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吳舒靜 |
---|---|
論文名稱: |
三毛沙漠時期作品的女性書寫 |
指導教授: | 顏瑞芳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13 |
畢業學年度: | 10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60 |
中文關鍵詞: | 三毛 、沙漠時期 、女性書寫 、細節描述 |
英文關鍵詞: | San Mao, Sahara-period, Female Writing, Detailed description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564 下載:5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三毛,本名陳懋平,因懋字筆畫太多,她自己將名字改為「陳平」。1943年出生,1991年逝世,在世僅48載。雖然她已離世22年,但她的作品至今仍普遍流傳。三毛在1970年代眾多女性作家之中,以她獨特的文學姿態颳起一陣「三毛旋風」。她從撒哈拉沙漠崛起,書寫女性旅居異邦的種種情景,結合了大漠風光、異國婚姻與翰海探奇的多樣元素,創作出一則則生動感人的故事,讀者藉由三毛沙漠時期的女性文本,滿足一窺異地風光的慾望,彌補了種種因現實生活而難以完成夢想的缺憾。
本文以三毛沙漠時期的文本為核心,以女性書寫的視角作為研究主題。第一章緒論,說明本論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關於三毛的文獻研究現狀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三毛的時代背景與創作歷程作系統的整理,找尋三毛創作路線的淵源流變,貫穿她的生命縱線,是為「歷史性研究」。第三章至第五章為「同時性研究」,以橫向的時間座標,歸納女性書寫的命題。首先,試就其沙漠時期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分析,遊學歐美時,女性同學室友的形象為一類別,在沙漠定居時,當地女性則是另一種不同的女性形象,再以文本中的三毛為主,分別從大漠俠女、理想妻子、良媳典範三個角色探討她自己的女性形象。接著,從女性文本的主題切入,三毛沙漠時期作品呈現了女性書寫中重要的概念,她必須具有獨立的人格,擁有經濟上與精神上的獨立,並且可以依靠自己獨立旅行;將悲憫的情懷化為具體行動,對弱勢的人們付出無私的關懷,並且從自身為中心點出發,對荷西、對鄰人以至於陌生人,能力所及之處總是真情流露。最後,佐以奧米˙肖爾(Naomi Schor)提出的「細節描述」探討三毛沙漠時期作品中女性特質的美,無論是人物的細節描述、景物空間的細節描述、細節描述運用於故事情節當中,都在在顯示三毛的創作細膩真誠,無處不顯現女性特質之美。
第六章結論,先簡要整理各章節脈絡內容,再將三毛與西方女性主義作家吳爾芙兩相比較,兩人在成長背景和創作歷程的同異之處,三毛得以恣意創作完全符合吳爾芙所說的三個條件。文末論述三毛的創作對後世的影響,她的沙漠時期作品問世後,成為旅行書寫的代表;因為她的文體難以歸類,引發了文體類別探討的爭議;三毛還影響了後世女性書寫的創作,並且結合流行音樂譜寫歌詞。
The theme of this thesis is Females Writing of San Mao─Focus on Her Works during Sahara-period .
San Mao (1943-1991) is the pet name of Chen Ping . As a famous contemporary writer in Chinese –speaking world , she had written books that are immensely popular with readers .
Chapter one illustrates 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is thesis , including the motive , the purpose , research mothods and literary studies on San Mao。
Chapter two -San Mao’s Experiences and Writing Process . This part of the thesis makes a thorough inquiry to her experiences and writing process. There are three periods of her creations .
