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怡姍
Yi-Shan Chen
論文名稱: 家庭資源.父母安排子女學習音樂才藝認知對親子關係之影響
指導教授: 周麗端
Chou, Li-Tu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Department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Family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9
中文關鍵詞: 國小學童音樂才藝家庭壓力親子關係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13下載:6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縣、市家有學習音樂才藝國小學童之父母的背景因素、子女學習音樂才藝資源、父母安排子女學習音樂才藝之認知與親子關係間的關係。研究採方便取樣方式,抽取居住在台北縣、市,且家有學習音樂才藝國小學童之父母親進行問卷調查。共計發出882份問卷,回收583份,剔除無效問卷,得有效問卷539份。研究工具包含「父母安排子女學習音樂才藝之認知量表」、「親子關係量表」,以及「個人基本資料」。本研究以描述統計、t考驗、卡方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多元階層迴歸進行統計考驗,研究結果如下:

    一、家有學習音樂才藝國小學童之資源現況
    (一) 學習音樂才藝國小學童之父母社經地位略高。
    (二) 學習音樂才藝國小學童學習場域主要為學校課外音樂性社團,其次是音樂個別教學,音樂才藝班或音樂教室最少。
    (三) 學童學習音樂才藝不再只侷限於單一場域或單一樂器,顯示父母對子女音樂才藝學習重視情形。

    二、國小學童學習音樂才藝資源分析
    (一) 父母社經地位越高,投資子女音樂才藝學習資源也越多。
    (二) 父母陪伴時間與學習花費、子女練習時間有顯著正相關,但父母工作時間和子女學習音樂才藝資源並無顯著相關。
    (三) 女性學童學習音樂才藝年數顯著高於男生;但在主要學習場域、學習花費、練習時間上男生與女生沒有顯著差異存在。

    三、父母安排子女學習音樂才藝之認知分析
    (一) 父母安排子女學習音樂才藝以「能力培養」、「子女興趣」為主要考量認知;而不是以「社會潮流」、「填補時間」為主要考量。
    (二) 父母對於安排不同性別子女學習音樂才藝時的認知僅在「填補時間」上男性學童顯著高於女性學童。
    (三) 父母工作時間越長,安排子女學習音樂才藝的認知也越傾向以「能力培養」為考量。
    四、親子關係之分析
    (一) 父母面對子女學習音樂才藝事件,母親自我調適比父親良好。
    (二) 國小學童練習音樂才藝時間越長,其親子關係越良好。
    (三) 父母安排子女學習音樂才藝之認知以「能力培養」、「子女興趣」構面為主要考量,其親子關係較佳;若以「填補時間」、「社會潮流」為主要考量,其親子關係較差。

    本研究根據以上的結果提出建議,供父母、學校、社會大眾、家庭生活教育工作者及未來研究者作為參考。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研究問題………………………………………………………………5 第四節 名詞釋義………………………………………………………………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理論基礎..........................................7 第二節 國小學童音樂性才藝學習意涵與現況研究……………………….11 第三節 父母安排子女學習音樂才藝的認知與影響因素…………......20 第四節 親子關係意涵與影響因素………………………………………….3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46 第二節 研究假設…………………………………………………………...49 第三節 研究對象…………………………………………………………...51 第四節 研究工具…………………………………………………………...54 第五節 實施程序…………………………………………………………….63 第六節 資料處理……………………………………………………..…….6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樣本基本資料分析………………………………………………….65 第二節 個人背景、父母資源、子女學習音樂才藝資源、父母安排子女 學習音樂才藝之認知、親子關係之差異分析.......................74 第三節 個人背景、父母資源、子女學習音樂才藝資源、父母安排子女 學習音樂才藝之認知、親子關係之相關分析.......................81 第四節 影響親子關係之多元迴歸分析…………………………………….88 第五節 研究假設與結果之驗證…………………………………………….9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98 第二節 建議………………………………………………………………..105 參考文獻……………………………………………………………...…....109 附錄一 預試問卷項目分析....................................117 附錄二 專家效度名單………………………………….................119 附錄三 預試問卷………………………………………………………….……120 附錄四 正式問卷...........................................125 表 目 錄 表3-1-1 父母安排子女學習音樂才藝的認知之面向.................22 表2-4-1 親子關係相關論述之面向整理..........................34 表2-4-2 親子關係構面內涵出處...............................35 表3-1-1 「二因素社經地位指數」教育及職業五等級之區分方式.......47 表3-1-2 社經地位等級計算表.................................48 表3-3-1 預試對象..........................................51 表3-3-2 正式對象..........................................53 表3-3-3 正式施測樣本分配...................................53 表3-4-1 「親子關係量表」預試信度分析摘要表...................59 表3-4-2 「父母安排子女學習音樂才藝之認知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60 表3-4-3 「父母安排子女學習音樂才藝之認知量表」正式信度分析摘要表61 