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筱棻 Huang, Hsiao-fen |
---|---|
論文名稱: |
高齡者在臺北市運動中心休閒運動參與及設施需求之研究 A Study of the Participation of Recreational Sport and Facility Needs for the Elder in Taipei Sports Centers |
指導教授: |
鄭志富
Cheng, Chih-Fu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3 |
中文關鍵詞: | 臺北市運動中心 、高齡者 、休閒運動參與 、設施需求 |
英文關鍵詞: | Taipei Sport Center, elder, participation in leisure sport, facility requirement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242 下載:7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臺灣高齡者於1993年人口比率已超過7%。行政院並預估於2025年將超過20%,成為超高齡 (super-aged) 社會。臺灣處在高齡化趨勢中,故積極研擬行動措施因應勢必逐年增加之保險、醫療、救助及福利等社會支出之挑戰勢在必行。研究目的旨在瞭解在臺北市運動中心參與休閒運動高齡者,其參與現況及與運動參與及設施需求關聯性,以問卷調查方式,總計發放問卷1020份,回收有效問卷808份,運用SPSS統計軟體分析,以描述性統計與卡方檢定處理,研究結果如下:一、高齡者以男性居多,80歲以上參與比例逐漸下滑,已婚 (配偶健在) 者比例與過去研究相較減少6.3%,並以患有高血壓、關節痛與糖尿病者為多。二、高齡者以天天運動比例最高,公益時段平均使用率高於非公益時段,且最常參與休閒運動項目亦以運動中心硬體設備為主,軟體課程活動為輔。三、不同性別高齡者參與運動中心休閒運動,其缺乏運動同伴之阻礙因素較不明顯,運動主要目的係為了健康與生活習慣,交通方式與時間則以走路與11至20分鐘比例最高。四、不同性別高齡者皆「重複」與「集中」使用特定運動設施,最需要的運動與附帶設施需求比例相同,女性需求托育中心比例較高,避免運動傷害則為男性需要專業指導主要原因。本研究建議受託廠商除應將增設安全防護需求納入參考,並增強高齡者主動預防重於被動維護之概念,以保障高齡者、受託廠商與臺北市政府三者之安全及責任。二、臺北市政府應審慎規劃確立二代運動中心為絕對分眾化或融合使用及是否需整合醫療、社福、運動與交通等相關資源。三、運動與休閒並重,提供身心靈舒展空間以呼應不同需求,是二代運動中心規劃重點;彙整困難與問題,並能協調整合突破阻礙,為二代運動中心能否具體執行之契機。並建議後續研究可以本研究資料為基礎,擴大範圍,調查未曾參與臺北市運動中心休閒運動或在其他場所從事休閒運動之高齡者,建置外部資料基礎,進行比較分析。其次與高齡者深入訪談,剖析數字現象背後的深層意義為何,輔以專家學者、政府單位之政策規劃與廠商之見解,規劃臺北市休閒運動與設施管理發展。
The elderly had reached 7% of total population in 1993, and will excess 20% in 2025. This status would make Taiwan a “super-aged” society as defin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Confronted with such a fast aging society, the government shall initiate a proactive approach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the increasing expenditure year by year in insurance, medicare, medicaid service and social welfare.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needs, for those elderly who has used Taipei Sport Centers related to their exercise participation, their facility demand, and the connection of the two abovementioned.
The face to face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utilized to recruit 808 valid participants. According to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x^2 test,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ere: (1) most of the elder who exercise in Taipei City Sport Centre were male. The exercise ratio went down for the elder above 80 years old. The ratio decreased by 6.3% for the elder with his/ her spouses alive. And it also showed that most of those elder had high blood pressure, arthritis and diabetes. (2) It showe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the elder who used sport centers everyday ranked highest and many of them prefer to use the sport centers during public hours rather than in the non-public hours. Also, elders were likely to use the facilities of sport centers, rather than to attend sport programs. (3) The elder people have taken exercise as a part of their life, and many of which exercised alone, rather than with companions. (4) The elder with different genders were likely to use the same facility repeatedly. Male elder had a higher need for the coaching to prevent from sports injuries but female elder had a higher need for nursery service.
