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戴世祐 Tai, Shih-Yu |
---|---|
論文名稱: |
臺灣高等教育跨設計領域課程現況之研究-以一般大學為例 Study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ross-design courses in Taiwan higher educationIn the general case of the University |
指導教授: | 梁桂嘉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
論文出版年: | 2015 |
畢業學年度: | 10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24 |
中文關鍵詞: | 跨領域 、設計領域 、設計教育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31 下載:4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隨著時代的變遷,人類即將面臨的問題將更加複雜以及困難。專業多工的跨領域人才是未來的趨勢。近年來教育界無不正視此問題而提出許多政策以因應快速複雜的社會變遷。各種跨領域的專業人才更是人才培育的重點。而設計本身就是一門多專業整合的專業學科的整合。因此打破傳統設計領域的分際,並將各種設計專業加以整合已是必然的趨勢。各大專院校為因應這股對跨領域人才的需求,在近幾年紛紛成立跨領域學程或新設跨領域的設計科系。因此本研究以這些新設立之「跨設計領域」科系為主要觀察對象,希望了解設計界在推動不同設計專業整合的發展情況以及未來展望。
由於設計的定義往往隨著時間與空間的不同而有所改變。每個國家因應國情的不同,設計的面貌也會有不同的發展。本研究首先掌握台灣設計教育發展的歷史背景,並加以梳理其脈絡,了解台灣設計教育發展之規律及成因。然後再將台灣各個跨設計領域系所的資料加以歸納整理,並與政府各項影響台灣教育之政策,兩者彼此加以對照探討。並依照歸納之結果將這些新設立跨設計領域之學程或系所的教學模式區分為「延緩分流」模式與「非延緩分流」模式兩大類型。這兩大類型的發展都有其不同的背景與成因,也衍生出各具特色的教學目標及課程規劃。由於發展時間有限難以判斷其實際成效及優劣。因此輔以對實際從事教育規劃者之訪談,了解實際上「跨設計領域」教育之運作情形、評價與困難。希望能藉此全面審視台灣在設計領域的教育與發展,並從中推測出未來台灣在「跨設計領域」教育的走向,促成設計產業未來健全的發展。
參考書目
中文文獻
Rachel Cooper・ Mike Press(2001):設計進程-成功設計管理的指引(游萬來・宋同正譯),台北:六合
鄧成連(1999),《設計管理-產品設計之組織、工通與運作》。台北:亞太圖書
鄧成連(2001),《設計策略-產品設計之管理工具與競爭利器》。台北:亞太圖書
黃俊傑(編)(2005),《二十一世紀大學教育的新挑戰》。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佐口七朗(1990):《設計概論》,台北:藝風堂出版社。
行政院(2000):《人才培育方案》,台北:行政院。
教育部(2001):《大學教育政策白皮書》,台北:教育部。
行政院(2002):《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台北:行政院。
賴建都(2002):《台灣設計教育思潮與演進》,台北:龍溪出版社。
李新富(2008),《設計史》,台北:藝風堂出版社。
吳定(2003),《政策管理》,台北:聯經出版社。
邱微棋(2004):《跨領域課程設計之實證個案:以世新傳播管理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侯孟君(2007):《我國大學跨領域學程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柯秋薇(2009):《跨領域學習研究-探索多領域團隊創作設計流程》,國立成功大學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永茂(2010):《領導者人格特質、團隊學習與團隊表現之關聯性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孟蓉(2010):《探索跨領域教育中師生互動之因素與其影響— 以科技藝術工作坊為例》,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至誠(2000)《社會科學概論》,台北市:揚智文化
畢恆達(1996)。詮釋學與質性研究。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市:巨流
王仕圖、吳慧敏(2003)。深度訪談與案例演練。收錄於齊力、林本炫編(2003)。質性研究方法
與資料分析,95~113 頁。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北市:心理。
湯瑪斯.佛德曼 (2003):了解全球化。聯經出版公司
大前研一(2002):工作雞湯-縱橫21世紀職場的成功祕訣。天下文化
大前研一(2006):專業-你唯一的生存之道。天下文化
林育嫻(2010): 培養「木屐型人」的多元競爭能力。商業周刊第 1041 期
專文
劉源俊(1995):〈從終身教育看分流一析論高職改為高中之議〉,《教改通訊》,10(), 17-21
黃毅志(1998):〈教育階層、教育擴充與經濟發展〉,《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28期,頁25-55,台北:國立政治大學。
