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華珮妤 Hua, Pei-Yu |
---|---|
論文名稱: |
服務學習課程對國中學生服務知能及社會關懷力影響之研究-以新竹市某國中為例 The Effects of Service-Learning Curriculum on the Service Competence and Social Caring Abil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 A Case Study of One Junior High School in Hsinchu City |
指導教授: |
蔡居澤
Tsai, Ju-Tse |
口試委員: | 吳崇旗 王俊杰 |
口試日期: | 2021/06/28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活動領導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_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Scouting Education and Outdoor Leadership |
論文出版年: | 2021 |
畢業學年度: | 10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60 |
中文關鍵詞: | 服務學習 、服務知能 、社會關懷能力 |
英文關鍵詞: | service-learning, service competence, social caring ability |
研究方法: | 調查研究 、 半結構式訪談法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100730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54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壹、中文部分
卜俊元(2011)。從自我認同談服務學習對人際關係的影響:兼論同理心的調節效果。銘傳大學100年度科技部大專學生研究計畫,未出版,台北市。
中華民國童軍總會(2013)。取自 http://scouting.edu.tw/
方志華(2011)。關懷倫理學相關理論開展在社會正義及教育上的意涵。教育研究集刊,2001,1,46輯,31-51。
王雅菁(2002)。高中公民科「服務-學習」效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新喜,王險。(2005)。馬克思主義與社會關懷。江漢論壇, 2005(11), 34–38。
王慧禎(2011)。大學生參與服務學習與社會關懷能力之相關研究。國立成功 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何軒盛(2004)。建構高中「服務-學習」課程之行動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吳木崑 ( 2009 )。杜威經驗哲學對課程與教學之啟示。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 教育類 ; 40卷1期 (2009 / 05 / 01) , 35 - 54。
吳芝儀(2004)。服務學習融入國民中小學課程之研究。九十三年度師範校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吳曉宣(2007)。服務學習課程對國中生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奉儒。(2002)。九年一貫課程中的道德教學:尊重與關懷。發表於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道德教育教學工作坊, 1, 22–24。
李宜靜、朱延平、楊朝成(2005)。探究式網路學習對中學生學習之影響,東海科學學報,7,1-14。
李惠美(2013)。以服務學習為取向的環境教育課程設計。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學程學位論文;2013年(2013/01/01),1-182
李燕美(2004)。服務學習方案在大學服務性社團中實施即其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博士在職進修班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沈六(1997)。服務學習。公民訓育學報,6,43-60。
沈文祥 、汪孟德 、許天維(2016)。學生服務學習參與態度之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紀要 4 ,2016.03,47-62。
卓淑瑛(2009)。服務學習活動方案融入國中公民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台中縣光德國中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吟霞、王彥方 ( 2009 )。情境學習在課程與教學中的運用 。 北縣教 育, 69, 2009.12,69-72。
林昭儀(2012)。服務學習課程對國中學生利社會行為影響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逢祺(2003)。由思維歷程透視教學原理─杜威「思維術」方法論之衍釋。教育研究集刊,49(1),1-29。
林勝義(2003)。服務學習教育指導手冊。臺北市:行政院青輔會。
林萬怡(2005)。台北縣正德國中服務學習課程之探討。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林慧貞(2006)大學生參與服務學習意願初探。開南大學通識研究集刊,10,171-192。
胡憶蓓(2008)。服務學習宣導手冊。台北市:教育部。
徐明(2006)。大學服務學習方案品質與公民道德發展成果研究:比較五所大專院校服務學習方案的設計與執行。《2006高等教育與學生事務專書論文暨宣言》。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徐明、邱筱琪(2008)。服務學習方案的實施與夥伴關係的發展。載於黃玉總校閱,從服務中學習-跨領域服務學習理論與實務,89-107。臺北:洪葉文化。
徐紘宸,邱美婷(2015)。服務學習的另類思維-談社區的正向發展。臺灣教育評論月刊 ; 4卷8期 (2015 / 08 / 01) , 125 - 131。
涂慧君(2017)。國中資優生參與服務學習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高建民( 2016)。服務-學習模式之探究:意義、發展與建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6,5(10), 197-226。
高富美(2014)。高雄市國中生參與服務學習、自我效能與利社會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高慶賢 (2002)。青少年參與服務學習現況與學習成效評估-以北市高中、職為例。慈濟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張同廟 ( 2019 )。那一型最像你?Kolb經驗學習與反思之探究-以大學生參與社團服務學習活動為例。華醫學報;50期(2019/06/01),37-61。
張同廟(2012)。大學生參與服務學習動機、反思與領導能力之關聯性探討。止善,13,145-170。
