃宇新手繪2012.11.7) 332 【圖5-174】1907年虎尾糖廠的虎尾驛實景黃宇新拍攝2012.08.11 333 【圖5-175】烏樹林糖廠自走式客車 黃宇新拍攝,2012 333 【圖5-176】烏樹林糖廠自走式客車 (黃宇新手繪,2012年7月22日) 灣顏工坊三週年文創商品 334 【圖5-177】黃鈺婷書法手繪原創系列,灣顏工坊三週年文創商品 334 【圖5-178】『Beyond Imagine!』超越想像、不可思議! 灣顏工坊設計,2012 335 【圖5-179】灣顏工坊四週年文創商品 336 【圖5-180】歸仁文化中心內的義文咖啡員工穿著灣顏工坊設計的林書豪系列T恤 340 【圖5-181】台灣的店展示情況 341 【圖5-182】手工業推廣中心展示情況 341 【圖5-183】虎尾驛展示情況 342 【圖5-184】打狗驛展示情況 342 【圖5-185】烏樹林糖廠鐵道博物館 343 【圖5-186】溪湖糖廠 343 【圖5-187】宇新遞送灣顏工坊文創商品到溪湖糖廠禮品店 344 【圖5-188】正豐精品文化城 345

    參考文獻
    壹、 中文部份
    丁凡驛(2008):破牆而出:我與自閉症、亞斯柏格症共處的日子 (Stephen
    Shore著:Beyond The Wall:Personal Experiences with Autism and Asperger
    Syndrome)。臺北:心靈工坊。(原著出版於1961)。
    王嵩山著(2012) :文化遺產、表徵與再生產。無形文化資產的重構與再生‧
    文化多樣性與東亞視野。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未出版。
    王美霞著(2015) :南方六帖─王美霞的裡台南生命書寫。臺北:麥田出版
    王慧婷譯(2012):亞斯伯格症與霸凌問題─解決策略與方法(Nick Dubin著:
    Asperger Syndrome and Bullying:Strategies and Solutions)。臺北:心理
    (原著出版於2007)。
    王政茹著(2007):亞斯柏格青少年自我概念之生命故事敘說。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未出版。
    王昭正、朱瑞淵譯(2005):參與觀察法。(Danny.L.Jorgensen著:Participant
    Observation:A Methodology for Human Studies)。臺北:揚智。(原著出版
    於1989)。
    王鳳慈著(2007):情緒教學對增進高功能自閉症學生情緒適應之行動研究。
    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未出版。
    王鴻楷著(1984) :第一章 環境的意義─環境規劃與設計理論。實質環境的意義和重要
    性。
    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2001):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革新。臺北:揚
    智。
    方俊凱著(2007):從精神醫學談自殺防治。編織自殺防護網。林綺雲、陳莉
    諭合編。臺北:世界宗教博物館,生命教育半年刊,2。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012) :世遺18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向前行。臺北:文
    化部文化資產局。
    余德慧著 (2012):生命史學。臺北:心靈工坊
    江文慈著(民98):「和顏悅色」與「忍氣吞聲」的背後:國小教師情緒勞動的
    心理歷程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育心理學
    報,40,4,553-576 。
    Taiwan Mac Educational,Taipei譯 (2011):克勞德‧莫內。(克里斯多福‧亨利克著:Monet ) 。Singapore:Taschen Gmbh(原著出版於1995) 。
    李乙明、李淑貞譯(2009) :創造力I‧理論(Robert J. Sternberg主編:Handbook of creativity)。臺北:五南。(原著出版於1999)。
    李秀真著(2005):學前亞斯柏格症兒童話輪轉換之語用特質研究。臺北: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未出版。
    李政賢譯(2007):透視質性研究:18位研究者的反思 (Kathleen B.deMarrais
    主編:Inside Stories:Qualitative Research Reflections)。臺北:五南(原著出
    版於1998)
    汪大慶著(2010):亞斯柏格症學生核心統整能力表現之初探。臺北: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未出版。
    汪芸譯(2006):修練的軌跡:引動潛能的U型理論。(C. Otto Schamer、Joseph
    Jaworski、Betty Sue Flowers合著:Presence:An Exploration of Profound
    Change in People,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臺北:天下遠見。(原著出
    版於2004)
    吳武典著(2010):「創造力發展專題討論」課程計畫及講義。臺北: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未出版。
    吳芝儀、廖梅花譯(2001):質性研究入門-紮根理論研究方法。(Strauss, A.