From the third chapter to the fifth chapter are Female characters of San Mao’s works . Chapter three includs three sections : the characters of European and American female fellows she met , the characters of females in Sahara , and the characters of San Mao. Chapter four is The Topics of Women Writing. Theoretical basis comes from Virginia Woolf’s A Room of One's Own . She believes that woman must have money and a room of her own if she wants to write fictions . Most important of all, her spirit must be independent . In addition to this , San Mao always had compassion for others . She helped vulnerable people as she could . Chapter five is according to Naomi Schor’s Reading in Detail : Aesthetics and the Feminine . The theory is used in San Mao’s works . It is used in description of the characters and landscapes . It is also used in the plots of the stories . Chapter six is Conclusion . It generalizes three major themes including female characters of San Mao’s works , the topics of women writing , and reading in detail . The last part of this chapter is San Mao’s influence on posterity.
一、專書
(一) 三毛著作
1、 三毛沙漠時期作品
《撒哈拉的故事》,臺北:皇冠出版社,1976.05初版,2006.09典藏版二十八刷。
《稻草人手記》,臺北:皇冠出版社,1977.06初版,2005.09典藏版十五刷。
《哭泣的駱駝》,臺北:皇冠出版社,1979.02初版,2004.10典藏版十三刷。
《溫柔的夜》,臺北:皇冠出版社,1980.02初版,2006.03典藏版十刷。
2、 三毛其他作品
《背影》,臺北:皇冠出版社,1981.08初版。
《夢裡花落知多少》,臺北:皇冠出版社,1981.08初版,2006.11典藏版十二刷。
《雨季不再來》,臺北:皇冠出版社,1976.07初版,典藏版十三刷,2006.10。
《娃娃看天下(一)》,臺北:皇冠出版社,1980.02初版(翻譯作品)。
《娃娃看天下(二)》,臺北:皇冠出版社,1980.02初版(翻譯作品)。
《萬水千山走遍》,臺北:皇冠出版社,1982.05初版。
《蘭嶼之歌》,臺北:皇冠出版社,1982.06月初版(翻譯作品)。
《送你一匹馬》,臺北:皇冠出版社,1983.07初版。
《清泉故事》,臺北:皇冠出版社,1984.03初版(翻譯作品)。
《傾城》,臺北:皇冠出版社,1985.03初版。
《談心》,臺北:皇冠出版社,1985.03初版。
《隨想》,臺北:皇冠出版社,1985.03初版。
《剎那時光》,臺北:皇冠出版社,1986.01初版(翻譯作品)。
《三毛說書》,臺北:皇冠出版社,1987.03初版(有聲書)。
《我的寶貝》,臺北:皇冠出版社,1987.07初版。
《流星雨》,臺北:皇冠出版社,1987.07初版(有聲書)。
《鬧學記》,臺北:皇冠出版社,1988.07初版。
《閱讀大地》,臺北:皇冠出版社,1989.07初版(有聲書)。
《滾滾紅塵》,臺北:皇冠出版社,1990.12初版(電影劇本)。
《親愛的三毛》,臺北:皇冠出版社,1991.05初版(後人集結出書)。
《我的快樂天堂》,臺北:皇冠出版社,1985.01著作完成,1993.01初版(後人集結出書),2004.04典藏版十七刷。
《高原的百合花》,臺北:皇冠出版社,1993.06初版(後人集結出書)。
《我的靈魂其在紙背上》,臺北:皇冠出版社,2001.01初版(後人集結出書)。
(二)與三毛相關(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冉紅:《等待:三毛與王洛賓》,臺北:躍昇文化出版,1994。
