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薛慧盈 Hsueh, Hui-Ying |
---|---|
論文名稱: |
《清華伍.殷高宗問於三壽》疑難字詞研究 |
指導教授: | 羅凡晸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19 |
畢業學年度: | 10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18 |
中文關鍵詞: |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 、殷高宗問於三壽 、清華簡 、楚簡 、古文字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1900455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73 下載:3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讀上仍有困難。
本論文的寫作焦點在對《清華伍》中〈殷高宗問於三壽〉一篇之疑難字詞進行討論,本文寫作步驟:首先描摹圖版字形,再收集該疑難字詞的相關研究材料,例如學者們對於該字詞的討論與研究、甲金文相似字形的蒐集比對,確認字形之後,再從聲韻及訓詁的比對中,進一步確認該疑難字詞在簡文中的釋讀問題。除此之外,筆者也從之後出版的其他簡文字詞,再進一步推勘疑難字詞的意義,以便能順利通讀簡文。
本論文將分成三個章節進行討論:第一章為緒論,依序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文獻探討」、「研究方法」及「研究步驟」。
第二章則為「疑難字詞分釋」,總括十二節討論疑難字詞在字形、字音、字義上的相關問題,再將字詞回歸簡文,說明其在簡文中的用法。分別為釋「先」、釋「 (厭)」、釋「非」、釋「 (臧)」、釋「 (罄)」、釋「 (謀)」、釋「飤」、釋「 (回)」、釋「占」、釋「 (聾狂)」、釋「 (險)」、釋「象 康 (象務康騖)」等十一節。
第三章為「結論」,說明研究成果,以及研究限制及未來展望。
(一)傳世文獻
〔春秋〕管仲著,吳文濤、張善良編:《管子》,(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年10月)
〔戰國〕荀況著,李滌生注釋:《荀子集釋》,(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9年2月)
〔秦〕呂不韋著、[漢〕高誘注:《呂氏春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12月)
〔漢〕王充:《論衡》,(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08年4月)
〔漢〕王逸,〔宋〕洪興祖:《楚辭章句補注》,(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7月)
〔漢〕司馬遷:《史記》,(臺北:鼎文書局,1979年)
〔漢〕董仲舒著,曾振宇注:《春秋繁露》,(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4月)
〔漢〕劉向編集,王逸章句:《楚辭》,(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漢〕劉向集錄:《戰國策(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5月)
〔漢〕劉安著,高誘注:《淮南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9月)
[漢〕戴德撰,盧辯注:《大戴禮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漢〕許慎撰;〔宋〕徐鉉校定:《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3月第二十八刷)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新添古音說文解字注》,(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10月)
〔漢〕班固:《漢書》,(臺北:鼎文書局,1979年)
〔漢〕皇甫謐:《逸周書》,(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1997年3月第1版)
〔漢〕韓嬰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出版中心編輯:《韓詩外傳》,(臺北,師大出版中心,2012年)
〔晉〕張華撰,范寧校證:《博物志校證》,(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8月)
〔晉〕顧野王:《玉篇零卷》,(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一版)
〔宋〕李昉:《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8月第6刷)
〔宋〕丁度:《集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12月)
〔金〕韓道昭、𡩋忌浮校訂:《五音集韻》,(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
〔宋〕陳彭年等重修,〔民國〕林尹校訂:《新校正切宋本廣韻》,(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90年10月12版)
〔宋〕郭忠恕編:《漢簡》,(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12月第一版)
〔明〕張自烈編,〔清〕廖文英補:《正字通》,(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1月)
〔明〕梅膺祚撰,〔清〕吳任臣補:《字彙》,(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1年6月)
〔清〕朱彬撰,沈文倬、水渭松校點:《禮記訓纂》,(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年7月)
〔清〕阮元刻本:《十三經注疏・詩經》嘉慶廿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影印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第11版)
〔清〕阮元刻本:《十三經注疏・尚書》嘉慶廿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影印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第11版)
〔清〕阮元刻本:《十三經注疏・周易》嘉慶廿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影印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第11版)
〔清〕阮元刻本:《十三經注疏・禮記》嘉慶廿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影印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第11版)
〔清〕阮元刻本:《十三經注疏・儀禮》嘉慶廿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影印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第11版)
〔清〕阮元刻本:《十三經注疏・左傳》嘉慶廿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影印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第11版)
〔清〕阮元刻本:《十三經注疏・爾雅》嘉慶廿年江西南昌府學開雕影印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第11版)
〔清〕郝懿行:《爾雅義疏》,收錄於《郝懿行集》(濟南:齊魯書社,2010年4月)