In summary, the suggestions of this study were: (1)The outsourced contractors of the 1st generation of Taipei Sport Centre shall continue and upgrade their safety feature, and take the positive preventive approach instead of only the passive maintenance job to keep the safety of the elder. (2) Taipei City Government should decide if they want to integrate the medicare, social welfare and transportation service within the 2nd generation sport centre and think if its service is positioned only for the elder and the disabled, or should include the rest of citizen in the same sport center. (3) The 2nd generation sport centre should take the idea of equal importance of physical exercise and leisure, to provide far more spaces for the elderly to relax both mentally and physically to meet different need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follow-up survey and interview should be conducted on those who has never been to sport centers. Finally, based on the foregoing affecting factors of the needs of elderly,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practice and further researches were suggested
中文參考文獻
王素敏 (1997) 。老人的休閒滿意及其教育取向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大葉大學,彰化縣。
王文科 (2009) 。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正昭正 (譯) (2001) 。休閒導論。臺北市:品度。(Kelly, J. R., 1996)
王瑞霞、邱啟潤 (1996) 。老年人體能活動與及其相關因素探討。高雄醫學科學雜誌,12,348-358。
內政部 (2006) 。臺灣人口政策白皮書。臺北市:作者。
內政部 (2007) 。老人福利法。臺北市:作者。
內政部 (2011) 。一00年第四十三週內政統計週報。2011年10月22日,取自內政部,網址:http://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search?q=cache:K8xptuSdrIgJ:www.moi.gov.tw/stat/news_content.aspx%3Fsn%3D5648+&cd=1&hl=zh-TW&ct=clnk&gl=tw
內政部 (2012) 。人口年齡統計資料。2012年6月18日,取自內部政內政統計查詢網,網址:http://statis.moi.gov.tw/micst/stmain.jsp?sys=100
內政部 (2012) 。人口婚姻狀況。2012年6月18日,取自內政部內政統計查詢網,網址:http://statis.moi.gov.tw/micst/stmain.jsp?sys=100
世界衛生組織 (2007) 。健康權。2012年6月19日,取自世界衛生組織媒體中心實況報導網,網址: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323/zh/index.html
任曙 (2007) 。場館營運管理的經驗分享。臺北體育,4,49-53。
牟鍾福、陳建松 (2010) 。我國老人運動政策之研究。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2004) 。運動城市排行榜調查。臺北市:作者。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2007) 。體育政策白皮書。臺北市:作者。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2009) 。運動城市排行榜調查。臺北市:作者。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2009) 。國民運動中心規畫參考準則。臺北市:作者。
行政院主計處 (2011) 。國情通報。2011年5月31日,取自行政院主計處,網址:http://www.stat.gov.tw/lp.asp?CtNode=1829&CtUnit=690&BaseDSD=7&nowPage=6&pagesize=25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2011) 。2010年至2060年臺灣人口推計。臺北市:作者。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2012) 。促參基本介紹。2012年6月5日,取自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網址:http://ppp.pcc.gov.tw/ppp.website/AboutMe/Info1.aspx
艾建宏 (2005) 。台北市民運動中心消費者行為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輔仁大學,新北市。
江鈺正 (2008) 。休閒阻礙、休閒利益與活躍老化之關係探討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縣。