李東:《三毛的夢與人生》,臺北:知書房出版,1997。
紀政等著:《三毛的世界》,臺北,江山出版社,1984。
馬中欣:《三毛真相》,臺北華文網,集思成出版社,2001。
梅子涵:《三毛悄悄對你說》,臺北:小暢書房,1991。
陸士清、楊幼力、孫永超著:《三毛傳》,臺北:晨星出版社,1993。
眭澔平:《你是我不及的夢》,臺北:圓神出版社,2003。
費勇:《這樣一個女子──三毛》,臺北:雅書堂文化事業,2002。
劉克敏、梁君梅合著:《紅塵歲月-三毛的生命戀歌》,臺北:都會文化出版社,2003。
潘向黎:《閱讀大地的女人》,臺北:業強出版社,1992。
(三)當代論著(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三毛等著:《一本女人寫給女人的書》,臺北:方智出版社,1990。
方祖燊:《方祖燊全集──第二十卷文學批評與評論上編》,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
王德威:《眾聲喧嘩──三0與八0年代的中國小說》,臺北:麥田出版,1988。
王德威:《閱讀當代小說》,臺北:麥田出版,1991。
王德威:《眾聲喧嘩以後》,臺北:麥田出版,2001。
王喜絨:《20世紀中國女性文學批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王鳳華、賀江平等:《社會性別文化的歷史與未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古繼堂:《臺灣小說發展史》,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
古遠清:《世紀末臺灣文學地圖》,臺北:揚智文化事業,2004。
古遠清:《分裂的臺灣文學》,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5。
伍寶珠:《書寫女性與女性書寫──八九十年代香港女性小說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6。
江寶釵、范銘如主編:《島嶼妏聲:臺灣女性小說讀本》,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2000。
任一鳴:《中國女性文學的現代衍進》,香港:青文書屋出版,1997。
朱光潛:《談美》,臺北:晨星出版社,1998。
艾雯:《生活小品》,高雄:三信出版社,1972。
呂秀蓮:《新女性主義》,臺北:前衛出版社,1990。
呂正惠:《戰後臺灣文學經驗》,臺北:新地文學出版,1997。
李仕芬:《愛情與婚姻:臺灣當代女作家小說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
李光連:《散文技巧》,臺北:洪葉文化事業,1995。
吳達芸主編:《當代臺灣小說評論》,高雄:春暉出版社,1999。
沈三白:《浮生六記》陶恂若校注,王關仕校閱,臺北:三民書局,2006。
余秋雨:《藝術創造工程》,臺北:允晨文化事業,2001。
林丹婭:《當代中國女性文學史論》,廈門:厦門大學出版社出版,1995。
林麗珊:《女性主義與兩性關係》,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1。
林鎮山:《離散‧家國‧敘述:當代臺灣小說論述》,臺北:前衛出版社,2006。
林文寶等人合著:《臺灣文學》,臺北:萬卷樓,2001。
孟悅、戴錦華合著:《浮出歷史地表:中國現代女性文學研究》,臺北:時報文化,1993。
周蕾:《婦女與中國現代性──東西方閱讀記》,臺北:麥田出版社,1995。
范銘如:《眾裡尋她──臺灣女性小說縱論.從強種到雜種-女性小說一世紀》,臺北:麥田出版社,2002。
侯健:《中國小說比較研究》,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3。
馬以工主編:《當今婦女角色與定位》,臺北:國際崇她社臺北三社,1989。
孫康宜:《古典與現代的女性闡釋》,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8。
高琳主編:《論女性文學》,大陸:中國婦女出版社,1995。
陸士清:《臺灣文學新論》,上海市:復旦大學出版社,1993。
唐荷:《女性主義文學理論 》,臺北:揚智文化出版,2003。
梅家玲:《性別論述與臺灣小說》,臺北:麥田出版社,2000。
張瑞芬:《五十年來臺灣女性散文 評論篇》,臺北:麥田出版社,2006。
張豈之主編:《精編中國思想史》(上冊),臺北:水年出版社,1997。
張京媛編:《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張大春:《張大春的文學意見》,臺北:遠流出版事業,1992。
