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雯宜
論文名稱: 國民中學實習教師教學實習輔導之個案研究--以公民與道德科為例
指導教授: 張秀雄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02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8
中文關鍵詞: 實習教師教學實習輔導個案研究公民與道德科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07下載: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以個案研究法,探討國民中學公民科實習教師的教學歷程與其產生之教學問題,並以實習輔導教師的立場提供相關輔導策略,並對整體的實習輔導歷程進行省思。本研究是以研究者所輔導的一位公民與道德科實習教師為個案,運用質性研究方式,透過教室觀察、課後訪談、學生調查問卷與相關文件蒐集等方式蒐集資料,以瞭解個案教師的教學理念和其教學實務,並用持續比較的方式,配合三角校正,進一步加以分析與歸納。
    本研究所獲得結論如下:
    一、公民科實習教師的教學問題多受到先備知識與經驗的影響,而主要的困擾則是來自於角色定位不明與教學進度的壓力
    二、實習教師會藉由實習輔導教師的回饋、學生的反應與表現以及本身教學經驗的反思來修正其原有的教學策略
    三、反省性的實習輔導策略能夠增進實習輔導的效能
    四、實習輔導策略應具有適性化、開創性與多元化的特質
    五、實習輔導教師應提供實習教師具有「系統性」與「發展性」並兼具「診斷性」與「支持性」的回饋策略,才能促進實習輔導的成效
    六、實習輔導教師以及實習教師皆能透過「師徒制」的實習輔導制度產生專業成長
    七、實習輔導教師欠缺互相交流與進修的管道,會影響實習輔導的品質與效能
    本研究並根據研究結果,針對實習輔導制度、實習輔導教師、實習教師與未來研究提出建議,以供相關人員之參考。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4 第三節 研究限制…………………………………………………5 第四節 名詞解釋…………………………………………………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實習輔導教師的角色內涵與輔導策略 ………………8 第二節 實習教師的角色內涵、教學特質與困擾問題 ………14 第三節 公民與道德科教學研究 ………………………………29 第四節 質的研究法 ……………………………………………45 第三章 研究的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方法、流程與架構 ………………………………51 第二節 個案的選擇與介紹 ……………………………………56 第三節 研究情境 ………………………………………………59 第四節 研究進行的方式與技術 ………………………………6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實習教師的教學實習歷程 ……………………………69 第二節 實習輔導教師的輔導策略 ……………………………96 第三節 實習教師的教學問題 ………………………………107 第四節 實習輔導歷程的省思 ………………………………119 第五章 研究發現、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125 第二節 結 論…………………………………………………133 第三節 建 議…………………………………………………136 圖 次 圖3 – 1 本研究之研究流程圖 ……………………………………54 圖3 – 2 本個案研究之研究架構圖 ………………………………55 圖3 – 3 三角校正圖 ………………………………………………67 表 次 表2 – 1 實習教師與實習輔導發展階段 …………………………12 表2 – 2 實習教師困擾問題 – 國外相關研究結果………………23 表2 –- 3 實習教師困擾問題 – 國內相關研究結果………………25 表2 – 4 傳統式評量與新式評量之比較 …………………………42 表2 – 5 新式評量常用種類介紹 …………………………………43 表2 – 6 質的研究與量的研究之特色比較 ………………………46 表3 – 1 公民科教學實習輔導計畫 ………………………………52 表3 – 2 公民科教學實習輔導計畫各階段資料蒐集方式 ………65 表3 – 3 本研究之研究進度表………………………………………68 表4 – 1 實習班級學生對實習教師教學表現之意見調查表………95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份 ……………………………………………………140 二、 英文部份 ……………………………………………………144

    一、 中文部分
    王文科(民79)。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王明傑(民86)。國民中學實習教師的班級經營與學科教學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秋絨(民80)。批判教育論在我國教育實習制度規劃上的意義。台北:師大書苑。
    王秋絨(民86)。教育專業化理論在教育實習設計上的蘊義。台北:師大書苑。
    王淑俐(民86)。教學的理念與實務。台北:師大書苑。
    王錦珍(民83)。國中實習教師社會化之俗民誌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何雲光、吳百祿、王瑞賢(民84)。國中實習教師專業社會化過程之問題調查研究。教育研究資訊,3卷4期,頁16-34。
    吳芝儀、李奉儒譯(民84)。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吳和堂(民88)。國中實習教師教學反省的內容與層次之分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刊,15期,頁143-169。
    吳清山(民79)。班級經營。台北:心理出版社。
    吳清山譯 (民71)。實習教師失敗因素之研究。教與學,4、5月號,頁16-18。
    呂憶真(民86)。國中生物實習教師教學專業成長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物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保玉、湯振鶴。(民77) 教育實習與在職教師輔導策略。國立台東師院專案研究。
    李坤崇(民88)。多元化教學評量。台北:心理。
    李雅婷(民88)。我國實習輔導教師之培訓課程設計與教學。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NSC87-2413-H003-028-F9。
    李祖壽(民69)。教學原理與教法。大洋出版社。
    林生傳 (民79)。實習困擾的分析與化解之道。師範教育政策與問題,頁169-184。台北:師大書苑。
    林生傳 (民82)。實習教師的困擾問題與輔導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刊,第10期,頁33-103。
    林進材(民88)。教學研究與發展。台北:五南。
