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瑋量 |
---|---|
論文名稱: |
我國薦任公務人員晉升簡任官等訓練之研究 A Study of Training for Civil Service Promotion from Junior Rank to Senior Rank |
指導教授: | 邱華君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
論文出版年: | 2006 |
畢業學年度: | 9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50 |
中文關鍵詞: | 知識經濟 、升官等訓練 、簡任十職等文官 、管理職能 、訓練設計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423 下載:4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隨著時代的進步,生產工具的不斷革新,時至今日,知識可謂主導工作生產的絕對要素,知識經濟此一觀念正在影響著公私部門的生產作為,為因應此潮流的挑戰,公務機關亦發展出相關的學習與改革機制,以利全體公務人員能逐步轉化為適應時代的知識工作者。大致而言,公務部門之中,主要的管理者與領導者通常以簡任官等文官居多,公務人員一旦從薦任官等晉升至簡任官等,其業務內容都將來得廣泛且多元,也因此,其所相對應的職務能力亦會較以往有所差異。一般說來,薦任九職等的職務,其所需的能力都以專業職能居多,而在進入簡任官等層級之後,管理能力的需求,就會比專業能力更為重要,日後隨著簡任職等的上升,其管理能力的運用範圍則將更為頻繁且重要。
薦任官等公務人員晉升簡任官等訓練,自民國九十一年開辦以來,至今業已歷經三個年頭,在此訓練開辦之前,並無此法定訓練進修管道,由於此訓練實行時間尚短,可謂仍在調適過度期之中,相關的訓練制度面與設計面上可謂尚有檢討的空間,而本研究的主題即是在知識經濟的時代背景下探討此訓練的適時性與合宜性,研究過程主要係用文獻分析法、比較分析法與深度訪談法,藉以深入探討此訓練在制度上與內容設計的優劣之處,並本其所得結果,得出適合的管理能力選項,進一步試擬未來的訓練內容,以期為此訓練提出些許有用的淺見。
本研究經過理論與實務的比較驗證分析之後,發現到此訓練在制度面上,由於在儲訓制的性質與完訓及格率極高的影響下,造成簡任資格取得人數與晉升任用缺額不成正比,使得訓練學習無法正確且有效的轉移,間接浪費了訓練成本,亦無法完全落實此訓練所訂定之目標;另一方面,此訓練在訓練內容設計上,訓練課程與方式並無法完全與學員需求相契合,而在訓練的評估機制上,目前仍僅止於「反應」與「學習」的評估層次,未來都有值得加強與改進的空間。
展望未來,對於簡任官等文官訓練如能成立專責的訓練機關,則公務高階人力必將更為活絡,目前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正針對此訓練重新研擬新的管理能力選項與相對應的訓練設計內容,此訓練的未來發展是否能更上一層樓,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一、中文部分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 (2003),《公務人員訓練進修法規及釋例彙編》。
王銘宗 (2001),《知識經濟與服務型政府》,台北:公務人力發展中心。
王銘宗 (2001),《服務型政府之知識管理》,台北:公務人力發展中心。
王旭統 (2003),〈公務人員核心職能之形成途徑與評選面向〉,《公務人員月刊》,第81期,頁34–42。
王新中 (1999),《關於知識經濟》,台北:投資中國。
仉桂美 (2005),《公務人員行政中立訓練成效之研究》,台北: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
江明修 (2002),《公務人員各官等核心能力與訓練體系建立之研究》:台北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
江明修 (2003),〈公務人力培訓新趨勢〉,《公務人員月刊》,第81期,頁2–3。
江明修 蔡金火 (1999),〈人事行政研究的五種途徑:兼論我國文官制度的問
題及其改革方向〉,《人事行政》,第132期,頁54–67。
江岷欽 (2001),《規劃薦任公務人員晉升簡任官等訓練課程之研究》,台北: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
江岷欽、莫永榮(2001),〈知識經濟時代公務人力資源發展之探究〉,《行政暨政策學報》,第33期,頁01-24。
李嵩賢 (2001),《人力資源的訓練與發展》,台北,商鼎。
李誠、高希均等合著 (2000),《知識經濟的迷思與省思》,台北:天下遠見。
朱楠賢 (2001),〈型塑行政機關為學習型組織之困境與對策〉,《新世紀的行政理論與實務:張潤書教授榮退紀念論文》,頁159-183,台北:三民。
吳定 (1998),《建立薦任公務人員晉升簡任官等訓練制度之研究》,台北: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
吳定 (2002),〈建構中央政府政策知識管理制度芻議〉,《研考雙月刊》,第26卷第4期,頁66-75。
吳安妮 (2004),〈智慧資本的定義、組成及衡量〉,《知識型政府》,頁141-177,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吳瓊恩 (2000),〈知識經濟與組織的知識創造理論〉,《國立政治大學公企中心簡訊》,第20期,版1。
吳瓊恩 (2002),〈知識工作者的崛起與組織的知識基礎理論〉,《中國行政評論》,第11卷第2期,頁01-20。
