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春輝
Chen, Chun-Hui
論文名稱: 立法委員選舉單一選區兩票制之研究
Legislative research of two system of ticket of committee member's single precinct
指導教授: 黃人傑
Huang, Jen-Je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76
中文關鍵詞: 單一選區兩票制單記不可讓渡投票法選區劃分原則傑利蠑螈單一選區兩票制之併立制聯立制
英文關鍵詞: Two system of ticket of single precinct, Write and can't amortize the vote law only, Divide the principle in the precinct, Outstanding favourable salamander, gerrymandering, Make and unite and set up making in the existing side by side of two system of ticket of single precinct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37下載:2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國民大會2005年6月7日複決通過修正憲法增修條文,其中之立法委員自第七屆起從兩百二十五人減半為一百一十三人,並採單一選區兩票制選舉產生之相關問題。

    立法委員第七屆起一百一十三人,任期四年,連選得連任。自由地區直轄市、縣市七十三人,每縣市至少一人。自由地區平地原住民及山地原住民各三人。全國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共三十四人。區域立委席次依直轄市、縣市人口比例分配,按應選名額劃分同額選舉區選出。不分區及僑選立委依政黨名單投票選舉,由獲得百分之五以上政黨選舉票的政黨依得票比率選出,各政黨當選名單中,婦女不得低於二分之一。本研究就章節安排而言,第一章緒論第二章立法委員選舉機制之變革過程第三章立法委員單一選區兩票制之政策環境第四章外國國會議員實施單一兩票制之經驗檢視第五章台灣實施立法委員單一選區兩票制之問題與對策第六章結論。

    回顧過去五十年間,立法委員選舉制度所採行之「單記不可讓渡投票法」(或通稱「大選區」制),不但造成地方派系林立,黑金政治氾濫,賄選買票嚴重,立法委員提出之議題及其表現易走極端,而且影響立法院議事品質與效率。

    另立法委員選區劃分原則及其他重要部份;一、如何規劃選區之原則,而符合公平正義?二、如何規劃單一選區兩票制?採併立制或聯立制?而符合台灣當前政治人文文化?三、檢討政黨門檻設置比例之規定,而能切合各政黨之發展?所謂論者不一、沸沸揚揚,各方關切此起彼落……。
    選區劃分過程可能造成現任立委、地方派系與政黨之間利益的衝突,因區和鄉鎮市人口太多或太少,而必須進行跨區或跨鄉鎮市的行政區的選區整併與重劃時,應考慮地理上之相連性、生活圈的共通性,避免出現所謂「傑利蠑螈」(gerrymandering)的偏差作法,在美國有所謂黨派利益重分配的「傑利蠑螈」不當劃分情事。

    選區劃分務須合乎公平代表性:即每位代表所代表的公民數應大致相當,除非性質特殊以避免在代表性上產生落差。區域保障原則性:根據憲法所定之選區劃分基本單位,都應保障其席次,而不論其人數之多寡,其目的在特別保障每一個選區劃分基本單位,都能推舉自己的代表,以將住民之意見反映於立法院,並保障該區域之利益。行政區域完整性:劃分選區時,應儘量配合與地方行政疆界一致,倘有區隔縮小之必要,界限是簡潔而連續的。建立公平公正之選區重劃機制性:以避免引發爭議。

    單一選區兩票制是「一票選人、一票選黨」,台灣的制度依照習慣比較會傾向日本並立式,也就是區域票和政黨票分開計算;德國聯立式是區域當選席次扣除後,由政黨票決定各政黨總席次比例,再分配比例代表席次。鑑於德國聯立制,如某黨在小選區當選的席位,已超過該黨總當選名額,則該黨在政黨比例部分,將無法分配到任何名額。這種情況將造成該黨有競選活動,有提候選名單,選民有投政黨票,政黨也得相當多的選票,卻分不到任何席位的情事,致使投政黨的選票失去意義,有違我國選舉投票慣例,及國人的認知模式。若從這個角度看,似採日本並立制較為簡易可行,然本研究建議採德國聯立制較合乎當前政治需要及小黨生存發展。本研究擬以務實的研究態度研究出成果,能提供相關單位參考。

    This research aims at probing into the referendum on June 7 , 2005 of national assembly of our country and repairing clauses again through revising the constitution, it is 113 people that the legislative committee member among them is reduced by half from 225 people from the seventh , and adopt the relevant problem that two system of ticket of single precinct elect.