    林麗美(民86)。國中實習教師的社會支持、教學困擾、教師效能及教師承諾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兆偉、卓佩玲(民89)。師範大學畢業國中實習教師的教師思考與教學行為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刊,16期,頁33-71。
    邱兆偉、曾國鴻、薛梨真、楊裕仁(民83)。國民中學實習教師研習活動及教學輔導之現況調查。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專題研究。
    洪志成(民87)。從實習教師眼中看新制實習輔導教師的專業支持。教育研究資訊,6卷4期,頁100-121。
    姜得勝(民86)。教育研究的舊弔詭與新思維。教育資料與研究,14期,頁65-73。
    施冠慨 譯(民82)。初任教師的輔導。台北:五南。
    施冠慨 (民79)。如何有效運用教學資源。視聽教育雙月刊,31卷6期,頁1-5。
    高強華(民77)。教師生涯發展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師大教育研究所輯刊,30輯,頁113-133。
    高強華(民81)。論實習教師的情意特質。中等教育,43卷3期,頁35-44。
    高強華(民85)。師資培育問題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高強華(民87)。中等學校教育實習問題的檢討。發表於教育部主辦:新制教師資格檢定及教育實習辦法說明會。10月30日,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張秀雄(民85)。實習教師實習成績評量模式。師大校刊,300期,頁11-20。
    張芬芬(民80)。師範生教育實習中潛在課程之人種誌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芬芬(民82)。師範生實習潛在課程分析。教育資訊研究,1卷2期,頁14-33。
    張清濱(民85)。多元化的教學評量。師院鐸聲,13卷3期,頁1-10。
    張德銳等著(民85)。發展性教師評鑑系統。台北:五南。
    教育部(民86)。教育實習手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實習輔導處、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學生實習輔導處、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實習輔導處合編。
    教育部(民89)。中等學校教育實習輔導教師手冊。
    郭生玉(民80)。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精華書局。
    郭秋勳、康龍魁(民84)。我國師資培育─大學階段與教師資格檢定初檢及格後之教育實習目標、功能、定位及實習內容之比較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實習輔導處。
    郭俊賢、陳淑惠 譯(民89)。落實多元智慧教學評量。台北:遠流。
    陳光輝(民79)。公民與道德科教材教法。台北:師大書苑。
    陳松江(民88)。多元評量。台北:聯經。
    陳明鎮(民87)。國民中學新舊制實習教師教育實習成效評估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
    陳麗華(民82)。國小實習教師的社會科教學推理之研究。師大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瑞安(民88)。實習教師對實習輔導教師的角色期望初探。中等教育,50卷5期,頁26-38。
    游自達(民76)。國中實習教師工作困擾問題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永和(民85)國小實習教師數學學科教學知識之個案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明娟(民85)。高雄市國民中學師生對「學生公民科教學型態偏好」之調查比較研究。高市國教輔導團。
    黃政傑(民75)。潛在課程的觀念。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輯刊,28輯,頁177。
    黃政傑(民85)。教學評量。台北:師大書苑。
    黃淑苓(民87)。實習輔導教師的新時代角色。中等教育,49卷3期,頁65-72。
    黃淑玲(民86)。實習輔導教師制度之探討。研習資訊,14卷2期,頁86-96。
    黃炳煌(民70)。師範院校教育實習之探討。台灣教育,372期,頁7-18。
    黃國峰(民90)。公民教育的目標與教學—從社會學習領域的觀點。2001年「公民資質與師資培育」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
    楊深坑、歐用生、王秋絨、湯維玲、劉文惠(民81)。我國實習教師制度之規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輯刊,34輯,頁143-180。
    廖本裕(民86)。實習教師專業化歷程研究。國教之聲,30卷4期,頁14-21。
    賓玉玫(民88)。國中國文科實習教師實地經驗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歐用生(民78)。質的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民81)。課程與教學:概念、理論與實際。台北:文景出版社。
    歐用生(民85)。新教育實習制度的盲點與突破。師資培育制度的新課題,頁103-116。中國教育學會等主編,台北:師大書苑。
    潘明宏 譯(民87)。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上冊)。台北:韋伯文化。
    蔡銘津(民88)。沙盤推演─實習教師教學困擾與教學情境模擬之探討。國教之友,49卷4期,頁51-55。
    鄭呈因(民83)。國中理化科實習教師教學個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富美(民81)。師院結業生實習困擾極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嘉義師院學報,頁219-274。
    盧富美(民83)。國民小學社會科教材教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薛梨真(民83)。國民中小學實習教師任教狀況與實習輔導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謝寶梅(民80)。初任老師的特質與困擾。國教輔導,30卷5期,頁50-56。
    顏秉嶼(民78)。有效運用教學媒體的步驟,輯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有效教學研究法。台北:台灣書店。
    二、 英文部分
    Adams, R. D. (1981). Teacher development:A look at change in teacher perceptions And behaviors across time.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3 (4), 40-43.
