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董素芬
Su-Fun Tung
論文名稱: 社會變遷中的教師角色--台灣國小教師角色期望變化之研究
The Teacher’s Role in the Changing Society : A Study on the Change of the Teacher’s Role-Expecta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Taiwan.
指導教授: 陳奎熹
Chen, Kuei-Hs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3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42
中文關鍵詞: 社會變遷教師角色教師角色期望國民小學教師
英文關鍵詞: social changes, teacher’s role,, teacher’s role-expectation,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672下載:14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社會變遷中的教師角色期望;以台灣地區之公立國民小學學校行政人員、一般教師、學區家長等人為對象,調查他們對「教師角色」之期望,並分析與比較三組受試者是否會因其不同背景變項、身份別而影響其對「教師角色」之期望有顯著差異,最後再與林清江(1971)、陳奎憙(Chen,1975)的研究結果作對照與分析,探究是否因社會變遷而有不同之研究結果。本研究的重要內容有:(一)瞭解社會變遷、教育改革與教師角色之間的關係。(二)探討角色、教師角色、教師角色期望之相關理論。(三)比較不同背景的一般教師之間的自我角色期望之差異現象。(四)描述不同背景的學校行政人員對教師角色期望看法之差異現象。(五)探究不同背景的學區家長對教師角色期望看法之差異現象。(六)了解三種身份別人員之間對教師角色期望看法之差異現象。(七)分析教師角色隨時代而變遷的差異現象。(八)歸納研究結果,試擬具體建議。
    本研究首先針對教師角色期望的相關文獻進行蒐集、閱讀、整理,來探討社會變遷、教育改革與教師角色期望之概念分析與理論基礎,並歸納整理相關研究之剖析,以作為本研究發展與編製問卷的基礎;其次於2003年一月間採用問卷調查法來蒐集資料以資佐證。主要研究工具為參酌林清江、陳奎憙的問卷內容及研究者經文獻探討後設計編製而成的「國民小學教師角色期望問卷」,正式施測後獲得有效樣本為1605份。
    調查所得的資料進行百分比分析、平均數分析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處理,而獲得以下結論(一) 因社會變遷而引起「教師的教育理念」有部分的改變。(二) 在學校組織變革中,教師能適時的調整對校園文化改變的適應性。(三)為了維護學生的受教權,教師的罷教權成了爭議的焦點。(四) 實施教師職級制以激勵專業成長,衝擊了安穩的教師生活。(五) 教師被期望要有較高道德標準的行為表現,不受社會變遷影響。(六) 社會變遷帶動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牽動了課程與教學理念的改變。(七) 教師因應開放的學習理念,需以民主和關懷的態度來經營班級。(八) 校園民主精神影響了教師與學校行政的互動關係。(九) 教師仍應扮演與社區良好互動的角色,不因時代而改變。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分別對國小教師、學校、師資培育機構、教育行政機關、未來研究等提出建議,藉供參考。
    關鍵詞:社會變遷、教師角色、教師角色期望、國民小學教師

    The research explores teachers’ roles in a changing society. It examines the administrative staff, teachers, and parents of Taiwa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from “the teacher’s role-expectation” point of view, and analyzes three different groups of subjects. Findings of scholars Ching-Jiang Lin (1971) and Kuei-Hsi Chen (1975) were used.
    The research goals are: (1) Analyze the relation between social change, education reform and teacher’s role. (2) Discuss theories of role, teacher’s role, and teacher’s role-expectation. (3) Compare self-role expectations of teachers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4) Describe attitude of administrative staff with various backgrounds toward teacher’s role-expectations. (5) Study attitudes of parent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toward teacher’s role-expectations. (6)understand concept of three kinds of statuses toward teacher’s role-expectations.
    (7)Analyze changes of teacher’s roles in different times. (8) Propose feasible suggestions.
    This research first collects related thesis to discuss social change, education reform, and teacher’s role-expectation. Further, 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to collect data, while the main research tool follows the works of Ching-Jiang Lin and Kuei-Hsi Chen. 1,605 school administrative staffs, teachers, and parents served as objects.