表3-4-4 「親子關係量表」正式信度分析摘要表...................62 表4-1-1 個人背景描述......................................66 表4-1-2 父母社經地位之平均數與標準差........................67 表4-1-3 父母時間分配描述...................................67 表4-1-4 子女學習音樂才藝資源描述............................70 表4-1-5 樣本在父母安排子女學習音樂才藝之認知量表的得分分佈情形..72 表4-1-6 樣本在親子關係量表的得分分佈情形.....................73 表4-2-1 不同子女性別其學習音樂才藝資源之t考驗................74 表4-2-2 子女性別與學習音樂才藝資源-主要學習場域之卡方摘要表....75 表4-2-3 不同子女性別其父母安排子女學習音樂才藝認知之t考驗......76 表4-2-4 不同父母性別其安排子女學習音樂才藝認知-構面之t考驗.....77 表4-2-5 不同子女性別其親子關係之t考驗.......................77 表4-2-6 不同父母性別其親子關係之t考驗.......................78 表4-2-7 學習音樂才藝場域在親子關係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9 表4-2-8 樂器花費在親子關係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0 表4-4-1 個人背景、父母資源、子女學習音樂才藝資源、父母安排子女學習音樂才藝認知與親子關係之相關係數矩陣(n=493).................93 表4-4-2 親子關係之階層迴歸分析..............................95 表4-5-1 研究假設與結果驗證一覽表............................96 圖 目 錄 圖3-1-1 研究架構圖........................................................46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內政部(2006)。中華民國九十四年臺閩地區兒童及少年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分析。內政部,台北市。2006/10/20。取自:http://www.cbi.gov.tw/upload/files/download/06/94children.doc
    王仁志(2006)。國小高年級學童課業壓力、父母期望與親子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淑娟(1994)。青少年氣質與親子關係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鍾和(1993)。家庭結構、父母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王鍾和(1998)。親職教育:打破才藝競賽的迷失。學生輔導通訊,56,68-75。
    江佳樺(2005)。彰化地區家長對其國小子女選擇安親才藝班消費決策傾向之探討。私立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市:五南。
    吳政豐、陳姿伶(2002)。影響兒童才藝費用因素之探討-以臺灣地區為例。國教輔導,41(6),16-22。
    吳秋鋒(2002)。父母的教育程度、職業與教養信念及參與子女學習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雪菁(2006)。國小學童校外音樂才藝學習、父母管教態度與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宋莉萱(2006)。國小家長社經地位與學生家庭教育投資之探討—以嘉義縣國小為例。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宋菊琴(1991)。袋鼠媽媽忙、盲、茫—奔波才藝班間為哪樁?學前教育,7,7-8。
    李月櫻(1994)。親子關係與青少年竊盜行為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秀華(2001)。屏東地區母親教養信念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孟真(1999)。「理情U型自尊模式」親職團體方案對國中家長教養態度、親子關係及其子女自尊之影響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玟儀(2003)。國小高年級學童氣質、親子關係與其情緒調整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惠瑩(2004)。提供孩子有效的學習環境。師友月刊,449,68-71。
    汪詠黛(1995)。兒童才藝班現況與思考。文訊月刊,114,25-28。
    林文瑛、王震武(1995)。中國父母的教養觀:嚴教觀或打罵觀。本土心理學研究,3,2-92。
    林妙娟(1989)鄉村家庭親職角色與親子關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家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育瑋(1988)。幼兒才藝班的隱憂。國教之友,40(2),58-61。
    林邦傑(1986)。才藝班的正面意義。學前教育,9(4),3。
    林惠雅(1999)。母親信念、教養目標、教養行為(一)。應用心理研究,2,143-180。
    林惠雅(2000)。母親與幼兒互動中之教養行為分析。應用心理研究,6,75-96。
    邱定雄(2001)。國小學生課後安親班服務市場消費行為之研究。私立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欣雁(2005)。家長期望與國小高年級學童才藝學習、職業興趣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侯春如(2004)。夫妻婚姻品質,教養態度與國中子女知覺親子關係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姚世澤(2003)。現代音樂教育學新論。台北:師大書苑。
    洪華檜(2006)。國小中高年級學生的網路行為、管理認同態度與親子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孫敏芝(1995)。才藝班現象背後的省思。文訊月刊,114,23-24。