〔清〕劉淇著,章錫琛校注:《助字辨略》,(北京:中華書局,1954年10月第一版)
[清〕孫希旦撰:《禮記集解》,(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8月)
〔清〕郭慶藩編,王孝魚整理:《莊子集釋》,(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3年3月第1版)
〔清〕鄭珍記:《說文新附攷》,(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新一版)
(二)專著
丁原明:《黃老學論綱》,(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97年12月)
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臺北:大通書局,1981年10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甲骨文編》,(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8月第7次印刷)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殷周金文集成(修訂增補本)》,(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4月)
牛兵占、陳志強、徐樹楠、曹風編著:《黃帝內經》,(石家庄: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年2月)
王力:《同源字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11月第6刷)
王力主編:《王力古漢語字典》,(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6月第6刷)
王軍:《荀子思想研究:禮樂重構的視角》,(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6月)
王淮注釋:《老子探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6月)
王雲五主編,〔晉〕孔晁注:《逸周書》,(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年12月)
王輝編:《古文字通假字典》,(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2月)
王國維:《古史新證-王國維最後的講義》,(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年8月第4刷)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
白於藍:《簡牘帛書通假字字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
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9月)
朱歧祥:《殷墟甲骨文字通釋稿》,(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12月)
邢文:《楚簡書法探論-清華簡《繫年》書法與手稿文化》,(上海:中西書局,2015年10月)
何琳儀:《戰國文字通論(訂補)》,(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
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上下冊,(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5月第3次印刷)
何琳儀:《戰國文字通論》,(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河洛出版社編輯部:《帛書戰國策》,(臺北:河洛出版社,1977年5月)
李守奎:《古文字與古史考-清華簡整理研究》,(上海:中西書局,2015年10月第一版)
李守奎:《楚文字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12月)
李守奎、曲冰、孫偉龍編著:《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五)文字編》,(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年12月)
李宗焜:《甲骨文字編》,(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1965年6月)
李學勤:《簡帛佚籍與學術史》,(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第3刷)
李學勤:《初識清華簡》,(上海:中西書局,2013年6月第1版)
李學勤主編、沈建華、賈連翔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參】文字編》,(上海:中西書局,2014年5月)
李學勤:《古文字學初階》,(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4月初版4刷)
李滌生著:《荀子集釋》,(臺北:學生書局,2000年3月三版)
林明照:《先秦道家的禮樂觀》,(臺北:五南圖書公司,2007年9月)
邴尚白:《葛陵楚簡研究》,(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9年12月)
吳大澂:《說文古籀補》收錄於董蓮池編:《說文解字研究文獻集集》,(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年10月)
吳光:《黃老之學通論》,(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6月)
季旭昇主編,陳惠玲、連德榮、李綉玲合撰:《《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讀本》,(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10月初版)
季旭昇:《說文新證》,(臺北:藝文印書館,2014年9月二版)
周鳳五著:《朋齋學術文集【戰國竹書卷】》,(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6年12月初版)
周法高、張日昇、徐芷儀、林潔明編:《金文詁林》,(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74年)
宗福邦、陳世鐃、蕭海波主編:《故訓匯纂》上下冊,(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9月)
洪颺:《古文字考釋通假關係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
屈萬里:《尚書集釋》,(臺北:聯經出版社,1983年2月)
容庚編著;張振林、馬國權摹補:《金文編》,(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12月)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88年)
徐灝:《說文段注箋》,收錄於董蓮池主編:《說文解字研究文獻集成(古代卷)》,(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年10月)
高亨纂著、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會典》,(山東:齊魯書社,1997年7月2刷)
高佑仁:《清華伍書類文獻研究》,(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4月)
高鴻縉:《中國字例》,(台北:三民書局,1960年9月第一版)
唐桂馨:《說文識小錄》收錄於董蓮池編:《說文解字研究文獻集成(七)》(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年10月)
唐蘭:《古文字學導論(增訂本)》,(山東:齊魯書社,1981年)