張小虹:《自戀女人》,臺北:聯合文學出版,1996。
張漢良:《比較文學理論與實踐》,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6。
許榮哲:《小說課──折磨讀者的秘密》,臺北:國語日報社,2010。
許俊雅:《八十年代臺灣女性小說的詮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1994。
許琇禎:《臺灣當代小說縱論──解嚴前後(1977-1997)》,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1。
許燕、李敬選編:《感人的書》,臺北:希代書版有限公司,1985。
陳幸蕙:《現代女性的四個大夢》(完結篇),臺北:爾雅出版社,1992。
彭瑞金:《臺灣新文學運動40年》,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1。
賀安慰:《臺灣當代短篇小說中的女性描寫》,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
游喚編:《文學批評精讀》,臺北:五南圖書出版,2003。
黃錦珠:《晚清小說中的新女性研究》,臺北:文津出版,2005。
黃絢親:《李昂小說中女性意識之研究》,臺北:萬卷樓,2005。
楊美惠編譯:《婦女問題新論》,臺北:聯經出版社,1979。
楊昌年:《現代小說》,臺北:三民書局,1997。
廖炳惠:《關鍵詞200》,臺北:揚智出版社,2004。
齊邦媛:《千年之淚》,臺北:爾雅出版,1990。
齊邦媛:《當霧漸漸散的時候──臺灣文學五十年》,臺北:九歌出版,1998。
樊洛平:《當代臺灣女性小說史論》,臺北:商務印書館,2006 。
劉登翰等主編:《臺灣文學史》,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91。
鄭明娳主編:《當代臺灣女性文學論》,臺北:時報文化,1993 。
鄭至慧:《她鄉女記──閱讀女人的創作版圖》,臺北:元尊文化,1997。
鍾慧玲主編:《女性主義與中國文學》,臺北:里仁書局,1997。
鍾怡雯:《經典的誤讀與定位──華文文學專題研究》,臺北:萬卷樓,2009。
鍾怡雯、陳大為編:《天下散文選》,臺北:天下遠見出版社,2001。
應鳳凰編:《李敖語錄》,臺北:李敖出版社,2002。
簡瑛瑛:《何處是女兒家》,臺北:聯合文學,1998。
嚴明、樊琪:《中國女性文學的傳統》,臺北:洪葉文化事業公司,1999。
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臺北:女書文化事業,2008。
(四)西文翻譯
大衛˙洛吉(David Lodge)著,汪若蘭譯:《小說的五十堂課》(The Art of Fiction),臺北,木馬文化事業,2012 。
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著,歐陽子譯:《第二性第一卷:形成期》,臺北:志文出版社,2000 。
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著,楊美惠譯:《第二性第二卷:處境》,臺北:志文出版社,1997。
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著,楊翠屏譯:《第二性第三卷:正當的主張與邁向解放》,臺北:志文出版社,1997。
菲莉絲.契斯勒(Phyllis Chesler)著,嚴韻譯:《寫給年輕女性主義者的信》,臺北:女書文化,1999 。
Patricia Ticineto Clough著,夏傳位譯:《女性主義思想──慾望、權力及學術論述》,臺北:巨流圖書,1998 。
吳爾芙原著,張小虹導讀,鄒蘊盈繪圖《女性書寫的逃逸路線──自己的房間》,大塊文化,2011。
佛斯特(E.M.Forster)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志文出版社,1973.11。
韋勒克等著,王夢鷗等譯《文學論》,志文出版社,1976初版,1992再版。
二、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丁琪:〈三毛創作中的女性雙重心理向度解析〉,《內蒙古大學學報》第38卷第5期,2006年9月,頁63-68。
丁松筠:〈三毛,留給了我們很多很多〉,《皇冠雜誌》第444 期,1991.02.01,頁102-105。
三毛:〈如果女人不快樂,男人也不快樂〉,《自由青年》,1985.06,頁34-35。
于璟:〈從作品看個性——解讀三毛〉,《電影文學文本研究》第12期2008,頁90-91。
千仲明:〈三毛作品及讀者接受方式的大眾文化特徵〉,《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第24卷第6期2007.11,頁65-67。