江晴雯 (2011) 。臺北市樂齡游泳者休閒涉入、休閒效益 與休閒阻礙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沈易利 (1995) 。臺中地區勞工休閒運動需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李瑞金 (1997) 。退休老人人力-社會潛存資源再運用。社會建設季刊,97,27-40。
李明榮 (1998) 。國家休閒運動推廣計畫及未來策略。國立臺灣體育學院休閒系刊,1,7。
李曉文、唐亦輝 (2006) 。戶外休閒運動設施研究初探。設計與文化學術研討會,4(1) ,1-47。
李錦東 (2008) 。臺中縣外埔鄉老農休閒偏好與阻礙 (未出版碩士論文) 。亞洲大學,臺中縣。
李玟璉 (2008) 。臺北市中正市民運動中心運動場地設施管理之探討。輔仁大學體育學刊,7,293-303。
李展瑋 (2008) 。臺北市運動中心委外經營營運績效評估指標建構之研究 (未出版博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薇 (2009)。從老化理論的整合觀點看老年生活歷程的轉變:以休閒活動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李貴梅 (2011) 。臺北市運動中心老人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家庭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邱俊村 (2002) 。退休社區之老人休閒環境研究---以「潤福生活新象」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邱翔蘭 (2004) 。高雄市退休老人休閒活動參與與其幸福感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大葉大學,彰化縣。
邱鴻森 (2008) 。臺北市運動中心內部行銷對員工工作滿意與組織承諾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宋維煌 (1993) 。休閒活動與生活調適。社教資料雜誌,181,9-11。
余嬪 (1999) 。休閒活動的選擇與規劃。學生輔導,60,20-31。
何麗芳 (1992) 。臺北市老人休閒活動與生活滿意度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東吳大學:臺北市。
沈桂枝 (2001) 。活動型老人之社區參與行為與社會支持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護理學院:臺北市。
吳英偉、陳慧玲 (譯) (1996) 。休閒社會學。臺北市:五南。(Stokowski, P. A., 1996)
吳郁銘 (2004) 。活動型老人休閒運動參與生活滿意度之研究-以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萬華會所會員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輔仁大學,新北市。
吳慶烜、陳俞伶 (2004) 。影響老人選擇休閒設施因素之研究--以臺南市松柏育樂中心為例。嘉南學報,30,461-476。
吳芳洲 (2006) 。高雄縣市國小退休教師參與休閒運動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尚憶薇 (1999) 。適當運動對老年人身心健康之助益。大專體育,46 ,82-86。
尚憶薇 (2000) 。推廣臺灣老年休閒活動-以YMCA的老年人休閒活動設計為借鏡之研究。中華體育,14(1) ,77-83。
林信男、林憲民 (1987) 。老人精神醫學。臺北市:聯經。
林宗毅 (1994) 。臺中市老年人休閒活動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東海大學,臺中市。
林國順、蕭文琪、那維 (2005) 。陸軍軍官學校學生身體自我概念、休閒活動類型及休閒滿意度之探討。全民休閒發展學刊,1,15-30。
林敬銘、張家昌 (2007) 。提升民眾休閒運動參與行為因素之初探。彰化師大體育學報,6,24-36。
林春豪 (2008) 。宜蘭地區高齡婦女晨間休閒運動涉入與身心健康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姵妤 (2008) 。運動中心使用情形與室內空氣品質之相關性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北醫學大學,臺北市。
林恕暉 (2010,10月14日) 。運動中心老人免費增時段。自由時報,A11版。
林季樺 (2011) 。臺北市運動中心高齡者休閒運動動機、涉入與阻礙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紀翠娥 (2008) 。臺中縣老人休閒運動參與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臺中市。
故鄉市場調查股份有限公司 (2011) 。100年度臺北市12區運動中心服務半徑調查。臺北市:臺北市體育處。
施清發 (1999) 。老人的休閒參與程度與休閒體驗中自由感無聊感及休閒需求間之關係 (未出版碩士論文) 。高雄醫學大學,高雄市。
施清發、陳武宗、范麗娟 (2000) 。高雄市老人休閒體驗與休閒參與程度之研究。社區發展季刊,92,348-358。
倪瑛蓮 (2008) 。臺北市運動中心顧客參與之預測模式分析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洪煌佳 (2001) 。休閒運動體驗對青少年自我概念影響之初探。國立臺灣體育學報,9,249-258。
洪昭坤 (2002) 。南投縣高中職學生休閒運動設施需求暨休閒運動態度調查問卷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洪新來 (2007) 。木球運動對老人休閒動機與休閒滿廳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徐麗君、祭文輝 (1996)。老年社會學-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巨流。