唐蘭:《唐蘭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11月)
馬敘倫:《讀金器刻辭卷下》,(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12月)
馬敘倫:《說文解字六書疏證》,(臺北:鼎文書局,1975年10月)
馬承源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1月)
馬承源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
馬承源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1月)
馬承源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2月)
馬承源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2月)
馬承源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7月)
馬承源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2月)
馬承源主編:《商周青銅器銘文選(三)》,(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4月)
商承祚:《說文中之古文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3月)
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上海:中西書局,2010年12月)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上海:中西書局,2011年12月)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參)》,(上海:中西書局,2012年1月)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上海:中西書局,2013年1月)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伍)》,(上海:中西書局,2015年4月)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陸)》,(上海:中西書局,2016年4月)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柒)》,(上海:中西書局,2017年4月)
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52年9月)
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增定本)》,(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年3月)
黃錫全:《汗簡注釋》,(長沙:武漢大學出版社,1993年12月)
黃德寬、何琳儀、徐在國:《新出楚簡文字考》,(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7年9月)
陳偉:《新出楚簡研讀》,(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3月)
張守中:《包山楚簡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8月)
張世超、孫凌安、金國泰、馬如森:《金文形義通解》,(日本京都:中文出版社,1996年3月)
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編:《包山楚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10月)
湯餘惠:《戰國文字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2刷)
楊伯峻、何樂士著:《古漢語語法及其發展》上下冊,(北京:新華書店,2008年5月第2版)
楊振紅、鄔文玲主編:《簡帛研究—2015年秋冬卷》,(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10月)
裘錫圭:《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8月)
董作賓:《殷曆譜》,(臺北: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線裝書)
趙平安:《新出簡帛與古文字古文獻研究續集》,(北京:商務印書館,2018年6月)
潘重規:《論語今注》,(臺北:里仁書局,2012年3月30日初版三刷)
劉釗:《古文字構形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
劉釗:《郭店楚簡校釋》,(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
劉釗:《出土簡帛文字叢考》,(臺北: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3月)
劉成群:《清華簡與古史甄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12月)
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增訂本)》,(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
魯實先著,王永誠注:《說文析義注》,(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4年1月)
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臺北:藝文印書館,1975年11月)
蘇建洲:《上博楚竹書文字及相關問題研究》,(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1月)
蘇建洲、吳雯雯、賴怡璇合著:《清華二繫年集解》,(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12月)
蕭毅:《楚簡文字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3月)
(三)單篇期刊論文及網站資料(依時間排列)
金祥恆:〈甲骨文叚借字續說—比毋〉,《中國文字》第十六冊,(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編印,1965年6月),頁1-5
中山大學古文字研究室:〈仰天湖二十五號墓竹簡〈遺策〉考釋〉,《戰國楚簡研究》第四期,1977年,頁1-19
王慎行:〈從人形古文字零識〉,《殷都學刊1991年第一期》,頁13-19
石云孫:〈貝部字研究〉,《安慶師院社會科學學報》1998年5月第02期,頁1-6
季旭昇:〈從上博「詩論」談楚簡中幾個特殊從「肙」的字〉,《漢學研究》第20卷第二期,(臺北:漢學研究中心,2002年12月),頁377-397
夏含夷(Edward L. Shaughness):〈商王武丁的末期:中國上古年代學的重構實驗(The last years of Shang King WU Ding: An Experiment in Reconstructing the Chronology of Ancient China)〉,芝加哥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化系,https://www.sinoss.net/qikan/uploadfile/2010/1130/1233.pdf ,2003年1月20日
黃德寬:〈〈戰國楚竹書〉(二)釋文補正〉,簡帛研究網,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427,2003年1月21日
李天虹:〈楚簡文字形體混同、混訛舉例〉,《江漢考古》2005年3月第96期,頁83-88
于豪亮:〈中山三器銘文考釋〉,收錄於《金文文獻集成第二十九冊》,(香港:香港明石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7月)