    & Corbin, J.著)嘉義:濤石。(原著出版於1998)。
    吳沛璇著(2008):亞斯伯格症學生在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第四版的表現。臺北: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未出版。
    何善欣驛(2006):亞斯柏格症:寫給父母及專業人士的實用指南 (T. Attwood
    著)。臺北:久周(原著出版於2005)。
    柯文哲著(2014):改變成真:柯文哲的城市進化論。臺北:三采文化。
    柯文哲著(2014):白色的力量。臺北:三采文化。
    姚蒙、李幽蘭編譯(1993) :法國當代新史學:(J, Le Goff、 P.Veyne、F.Furet
    等著) 。臺北:遠流。
    孟祥森驛(2003):愛的藝術:( Erich Fromm著:The Art of Loving ) 。臺北:
    志文 (原著出版於2003)。
    侯怡君著(2008):尋找祕密花園─亞斯伯格兒童藝術治療。臺北:臺北市立教
    育大學。未出版。
    徐培芬著(2012):星星的背後-一位母親教養亞斯伯格症資優生之經驗敘說。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未出版。
    荷爾德林(2011):人,詩意地安居。中國: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遠東出版社。
    張世彗著(2003):創造力-理論、技術/技法與培育。臺北:五南。
    張宇樑等譯(2007):研究設計:質化、量化及混和方法取向:(John W.
    Creswell 著)。臺北:學富文化。
    許添盛口述、張雅真文字整理(2005) :我不只是我─邁向內在的朝聖之旅。
    李佳穎主編。臺北:遠流。
    泰戈爾著(1991) :泰戈爾詩集。臺南:文國書局。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2012):產業文化資產再利用行動研習。臺
    北:未出版。
    周清隆著(2006):彩光能量自然療法。臺北:萊韻國際有限公司。
    黃朝驛(1999):先知:( 紀伯倫著:The Prophet ) 。臺北:寂天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黃荻昌(2006):台灣生命體的創新與躍昇之道─由彼得‧聖吉「修練的軌跡」
    一書談台灣現狀的契機。台灣生命教育的省思。臺北:世界宗教博物
    館。
    黃荻昌(2007):學習型組織如何有效學習。研習論壇精選(第一輯)地方治理的
    藍海策略。臺北: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地方行症研習中心。
    陳錦芳(1999):21世紀,台灣!。臺南:臺南縣立文化中心。
    陳莉諭著(2003):老年篇。生命的五個階段-生命教育教學資源手冊-以世界宗教
    博物館生命之旅廳為例。吳庶深、陳莉諭主編。臺北:世界宗教博物館。
    游紫萍、游紫玲譯(2012):與世界失去聯繫的孩子:(Robert Melillo著:
    Disconnected Kids:The Groundbreaking Brain Balance Program TM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ADHD, Dyslexia, and Other Neurological Disorders)。
    臺北:三采文化。(原著出版於2009) 。
    高淑清著(2008):質性研究的18堂課:首航初探之旅。高雄:麗文文化。
    Handbook)。臺北:商周。(原著出版於2009)
    楊宗仁譯(2012):亞斯伯格症者實用教學策略:教師指南(Leicester City
    Council&Leicestershire County Council著:Asperger syndrome─practical
    strategies for the classroom:A teacher’s guide)。臺北:心理。(原著出版於
    2001)。
    楊宗仁、張雯婷、楊麗娟譯(2008):亞斯伯格症教育人員及家長指南(Brenda
    Smith Myles、Richard L.Simpson著:Asperger Syndroms:A Guide for
    Educations and Parents) 。臺北:心理。(原著出版於2008)。
    李常受編(1999):新約聖經。 (Sanctus Paulus著:Ἡ Καινὴ Διαθήκη( New
    Testament)。臺北:臺灣福音。(原著於主後59年)。
    潘裕豐著(2007):創意教學與資優教育研究。臺北:心理。
    潘裕豐著(2006):為何及如何作創意教學。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9(2),38-55
    潘裕豐著:創造過程論與創造思考的技巧。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潘淑滿著(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心理。