陳嘉惠(2001):〈知識經濟與人才培育〉,《屏東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集》,頁110-122,
黃延合、湯誌龍與溫瑞烘(2000):〈技專校院為配合高科技產業人力培育所需建構學程化課之研究〉,《中華技術學院學報》,2000:4,頁1-15。
陳素芬、張大慈、林立元、陳曉郁(2005):〈大學生科技跨領域學程之課程評量〉,《亞太科學教育論壇》,2005年6月,頁1。
薛曉華(2006):〈大一新生實施延緩分流制度,有需要嗎?-從當代知識信念與大學生選課現況談起〉,台灣高教研究電子報,第三期。
范麗娟(1994)。深度訪談簡介,戶外游憩研究,第 7 卷第 2 期,頁 25-35。
網路資料
教育部網站
http://www.edu.tw/index.aspx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
http://www.design.ntnu.edu.tw/Design/default.html
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
http://www.aart.fju.edu.tw/
輔仁大學-藝術與文化創意學士學位學程
http://culture.finearts.fju.edu.tw/
玄奘大學-藝術與創意設計學系
http://acd.hcu.edu.tw/front/bin/home.phtml
開南大學-創意產業與數位整合學士學程
http://www.knu.edu.tw/CIDI/
佛光大學-產品與媒體設計學系
http://pmd.fgu.edu.tw/main.php
明道大學-時尚造形學系
http://www.mdu.edu.tw/~dfc/
康寧大學-時尚造型設計學系
http://www.fdd.ukn.edu.tw/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創意設計學士班
http://www.dcollege.ntust.edu.tw/files/11-1067-3330.php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http://www.cd.yuntech.edu.tw/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創意設計學士班
http://dc.ntut.edu.tw/files/11-1026-1140.php
樹德科技大學-流行設計系
http://www.fdd.stu.edu.tw/main.php
龍華科技大學-文化創意與數位媒體設計系
http://www.ccd.lhu.edu.tw/
正修科技大學-時尚生活創意設計學位學程
http://modern.csu.edu.tw/wSite/mp?mp=230125
高苑科技大學-文化創意設計與數位整合學位學程
http://www.cdi.kyu.edu.tw/index0.htm
聖約翰科技大學-創意設計學位學程
http://eng.sju.edu.tw/design2/
南開科技大學-文化創意與設計系
http://dccd.nkut.edu.tw/main.php
僑光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
http://www.ocu.edu.tw/files/11-1000-1226-1.php
育達商業科技大學-時尚造型設計系
http://www.fs.ydu.edu.tw/fashionA.html
外文文獻
Design Council(2008). Design Blueprint -UK Design Industry Skills Development Plan.
Berg, B.L. 1998.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for the Social Science. Boston, Allyn & Bacon.
Burgess, R. G. 1984 . In the Field: An Introduction to Field Research. London, Allen and Unwin.
Johnson, J. M. 2002 . In-depth Interviewing. In Jaber F. G. & James A. H.(eds): Handbook of Interview
Research: Context and Method, 103-119. London, Sage Publication.
Kadushin, A. 1990.The Social Work Interview: A Guide for Human Service Professional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3rd. ed.
Mishler, E. G. 1986. Research Interviewing: Context and Narrative. MA,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Rubin, H. J. and Rubin S. I. 1995. Qualitative Interviewing: The Art of Hearing Data. London, 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