吳瓊恩 (2004),〈論公共行政學之本土化與國際化:知識創造與理論建構的特殊性與普遍性〉,《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報》,第12期,頁79-91。
吳瓊恩、魏秋宜 (1998),〈公務人力訓練的新趨勢--論創造力的開發與運用〉,《人事月刊》,第27卷第5期,頁42-48。
吳瓊恩 (1998),〈現代文官制度的衝擊〉,《考銓季刊》,第13期,頁35-38。
吳瓊恩 (1999),《英國公務人員訓練制度及法規編譯》,台北: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
林韋如 (1998),〈管理知識型組織-以專業服務組織為例〉,《品質管制月刊》, 第34卷,第6期,頁74–76。
林海清 (2002),〈知識經濟與公務人力專業成長〉,《研習論盟月刊》,第15期,頁22-34。
林嘉誠 (2003),〈形塑知識型政府之初探-由政府研發創新談起〉,《研考雙月刊》,第27卷第4期,頁3-12。
林嘉誠 (2004),〈知識型政府的意涵〉,《知識型政府》,頁03-19,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胡夢鯨 (2001),〈邁向知識社會的知識生產與核心能力〉,《知識社會與成人教育》,頁55-76,台北:師大書苑。
孫本初 (2001),《公共管理》(三版),台北:智勝。
孫本初 (2002),〈公務人力訓練需求評估之研究〉,《飛訓》,第15期,頁1-15。
蔡良文 (2003),《人事行政學-論現行考銓制度》,台北:五南。
施能傑 (1998),《美國公務人員訓練制度及法規編譯》,台北: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
施能傑(2001),〈建構行政生產力衡量方式之芻議〉,《新世紀的行政理論與實務:張潤書教授榮退紀念論文》,頁189-214,台北:三民。
彭錦鵬 (2005),《高級文官考選與晉用制度之研究》,台北:考試院研究發展委員會。
指北小組 (2003),〈簡介公務人員晉升簡任官等訓練〉,《公務人員月刊》,第83期,頁66-71。
國家文官培訓所 (2004),《公務人力培訓導覽》。
國家文官培訓所 (2003),《薦任公務人員晉升簡任官等訓練法規彙編》。
國家文官培訓所 (2005),《94年度薦任公務人員晉升簡任官等訓練課程講授參考大綱與訓練手冊》。
國家文官培訓所 (2004),《93年度薦任公務人員晉升簡任官等訓練課程講授參考大綱與訓練手冊》。
國家文官培訓所 (2003),《92年度薦任公務人員晉升簡任官等訓練課程講授參考大綱與訓練手冊》。
盧偉斯(2001),〈組織學習理論發展評析〉,《新世紀的行政理論與實務:張潤書教授榮退紀念論文》,頁125-147,台北:三民。
盧偉斯(2002),〈論行政機關知識管理的策略與行動:組織學習的觀點〉,《公共行政學報》,第7期,頁221-248。
經建會 (2000),《知識經濟發展方案》,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張緯良 (2003),《人力資源管理》,台北:雙葉。
陳金貴 (2003),《公務人員陞遷制度之研究》,台北:公務人力發展中心。
陳柏欽 (2002),〈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源機構的新角色〉,《人事月刊》,第34卷第1期,頁50-54。
陳悅宜 (2002),〈知識管理在公部門運用的迷思與突破〉,《研考雙月刊》,第26卷第4期,頁77-88。
彭錦鵬 (2005),《高級文官考選及晉用制度之研究》,台北:考試院研究發展委員會。
黃一峰 (2004),《我國公務人員訓練進修現況與展望之研究》,台北: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
黃台生 (2003),《公共管理:英國文官體制的再造》,台北:揚智。
黃榮護 (1998),《中高級公務人員領導管理能力需求與培訓策略之研究》,
台北:公務人力發展中心。
張壯熙 (1998),《法國公務人員訓練制度及法規編譯》,台北:公務人員保
障暨培訓委員會。
游玉梅 (2003),〈從組織核心能力談人力資源專業的新角色〉,《人事月刊》,第211期,頁42–58。
趙璟瑄 (2001),〈邁向知識經濟推動元年-培養公務人員知識經濟新觀念與新思維〉,《人事月刊》,第32卷第3期,頁29-34。
鄭錫鍇 (2003),《政策性公務人力訓練需求分析及訓練規劃之研究》,台北:公務人力發展中心。
蕭佳純 (2003),〈知識經濟時代下知識工作者核心能力之初探〉,《人事月刊》,第211期,頁7–21。
劉宜靜 (2000),《高階行政人員核心能力之分析五國的經驗與啟示》,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進隆譯(1994),《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Peter M. Senge (1990),(The Fifth Discipline-The art and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台北,天下文化。
潘明宏、陳志瑋譯 (2001),《社會科學研究方法》,Chava Frantfort-Nachmais and David Nachmais (1996), (Research Methods in the Social Sciences,5th ed.),台北:韋伯。
齊思賢譯 (2000),《知識經濟時代》,Lester C.Thurow (1999), (Buliding wealth:the new rules for individuals,companies,and Nation in a Knowledge based economic),台北:時報。