    蔡承志譯(2011):超高效心智圖學習法 (T.Buzan著:The Tony Buzan Study Skills )
    劉金鴻譯(1995) :勿溺於智:『愚拙』精神創造奇蹟( 樋口廣太郎著) 。臺
    北:錦繡。
    劉佳蕙、鄭淨勻譯(2012):亞斯伯格症在融合教育的成功策略(Brenda Smith
    Myles著:Children and Youth with Asperger Syndrome:Strategies for Success in Inclusive Settings)。臺北:心理(原著出版於2005)。
    劉毓芬、胡心慈(2005):“破繭而出的意義”~一位自閉症兒童的母親之心理歷程。
    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未出版。
    劉蘊芳譯(2001):怎麼擁有達文西的七種天才。(Michael Gelb著:7 Brains)
    臺北:大塊文化。
    賴聲川譯:僧侶與哲學家-父子對談生命意義。(Jean-Francois Revel,Matthieu
    Ricard 著)臺北:先覺。(原著出版於1999)。
    鄭谷苑譯(2002):健全的社會:( Erich Fromm著:The Sane Society ) 臺北:
    鄭玉英、趙家玉(1993):家庭會傷人─自我重生的新契機。(John Bradshow著:The Family─A Revolutionary Way of Self-Discovery) 。臺北:張老師文化。
    志文 (原著出版於1955)
    維琴尼亞.薩提爾(2000):新-家庭如何塑造人。臺北: 張老師文化。
    喬治盧卡斯導演:星際大戰影片DVD 。二十世紀福克斯發行商。
    蕭鈺著:KSAS觀點。新世紀人力資源發展管理。
    貳、西文部份
    Ashley,S (2006).Asperger’s Answer Book. Naperville, IL: Sourcebooks,INC.
    Attwood,T (1998);Foreword ○c Lorna Wing 1998 together with the following
    acknowledgment:This translation of Asperger’s Syndrome is published by
    arrangement with Jessica Kingsley Publishers Ltd.
    Bahon-Cohen,S.(2000).Is Asperger syndrome / high-functioning autism
    necessarily a disability?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12,489-500.
    http://wiki.mbalib.com/zh-w/KISS%E5%8E%9F%E5%88%99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5%89
    https://sites.google.com/a/seth.org.tw/education/about/drhsu
    http://luke2look.blogspot.tw/2012/08/blog-post_23.html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14/chinfactory/intro/about.html
    http://blog.xuite.net/chengbin/barefoot/12343738-%5B%E8%88%8A%E6%97%A5%E6%AE%98%E8%B7%A1%E2%80%A7%E9%90%B5%E9%81%93%E7%AF%87%5D+%E8%8F%AF%E5%B1%B1%E8%BB%8A%E7%AB%99
    http://trstour.com/hua-shan.htm
    http://bible.fhl.net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4091917394
    https://www.facebook.com/WanyanStudio/
    Learning Organization.New York:Doubleday.
    Peter Senge;C.Outo Schammer;Joseph Jaworski;Betty Sue Flowers (2004).
    Presence: Human Purpose and Field of the Future ,MA:SoL.
    Peter M.Senge (1990).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 Practice of The
    “Symphony of Innovations : leveraging complexity to create knowledge and confidence”.
    September 13 – 16 2005 the Sol International Forum in Vienna. 2005年9月組織學習維 也納全球論壇。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