    孫碧蓮(2002)。雙親家庭父親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秀娟(2000)。成功音樂班父母管教方式初探研究:內涵意義之探討。台南女子技術學院學報,19,209-227。
    徐綺穗(1998)。親職壓力的探討。初等教育學報,11,178-198。
    翁樹澍(1990)。親子互動關係對青少年心理社會福利感之影響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袁一如(2003)。兒童補教產業之市場區隔與購買行為。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EMBA)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袁婷婷(2002)。國小低年級家長經營親子關係之研究—以國北市附小為例。國立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志雄(2002)。國民教育學生參加課外補習之消費者行為研究—以外語補習班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春桂(2004)。國小學童課後補習狀況與家長決策行為之探討~以台南市為例。國立臺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秋桂(2003)。國中學生親子關係、自戀傾向與偏差行為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高賓(2004)。家庭心理環境、親子關係與兒童情緒經驗之關係研究。中華輔導學報,16,119-148。
    張國榮(1999)。國小學童課外音樂學習經驗的狀況及其教育功能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敏芳(2006)。與壓力共舞-國小音樂資優生學習壓力之研究。資優教育研究,6(1),69-88。
    張福壽(1995)。兒童參加珠心算補習班家長決策行為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東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教育部(2008)。九十六學年度各級學校縣市別學生數。教育部,台北市。2008/03/01。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data/serial/student.xls?open
    莊麗卿(1990)。豐富的人生之旅。師友月刊,4,10。
    郭靜晃(1995)。從兒童發展觀點來看才藝教育。文訊月刊,114,16-18。
    陳日英(1990)。加強欣賞教學為才藝教育敲門磚。師友月刊,4,12-13。
    陳春秀(2000)。國小中高年級學童親子溝通、家庭氣氛與親子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昭吟(2001)。音樂班家長管教方式與兒童音樂學習成就之相關探討。屏東師範學院音樂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富美(2007)。親子在教養行為上的認知差異:預測子方教養知覺的因素探討。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0(1),1-30。
    陳惠文(1998)。「中小學廣設才藝班」之我見。國教世紀,183,36-39。
    陳雅玟(2003)。大台北地區家長對其學齡子女才藝班消費決策取向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秀霞(2004)。檢視高中職多元入學方案。載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舉辦之第十屆台灣教育社會學論壇:「變遷中的社會文化與入學制度改革」學術研討會。139-155,高雄市。
    黃春枝(1986)。青少年親子關係適應與父母管教態度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9,85-96。
    黃迺毓(1995)。才藝素養需要長期的薰陶。文訊月刊,114,21-22。
    黃梅英(1987)。才藝教育的目的;才藝教育是否愈早愈好。載於怎樣培育優秀的孩子(143-149)。台南市:大孚。
    黃淑惠(2005)。國小高年級兒童知覺父親教養方式、教育期望與親子關係模式探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雪萍(2001)。國小高年級學童參加校外數學補習之背後因素與對數學學習影響之研究。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愍惠(2003)。對國小學童課外音樂學習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薈樺(2004)。國小學童與家長對課後托育服務之看法。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子萱(1998)。國小高年級學童親子衝突經驗與因應之研究—以家庭系統理論分析。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淑雯(2005)。高雄市國小教師對才藝教育價值的認知與學齡兒童參加才藝班的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葉文傑(2002)。1981年至2000年間國民小學音樂教育發展之調查研究-以淡水鎮為例。東吳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葉雅馨(1989)。校外才藝補習教育與學齡兒童學業成就創造力、自我概念及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私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葉麗君(1988)。幼兒才藝班問題之探討。傳習,6,121-129。
    劉玲琳(1991)。輸人不輸陣—兒童才藝學習。婦女雜誌,271,122-128。
    劉焜輝 ( 民 75 )。親子關係診斷測驗。台北:天馬。
    蔡美芳(2003)。國小學生校外才藝學習及其創造力、認知型式與數學後設認知相關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漢賢主編(2000)。社會工作辭典。台北: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鄭碧招(2004)。親子共讀對親子關係影響之研究〜以台南縣國小高年級學生與家長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盧淑貞(2004)。過多的才藝學習,扼殺學習樂趣。學前教育,27(2),28。