    This research is respect to arranging the introduction is elected legislative committee member of chapter two the legislative foreign member of congress of environmental chapter four of policy of two system of ticket of committee member's single precinct of chapter three of the change course of the mechanism implements The experience of two single system of ticket inspects Taiwan of chapter five and implements the legislative question of two system of ticket of committee member's single precinct and conclusion of chapter six of the countermeasure.
    In the past 50 years, conduct that the legislative committee member's electoral system adopts ' write and can't amortize the vote law only ' (or generally called the ' large precinct ' and make), not only cause the local faction to stand in great numbers but also make the party discipline inside the legislative organ not raise apparently , influence the agenda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legislative organ. Meanwhile, this kind of vote system exerts an extremely bad influence on political culture, including money politics overflows, it is serious to elect the problem of buying tickets through bribery, and the legislative committee member, in order to strive for the ticket source of the specific block, topic on it put forward and to go to extremes,.
    The principle and order of seats and establish how to stipulate in the legislative committee member's precinct ? First, how about plan the principle of the precinct, and accord with fair justice? Second, how to adopt two system of ticket of single precinct? Exist side by side and make? Unite and set up making? Accord with the present political humane culture in Taiwan? Third, carry out the threshold of proportion of political party to set up , develop in and the public will that really suit every political party? So-called theorist one, bubbling with noise, each side concern this one he set .
    It may cause and at present set up the conflicts of the interests among the committee , local faction and political party that the precinct divides the course, because district and villages and towns city population too many too little, must carry on transregional or step precinct of administrative area , villages and towns of city whole and with while rowing again, should consider person who link to each other , compatibility of life range of geography , avoid so-called deviation practice of ' the outstanding favourable salamander ' (gerrymandering ), there are ' the outstanding favourable salamander ' that assign again of interests of the so-called party groupingses to divide the feeling thing improperly in U.S.A.. So dividing in the precinct must conform with fair representativeness . Ensure the principle in the area. The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is intact. Set up the fair and just precinct and row the mechanism again.