方忠:〈論瓊瑤小說創作及其文學史意義〉,《臺灣研究集刊》,2000.01,頁86-94。
王洛賓:〈王洛賓和三毛相識的兩個傍晚〉,《MODERN WOMEN》,1994.08。
司馬中原:〈奇異的兩點零三分──追念三毛〉,《皇冠雜誌》第444 期,1991.02.01,頁106-109。
古添洪:〈讀李昂的「殺夫」──譎詭、對等、與婦女問題〉,《中外文學》第14卷第10期,1986.03,頁41-49。
朱巍:〈孤獨的追尋者──三毛不同創作階段的心理學關照〉,《河池學院學報》第27卷增刊第2期,2007.09,頁46-48。
沈謙:〈三毛的人格與風格〉,《明道文藝》第190期,民81.01,頁17-29。
呂正惠:〈王安憶小說中的女性意識〉,《當前大陸文學研討會論文發表會》,1991,頁2-23。
呂正惠:〈三毛之死──臺灣女性問題省思的一個起點〉,《戰後臺灣文學經驗》新地文學出版社,1995,頁249-255。
吳娜:〈走不出生命的雨季──試析三毛的性格缺陷與死亡〉,《咸寧學院學報》第26卷第2期2006.04,頁78-80。
吳娜:〈三毛的流浪情結〉,《咸寧學院學報》第27卷第5期2007.10,頁89-90。
李瓊英:〈中國傳統文化對三毛散文的影響〉,《貴州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2002,頁76-77。
李雪:〈論三毛作品的藝術魅力〉,《重慶郵電大學學報增刊》,2008.06,頁113-114。
周芬伶:〈張愛玲小說的女性敘述〉,《女性主義與中國文學》,臺北:里仁書局1997.04.30,頁243-262。
邱貴芬:〈臺灣(女性)小說史學方法初探〉,《中外文學》第27卷第9期,1999.02,頁41-49。
皇冠雜誌:〈三毛,不要再哭〉,《皇冠雜誌》第309期,1980.02,頁52-66 。
皇冠雜誌:〈三毛〉,《皇冠雜誌》第415 期,1988.09,頁102-104。
胡錦媛:〈繞著地球跑──當代臺灣旅行文學〉,收錄於陳大為、鍾怡雯主編《20世紀臺灣文學專題Ⅱ:創作類型與主題》萬卷樓圖書,2006.09,頁171-199。
胡錦媛:〈繞著地球跑(上) ──當代臺灣旅行文學〉,《幼獅文藝》第515期1996.11,頁24-28。
凌晨:〈三毛的平安夜〉,《皇冠雜誌》第314 期,1980.04,頁27-35。
凌晨:〈我沒有站在冰川上〉,《皇冠雜誌》第444 期,1991.02.01,頁123-125。
高豔芝:〈奔突於文明與原始之間──三毛創作中的半原始主義情結〉,《評論與研究》,1996.04,頁36-38。
高純兒、藍博洲、吳純英編:〈瓊瑤.三毛震撼的探索座談會〉,《益世雜誌》,1991.08。
桂文亞:〈重新的休止符 遙寄友人三毛〉,《皇冠雜誌》第335 期,1982.01,頁196-207。
徐冰:〈三毛作品的藝術魅力談〉,《科技諮詢導報學術論壇》第14期2007,頁196。
眭澔平:〈惟恐夜深花睡去三毛〉,《皇冠雜誌》第434期,1990.04.01,頁34-47。
張曼娟:〈我想念妳──致三毛姐〉,《皇冠雜誌》第444期,1991.02.01,頁110-113。
張拓蕪:〈浪漫激情沉潛執著──我說三毛的人與文〉,《文訊月刊》第15期,1984.12,頁252-261。
張瑞芬:〈現代主義與六0年代的臺灣女性散文〉,《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13期,2006.12,頁1-43。
張小虹譯,伊蘭.修華特(Elaine Showalter)著:〈荒野中的女性主義批評〉,《中外文學》第14卷第10期,1986.03,頁77-105。
張小虹:〈性別的美學/政治:當代臺灣女性主義研究〉,《女性主義與中國文學》臺北:里仁書局1997.04.30,頁117-138。
張靜二:〈女權運動與女性主義文學〉,《中外文學》第14卷第10期,1986.03,頁4-7。
張云靜:〈他者言說自我——從形象學視角看三毛作品中的外國人形象〉,《作家雜誌當現代作家作品研究》第3期,2009,頁12-13。
陳嗣慶:〈父親心目中的三毛〉,《中國婦女》第9期,1988。
陳憲仁:〈談三毛與荷西的結婚日〉,《皇冠雜誌》566期,2001.04。
陳啟明:〈斯金納的教學理論〉,收錄於黃光雄主編《教學原理》臺北:師大書院,1995.01。
陳芳明:〈挑戰大敘述──後戒嚴時期的女性文學與國族認同〉,《戰後五十年臺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1999.11,頁1-17。
陳芳明:〈在母性與女性之間──五0年代以降臺灣女性散文的流變〉,《林海音及其同輩女作家術研討會》,2002.11,頁1-14。
陳碧月:〈林海音小說中的女性自覺書寫〉,《林海音及其同輩女作家術研討會》,2002.11,頁1-19。