徐慧娟、張明正 (2004) 。臺灣老人成功老化與活躍老化現況:多層次分析。臺灣社會福利學刊,3(2) ,1-36。
翁廷碩 (2000) 。中高齡族群對長住型旅館需求之探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高俊雄 (1996) 。休閒概念面面觀。國立體育學院論叢,6(1),69-78。
高俊雄 (1999) 。休閒教育之理念、規劃與實現。學生輔導,60,8-19。
高俊雄 (2002) 。運動休閒事業管理。臺北市:志軒。
高俊雄 (2004) 。運動俱樂部服務品質之提升。國民體育季刊,143,15-20。
梁愛玲 (1995) 。臺北市雙薪家庭家庭休閒與家庭生命週期關係之探討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許義雄 (1983) 。體育學原理。臺北市:景文書局。
許義雄、陳皆榮 (1993) 。青年休閒活動現況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臺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涂淑芳 (譯) (1996) 。休閒與人類行為。臺北市:桂冠。(Bammel, G., & Barrus-Bammel, L., 1996)
曹書銘 (2010,8月31日) 。文山啟用北市12區運動中心全到位。中國時報,A8版。
陳宇嘉、吳美玲 (1984) 。臺灣地區老人休閒活動型態之研究與檢討。社區發展季刊,27,77-87。
陳畹蘭 (1992) 。臺灣地區老人休閒活動參與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陳定雄 (1994) 。休閒運動相關術語之歷史研究。國立臺灣體專學報,4,7-22。
陳秀珠 (1998) 。老人運動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研究-以台北市基督教長老教會松年大學五十五歲以上學員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文喜 (1999) 。政府推展老人休閒活動的預期效益分析。大專體育,44,127-133。
陳南琦 (2000) 。青少年休閒無聊感與休閒阻礙、休閒參與及休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陳肇男 (2001) 。快意銀髮族-台灣老人生活調查報告。臺北市:張老師文化。
陳國賓 (2003) 。全民運動-木球競技。木球運動,10,4-6。
陳冠惠 (2003) 。青少年生活型態、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陳欣宏 (2004) 。臺中市老人休閒阻礙與休閒需求之調查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陳玉鳳 (2004) 。休閒類型選擇對國中生體適能之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陳宗瑞 (2004) 。眷村改建後中老年人居住者休閒需求與休閒阻礙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大葉大學,彰化縣。
陳文長、張耿介 (2004) 。大學通識教育「運動欣賞與人生哲學」之課程介紹。大專體育,71,18-23。
陳英仁 (2005) 。老人休閒動機、休閒參與及休閒環境偏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陳依靈 (2007) 。安養護機構休閒運動課程現況、需求與阻礙之研究-以高屏地區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陳麗芷 (2008) 。老人休閒運動動機、休閒涉入對休閒流暢經驗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陳詩彥 (2008) 。休閒運動場館設施消費者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以百分百棒球打擊練習場館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南華大學,嘉義市。
陳益晟 (2008) 。桃園市高齡者運動休閒涉入與生活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陳麗芷、黃清雲 (2009) 。老人休閒動機因素與策略在休閒運動設計之應用。臺灣教育,649,18-24。
陳佩琦 (2012,5月28日) 。新北市第1座 新莊國民運動中心月底完工。聯合晚報,取自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7121206.shtml
教育部 (2006) 。老人教育白皮書。臺北市:作者。
畢璐鑾、陳仲杰 (2006) 。從事休閒運動之動機因素。大專體育,83,140-147。
曾賢仁 (2006) 。老人休閒藍圖對休閒滿意與生活滿意之影響-以花蓮縣富里鄉老人會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東華大學:花蓮市。
程紹同 (1994) 。現代體育發展的新趨勢-運動休閒管理。中華體育,7(4) ,25-30。
崔光宇 (2008) 。銀髮族休閒運動需求與阻礙因素之研究-以臺中市地區為例。亞洲大學,臺中縣。
黃耀榮 (1984) 。臺灣地區老人安養機構設施發展之探討--歷程、現況及趨勢之分析。空間,57,108-112。
黃定國 (1992) 。從休閒理論探討臺北市市區開放空間設計指標及準則之研究。臺北工專學報,25(2) ,197-262。
黃富順 (1993) 。成功老化的要訣。成人教育,16,6-11。
黃富順 (1995) 。老化與健康。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永任 (1998) 。運動、體適能與疾病預防。國民體育季刊,27(2) ,5-13。
黃永福 (2003) 。老人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輔仁大學,新北市。
黃聿恒 (2004) 。台灣地區中老年人與老年人休閒活動差異之探討 (未出版碩士論文) 。逢甲大學,臺中市。