    Two system of ticket of single precinct is that ' one ticket is chosen , vote for the party ', system of Taiwan according to is it can inclined to Japan and vertical , that is to say regional separated form ticket of political party to calculate ticket relatively to used to; It is elected in the area that Germany unites vertically but determined the total proportion of order of seats of every political party by the ticket of political party after the deduction of order of seats, and then the allocation proportion represents the order of seats. Seeing that Germany unites and sets up making, the seat elected one party in the small precinct , the planned number that have already exceeded this party and is always elected, this party, in the part of proportion of political party, will be unable to assign any planned number . This kind of situation will cause this party to have the electioneering, propose the candidate list, the voter casts the vote of political party, the political party wins quite a lot of of the votes too, but can not divide the feeling thing of any seat, cause the ballot which throws the political party to lose the meaning, click looking from these, the vote convention that violate our country and elect, and compatriots' cognitive way,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explain clearly. Watch from the angle, in order to adopt Japan is it is it calculate between area and legislative committee member's order of seats of dividing into etc. respectively to make to exist side by side, like comparatively simple and easy and feasible, but research this is it adopt Germany is it is it make than conform with light party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that politics need at present to set up to unite to propose. This research plans to work out the achievement with the practical research attitude, can offer the relevant unit to consult .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I 目次………………………………………………………………………v 表次 ·…………………………………………………………………vII 圖次……………………………………………………………………vI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3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8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5 第四節 名詞詮譯與文獻……………………………………………19 第二章 立法委員選舉制度與變革……………………………………53 第一節 立法委員選舉制度的基本概念……………………………56 第二節 遷臺前立法委員選舉制度概況……………………………67 第三節 遷臺後立法委員選舉制度…………………………………78 第三章 立法委員單一選區兩票制之政策環境………………………89 第一節 單一選區兩票制之政治背景………………………………89 第二節 臺灣實施單一選區兩票制之政策評析……………………100 第三節 立法委員實施單一選區兩票制之條件……………………111 第四章 外國國會議員實施單一選區兩票制之經驗檢視……………117 第一節日本 …………………………………………………………120 第二節 德國…………………………………………………………135 第三節 紐西蘭………………………………………………………149 第五章 臺灣實施單一選區兩票制之規劃與對策……………………155 第一節 單一選區劃分問題…………………………………………155 第二節 單一選區兩票制之制度規劃………………………………160 第三節 選舉法制立法問題…………………………………………172 第六章 結論 …………………………………………………………181 第一節 研究發現……………………………………………………181 第二節 研究建議……………………………………………………187 第三節 後續研究…………………………………………………192 參考書目 ………………………………………………………………197 附錄一、立法委員任期問題……………………………………………205 附錄二、訪問主題:國家認同態度……………………………………206 附錄三、網站參考資料…………………………………………………210 附錄四、摘錄重點相關新聞媒體報導…………………………………211 新聞媒體報導之一:立委與總統選舉擬「二合一」舉辦……………211 新聞媒體報導之二:立委選舉改新制 國民黨布局………………212 新聞媒體報導之三:立委選舉改新制國民大會通過修憲案………213 新聞媒體報導之四:原住選區 重劃觸礁…………………………214 附錄五、德國基本法總內涵部份 ……………………………………216 附錄六、摘錄立法委員選舉關係部份之中華民國憲法及增修條文 221 附錄七、摘錄立法委員選舉關係部份之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 ……225 附錄八、第七屆立法委員直轄市、縣市選舉劃分變更案總說明……226 附錄九、第七屆立法委員直轄市、縣市應選名額表…………………228 附錄十、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區劃分圖………………………………262 表  次 表1-1 第七屆立法委員直轄市、縣市應選出名額分配計算表……..16 表1-2 實施單一選區兩票制的國家 …………………………………20 表1-3 選區劃分操作之探討研究摘要一欄表 ……………………..30 表1-4 比例代表制執行政黨門檻設置之探討研究摘要一欄表 ……34 表1-5 採聯立制、並立制之探討研究摘要一欄表 ………………..37 表1-6 立法委員選舉採絕對多數決之探討研究摘要一欄表……….39 表2-1各國政府的制度表………………………………………………78 表2-2 增補選立法院席次的變化表………………………..