教育部( 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108課綱資訊網。取自 https://12basic.edu.tw/12about-3-1.php
教育部( 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綜合活動領域。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9)。大專校院服務學習課程與活動參考手冊。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1)。國民中小學服務學習教師手冊。臺北:教育部。
郭芳妙(1996)。美國中小學服務學習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秀英(2005)。天母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實施服務學習主題課程之行動研究。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玲如(2006)。國中學生利社會行為故事學習之實驗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彭文松(2005)。認知風格、學習風格與思考風格之區辨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馮莉雅(2013)。國中推動服務學習成效與困境之研究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 ,2:2 ,2013.02, 44-51
黃玉﹙2001﹚。服務學習-公民教育的具體實踐。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2,20-42。
黃玉﹙2018﹚。走向促進社會正義發展的服務-學習。服務學習與社會連結學刊 ; 1期 (2018/04/01) , 1 - 6
黃玉(2000)。服務學習與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潛在課程研討會。臺北市:東吳大學。
黃明雪(2008)。服務學習融入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方案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德明財經科技大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上萱(2012)。影響大學生服務學習課程學習成果之相關因素研究-以國立臺灣大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怡婷 ( 2013 )。「服務學習」納入十二年國教超額比序之爭議與省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3,2(1), 88-90
楊怡菁(2013)。高中職學生參與服務學習與幸福感、生命態度之關係研究-以大台北地區為例。聖約翰科技大學自動化及機電整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筑琪(2014)。國中生服務學習參與時數及自我效能對幸福感及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溫貴琳(2002)。漫談服務學習—從美國看台灣。學生輔導,81,40-47。
葉乃綺(2019) 。 國中生參與服務學習在公民參與行為之成效。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葉倩文(2018)。運用設計思考提升國小六年級學生發現問題與社會關懷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創新與評鑑碩士班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葉祥洵(2006)。服務學習融入大學勞作教育課程及其實施成效之研究-以明新科技大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趙偉順、張玉山 ( 2011 )。經驗學習理論在生活科技課程的教學應用-以「扭轉乾坤」曲柄玩具單元為例。中學工藝教育,44(6),1-21。
趙慧君(2013)。國中生服務學習態度與情緒智能、創造力之關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杏元、劉若蘭、楊昌裕、林至善(2008)。服務學習的方案設計。載於黃玉總校閱,從服務中學習-跨領域服務學習理論與實務,127-204。臺北:洪葉文化。
劉雨家(2013)。應用服務學習方案提升國中學生社區意識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雅君(2008)。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實施成效之研究~以服務學習課程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瓊華(2009)。 捲動台灣社會力:談服務學習的理念及其在社區參與上的實踐。臺北市立師範教育大學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鄭博真(2012)。服務學習課程實施歷程與成效之研究。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學報,30(4),79-97。
賴兩陽(2002)。中等學校服務學習方案彙編。臺北:行政院青輔會。
賴兩陽(2003)。服務學習的意義與特質。中等學校服務學習實用手冊。臺北:行政院青輔會。
簡信男(2015)。學生與社會參與。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5,4(1),75-77
龍冠海(1966)。社會學。臺北,三民書局。
薛源澤(2014)。學生志工參與服務學習與學習成效之研究-以臺北市立士林高商為例。臺北市立大學休閒運動管理學系暨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謝淳安(2018)。發展社區未來想像課程以提升中學生社會關懷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顏孜恩(2015)。高中生參與服務學習方案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公民與社會資訊倫理議題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嚴秋蓮(2004)。中等學校實施服務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兩所中學為例。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蘇雅君(2003)。服務學習在國中童軍社團推動與學生學習效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貳、西文部分
Akcan, S. (2011). Analysis of teacher candidates' learning experiences in an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course. Egitim Ve Bilim-Education and Science,36(162), 247-260.