黃奕仁 (2005) 。十六週團體運動介入計畫對老年人全人健康之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長發 (2007) 。大學生休閒涉入及覺知自由對流暢經驗之影響。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順霖 (2007) 。高雄縣國中退休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及生活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新北市蘆洲國民運動中心動土典禮共創三贏。 (2012,5月24日) 。臺灣新聞報,取自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20524/6854606.html
詹典穎(2008)。都市內高齡者公園休閒活動參與特性之研究-以台南市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楊聖德 (2005) 。臺灣鄉間高齡者校園休閒運動 參與及需求之研究 ---以彰化縣草湖地區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張隆順 (譯) (1993) 。老人心理學。臺北市:桂冠。(Kalish, R. A., 1985)
張豐緒 (1990) 。推廣休閒活動 提昇體育運動。體育與運動,67,12-13。
張彩秀 (1992) 。中老年人運動型態、體適能及健康狀況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陽明大學,臺北市。
張少熙 (1994) 。青少年自我概念與休閒活動傾向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彩秀、姜逸群 (1995) 。國人運動行為、體適能及主觀健康狀況之研究。學校衛生,26,2-10。
張少熙 (2003) 。臺灣地區中學教師參與休閒運動行為模式之研究 (未出版博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永賢 (1994)。淺談老人休閒生活之規劃。臺灣體育,72,2-6。
張耀中(2001) 。臺中市銀髮族退休教師參與休閒運動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張春興 。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良漢 (2002) 。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身體活動態度、休閒運動阻礎及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台灣中部地區大專院校學生為例。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少熙 (2011) 。市民休閒運動行為及健康適能之研究-以救國團受託經營管理之運動中心為例。臺北市:中國青年救國團。
葉肅科 (2000) 。社會老年學理論與福利政策應用。東吳社會學報,9,77-122。
臺北市政府 (2010) 。臺北年鑑。臺北市:作者。
臺北市政府 (2011) 。臺北市政府長期發展綱領。2011年12月13日,取自臺北市政府,網址:http://www.taipei.gov.tw/ct.asp?xItem=1223939&CtNode=37067&mp=100001
臺北市體育處 (2012) 。臺北市體育處常見問答第60題。2012年6月23日,取自臺北市體育處網址http://www.tms.taipei.gov.tw/ct.asp?xItem=1315957&ctNode=34659&mp=104061
臺北市體育處 (2012) 。臺北市體育處場館簡介。2012年6月23日,取自臺北市體育處網址http://www.tms.taipei.gov.tw/ct.asp?xItem=1134623&CtNode=33139&mp=104061
臺北市體育處 (2012) 。臺北市中山運動中心委託營運管理契約。臺北市:作者。
臺北市大安運動中心 (2012) 。臺北市大安運動中心一○○年年刊。臺北市:作者。
臺北市文山運動中心 (2012) 。臺北市文山運動中心一○○年年刊。臺北市:作者。
臺灣公共電視臺 (2008) 。貼心芬蘭系列報導-活躍老化。2012年6月19日,取自YouTube網站,網址:http://www.youtube.com/watch?v=tHzNY-uAws8
樓毓梅 (1989) 。老人中心的規劃與運作。臺北市:社區發展研究中心。
蔡美月 (1996) 。臺北市某活動中心六十歲以上老人運動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文輝 (2010) 。老年社會學。臺北市:五南。
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蔡碧女、陳定雄 (2001) 。運動與老化的防止。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8,137-157。
蔡秀華 (2002) 。大學體育館營運績效指標之個案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厚男 (2004) 。運動設施與城鄉風貌再造。臺北市:天下遠見。
蔡宏進 (2004) 。休閒社會學。臺北市:三民。
蔡永川、林子恩、古國宏 (2011) 。中老年人休閒運動參與需求及阻礙之研究--以屏東縣內埔鄉為例。永達學報,11(1) ,49-63。
劉影梅、陳麗華、李媚媚 (1998) 。活躍的銀髮族---社區老人健康體能促進方案的經驗與前瞻。護理雜誌,45(6) ,29-35。
潘英美 (譯) (1999) 。老人與社會。臺北市:五南。(Thorson, J. A., 1995)
鄭石岩 (1999) 。在運動中養身養心。學生輔導,63,112-119。
鄭順聰 (2001) 。大學生活型態、休閒動機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鄭志富、蔡秀華 (2005) 。臺灣地區公立大學體育館營運績效評估之實證研究。師大學報,50(2) ,227-244。
鄭政宗、賴昆宏 (2007) 。臺中地區長青學苑老人之社會支持、孤寂感、休閒活動參與及生命意義之研究。朝陽學報,12,217-254.
