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省非 |
---|---|
論文名稱: |
山與石的畫法研究――東北角海岸寫生創作 |
指導教授: | 王友俊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03 |
畢業學年度: | 9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3 |
中文關鍵詞: | 無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30 下載:3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整個世界全球化的過程裡,全球化力量和本土文化互動的結果有下列四種:
「1.全球文化取代本土文化。
2.全球文化與本土文化共存,彼此沒有明顯融合。
3.全球一致的文化跟特定的本土文化融合。
4.本土文化強力排斥全球文化。」
雖然整體來看,台灣這四種現象都有,可是在國民義務教育中的美術教育部分,卻幾乎是第一種結果的天下。所以,生在台灣、成長在台灣的我們這一代,自幼所接受的美術教育,乃是以移植自西方的美術課程為主。反觀,中國傳統的藝術,無論是繪畫、書法、建築、雕塑……等,在課程中的比重,卻少得可憐。
然而隨著個人在教學與創作的時間日久,愈發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可貴之處,以及那份深深蘊藏在血脈裡的強烈歸屬感。於是乎便興起了吾人對於水墨創作研究之動機。
本論文研究的方向是以水墨畫中,山與石的畫法作為主軸,涵蓋下面三個方向:一、觀察前人山水畫作中之山與石的表現,比較各種不同的表現方法;二、創作理念與實踐之表述;三、分析歷代畫論中有關山與石畫法上之論述,以作為創作實踐時之學理依據。並分別陳述於下列五個章節:
第一章 緒論:包含研究動機、目的、範圍與方法。
第二章 傳統山水畫之山與石之表現(一):共有唐及五代以前、宋代、元代三個小節。
第三章 傳統山水畫之山與石之表現(二):共有明、清、近現代三個小節。
第四章 創作理念與實踐:共有創作理念、作品解析二個小節。
其中「創作理念」部分先以「創作與生活」、「繪畫是一種語言」、「媒材與形式」以及「水墨畫的未來」四個段落,來闡述我對於創作的淺見。然後在「創作實踐」一段中說明由創作理念而來的,對於此次創作題材的選定與創作的大方向。
「作品解析」部分則以創作思考、學理依據、表現技法、創作心得四個角度,來分析說明此次創作所有作品的內涵。
第五章 結論:歸納此次研究的心得為四個部分,分別是「關於皴法」、「關於傳統山水畫中山石的表現」、「過去與現在」、「創作感想」,來作自我檢討。
最後,不敢侈言吾人對振興水墨畫,能有何等作為,但願以一己之棉力,竭誠投身水墨畫創作的研究,並期望能將所學運用在未來的創作與教學之上。
1. 洪再新編著《中國美術史》,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杭州市,2002。
2. 杭廷頓、柏格主編、王柏鴻譯,《杭廷頓&柏格看全球化大趨勢》,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
3. 陳阿昭、陳靜芳編,《台灣地平線之淡北海岸的甦醒》,常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市,2002。
4. 鄭午昌撰,《中國畫史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市,2001。
5. 陳傳席著,《中國山水畫史》,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天津市,2001。
6. 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游顯德研究室,《東北角人文之美》,交通部觀光局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台北縣貢寮鄉,2001。
7. 黃宗賢著,《中國美術史綱要》,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重慶市,2000。
8. 潘運告主編、米田水譯注,《圖畫見聞志•畫繼》,湖南美術出版社,長沙市,2000。
9. 劉文潭著,《現代美學》,台灣商務印書館,台北市,2000。
10. 何志明、潘運告編著,《唐五代畫論》,湖南美術出版社,長沙市,1999。
11. 潘運告主編、岳仁譯注,《宣和畫譜》湖南美術出版社,長沙市,1999。
12. 徐琛等著,《中國繪畫史》,文化藝術出版社,北京市,1998。
13. 顧森、李樹聲主編,《百年中國美術經典文庫》第二卷:中國傳統美術:1950-1996,海天出版社,深圳,1998。
14. 顧建華編,《中國傳統藝術》,中南工業大學出版社,湖南長沙市,1998。
15. 李來源、林木編著,《中國古代畫論發展史實》,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上海市,1997。
16. 朱玄著,《中國山水畫美學研究》,台灣學生書局,台北市,1997。