    A statistics application program, SAS, was used and results from the percentage analysis, the mean value analysis and one-way ANOVA concludes: (1) Teachers’ philosophy has changed due to social changes. (2) Teachers can adapt to campus power structures. (3) Students’ human rights makes physical punishment controversial (4) Results of the teacher career ladder system is two-fold. (5) Teachers are held to higher moral standards. (6) Education reform has affected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approaches. (7) Teachers manage the class with democracy and care. (8) Campus democratic spirit affect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 and administration. (9) Teachers are important to the community.
    This research offers a few suggestions to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schools, teachers’ colleges,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further researchers.

    目 錄 第一章 緒 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待答問題與名詞界定…………………………………4 第三節 研究假設………………………………………………6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8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1 第二章 理論分析與文獻探討………………………………13 第一節 社會變遷、教育改革與教師角色…………………13 第二節 教師角色的意義與內涵分析………………………33 第三節 有關教師角色期望的研究…………………………55 第三章 調查研究設計………………………………………75 第一節 研究架構……………………………………………75 第二節 編製研究工具………………………………………76 第三節 研究對象……………………………………………81 第四節 調查研究之實施程序………………………………83 第五節 資料處理……………………………………………89 第四章 調查研究分析與討論………………………………95 第一節 問卷調查結果統計分析與討論……………………95 第二節 不同人口統計變項與教師角色期望的差異分析…110 第三節 不同身份者對教師角色期望的差異分析…………116 第四節 本研究結果與以往研究之對照與分析……………14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69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169 第二節 結 論………………………………………………179 第三節 建 議………………………………………………185 參 考 文 獻……………………………………………………191 壹、中文部分……………………………………………………191 貳、英文部分……………………………………………………196 附 錄 附錄一 國民小學教師角色期望調查問卷……………………199 附錄二 委託及感謝函…………………………………………205 附錄三 三種身份別同意人數百分比…………………………206 附錄四 家長對教師角色的其他期望文字敘述………………219 附錄五 教師對教師角色的其他期望文字敘述………………234 附錄六 學校行政人員對教師角色的其他期望文字敘述……240

    壹、中文部分
    王秋絨(1983)。教師社會化理論及其在師資培育制度上的應用。載於
    郭為藩(主編),當代教育理論與實際,(頁697-760)。台北:五
    南。
    尤 清(1997)。奠定教育改革基礎樹立新世紀教育典範。北縣教育,
    17,4-8。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a)。第四期諮議報告書。台北:行
    政院。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b)。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
    行政院。
    羊憶蓉(1998)。教育與國家發展:台灣經驗。台北:桂冠。
    吳曲輝譯(1992)。Turner,J.H.原著。社會學理論的結構。台北:桂
    冠。
    吳昆璋(1993)。我國公立中小學教師籌組工會可行性之研究—以台北
    縣公立中小學教師為實證研究對象。國立中正大學勞工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嘉義。
    吳清山、林天祐(1998)。教育名詞:學習權。教育資料與研究,21,
    68。
    吳統雄(1984)。電話調查:理論與方法。台北:聯經。
    吳鐵雄、李坤崇(1997)。因應教師法變革,再創和諧校園倫理。國教
    之友,48(4),3-12。
    何福田、羅瑞玉(1992)。教育改革與教師專業化。載於中華民國師範
    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頁1-30)。台北:師大書苑。
    李佩玲(2001)。教師分級制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專業學習社群教
    師的觀點。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花蓮。
    李國偉(1996)。教育基本法的理念分析。教改會第二十次委員會議委
    員報告。2001年10月15日,取自http://www.sinica.edu.tw-
    info/edu-reform/farea8/j17-18/08.html。
    林生傳(1988)。教育社會學。台北:巨流。
    林明地、楊振昇、江芳盛譯(2000)。Robert G. Owens著。教育組織行
    為。台北:揚智。
    林清江(1971)。教師角色理論與師範教育改革動向之比較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13,45-175。
    林清江(1980)。教師之職業聲望及專業形象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23,99-178。
    林清江(1981)。教育社會學,五版。台北:國立編譯館。
    林清江(1996)。教育理念與教育發展。台北:五南。
    林清江(1998)。當前教育改革的方向。訓育研究,37(4),1-7。
    林義男、王文科(1998)。教育社會學。台北:五南。