…………83 表2-3 立法委員選舉結果政黨席次和比例之統計(1980-1998)……..84 表3-1 實施單一選區兩票制的國家…………………………………109 表3-2 各國會議員選舉(比較重要之選舉制度)與優缺點………115 表4-1 主要民主國家國會議員選舉制度表…………………………118 表4-2 赫爾/尼邁塞亞席次計算表法 ……………………………….144 表5-1 單一選區兩票並立制與單一選區兩票聯立制之比較………165 表5-2  全國各縣市原住民族族別登記人口數統計表...…...…...…168 表5-3 在乎候選人輸贏與是否依政黨配票之關係表………………175 表5-4 在乎候選人贏與家人是否自動配票之關係依政黨配票之關係……………………………..……………………………………176 圖  次 圖1-1 研究步驟流程圖………………………………………………11 圖1-2 研究架構圖(一)……………………………………………12 圖1-3 研究架構圖(二)……………………………………………14 圖1-4 研究範圍圖……………………………………………………18 圖1-4 研究文獻分析之探討圖………………………………………29 圖2-1 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大世紀要圖………………………………55 圖2-2 伊斯頓政治模型圖……………………………………………60 圖2-3 人類理性的整體線圖…………………………………………79 圖4-1 單一選區兩票制日式「並立制」圖…………………………132 圖4-2 單一選區兩票制德式「聯立制」圖…………………………147 圖5-1 立法委員選舉單一選區兩票制之處理過程(技術面)……157 圖5-2 台灣原住民分佈圖…………………………………………169

    壹、中文部分
    王怡君﹙1999﹚,《女性參政者之角色認同與政策議題:以第四屆女性立法委員候選人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順文(1998),《比例代表制與我國選舉制度改革之研析》,臺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王順文(2004),《比例代表制與我國選舉制度改革之研析》,台北:國家政策論壇。
    王業立(2006),《比較選舉制度 四版》,台北:五南。
    王業立(2001),《再造憲政運作的理想環境:選舉制度、國會運作與政黨協商機制的改革》,國會大選後的憲政運作研討會論文,臺北:財團法人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
    王業立等(2004),《檢驗民進黨執政四年的改革成效:請問總統,政府改革了什麼?》,臺北:澄社 ,華僑新聞。
    中越榮二編,(1938),《台灣地方制度法規輯覽》,台北:台灣地方自治協會。
    中國教育學會,(1992),《民主法治與教育》,台北:台灣書店。
    井出季和太,(1937),《台灣治績誌》,台北:,台灣日日新報社。
    中時晚報(2005),<原住民選區劃分問題原民選區重畫 觸礁>,《中時晚報》2005.07.03,版A14。
    中央選舉委員會(2006),《第7屆立法委員直轄市縣市選舉區劃分原則》,台北:中央選舉中委員會。
    尹懷哲(2006),《日本選舉制度改革所造成的非預期結果》,臺北: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
    立法院修憲委員會(2004),《第三場修憲公聽會會議 我國實施單一選區制的利弊》,立法院公報第93卷第37期(3371)(下),頁197-227。
    立法院圖書館(2006),《立法院沿革》,臺北:立法院。
    田弘茂(1997),〈台灣民主鞏固的展望〉,刊於田弘茂等編,《新興民主的機遇與挑戰》,臺北:業強,頁44-91。
    史振鼎(1992),(民主法治教育之檢討與改進),刊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民主法治與教育》,台北:台灣書店,頁89-102。
    台灣大學(1998),《政治體系變遷與選舉行為研究室》,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曲兆祥﹙2004﹚,《公民投票理論與臺灣的實踐》,臺北:揚智。
    朱雲漢、黃德福、江大樹,1992,〈立委選區劃分改革方案評估,〉《國家政策雙週刊》,第25期,頁4-9。
    任德厚(2002),《比較憲法與政府》,臺北:三民。
    余元傑(2001),《我國立法院長制度與角色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李憲榮(1889),〈紐西蘭國會選舉制度改革評析〉,《台南長榮大學論叢》,頁1-21。
    李鴻章(1997),《政治學》,臺北:高點。
    李鴻禧(1889),〈司法審查制度之異質移植〉,《違憲審查論》,台灣大學法學論叢,頁221-248。
    李建良(1999),<政黨比例代表制與選舉平等原則:以德國聯邦眾議院選舉制度為中心>,《歐美研究》,第29卷第2期,頁105-169。
    呂亞力(1997),《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
    周世輔 周陽山(2000),《國父思想 六次修憲條文逐條分析 》,台北:三民。
    周育仁(2002),《民進黨國會改造方案之評析 》,臺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林繼文(1999),《單一選區兩票制與選舉制度改革》,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林繼文(2001),〈選舉制度:國會改革的基礎工程〉,《當代》,第171期,頁58--77。
    易君博(1984),《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 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胡舜基(2005),《我國立法院全國不分區委員制度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儒明(2004),《選舉制度相關理論蒐集》,台北:明戰於野研究室。
