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鄭惠軒
Cheng, Huey-Shiuan
論文名稱: 婦女在裁判離婚的心路歷程
The Process of Women Having Experience in Divorce Litigation
指導教授: 潘淑滿
Pan, Shu-M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ocial Work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2
中文關鍵詞: 離婚離婚訴訟心路歷程
英文關鍵詞: divorce, divorce trial, life story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4178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39下載:1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透過質性研究的方式,深度訪談4位曾經於半年至10年之間經歷離婚裁判確定之婦女,探討其訴訟過程中的心路歷程,理解其提出離婚訴訟時的轉捩點、訴訟過程中與調解委員、法官、律師、社工互動及接觸經驗,並且探討過程中的訴訟困難點與因應以及正式與非正式支持資源。
    研究發現討論離婚訴訟的歷程中通常會順著「變調的婚姻」、「離婚的關鍵」、「準備離婚」、「離家出走」、「訴訟歷程」與「回歸生活」這六個階段發展,其中訴訟過程中的勝敗會影響對於訴訟歷程的感受,特別是未成年子女監護權的爭議常常成為訴訟的主因。另外從生態系統觀點分別由微視、中間、外部到鉅視系統來探討離婚的處境,婦女在過程中深受各項系統資源的影響,進而討論在訴訟過程中婦女接觸社工的經驗、角色與功能。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對司法體系、社工體系以及後續研究的建議 。

    Through an approach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we interviewed four individuals who have been through their divorces via judgements. We investigated their emotional progress, their timing of filing their lawsuits and their feelings about the interactions with mediators, judges, and social workers. We then studied the major challenges, strategies, available resource and supports (formal and informal) during the suits.
    Our study reveals the six stages of “distorted marriage, key to the divorce, divorce preparation, runaway, lawsuits and going back on track” in a typical divorce via judgement. The perception of the lawsuit largely depends on the resulting judgement, especially when the custody of minor children is the major cause of the suit in the first place. We also discussed the position, role and functionality of the social workers involved in the progress of the suit,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n the ecosystem in a micro- to macroscopic point of view.
    We concluded this study with suggestions regarding the judicial and social work system, and some advisories on further.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以生態理論觀點來看離婚 9 第二節 離婚制度的變遷 22 第三節 離婚的心路歷程 3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7 第一節 研究設計 47 第二節 資料蒐集方法與步驟 49 第三節 資料分析方法與研究信效度 53 第四節 研究者角色與研究倫理 56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分析 59 第一節 婚姻故事 59 第二節 訴訟離婚─與非社工資源的接觸 72 第三節 訴訟離婚─與社工資源的接觸 100 第四節 訴訟後的生活 111 第五章 結論和建議 125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25 第二節 建議與限制 133 參考書目 137 附錄一 訪談同意書 141 附錄二 訪談大綱 142

    壹、中文部分
    內政部統計處(2015)。我國離婚對數變動狀況分析(按發生日期)。內政統計通報104年第24週,網址:http://sowf.moi.gov.tw/stat/week/week10424.doc。
    尤美女(2005)從婦女團體的民法親屬編修法運動談女性主義法學的本土實踐。律師雜誌,313,73-82。
    王玲琇(2013)。受暴婦女對修復式正義司法處遇之觀點。長榮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王唯馨(2010)。台灣離婚調解場域的觀察與反省:訓練與性別。應用心理研究,46,233-250。
    司法院(2014a)。地方法院終結離婚事件-按離婚原因分。司法統計年報,網址:http://www.judicial.gov.tw/juds/year103/09/026.pdf
    司法院(2015b)。地方法院離婚事件附帶子女監護權歸屬。司法統計性別統計,網址:http://www.judicial.gov.tw/juds/report/sf-18r3.htm
    石蕙慈(2009)。離婚制度發展之研究-以我國裁判離婚原因修正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所碩士論文。
    利翠珊(2006)。華人婚姻韌性的形成與變化:概念釐清與理念建構。本土心理學研究,25,101-137。
    李立如(2007)。婚姻家庭與性別平等--親屬法變遷的觀察與反思。政大法學評論,95,175-227。
    李宜臻(2012)。從離婚裁判書研究國人與東南亞籍配偶仳離之原因。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雅惠(2000)。單親婦女離婚歷程之探討。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沈慶鴻(2003)。婚姻暴力受虐婦女保護令聲請經驗之探討--以臺北市為例。彰化師大輔導學報,24,169-206。
    林嘉慈(2010)。我國贍養費制度之社會福利意涵及司法實證研究。亞洲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邱璿如(2004)。離婚事件成立調解及訴訟上和解之容許性。月旦法學雜誌,109,148-161。
    徐西森、連廷嘉(2004)。婚變婦女因應婚姻危機歷程之初探研究。高雄師大諮商輔導學報,11,31-58。
    高世瑜(2000)。中國古代婦女生活。台北:商務。
    高金枝(2005)。協助離婚的夫妻成為合作的父母—從參訪澳洲家事調解制度,談試行中之家事事件專業調解,全國律師,9(8),頁4-12。