齊若蘭譯 (1995),《第五項修鍊實踐篇(上)-思考、演練與超越》,Peter M. Senge (1990), (The Fifth Discipline Fieldbook-Strategies and tools for Building a Learning Organization),台北:天下文化。
齊若蘭譯 (1995),《第五項修鍊實踐篇(下)-共創學習新經驗》,Peter M. Senge (1990), (The Fifth Discipline Fieldbook-Strategies and tools for Building a Learning Organization),台北:天下文化。
二、外文部分
Baldwin T.T. and J.K.Ford (1998), “Transfer of Trainging:A Review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Personnel Psychology 41:63-103.
Downs Anthony (1967),Inside Bureaucracy,Boston,MA:Little,Brown.
Jan Kooiman (2003), Governing as Governance,SAGE,London.
John Shield and B.Mitcheel Evans (1998), shrinking the state:Globalization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form”, Fernwood,Halifax.
Lahthi, Ryan K.(1999),“Identifying and Integrating Individual Level and Organizational Level Core Competence.”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Psychology,14(1):59-76.
Marx R. D.(1986), “Self-Managed Skill Retention.”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al”,January:54-57.
Macolm Martin and Tricia Jackson ,( 2000),personnel practice,2nd ed,Institute of Personnele and Development, United Kingdom.
Peters,B.Guy and Donald J. Savoie,(1995), Governance in a Changing Enviornment,Canadian Cataloguing in Publication Data.
Prahalad , C.K. and Hamel , G. (1990),“The core competencies of the orpora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68(3) :79-92.
Purser,R.E. and Pasmore ,W.A.(1992),Organization for Learning.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London: JAI,45-102.
Raymond A. Noe (2005),Employee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Mc Graw-Hill/Irwin, Inc.
Sena J.A and A.B.Shani (1999),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Knowledge Creation :Towards an Alternative Framework, in JAY Liebowitz(ed.), Knowledge Management Handbook , New York : CRC Press.p.p.8-1-8-16.
Senge Peter M. (1990),The Fifth Discipline Fieldbook-Strategies and tools for Building a Learning Organization,New York:Doubleday.
Spek , R.V. and Spijkervet , A.(1997),Knowledge Management: Dealing Intelligency with Knowledge Management., New York: CRC Press.
Ulich ,D. (1998), “Intellectual capital = Competence x commitmen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39 (winter):15 -22.
Wilkinson, Adrian ,T..Redman ,ED Snape and M. Marchington(1998). Management with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heory and Practice , Macmillan press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