蕭信余 (2005) 。運動建築用後評估研究–以台北市中山區市民運動中心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劉宏裕 (1996) 。都會兒童的休閒活動探討。國民體育季刊,25(1) ,150-157。
劉田修、葉公鼎、王宗吉、張秋木 (2000) 。台北市市民運動健康中心規劃研究。臺北市:臺北市立體育場。
賴昆宏 (2006) 。社會支持、孤寂感與休閒活動參與對老人生命意義影響之研究-以台中地區長青學苑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劉德彥 (2011) 。銀髮族休閒運動動機、阻礙及參與頻度對活躍老化之研究─以臺北市市民運動中心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輔仁大學,新北市。
賴奇旻 (2008) 。台中市銀髮族休閒偏好與阻礙 (未出版碩士論文) 。亞洲大學,臺中市。
魏素芬 (1997) 。城鄉老人休閒活動之探討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魏彤亘 (2011) 。臺北市運動中心內部行銷對員工組織承諾、工作滿意與組織效能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薛文惠 (2008) 。基督長老教會松年大學老年人休閒參與、休閒滿意與幸福感相關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謝鎮偉 (2000) 。大學教職員工參與休閒運動狀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以輔仁大學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輔仁大學,新北市。
顏妙桂 (譯) (2003) 。休閒活動規劃與管理。臺北市:桂魯。(Edginton, C.R., Hanson, C.J., Edginton, S.R., & Hudson, S.D., 2002)
瞿海源 (2007) 。調查研究方法。臺北市:三民。
羅素卿 (2002) 。老人休閒喜好及其影響因子之探討 (未出版碩士論文) 。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英文參考文獻
Baltes, P. B., & Baltes, M. M. (1990).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successful aging: The model of selective optimization with compensation. In P. B. Baltes & M. M. Baltes (Eds.), Successful aging: Perspectives from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pp. 1–34).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umming, E., & Henry, W.E. (1961). Growing old. New York, NY: Basic Books.
Fisher, B. J. (1995). Successful aging, life satisfaction, and generativity in later lif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Development. 41 (3). 239-250.
Havighurst, R. J. (1968). Personality and Patterns of aging. The Gerontologist, 8, 20-23.
Thorson, J. (1995). Anging in Changing Society. Belmont, CA: Wadsworth Pub. Co.
Kaplan, M. (1960). Leisure in society : a social inquiry. New York, NY: Wiley.
Kelly, J. R. (1990). Leisure. (2nd ed.). Englewood Cliffs,New Jersey: Prentice-Hall.
Kelly, J. R. (1996). Leisure (3th ed.).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MacLean, J. R., Peterson, J. A., & Martin, W. D. (1985). Recreation and leisure: The changing scene (4th ed.). New York, NY: Wiley.
Neugarten, B. L., Havighurst, R. J., & Tobin, S. S. (1968) “The measurtmet of life satisfactuion”. Journal of Gerontology, 16, 134-143.
Neulinger, J. (1981). The psychology of leisure (2th ed.). Springfield, IL: Charles C. Thomas.
Ragheb, M. (1980). Interreationships among leisure participation, leisure satisfaction and leisure atitudes. Journal of eisure Reearch, 12, 138-149.
Riddick, C. C., & Stewart, D. G. (1994). An examination of the life satisfaction and importanceof leisure in the lives of older female retirees: A comparison of blacks to white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6 (1), 75-87.
Turner, J. S., & Helms, D. B. (1980). Lifespan Development (4th ed). Philadelphia, CP: United Nations.
Van Dan Hombergh, C. E. J., Schouttn, E. G., Van Staveren, W. A., Van melsvoort, L. G. P. M., & Kok, F. J. (1995). Physical activities of noninstitutionalized Putch elderl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active elderly.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 27(3), 33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