    高鳳仙(2015)。親屬法─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張青惠(1996)。八位離婚女性離婚歷程之分析研究-由依賴婚姻走向獨立生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瓈文(2010)。我國夫妻剩餘財產分配制度之社會福利意涵及司法實證研究。亞洲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郭淑美(2005)。離婚婦女爭取子女監護權歷程探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出版社。
    陳伶珠,盧佳香(2006.1)。以法院為基礎的社會工作家事調解歷程之初探。臺灣社會工作學刊,5,75-125。
    陳金燕(2002)。諮商人與法律人的對話:當諮商師碰上檢察官、法官與律師時。輔導季刊。38(4),1-5。
    陳美秀(2008)。離婚訴訟家庭未成年子女的家庭角色、因應行為及保護因子之初探性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陳惠馨(2011)。從審判實務看臺灣婚姻與家庭在過去二十年的變遷。月旦法學雜誌,194,90-103。
    陳惠馨(2012)。家事事件法的立法與內容─一個比較法觀點。月旦法學雜誌,210,5-19。
    陳慕柔(2006)。一位參與婚姻輔導義工之離婚婦女之歷程探源。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慧女(2009)法律與社會工作。社區發展,128,169-180。
    陳憶娟(2006)。受婚暴婦女在司法威權下的困境。應用心理研究,32,52-55。
    陳麗圓(2007)。司法體系內專家家事調解之理念與實務—以臺中地方法院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彭南元(2003)。家事事件治療性審理方式初探-以離婚並涉及監護子女事件為例。律師雜誌,287,109-121。
    彭南元(2006a)。兒童及家事法專題研究。臺北市:新學林。
    彭南元(2006b)。審理「離婚暴力事件」之新方向:兼對防治家庭暴力相關文章之回應。應用心理研究,32,55-68。
    彭懷真(2003)。婚姻與家庭。台北:巨流。
    游淑珺(2006)。何處是”歸”家?:台灣俗語中「女有所歸」的女性養成模式與文化反映初探。台灣圖書館管理季刊,2(3),76-93。
    黃光國(2001)。儒家關係主義的理論建構及其方法論基礎。教育與社會研究,2,1-33。
    黃光國(2005)。儒家關係主義:文化反思與典範重建。台北: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黃松溝(2005)。從生態觀點談離婚的適應。諮商與輔導,233,23-25。
    黃淑琳(2002)。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概述。全國律師雜誌,6(10),44-53。
    黃莉婷(2008)。中年女性的新抉擇-台灣女性中年離婚經驗之探討。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翠紋、鄧學仁(2006)。以調解方式處理離婚事件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37,119-154。
    廖杏蓉(2005)。等待孩孫回厝團圓耶農村阿嬤。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金龍譯,Ford, D.原著(2005)。從心看離婚。台北:華成圖書。
    劉珠利,賴碧怡(2010.12)。社會工作與法律之協同合作經驗探討--以協助家庭暴力與性侵害受害者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32,504-517。
    劉齊珠(2009)。家事調解當事人對家事調解經驗之探索性研究-以台中地方法院為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潘淑滿(2003)。質性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蔡文瑜(2008)。家的意義建構:婚變女性的經驗詮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蔡文輝(2007)。婚姻與家庭:家庭心理學。台北:五南出版社。
    蔡淑玲(2013)。婚暴婦女接受法院離婚調解歷程探究:以南投地區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戴瑀如(2009)。由離婚之本質論新修之離婚方式。月旦法學雜誌,173,232-240。
    戴靜文(2002)。走過婚姻風暴--談夫妻關係與離婚。諮商與輔導,202,29-35。
    謝秀芬(2004)。家庭社會工作。台北:雙葉書廊。
    簡良育(2009)。離婚法制沿革及國際發展趨勢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175,182-202。
    簡春安、鄒平儀(2004)。社會工作研究法。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貳、西文部分
    Beck, C. A., Saled, B. D., & Emery, R. E. (2004).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Family Mediation, in J. Folberg, A. L. Milne & P. Salem (Eds), Divorce and Family Mediation: Models,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447-482,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
    Bronfenbrenner, U. (1979). 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rter, B., & McGoldrick, M. (1999). The divorce cycle: A major variation in the American life cycle. In B. Carter & M. McGoldrick (Eds.), The expanded family life cycle: Individual, family, and social perspectives (3rd ed), pp.373~380. Boston: Allyn & Bacon.
    Clapp, G(1992). Divorce and new beginnings. Canada:John Wiley and Sons, INC. 2d.ed
    Cull, L. (2001). Family Breakdown, in Leslry-Anne Cull & Jeremy Roche (Eds),The Law and Social Work: Contemporary Issues for Practice, 81-87, New York: Palgrave.
    Garbarino, J. & Abramowitz, R. H. (1992) Retricval 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 in Children and familys in the social environment New Work: Aldine De Gruyter.
    Paul,R, A .(2004).The Long-Term Consequences of Divorce and Marital Discord。健康婚姻。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