    Airasian P.W. (1996). Assessment in the Classroom. New York:McGraw-Hall.
    Alleman, E. (1986). Measuring mentoring - frequency quality impact, in W. A. Gray & M. M. Gray (Eds.), Mentoring: Aid to excellence in career development, business and the professions. British Columbia:The Xerox Reproduction Center.
    Anderson, E. M. & Shannon, A. L. (1995). Toward a conceptualization of mentoring. InKerry, T. & Mayes, A. S. (Eds.), Issue in Mentoring, 25-34, London:Routledge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Open University.
    Broadbent, F. W. & Curickshank, D. R.(1965). The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Programs of First Year Teachers. Brockport, New York: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College,1965.(ERIC ED 013 786)
    Barrying, K. & King, L. (1993). Beginning Teaching, 2nd ed., Wentworth Falls, NSW, Social Science Press.
    Burgess, R. G.(1985).Instruction .In R. G. Burgess (ed.) Strategies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qualitative methods, 1-22, London: Flamer.
    Burk P. J. & Heideman R. G. (1985). Career – long Teacher Education, Illinois: Charles C. Thomas Publisher, 5.
    Coates, T. J., & Thoresen, C. E. (1976). Teacher anxiety:a review with recommendation. Review of Education Research, 46 (2), 159-184.
    Daloz, L. (1983). Mentors:Teachers who make a difference. Change, 15 (6).
    Dropkin, S., & Tyler, M. (1963). Perceived problems of beginning teachers and related factors.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14(14), 384-389.
    Erickson, F. (1986). Qualitative Methods in Research on Teaching (3nd.ed).NY:MacMillan,119-161.
    Fuller, Frances F. & Brown, Oliver H. (1969). Becoming a teacher, Teacher Education. Seventy-Fourth Yearbook of the 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 Part 2, Chicago.
    Furlong, J. & Maynard, T. (1995). Mentoring Student Searcher – the Growth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London:Routledge.
    Hoy, W. K. & Rees, R. (1977). The bureaucratic socialization of student teachers.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3 (1), 23-26.
    Jackson, S. E., Schwab, R.L., & Schuler, R.S. (1986).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burnout phenomenon. Journal Applied Psychology, 74 (4), 630-640.
    Lancy, C. (1977). The Socialization of Teachers. Methuen, Sondon.
    Linn, R.L. & Gronlund, N.E. (1995). Measurement and Assessment in teaching (7th.ed.).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Liston, D., & Zeichner, K. M. (1991). Teacher Education and Social Conditions of Schooling. RKP.
    McDermott, P., Gormley, K., Rothenberg, J. & Hammer, J. (1995). The influence of classroom practical experiences on student teachers' thoughts about teaching.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46, 184-191.
    McDonald, F.J. (1982). Study of induction programs for beginning teachers. Princeton, N. J.: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
    McIntyre, D., Hagger H. & Wilkin, M. (1994). Mentoring Perspectives on School-based Teacher Education. London:Kogan Page.
    Mcnergncy, R. F. & Carrier, C. A. (1982). Teacher Development. New York:Macmillan.
    Michaelis, J.U. (1980). Social Studies for Children:A Guide to Basic Instruction.7thed. Englewood Cliffs, N J:Prentice-Hall , Inc ,448.
    Schaffer, E. & Stringfield, S. (1992). An innovative beginning induction program:A two-year analysis of classroom interactions.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43 (3), 181-193.
    Steak, R. (1978). The case study method in social inquiry. Educational Research, 7 (2).
    Steve. W & Rob.C (1996). Student teacher perceptions of effective teaching: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Teaching, 22 (2), 181-196.
    Sudzina, M.R. & Knowles, J.G. (1993). Personal , professional and contextual circumstances of student teachers who ′fail′:setting a course for understanding failure in teacher educatio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44 (4), 254-262.
    Tomlinson, P. (1995). Understanding mentoring:Reflective Strategies for School-based Teacher Preparation. Buckingham:Open University Press.
    Veenman, S. (1984). Perceived program of beginning teacher. Review of Education Research, 54 (2), 143-178.
    Weinstein, C.S. (1988). Perceive teachers´ expectations about the first year of teaching. Teaching &Teacher Education, 1 (1),34-40.
    Wey, H. H. (1951). Difficulties of beginning teachers. School Review, 59, 32-37.
    Whitty G. (1994). Education reform and teacher education in England in the 1990s. International Analyses of Teacher Education, 19 (4,5), 263-275.
    Wilder, G. (1992).The role of the mentor teacher: A two-phrase study of teacher mentoring programs. Teacher Programs Council Research Report Series. ERIC: ED 224680.
    Wilson, S. & Cameron, R. (1996). Student teacher perceptions of effective teaching: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Teaching, 22 (2), 181-196.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