    胡萬鑑等(2005),《我國立法委員產生方式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政治所本國憲法期末報告。
    施正鋒(2000),《分裂政府下行政與國會的關係》發表於「九七修憲與憲政發展學術研討會」。台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施正鋒(2001),〈選舉制度興革的概念架構〉,《台灣政治建構》,台北:前衛出版社。頁196-218。
    施正鋒(2002),《選舉制度改革的思考》,台北,淡江大學。mail.tku.edu.tw/cfshih/def5-2-020112.htm -2002/1/7。
    孫聯宏 胡雨春(2001),《政治學》,上海:復旦大學。
    許主峰(2002),《台灣立法院選舉制度改革的可行性制度比較和政治生態觀點 》,台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許宗力(2004),在〈我國憲法上政黨比例代表制之可行性座談會〉的評論,刊載於《憲政時代》,第十六卷第二期,頁20-35。
    許志雄(1999),《單一選區兩票制與選舉制度改革」評論稿》,台北:財團法人陳隆志新世紀文教基金會。
    紀俊臣(2001),《行政區劃與鄉鎮市自治問題之研究》,臺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
    紀俊臣(2005),〈單一選舉區劃分與行政區劃〉,《中國地方自治》,第十一期,頁14-36。
    郭仁孚(2001),〈從馬克斯到列寧的意識型態概念〉。《東吳政治學報》,頁141-167。
    陳文政(2005),〈2000年美國總統選舉憲法判決之學術爭議〉,《師大政治論叢》,第四期,頁69-126。
    陳建良(2003),《賽局理論》,台北:智勝出版。
    陳延輝(2005)〈和平動員為台灣〉,《新世紀智庫論壇》第31期,頁21-26。
    陳陽德、衛芷言(2001),《中華民國憲法動態新論》,台北:五南。
    陳韻如(1999),《我國立法委員選舉區劃分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發表。
    陳華昇、涂志堅(2002)《台灣地區立法委員選區調整方案之研究》,臺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陳華昇、陳朝政(2005),《健全立委選區劃分法制之建議》,臺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隋杜卿(2001),〈婦女保障名額與我國選舉制度改革〉,刊於蘇永欽主編,《國會改革:台灣民主憲政的新境界?》,臺北:新臺灣人基金會,頁67-97。
    隋杜卿(2003),〈立法委員選舉制度改革可能性分析》,《國會改革:台灣民主憲政的新境界?》,臺北:新臺灣人基金會,頁10-28。
    隋杜卿(2003),《選舉制度與選區劃分》,台北:國家政策論壇。
    連戰(2000),〈新藍圖.新動力:連戰的主張〉,《天下遠見出版社》,頁96-98。
    曹瑞泰(2005),《台灣改革-單一選區兩票制析義》,桃園:開南管理學院,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
    游清鑫(2000),《論兩票制的政治效果》,台北:三民。
    游清鑫(2002),《論當前國會選舉制度改革的一些問題》,台北:三民。
    曾肇昌(2000),《國會濫權的節制,單一選舉區制的商榷》,新竹: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台灣心會法政組World United Formosans for Independence www.wufi.org.tw、www.taiwannation.org.tw.
    黃人傑﹙2005﹚,〈政治哲學新思維–利害思維的人性基礎〉,《師大政治論叢》,第四期,頁179-208。
    黃秀端﹙2001﹚,〈單一選區與複數選區相對多數制下的選民策略投票〉,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專任教授《東吳政治學報》,第十三期/頁37-75。
    黃長玲(2001),〈從婦女保障名額到性別比例原則〉,《問題與研究》,第40卷第3期,頁71-90。
    黃長玲(2005),《修憲後,婦女參政的隱憂》,台北:第177期女性電子報—時事評析。forum.yam.org.tw/bongchhi/old/microphone/microphone66.htm -
    黃城﹙1999﹚,〈孫逸仙政治思想與中華民族之復興〉,《師大三民主義學報》第十九期,頁1-8。
    黃國鐘(2006),《新選罷法與選區劃分》,臺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黃錦堂(2000),在〈我國憲法上政黨比例代表制之可行性座談會〉所作的演講,刊載於《憲政時代》,第十六卷第二期,頁7、11-13。
    黃錦堂(2001),〈我國憲法上政黨比例代表制之可行性座談會〉所作的演講,刊載於《憲政時代》,第十六卷第二期,頁15-16。
    張玉法 (1985),《中國近代現代史》,臺北:東華。
    張昆山、黃正雄(2004),《地方派系與台灣政治》,台北:聯經。
    張錫模(2005),《日俄戰爭與政治思想》,臺北:財團法人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 
    張嘉尹(2001),(我國立委選舉制度的檢討-從德國的「單一選區兩票制」談起)刊載於《歐美研究》第二十九卷第二期,頁2-14。
    張慧芝譯(2003)李柏特著(ArendLiphart),《多元社會的民主》(Democracy in Plural Societies:A Comparative Explorative),臺北:桂冠。
    彭錦鵬,〈立委減半,少數十幾個人便可以決定國家未來?〉,《聯合報》,89年12月4日,版15。
    葉華治(1996),《政治學》,台北:考用出版社。
    鄒忠毅(2006),《選區劃分與統計物理專題研究計畫
    (Taming the Gerrymander--Statistical Physics Approach to Political Districting Problem)》,臺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劉淑惠、廖益興(1999),〈立法院黨團協商機制的演變與發展〉,發表於國策研究院 主辦《「邁向二十一世紀的立法院─新國會、新規範、新挑戰」研討會》,1999年3月8日。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所,頁1-8。
    楊國賜(1992),(法治教育之實施策略),刊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民主法治與教育》,台北:台灣書店,頁32-45。