陳偉:〈〈用曰〉校讀〉,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23,2007年7月15日
何有祖:〈楚簡散札六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46,2007年7月21日
雷黎明:〈論楚簡合文〉,《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11月,第31卷第6期,頁7-12
劉洪濤:〈談戰國楚系的「 」字〉,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258,2010年5月29日
何有祖:〈清華簡〈程寤〉補札〉,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259,2010年5月31日
李銳:〈讀清華簡3札記(三)〉,簡帛研究,https://www.jianbo.org/article_classid_4.html,2011年1月18日
黃懷信:〈清華簡〈程寤〉解讀〉,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26,2011年3月28日
張峰:〈說上博八〈顏淵〉及〈成王既邦〉中的「豫」字〉,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531,2011年8月4日
陳民鎮〈清華簡〈楚居〉集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1663,2011年9月23日
黃杰:〈上博五〈融師有成氏〉文本疏解及用韻、編連問題補說〉,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567,2011年10月19日
李守奎:〈〈周公之琴舞〉補釋〉,《出土文獻研究》第十一輯,2012年12月,頁5-23
子居:〈清華簡上篇〈說命〉解析〉,孔子2000網,http://www.confucius2000.com/lanmu2/jianbo.htm ,2013年1月6日
楊蒙生:〈清華簡〈說命上〉校補〉,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http://www.ctwx.tsinghua.edu.cn/publish/cetrp/6831/2013/20130107081942810606656/20130107081942810606656_.html,2013年1月7日
丁若山:〈讀清華三懸想一則〉,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807,2013年1月12日
侯乃峰:〈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811,2013年1月14日
清華簡三〈說命〉初讀,「簡帛論壇」: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036&page=4 ,第32樓,2013年1月15日
馬楠:〈〈芮良夫毖〉與文獻相類文句分析及補釋〉,《深圳大學學報》,2013年第1期,頁77
子居:〈清華簡〈芮良夫毖〉解析〉,孔子2000網,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5589,2013年2月24日
王坤鵬:〈清華簡〈芮良夫毖〉篇箋釋〉,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832,2013年2月26日
王志平:〈清華簡〈說命〉中的幾個地名〉,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2013年12月25日
季旭昇:〈〈毛詩.周頌.敬之〉與〈清華三.周公之琴舞.成王作敬毖〉首篇對比研究〉,第四屆古文字與古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紀念董作賓逝世五十周年紀念會,臺灣歷史語言研究所,2013年11月22-24日
張卉:〈清華簡〈說命上〉「說于 伐失仲」考〉,簡帛網: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2201,2013年12月28日
李均明:〈清華簡〈殷高宗問於三壽概述〉〉,《文物》2014年第12期,頁85-88
馬楠:〈《清華簡第五冊》補釋六則〉,清華大學出土與文獻保護中心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cetrp/6842/2015/20150408134328007238406/20150408134328007238406_.html,2015年4月8日
鵬宇:〈《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五)》零識〉,清華大學出土與文獻保護中心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cetrp/6842/2015/20150410081248634790207/20150410081248634790207_.html,2015年4月10日
李守奎:〈漢字倒寫構形與古文字的釋讀〉,《漢學研究》第三十三卷第二期,頁173-194。2015年4月。
楊鵬樺:〈清華伍〈殷高宗問於三壽〉「若小人之聾盲」識解〉,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191,2015年4月11日
陳偉:〈讀《清華竹簡(五)》札記〉,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192,2015年4月12日
王挺斌:〈讀清華(五)〈殷高宗問於三壽〉小札〉,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202,2015年4月13日
陳劍:〈《清華簡(五)》與舊說互證兩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494,2015年4月14日
焦帛:〈說〈殷高宗問於三壽〉的「聾狂」〉,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495,2015年4月14日
陳健:〈也說《清華五・殷高宗問於三壽》的「寵皇」〉,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207,2015年4月14日
胡敕瑞:〈〈殷高宗問於三壽〉札記一則〉,清華大學出土與文獻保護中心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cetrp/6842/2015/20150416120024695943049/20150416120024695943049_.html,2015年4月16日
補白:〈清華簡〈殷高宗問於三壽〉臆說四則〉,簡帛網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497,2015年4月16日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讀書會:〈清華簡第五冊整理報告補正〉,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與保護中心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cetrp/6842/2015/20150408112711717568509/20150408112711717568509_.html,2015年4月18日
王寧:〈讀〈殷高宗問於三壽〉散札〉,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525,2015年5月17日
曹峰:〈讀〈殷高宗問於三壽〉上半篇一些心得〉,清華大學出土與文獻保護中心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cetrp/6842/2015/20150525092005966775437/20150525092005966775437_.html,2015年5月25日
馬文增:〈清華簡〈殷高宗問於三壽〉新釋、簡注、白話譯文〉,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243,2015年5月30日