    聯合報(2000)。高中申請入學放榜。2007/1/23取自:http://lib.fg.tp.edu.tw/news/2000/%B0%AA%A4%A4%A5%D3%BD%D0%A4J%BE%C7%A9%F1%BA].htm
    謝文德(2007)。高雄市國小學生課外輔導家長消費決策行為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佩倫(1999)。國小學童A型行為、音樂性向、家庭音樂環境、音樂學習適應之相關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效昭(1986)。大台北地區兒童才藝班之消費行為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羅品欣(2003)。國小學童家庭結構、親子互動、情緒智力與同儕互動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羅國英(1997)。本土家庭心理學系列研究:家庭關係-青少年至成人前期之親子關係的測量。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NSC86-2413-H031-004。
    羅國英(1998)。青少年前期的同儕關係:與親子關係的延續、競爭、或彌補?東吳社會工作學報,4,35-78。
    羅國英(2000)。母親教養期望與親職壓力及青少年親子關係知覺的關聯--兼談學業成就於其中的角色。東吳社會工作學報,6,35-72。
    蘇秀枝(2005)。國小學童課後托育、補習才藝與學業成就、行為適應之關係—以台中縣大里市為例。朝陽人文社會學刊,3(1),173-223。

    英文部分
    Alice, A.. (2005). Debunking the myth of talent. Arts & Activity, 115(5), 25.
    David, Y. D., & Robin M. S. (2002). Decisions regarding music training: Parental beliefs and values. The Gifted Child Quarterly, 46(2), 135-144.
    Galinsky, E. (1987). The six stages of parenthood. Reading, MA:Addision Wesley.
    Gongla, P. A.., & Thompson, E. H.(1987). Single-parent families. Handbook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397-418.
    Hollingshead, A. B. & Redlich, F. C.(1958). Social class and mental illness: a community study.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Jessica, L. H. & Thomas, G. P. (1997). Mother’s awareness of their early adolescent’ stressors: Relation between awareness and adolescent adjustment. The Journal of Early Adolescene, 17(4), 371-389.
    Krejcie, R. V., & Morgan, D. W. (1970). Determining sample size for research activities.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30, 607-610.
    Kuczynski, L. (2003) . Handbook of dynamics in parent-child relation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Mckenry, P.C., & Price, S. J. (1994). Families coping with problems and change: A conceptual overview. In P.C. Mckenry, & S. J. Price, (Eds.), Families and change: Coping with stressful events (pp.1-18). Thousand Oaks, CA: Sage.
    Posner, J. K., & Vandell, D. L. (1994). Low-income children’s after-school care: Are there beneficial effects of after-school programs? Child Development, 65, 440-456.
    Shek, D. T. L. (2000). Differences between fathers and mothers in the treatment of, and relationship with, their teenage children: Perceptions of Chinese adolescent. Adolescent, 137(35), 135-146.
    Sigal, I. E. (1985). A conceptual analysis of belief. In I.E.Sigal (ED)Parental beliefs systems Hillsdale,New Jersey;Lawrence Eribaum Associate,Publishers.
    Sloboda, J. A., & Howe, J. A. (1991). Biographical precursors of musical excellence: An interview study. Psychology of Music, 19, 3-21.
    Tom, L., Kelly, R., & Bruce, H. (1989). The relation between parental values and parenting behavior-teat of the Kohn hypothesi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51,139-147.
    Xie, Q. & Hultgren, F. (1994). Urban Chinese parents’perceptions of their strengths and needs in rearing only sons and daughters. Home Economics Research Journal, 22(3), 340-356.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