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麗貞 |
---|---|
論文名稱: |
漢語四字格教學初探 A Study of Chinese Four-Character Idiomatic Expressions |
指導教授: |
鄧守信
Teng, Shou-Hsi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
論文出版年: | 2013 |
畢業學年度: | 10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88 |
中文關鍵詞: | 四字格 、句法功能 、教學策略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742 下載:1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四字格是漢語語言的瑰寶,有著特定的結構功能和文化內涵,在語言交際中扮演著「畫龍點睛」的角色,進行漢語四字格教學不僅重要,還有其自身的意義和價值。
由於漢語四字格在結構、語義和語法方面的特點,使得華語學習者在使用過程中常常出現偏誤。目前坊間對於漢語四字格相關的研究不多,本文試圖以常用四字格為研究基礎,運用工具書和語料庫語料探討四字格的內部結構及外部功能,統計出四字格句法功能的種類。
接著對漢語四字格教材、教學資源進行分析研究,及學習者使用四字格的偏誤情況做系統性的歸納,學習者的偏誤情形以四字格形式偏誤、語義偏誤和句法功能偏誤三種情形最多,剖析偏誤產生的原因,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達到使華語學習者正確使用四字格的目的。
最後,提出研究結果和未來相關漢語四字格研究議題。
Four-character idiomatic expressions, which have its specific syntactic functions and cultural implications, are treasure in Chinese language. They play a vital role to point out the keynote in language interactions. Teaching four-character idiomatic expressions is not only important but also meaningful and treasurable.
Due to the features in structures, meanings, and syntax, there are errors when Chinese learners using four-character idiomatic expressions. While there are not enough researches about four-character idiomatic expressions,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inner structures and external functions by using reference books and corpus and to classify the syntactic functions in common four-character idiomatic expressions. The research presented here is base upon these result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e of Chinese language textbooks and learning resources as it relates to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four-character idiomatic expressions. This study finds out that the most common errors occur in structures, meanings, and syntactic functions. It also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learners’ errors and suggests teach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make Chinese learners use four-character idiomatic expressions correctly and related issues for further studies.
Charles J. Fillmore , Paul Kay and Mary Catherine O'Connor (1988).Regularity and Idiomaticity in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s: The Case of Let Alone. Language,Page 504 of 501-538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硏究所詞典編輯室(2002)。現代漢語詞典。北京市 : 商務印書館
王力(1985)。中國現代語法。北京市, 商務印書館出版
王景丹(2008)。成語教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台灣師範大學(2008)。新版實用視聽華語一至四冊。正中書局;
史式(1979)。漢語成語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石琳(2008)。留學生使用漢語成語的偏誤分析及教學策略。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第202期,280-283
朱立奇(2005)。没X没Y格式的语形特点。語言教學與研究第 4 期,56-58
朱德熙(2007)。語法講義。香港 : 商務印書館
何兆熊(2000)。新編語用學概要。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何淑貞(2006)。成語是語言的珠璣。中國語文,591,4-7。
吳敏而(1997)。國語文學習的迷思。臺北: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吳慧穎(1995)。 四字格中的結構美。修辭學習,第1期。
吳麗君等(2002)。日本學生漢語習得偏誤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吕叔湘(1963)。現代漢語單雙音節問題初探。中國語文,第1 期,15-16
呂叔湘(1980)。現代漢語八百詞。北京市 : 商務印書館
呂叔湘, 朱德熙(2002)。語法修辭講話。瀋陽市 : 遼寧教育出版社
李行健主編(2005)。現代實用成語辭典。天衛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李新連、羅新芳、樊鳳珍(1997)。成語和諺語。鄭州:大象出版社。
李燕淩(2011)。留學生使用成語作謂語的語法偏誤分析。現代語文(12)
邢福義、汪國勝(2003)。現代漢語。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周小兵(1996)。析不 A 不 B。語言教學與研究第 4 期,50-56.
周何(1990)。國語活用辭典。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周青王美玲(2009)。留學生運用成語偏誤舉隅及分析。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02
周薦(2004)。詞匯學詞典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頁286,305
季旭昇(2002)。胸有成竹說成語。台北:商周出版社。
林生傳(2004)。教育研究法-全方位的統整與分析。臺北:心理出版社。
竺家寧(1999)。漢語詞彙學。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邵敬敏(2007)。現代漢語通論。上海市 :上海教育出版社
姚道中等主編(2006)。中文聽說讀寫一至四冊,波士頓,劍橋出版社
洪波(2003)。對外漢語成語教學探論。中山大學學報論叢第 23 卷第 2 期,
倪寶元(1997)。成語範例大詞典。北京市 : 商務印書館
倪寶元、姚鵬慈(1991)。成語九章。浙江教育出版社。
唐啟運(1979)。論四字格成語。華南師範大學學報02期,廣州。
夏征農主編(1999)。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徐國慶(1999)。試談四字格的語用差別。語文建設,2,13-15
徐耀明(1997)。成語的劃界、定型和釋義問題。中國語文,256,11-17.