17. 黃河濤著,《禪與中國藝術精神的嬗變》,正中書局,台北市,1997。
18. 王伯敏著,《中國繪畫通史》(上、下),東大圖書公司,台北市,1997。
19. 童中燾著,《山水畫》,上海書畫出版社,上海市,1997。
20. 黃賓虹、鄧石編,《美術叢書》,江蘇古籍出版社,南京市,1997。
21. 彭吉象主編,《中國藝術學》,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市,1997。
22. 王鑫著,《台灣的地形景觀》,渡假出版社,台北市,1997,頁41。
23. 陳傳席、楊惠東著,《歷代山水畫皴法大觀-斧劈皴(上)》,湖南出版社,1997。
24. 陳傳席著,《中國繪畫思想史》,東大圖書公司,台北市1997。
25. 巴東著,《中國巨匠美術週刊76期-張大千》,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市,1996。
26. 楊新著,《中國巨匠美術週刊100期-八大山人》,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市,1996。
27. 黃賓虹著、趙志鈞編,《黃賓虹美術文集》,人民美術出版社,北京市,1994。
28. 楊泓、李力著,《華夏之美-中國藝術圖鑑》,萬象圖書公司,台北市,1993。
29. 陳勉銘撰,《烏溪及東北海岸剖面漸新世以後泥岩中的黏土礦物特性與其構造環境之意義》,台灣大學碩士論文,台北市,1993。
30. 大村西崖著•陳彬龢譯,《中國美術史》,台灣商務印書館,台北市,1992。
31. 台北市立美術館編,《江兆申的藝術》,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市,1992。
32. 何懷碩主編,《近代中國美術論集-藝海鉤沉》第三集山水畫、南北宗,藝術圖書公司,台北市,1991。
33. 李霖燦著,《中國美術史稿》,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市,1990。
34. 楊仁凱主編,《中國書畫》,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市,1990。
35. 淪文匯編,《文人畫與南北宗》,上海書畫出版社,上海市,1989。
36. 呂佛庭著,《中國畫史評傳》,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台北市,1988。
37. 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美術全集》,人民美術出版社,北京市,1988。
38. 劉天華著,《中國畫論-山水畫與園林藝術》,駱駝出版社,台北縣,1987。
39. 朱金樓、袁志煌編,《劉海粟藝術文選》,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上海市,1987。
40. 王琢輯錄,《李可染畫論》,華正書局,台北市,1987。
41. 潘天壽著,《潘天壽畫論》,華正書局,台北市,1986。
42. 周士心著,《國畫技法概論》,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台北市,1986。
43. 胡恆、羅芳、梁在平、王德箴、趙麗蓮著•駱正榮、張宏庸譯,《中國的藝術》,幼獅文化事業公司,台北市,1985。
44. 藤原楞山原著、賴玉光主編,《水墨畫法-山石、樹木、屋宇》,大藏文化,1985。
45. 傅抱石著,《中國繪畫理論》,華正書局,台北市,1984。
46. 劉文潭著,《西洋美學與藝術批評》,環宇出版社,台北市,1984。
47. 左宜德編,《國畫寫山要法》,名山出版社,台北市,1983。
48. 王靖憲編,《潘天壽美術文集》,人民美術出版社,北京市,1983。
49. 王伯敏著,《中國繪畫史》,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上海市,1982。
50. 李霖燦著,《山水畫皴法、苔點之研究》,國立故宮博物院,台北市,1981。
51. 葛路著,《中國古代繪畫理論發展史》,丹青圖書公司,台北市,1980。
52. 譚興萍,《藝術論文類編-論我國書法與繪畫之關係》,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台北縣,1978。
53. 徐復觀著,《中國藝術精神》,台灣學生書局,台北市,1976。
54. 國立故宮博物院故宮叢刊編輯委員會,《關於唐寅的研究》,國立故宮博物院,台北市,1976。
55. 余崑編著,《中國畫論類編》,華正書局,台北市,1975。
56. 吳學讓編,《山水技法》,藝術圖書公司,台北市,1974。
57. 黃渠成編,《山水畫法》,藝術圖書公司,台北市,1974。
58. 譚旦冏主編,《中國藝術史綱要》,光復書局,台北市,1974。
59. 伯精等著,《近代文史論文類輯-論山水畫》,學生書局,台北市,1971。
60. 吳承燕編,《中國畫論》,台灣書店,台北市,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