陳淑珍:〈她往何處去——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地位〉,《傳習》第十一期,1993.06,頁241-254。
陳昭如:〈記一段歷史上的流浪時代〉,《中國時報》,1996.1.29,35版。
陳俊榮:〈現代文學研究的方法問題〉,《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第13期,2008.01,頁123-146。
婦女雜誌讀者午餐會紀實:〈三毛的有情世界〉,《婦女雜誌》157期,1981.10,頁107-111。
許玫芳:〈三毛之情困廉貞、叛逆性格與幸福歸宿〉,《龍華科技大學學報》第17期2004.07。
黃雅歆:〈從三毛「撒哈拉傳奇」看「女遊」的潛能開發與假想〉,《臺北師院語文專刊》第八期,2003.06,頁31-54。
黃端陽:〈永遠的稻草人──淺論三毛〉,《明道文藝》第217期,民83,頁124-128。
黃德志:〈試析三毛的感情歷程與創作軌跡〉,《南通師專學報》第12卷刊第2期,1996.09,頁26-31。
黃崇愷整理:〈不為人知的排行榜──新臺幣上的作家〉,《聯合文學》249期,2005年7月號,頁32-33,頁56-57。
馮秀華:〈謎樣的女作家──三毛〉,《華視新聞雜誌》第9期,1984.02,頁66-71。
瘂弦:〈百合的傳說──懷念三毛〉,《明道文藝》209期,民國82年8月,頁4-15。
趙志英:〈三毛、瓊瑤創作風格比較〉,《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第16卷第1期,2000.01,頁64-66。
鄒依琳:〈簡媜《女兒紅》中的女性形象剖析〉,《國文天地》18卷10期,2003.03,頁38-48。
葛敏懷:〈尋找靈魂的棲息地〉,《文學語言學研究》2008年12月號上旬刊,頁24-26。
樊洛平:〈三毛的創作姿態與文體選擇〉,《信陽師範學院學報》第19卷第4期,1999.10。
廖輝英:〈三毛這樣的女子〉,《皇冠雜誌》第444 期,1991.02.01,頁113-115。
劉素萍、翟思成:〈蕭紅與三毛「女性意識」與「自由意識」的解讀〉,《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頁119-122,2005年3期。
劉紹唐主編:〈民國人物小傳:三毛〉,《傳記文學》第六十三卷第三期,1993.09,頁143-147。
劉乃慈:〈便利、營利與架空的危機:女性主義與臺灣當代小說生產研究〉,《臺灣文學研究學報》第4期,2007.04,頁259-284。
鍾靈:〈三毛〉,《自由青年》封面故事,1985.06,頁30-33。
鍾怡雯:〈旅行中的書寫:一個次文類的成立〉,《臺北大學中文學報》第4期2008.03,頁35-52。
蕭建勛:〈論三毛作品的人生意蘊〉,《文學語言學研究》2008年12月號上旬刊,頁14-16。
蕭霞:〈自由優雅的心靈之歌──論三毛的散文特色〉,遼寧行政學院學報第9卷第2期,2007.02,頁197-198。
簡培如:〈論三毛旅行散文中的浪漫召喚〉,《國文天地》20卷8期,2005.01,頁81-88。
顏光霞:〈三毛創作的文體選擇〉,《邊疆經濟與文化》2008年第10期,頁95-96 。
關國煊:〈三毛〉,《傳記文學》第376期,1993.09,頁143-147。
譚靜:〈試析三毛作品中的異國形象〉,《安徽文學》2007年第2期,頁148-149。
嚴震生:〈非洲聯盟與非洲發展新夥伴計畫〉,《問題與研究》第6期,2005.11-12,頁49-77。
三、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王瑾瑜:《一場華麗的演出──三毛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2011。
王麗美:《海上繁華──王安憶小說中女性的現代化嚮往》淡江大學國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
江衍宜:《「細述」衷情──朱西甯小說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1。
江寶釵:《論《現代文學》女性小說家:從一個女性主題出發》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1994。
吳翔逸:《回聲:文本˙圖像˙書信──三毛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沈依慧:《三毛沙漠時期作品之虛實對照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碩士學位論文,2010。
余能城:《跨界書寫的愛情故事──論三毛及其作品》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