Andreu-Andres, M. A., & Garcia-Casas, M. (2011). Perceptions of gaming as experiential learning by engineering stud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27(4), 795-804.
Astin, A. W.,Sax, L. J.(1998).How undergraduates are affected by service Participation .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39(3),251-263.
Astin, A. W.,Vogelgesang, L.H.,Ikeda, E.K.,Yee, J.A(2000).How service learning affects students.Los Angeles, CA:UCLA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Aronson, E., Wilson, T. D., & Akert, R. M. (2003).社會心理學(Social psychology)余伯泉、李茂興(譯) 。台北:弘智。
Campus Compact (2004).Highlights and Trends in Student Service and Service-Learning. Retrieved 2004.05.16 from http://www.compact.org/newscc/highlights.html
Christensen, M. B.(2004). Explori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their
service learning experiences and their learning communities. Doctor dissertation of the University of Hartford.
Conrad, D.& Hedin, D.(1989).High school community service: A review of research and programs. Madison,WI.: National center on Effective Secondary Schools.
Delve, C, I., Mintz, S. D., & Stewart, G. M. (1990). Promoting visual development through community service: A design. In C, I. Delve, S. D.
Mintz, & G. M. Stewart (Eds.), Community service as values education(pp.7-29).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Eisenberg, N. (1982). The development of prosocial behavior. New York:Academic Press.
Eyler, J., & Giles, D. E. (1999). Where is the learning in service learning?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Fenzel, L. M.(2001).Enhancing the benefits of service-learning in undergraduate psychology courses.Roundtable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Seattle. ERIC document No. ED452756
Fertman, C.I.,White, G.P.,& White, L.J.(1996).Service learning in the middle school: Building a culture of survice. Columbus,OH: National Middle School Association.
Fleming, J. J., Xeller, J. &; Tebsherany, M. (2005). The important of an epistemology of engagementin assessing student outcomes of service-related activities. Paper data at the 3rd Service-Learning conference in Taiwan, Taipei: Fu Jen University.
Furco. A (2003). Service Learning and Assessmen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Heidrich, Wiedman Heidrich(1990).Working with volunteers in employee service and recreation programs. Sagamor publishing, Inc.
Jacoby, B. (1996). Service-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Concept and practice.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Kendall, J. C. (1990). Combining service and learning: An introduction. In J. C. Kendall (Ed.), Combining service and learning: A resource book for community and public service (Vol. 1). Raleigh, NC: N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
Kolb D. A. (1984). Experiential Learning.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Kolb, D. A., & Wolfe, D. M. (1981).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career development: A cross sectional study of adaptive competencies in experimental learning.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209493).
McCarthy, F. E. (2003). New directions and challenges of Service-Learning in 21st Century-from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Paper data at the 2rd Service - Learning conference in Taiwan, Taipei: Fu Jen University.
McHatton, P. A., Thomas, D., & Lehman, K. (2006). Lessons learned in Service -Learning: Personnel preparation through community action. Mentoring &Tutoring: Partnership in Learning, 14(1),67-79.
Osborne, R. E., Hammerich, S., & Hensley, C. (1998). Student effects of service-learning: tracking change across a semester. Michigan Journal of Community Service Learning, 5, pp.5-13
Quezada, R. L., & Christopherson, R. W. (2005). Adventure-based service learning: University students' self-reflection accounts of service with children. Journal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28(1), pp.1-16.
Rahima, C. W. (1997). Community Service-Learning: a guide to including service in the public school curriculum. Service-Learning conference in Taiwan. Taipei: Fu Jen University.
Schmidt, M. E., Marks, J. L., & Derrico, L. (2004). What a different mentoring makes: Service learning and engagement for college students. Mentoring and Tutoring: Partnership in Learning, 12(2), 205-217.
Sigmon, R. (1996). The problem of definition in service-learning. In R. Sigmon and others, The journey to service-learning. Washington, D.C.: Council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Smith, D., & Kolb, D. A. (1985). User guide for the learning-style inventory. Boston: McBer and Company.
Stott, K. A., & Jackson, A. P. (2005). Using service learning to achieve middle school comprehensive guidance program goals. Professional School counseling, 9(2), 15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