李守奎:〈漢字倒寫構形與古文字的釋讀〉,收錄於《漢學研究》:(臺北:漢學研究中心,第33卷第二期,2015年6月),頁173-194
李均明:〈清華簡〈三壽〉音說簡析—與《荀子.樂論》比較〉,《出土文獻》2015年第01期,頁201-206
李均明:〈清華簡〈殷高宗問於三壽〉「利」字說解析-與荀子義利觀比較〉,《國學學刊》2015年第四期,頁8-12
郭永秉:〈釋清華簡中倒山形的「覆」字〉,收錄於《清華簡研究—清華簡與《詩經》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中西書局,2015年8月),頁146
張崇禮:〈清華簡〈周公之琴舞〉考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2585,2015年8月30日
白于藍:〈釋「 」〉,《中國文字研究》2015年第一期,2015年8月31日,頁84-87
賈連翔:〈談清華簡所見書手字迹和文字修改現象〉,收錄於楊振紅、鄔文玲主編:《簡帛研究—2015年秋冬卷》,(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10月),頁39
李旭昇:〈《清華伍.殷高宗問於三壽》先王之遺訓「音」字考〉,發表於「戰國文字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2015年12月12-13日
劉洪濤:〈釋肙〉,《簡帛》第十二輯,(上海: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2016年1月),頁9-17
李均明:〈清華簡〈殷高宗問於三壽〉所反映的憂患意識〉,《中國史研究》2016年第一期,頁5-10
任蜜林:〈〈恆先〉章句疏證〉,《中國哲學史》,2016年第一期,2016年2月25日,頁97-103
馬文增:〈清華簡〈殷高宗問於三壽(下)〉新釋、白話譯文、注解〉,簡帛網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316&fpage=3,2016年2月26日
劉偉浠:〈《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五)》疑難字詞集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790,2016年5月10日
王寧:〈清華簡六〈子儀〉釋文校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2824,2016年6月9日
黃聖松、黃庭頎:〈《清華六.鄭文公問太伯》札記〉,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628,2016年9月7日
曹峰:〈清華簡〈三壽〉〈湯在啻門〉二文中的鬼神觀〉,《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五期,總第206期,頁33-40
王永昌:〈清華簡研究二題〉,《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38卷第5期,頁82-84
馬文增:〈清華簡〈殷高宗問於三壽 (下) 〉新研〉,《殷都學刊》2017年第4期,頁15-19
駱珍伊:〈讀《清華伍.殷高宗問於三壽》箚記四則〉,中國文字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文字》新四十二期,(臺北:藝文印書館,2016年),頁249
子居:〈清華簡〈鄭文公問太伯(甲本)〉解析〉,中國先秦史網站:http://xianqinshi.blogspot.com/2017/09/blog-post_34.html,2017年9月23日。
陳民鎮:〈清華簡(捌)讀札〉,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與保護中心,http://www.tsinghua.edu.cn ,2018年11月17日
劉信芳:〈清華藏八〈邦家處位〉章句(一)〉,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3257,2018年11月23日
藍敏菁整理:〈探求鬼神的旨意〉,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http://museum.sinica.edu.tw/education_resources_detail.php?id=97
(四)學位論文(按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李美辰:《清華簡武丁類文獻集釋與研究》,中國吉林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碩士論文,2016年6月
李雅萍:《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皇門研究》,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102年6月
吳文璋:《荀子「樂論」在其思想上之重要性》,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6月
吳珮瑜:《《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用曰〉》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2011年6月
金宇祥:《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楚居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6月
林素清:《戰國文字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4年6月。
孫詩懿:《《說文解字》疒部字研究》,遼寧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6月
陳立:《戰國文字構形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年6月
郭倩文:《《清華五》、《上博九》集釋及新見文字現象整理與研究》,中國華東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碩士論文,2016年5月
馬驥:《戰國楚簡標點符號研究》,中國西南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碩士論文,2015年6月
許文獻:《戰國楚文字聲首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年6月
張虹:《郭店簡〈窮達以時〉集釋》,中國吉林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6月
黃麗娟:《郭店楚簡緇衣文字研究》,國立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6月
黃如敏:《先秦時期的樂教思想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研究碩士論文,2004年6月
彭慧玉:《上海博物館藏戰國竹書(七)疑難字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6月
湯瑞芬:《〈清華伍.殷高宗問於三壽〉考釋》,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年7月
趙思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集釋及專題研究》,華東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論文,2017年6月
劉偉浠:《《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伍)》疑難字詞集釋及相關問題研究》,福建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碩士論文,2017年6月
顏至君:《新出楚簡疑難字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16年6月
羅凡晸:《郭店楚簡異體字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