李梅蘭:《從歧異的詮釋出發──重探三毛文本》玄奘人文社會學院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3。
李琪:《三毛作品及三毛形象分析》廣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何琬琦:《臺灣女性與旅遊的對話──臺灣女遊書寫研究1949—2007》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7。
林倖儀:《三毛傳記與異鄉書寫》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碩士班學位論文,2012。
周淑嬪:《蘇偉真小說研究──以女性觀照與眷村題材為主》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1。
林思玲:《簡媜《女兒紅》女性書寫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3。
林立筠:《簡媜散文女性意識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學位論文,2007。
林璟薇:《臺灣當代女作家小說中的女性意識──一九七0至二000》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學位論文,2004。
洪媛筱:《三毛散文中的旅行書寫》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洪楠然:《三毛撒哈拉時期散文美學研究》銘傳大學應用中文碩士專班論文,2011。
陳心怡:《三毛及其作品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國語文教學碩士班學位論文,2008。
陳靜宜:《張愛玲長篇小說的女性書寫》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0。
陳美君:《林海音小說女性人物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2007。
張瑛姿:《驛動的後現代女性書寫──陳雪小說論》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5。
陳室如:《出發與回歸的辯證──臺灣現代旅行書寫(1949-2002)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2。
琪琪格:《三毛散文創作中的人際關係研究》銘傳應用中文碩士學位論文,2010。
黃佩娟:《三毛的旅行散文──以撒哈拉時期的作品為探討對象》臺北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10。
黃詩倩:《白先勇小說的女性人物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學位論文,2006。
黃家鸝:《三毛的自我放逐之旅》華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程慈敏:《袁瓊瓊小說女性書寫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學位論文,2006。
葉益任:《三毛文學現象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4。
詹孟蓉:《張抗抗小說中的女性意識》淡江大學國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8。
劉莉瑛:《廖輝英小說中女性形象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2002。
賴雅慧:《女性空間旅行經驗研究——以1949-2000年臺灣女作家的履行文學為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碩士學位論文,2005。
謝怡婷:《李昂小說的性別論述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2003。
簡琪:《林文月散文研究(1969-2006)》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學位論文,2006。
簡培如:《流動的書寫──三毛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
羅淑芬:《五○年代女性散文的兩個範式──以張秀亞、艾雯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