    楊鈞池(2005),《單一選區制立委選區劃分問題之分析》,臺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楊婉瑩(2000),〈選舉制度對婦女參政影響之評估〉,《理論與政策》,第14卷第4期,頁71-90。
    楊婉瑩(2002)、《九十年選舉與未來政局走向-從第五屆立委選舉結果探討未來選舉制度改革之方向 》,台北:國家政策論壇第二卷第一期。
    楊慧玲譯(2005),John Rawls著,《政治思想11巨擘》,台北:韋伯。
    趙俊人(2003),《單一選區兩票制問題研析》,臺北:立法院法制局憲政專題研究。
    謝相慶(1996),〈我國選舉制度改革方案評析〉,《空大行政學報》,第六期。頁28-39。
    謝相慶(1999),〈日本眾議院議員新選舉制度及其政治效應:以1996年選舉為例〉,《選舉研究》,第5卷第2期,頁55-9。
    謝復生(1992),《政黨比例代表制》,台北:理論與政策雜誌社。
    謝復生、盛杏湲(2004),《政治學的範圍與方法》,台北:五南。
    薩孟武(1992),《政治學》,台北:三民。
    龔意琇(2002),《單一選區兩票制:並立制與聯立制(補償制)之分析,》,台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貳、英文書目

    Colomer﹐Josepm&Grofman﹐Bernard(eds.)(2004)﹐Handbook of Electoral System Choice﹐NewYork:Palgrave.
    Cox,GaryW.,and EmersonNiou.(1994),“Seat Bonuses under the Single Non-Transferable Vote System:Evidence from Japan and Taiwan.”Comparative Politics26:221-236.
    Easton,D. ,(1965),A Systems Analysis of Political Life,NewYork:Palgrave. .
    Farrell,DavidM.(2001),Electoral Systems:A Comparative Introduction,NewYork:Palgrave.
    John,Peter(2001),Local Governance in Western Europe,London:Sage Publications﹒
    Knight,T﹒(1985)“An Apprenticeship in Democracy,”in Hugh Watson(ed.),The Democratization of School﹒Chicago:Universty of Chicago Press.
    Larrain,Jorge.(1979),The Concept of Ideology.Athens:The University of George Press.
    Lijphart, Arend. (1984),Democracies: “Patterns of Majoritarian and Consensus Government in Twenty-One Countries. ”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man,Janet(2001),“Modernising Governance New Labour,”Policy and Society.VOL,28,NO.5,pp.15-29.
    Pascal,C﹒(1987),“Democratized Primary School Government,”Review of Education﹒VOL,18,NO.7,pp.68-72.
    Pierre,Jon﹒(1998),Partnerships in Urban Governance:European and American Experience,London:Macmillan-Press LTD﹒
    Ranney, Austin (1993),Governing 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Science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Sartori,Giovanni(1994),Comparative Constitutional Engineering:an Inquiry into Structures, Incentives and Outcomes, NewYork: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Scarrow,S.(1997),“Party Competition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Party Politics,Vol.3,4,451-472.
    Shugart,MatthewS.&MartinP.Wattenberg(2001),Mixed-Member Electoral Systems:The Best of Both World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hugart,M.andM.Wattenberg.Eds.(2001),Mixed-Member Electoral System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Taagepera,R.and MS Shugart.(1989).Seats and Votes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Thelen,K.and Steinmo,S. ,(1992),“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in
    Comparative Politics,”inS.Steinmo,K.Thelen,andF.Longstreth,
    Eds.Structuring Politic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pp.28-52.
    Wood ,Andrew, Hery(1999),Political Theory an introduction, printed and bound in great Britain by creative print &design(wales)Ebbw vale.
    Wringe,C﹒(1984),Democrary Schooling and Political Education﹒London:George Allen and Unwin﹒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