時建(2009)。外國學生漢語成語習得偏誤及其矯正策略。青島大學師範學院學報
逄琬(2012)。留學生漢語成語使用偏誤研究。吉林大學漢語國際教育
馬國凡(1978)。成語。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馬國凡(1987)。四字格論。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內蒙古師範大學
國語日報編(1985)。國語日報辭典。台北:國語日報出版社
崔希亮(2005)。漢語熟語與中國人文世界。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常敬宇(1995)。漢語辭彙與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張文一(2006)。中高級程度留學生漢語四字格成語習得與教學。暨南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永芳(1999)。外國留學生使用漢語成語的偏誤分析。語言文字應用第3期25-30
張君松(2006)。泰國學生學習中文成語的困難及教學補救策略研究。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未出版)
張亞茹(2006)。試論高級階段的成語教學。語言文字應用,1,119-125
張斌(2000)。現代漢語短語。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張斌(2004)。現代漢語語法。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符淮靑(1996)。詞義的分析與描寫。北京:語文出版社
符淮靑(1996)。漢語詞彙學史。合肥市 : 安徽教育出版社
符淮靑(2003)。現代漢語詞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郭紹虞(1979)。漢語語法修辭新探。北京:商務印書館
陳新雄等編著(2005)。語言學辭典。台北市:三民出出版
陳懷萱(2000)。漢語「四字格」固定語之特徵與語法功能分析。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October 2000,Volume 35:3,pp.49-70.
陶原珂(2002)。試析漢語四字格成語的類型及其釋意方式。學術研究第 9 期
黃仲姍、張凌馨(1998)。語言與修辭學詞典。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黃伯榮、廖序東(2002)。現代漢語(上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黃伯榮、廖序東(2002)。現代漢語(下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黃玲玲(1982)。當代常用四字成語研究。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黃福鎮(2001)。成語教學初探。國文天地,17(4),86-90
楊如雪(2010)。成語的語法特色。國文天地,25(10),18-28
楊翠蘭(2005)。漢語成語的語法功能研究。煙臺教育學院學報(03)
楊麗君(2001)。成語發展中的傳承與變異。漢語學報,3 期上卷,107- 111。
溫端政主編(1989)。中國俗語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溫端政主編(1989)。古今俗語集成。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
趙永新(1997)。分析 ABAC 式四字語。語言教學與研究第 3 期,140-147.
齊沪揚(2001)。有關類固定短語的問題。修辭學習,1,8-9
劉月華(2005)。成語與對外漢語教學。二十一世紀華語機構營運策略與教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臺北,台灣,298~303。
劉月華, 潘文娛, 故韡(2003)。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北京市 : 商務印書館
劉秀香(2002)。成語語義分析。教師論壇 4月號
劉叔新(1995)。漢語描寫詞匯學。北京市 : 商務印書館
劉美芸(2009)。數詞成語的形式結構與文化意涵。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未出版)
劉振前、邢梅萍(2000)。漢語四字格成語語義結構的對稱性與認知。世界漢語教學第 1 期,77-81.
劉珣主編(2004)。新實用漢語課本一至五冊。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劉淑美(1992)。國語中四字成語之研究分析。臺灣師範大學英國語文學研
劉潔修(1997)。漢語成語考釋詞典。北京 : 商務印書館
潘先軍(2006)。簡論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成語問題。漢字文化,1,54-57
潘先軍(2009)。類固定短語與對外漢語辭彙教學。漢字文化,2,60-62
蔡振生(1988)。不 A 不 B 結構淺析。語言教學與研究第 4 期,63-67.
蔡智敏(2000)由學生病句探討中文四字格的教學方向。第六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第四冊。台北:世界華語文教育會出版,頁 336-346。
蔡智敏(2001)。學習中文成語的困難及教學補救策略-以印尼學生為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未出版)
鄧守信(2009)。對外漢語教學語法(修定版)。臺北市 :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鄭培秀(2005)。成語句法分析及其教學策略研究。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未出版)
鄭雅霞、黃居仁(1989)。成語的語法表達形式與自然語言分析。國文天地5-6
魯健驥(1987)。外國人學習漢語的詞語偏誤分析。語言教學與研究(4),122 -132.
竇融久(1993)。對語法病句的研究要有新進展。新疆師範大學學報第 4 期
蘇靜芳(2004)。國中國文成語教學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未出版)
【網路資源】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Center for Chinese Linguistics PKU)現代漢語語料庫網路版。2011年1月31日,取自http://ccl.pku.edu.cn:8080/ccl_corpus/index.jsp?dir=xiandai
台灣中央研究院現代漢語標記語料庫4.0版(簡稱「研究院語料庫」(Sinica Corpus))。2011年1月31日,取自http://db1x.sinica.edu.tw/cgi-bin/kiwi/mkiwi/mkiwi.sh
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2005)。2012年12月1日,取自http://www.sc-top.org.tw/
僑委會。遊戲學華語。2012年12月1日,取自http://edu.ocac.gov.tw/lang/chineselearn/index.htm
教育部(2005)。教育部成語典。2012年9月1日,取自http://dict.idioms.moe.edu.tw/cydic/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