    周淑卿(1996)。我國國中小學課程自由化政策趨向之研究。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姜得勝(1998)。跨世紀教師角色的蛻變與新圖像的建立。高市文教,
    63,25-29。
    高宣揚(1998)。當代社會理論(下)。台北:五南。
    秦夢群(1998)。教育行政-理論部分。台北:五南。
    郭丁熒(1995a)。我國國民小學教師角色之探討~一個晤談研究報告。
    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邁向二十一世紀的師範教
    育,頁329-381)。台北:師大書苑。
    郭丁熒(1995b)。教師角色知覺發展模式之探討。初等教育學報,8,
    155-198。
    郭丁熒(1995c)。小學教師角色相關實證研究的回顧與分析。台南師院
    學報,28,197-224。
    郭為藩(1971)。角色理論在教育學上之意義。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
    研究所集刊13,15-43。
    郭為藩(1996)。教育改革的省思。台北:天下文化。
    黃文三(1996)。教師的角色、責任及教學行為。高市文教,58,50-
    56。
    黃富順(1998)。學校教師在終身學習社會中的角色。教師天地,97,
    17-22。
    黃碧芬(2002)。兒童少年的學生人權在哪裡?刊載於自由時報,2002
    年12月14日第十五版自由廣場。
    黃德祥(1996)。班級效能的增進。輯於陳奎憙、王淑俐、單文經、黃
    德祥著,師生關係與班級經營(頁219-247)。台北:三民。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1997)。師資培育法及相關法規選輯。台北:教育
    部。
    教育部統計處(2002)。九十學年度台閩地區國民中小學校概況統計。
    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統計處(2002)。九十學年度國民中小學校基本統計--鄉鎮市
    區別。台北:教育部。
    單文經(1996)。班級經營的性質與策略。載於陳奎憙、王淑俐、單文
    經、黃德祥著,師生關係與班級經營(頁141-215)。台北:三民。
    單文經(1992)。美國教學專業報酬制度改革的啟示。載於中華民國師
    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頁301-331)。台北:師大書苑。
    游麗卿(1998)。社會變遷下教師如何調整教師角色以建立師生專業關
    係。育達學報,12,164-169。
    陳伯璋(1999)。九年一貫課程的理念與理論分析。載於邁向課程新紀
    元: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上)(頁10-18)。台北:中華民
    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陳伯璋(2001a)。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行動研究。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
    教學學會主編,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革新(頁35-47)。台北:揚
    智。
    陳伯璋(2001b)。從近年來課程改革談教師角色的再定位。2001年10月
    15日,取自http://www.tta.tp.edu.tw/resource/item/lecture01-
    6。
    陳秉璋(1985)。社會學理論。台北:三民。
    陳奎憙(1990)。教育社會學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奎憙(1996)。師生關係的性質。載於陳奎憙、王淑俐、單文經、黃
    德祥著:師生關係與班級經營(頁3-49)。台北:三民。
    陳奎憙(1998a)。教育社會學的發展與主要理論。載於陳奎憙(主
    編),現代教育社會學,15-37。台北:師大書苑。
    陳奎憙(1998b)。學校組織與學校文化。載於陳奎憙(主編),現代教
    育社會學,119-138。台北:師大書苑。
    陳奎憙(2001)。教育社會學導論。台北:師大書苑。
    陳鴻銘(1994)。國民小學教師之角色衝突及其因應策略研究。國立台
    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德銳(1999a)。現代教師在學習型學校應扮演的角色。教育資料與研
    究,27,13-16。
    張德銳(1999b)。我國中小學教師分級制度可能面臨的問題與因應策
    略。教育資料與研究,31,27-31。
    許泰益(1996)。從多元邁向卓越—社會變革中的教育政策。國教之
    友,48(1),32-39。
    甄曉蘭(2000)。新世紀課程改革的挑戰與課程實踐理論的重建。國立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集刊,44,61-90。
    劉承武(2001)。推動全國家長推動「學生家長參與教育法」立法聯
    盟。家長聯報第14期。
    劉春榮(1996)。教師專業自主權與學生受教權之關聯。教育資料與研
    究,10,42-44。
    鄭世仁(1984)。國民中小學教師角色衝突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鄭世仁(2000)。教育社會學導論。台北:五南。
    衛 民(1999)。從勞動三權觀點論公共部門教師會協商權與罷工權。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1(2),265-299。
    蔡文輝(1979)。社會變遷。台北:三民。
    蔡培村(1999)。我國實施教師職級制度可行性研究。教育資料與研
    究,31,1-14。
    蔡培村、陳伯璋、蔡清華、蘇進財、孫國華(1994)。中小學教師生涯
    進階與等級劃分可行性之研究。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委託研究,未出
    版。
    鄭新輝(1997)。校園倫理的諸多面貌。國教之友,48(4),29-33。
    賴清標(1999)。近十年來的臺灣小學教育改革。台中師院學報,13,
    39-55。
    謝高橋(1986)。社會學。台北:巨流。
    蘇進棻、張紹勳(1998)台灣地區中小學教師分級制之實證研究。教育
    與心理研究,21,221-250。
    饒見維(1999)。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之配套實施策略。載於
    邁向課程新紀元: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下)(頁305-323)
    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貳、英文部分
    Barnard, C. I. (1968). The function of the executive.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ergem,T. (1990). The teacher as moral agent. 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 19(2), 88-100.
    Biddle, B. J. (1968). Teacher role. In Ebel, K. E. (Ed.),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pp.1437-1446).
    N.Y.: Macmillam. Publishing Company.
    Callister, T. A. (1986). The effect of innovative technical
    change on an elementary school.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7(11A), 4076.
    Chen, Kuei-His (1975). The teacher’s role in England and
    Taiwan :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wo societies. Thesis
    submitted for the degree of Doctor of Philosophy.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Darcy, J. J. (1986). Teachers’ role as a parent and their
    view about purpose of public school.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8(01A), 74.
    Getzels, J. W., & Guba, E. G. (1957). Social behavior and the
    administrative process. The School Review, 65, 423-441.
    Guthrie, D. S. (1992). Faculty goals and methods of
    instruction: approaches to classroom assessment. New
    Directions for Higher Education, 80, 69-80.
    Habermas, J. (1987). 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volume
    two: Lifeworld and System--A critique of functionalist
    reason. Translated by T. McCarthy. Boston: Beacon Press.
    Heck, S. F., & Williams, C. R. (1984). The complex roles of
    the teacher: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Hoyle, E. (1969). The role of the teacher.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Linton, R. (1936). The study of man. N.Y.: Appleton-Century-
    Crofts.
    Linton, R. (1945).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personality. N.
    Y.: Appleton-Century-Crofts.
    Merton, R. K. (1968). Social theory and social structure. N.
    Y.: The Free Press.
    Musgrove, F., &Taylor, P. H.(1965). Teachers’ and partents’
    conception of the teacher’s role.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35 (2), 171-178.
    Parsons, T. (1960). Structure and process in modern societies.
    Illinois: The Free Press of Glencoe.
    Parsons, T. (1961). The school class as social system: Some of
    its functions in American society. In A. H. Halsey, J.
    Floud and C.A.Anderson(Eds.), Education, economy and
    society (pp.434-455). N.Y.: The Free Press.
    Sarbin, T.R. (1968). Role. In Sills, D. L.(Ed),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pp.546-552). N. Y.:
    The Macmillan Campany & The Free Press, Vol.13.
    Scholtz, D. Engan-Barker (1991). Beliefs about teacher role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studies in the social and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2(09A), 3203.
    Scotter, R. D., Haas, J. D., Kraft, R. J., & Schott, J. C.
    (1991). Social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 London: Allyn
    and Bacon.
    Towery, R. W. (1985). The elementary teacher’s role as
    perceived by elementary teachers and elementary
    principal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6
    (10A), 2912.
    Turner, R. H. (1968). Role: Sociological aspects. In Sills, D.
    L.(ed.),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 (pp.552-557). N. Y.: The Macmillan Campany & The
    Free Press, Vol.13.
    Turner, R. H. (1990). Role change.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16, 87-110.
    Twyman, J. P., & Biddle, B. J. (1963). Role conflict of
    public school teachers.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55,
    183-198.
    Waller, W. (1932). The sociology of teaching. New York:
    Russell and Russell.
    Warton, P. M. , Goodnow, J. J., & Bowes, J. M. (1992).
    Teaching as a form of work : Effect of teachers’ role
    and role definitions on working to rule. Australian
    Journal of Education,36(2), 170-180.
    Zeichner, K. M., & Gore, J. M. (1991). Teacher socialization.
    In W. R. Houston.(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education (pp. 329-348). N. Y.: Macmillan.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