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趙雨榕
Chao, Yeu-Rong
論文名稱: 充滿回憶及夢想的舊建築再利用-以老房子文化運動為例
Preserving Memories and Dreams of Old Building Adaptive Reuse-Taipei’s “Old House Cultural Movement”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 王國欽
Wang, Kuo-Ch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4
中文關鍵詞: 再利用舊建築老房子回憶夢想
英文關鍵詞: Adaptive reuse, Old buildings, Old Houses, Memories, Dreams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4400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82下載: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荒廢已久的舊建築,不僅會影響市容,遊民、流浪漢進入到舊建築居住也是時有所聞,造成社會治安的死角及環境的敗壞,政府機關也因為預算上的限制,而無法對這些舊建築有積極的作為,有藉於此,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在2012年開始推行「老房子文化運動」,此活動透過招標的方式,吸引民間業者參與,藉由民間資金的投入,展開各處老房子的修繕及營運,為都市的活化找到新方向,並達到再利用及活化的目的。本研究主要在了解業者及政府機關針對舊建築再利用的看法,業者在經營上的核心知識、服務體驗方式及產業合作方式,以提供後續業者要投入老房子再利用的相關產業時,能有所依據。透過相關文獻探討及實際訪談,以了解產業經營的策略與設計手法。訪談對象為參與「老房子文化運動」的四家民間業者米洛克老房子、樂埔町、八拾扒茶輪番所及亞尼克夢想村,以及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文化局。透過訪談結果的整理,可發現業者投入老房子文化運動的動機,多與業者過去的學經歷有關,也希望透過此舊建築再利用的機會,將經營的精神及產品帶給消費者。在與消費者的互動上,可以利用講座的方式,讓消費者能有更多接觸文化歷史的機會。舊建築的特殊性及故事性,是新建築所無法比擬的,但舊建築礙於法規規定,導致在整修時,需先送審才能開始整修,且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前提下加入現代感。針對商業化的批評,舊建築比新建築需要更多的整修費用,所以針對此批評,應該看在荒廢的建築被活化及能讓民眾重新看到舊建築的貢獻。在經營時,與在地產業或居民配合,將可讓舊建築再利用的利益極大化。

    Abandoned old buildings with homeless living inside are often heard and not only affect the city, but also results in corrupt social order and environmental disaster. Because of budget constraint government agencies, couldn’t do anything with this buildings, therefore Taipei City Government promoted the “Old House Cultural Movement” in 2012, for instance Taipei City Government cooperates with the owners of the old buildings and raise funds from the non-governmental management groups to repair the old houses, making a brand new cultural imag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special operating strategy on re-use old building, and the design factor when the spot are reused as a restaurant space. This study used an in-depth interview method, by interviewing MiracleXHouse, Leputing, Yannick Sweet Village, Eighty-Eightea Rinbansyo and Department of Cultural Affairs from Taipei City Government. Finally,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business are motivated because of their past, hoping to introduce their products and business spirit to consumers. Helping consumers to have access to culture and particularity the history of old buildings. For commercial criticism, old buildings requires more than new construction costs, so for this criticism, we should allow people to see the contribution of old buildings. In addition, the results reinforced that old buildings have more value than a simple house, and more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value, it can provide emotional appeal and symbolic meaning than a renovation of a simple house.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謝誌 iii 目次 iv 表次 vi 圖次 vi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 7 第二節 研究目的 8 第四節 名詞釋義 8 第五節 研究範圍 11 第六節 研究限制 12 第貳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舊建築再利用 13 第二節 臺灣文化資產保存法之歷史演進 18 第三節 「老房子文化運動」計劃 24 第四節 古蹟與歷史空間為餐飲空間的相關研究 30 第參章  研究方法 33 第一節  研究場域 3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6 第三節  研究流程圖 45 第四節  研究方法 46 第肆章 資料結果分析 50 第一節 樣本特性分析 50 第二節 樣本逐字稿覆核結果 51 第三節 分析單位 51 第四節 分類發展與信度 52 第五節 老房子再利用之現況 54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83 第一節 結論 83 第二節 建議 86 引用文獻 88

    八拾捌茶輪番所 (2016)。Facebook 粉絲專頁。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rinbansyo/

    王麗卿、何明泉 (2001)。公有閒置空間的文化再生:藝文展演空間企劃與經營管理之研究。台中市:逢甲大學。

    王志弘 (2003)。臺北市文化治理的性質與轉變,1967-2002。臺灣社會研究,(52),121-186。

    王惠君 (2004)。歷史建築保存維護再利用執行手冊。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王志弘 (2010)。都市社會運動的顯性文化轉向? 1990年代迄今的臺北經驗。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16),39-64。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2004)。2004 台灣文化資產保存年鑑 : 古物.古蹟.歷史建築。臺南市: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2014)。臺灣文化資產保存概況。取自http://www.boch.gov.tw/boch/frontsite/cms/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2004)。2004 文化白皮書。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打狗英國領事館文化園區(2016)。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取自http://britishconsulate.khcc.gov.tw/

    朱淑慧 (2004)。從經營觀點談歷史空間再利用修復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老屋欣力 (2010)。臺南老屋欣力。取自http://www.fhccr.org.tw/action/ballot.html

    全國法規資料庫 (2011)。文化資產保存法。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

    米洛克老房子 (2016)。Facebook 粉絲專頁。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米洛克-老房子/

    西本願寺 (2016)。維基百科。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西本願寺_(臺北市)

    邱銘珠 (2003)。以使用者感官經驗為導向的舊建築再利用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李素馨、林炳申、陳啟明 (2004)。舊建築再利用法令程序探討。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吳靖國 (2010)。質性研究:從理解「人」開始。銘傳教育電子期刊,2,20-34。

    林均蔚 (2008)。台灣餐飲空間的研究-運用敘事設計模式建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柯琬柔 (2013)。舊建築再利用的風格創新:以客庄文創產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洪愫璜 (2002)。當前台灣「歷史空間」的再利用:從資源運作的觀點來看(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亞尼克夢想村 (2015)。說著幸福的故事。取自http://sweetvillage.yannick.com.tw/

    亞尼克夢想村 (2016)。Facebook 粉絲專頁。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YannickDreamVillage/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2007)。Curitiba的藝術文化策略-六條知識線v.s化傷痕為城市美景。取自https://iyouth.youthhub.tw/iblog/docshow.php?id=15&did=35

    陳洋、張定青 (2002)。「論餐飲空間環境的主題表現」人們對餐飲已從單純的口味需要擴展到環境的全方位需要。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34(3), 260-262。

    葉乃齊 (1989)。古蹟保存論述之形成-光復後臺灣古蹟保存運動(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張家甄 (2005)。古蹟與歷史建築再利用為餐飲設施之文化與空間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黃海鳴 (2000)。臺北市文化藝術資源調查─視覺藝術空間資源委託研究案。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黃海鳴 (2003)。舊空間新視野:推動閒置空間再利用操作參考手冊。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黃仁志 (2006)。消費社會中的古蹟再利用-台北市的案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華山1914 (2016)。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取自http://www.huashan1914.com/

    紫藤廬 (2010)。關於紫藤廬。取自www.wistariateahouse.com/

    傅朝卿 (1997)。城市文化與城市美學的動力–談老屋再利用。山藝術雜誌,(10),68-73。

    傅朝卿 (2000,10月)。歷史建築的定義與意義。歷史建築保存再生研討會,台南市,臺灣。

    傅朝卿 (2001,09月)。台灣閒置空間再利用理論建構。歷史建築理念宣導與再利用案例分享澎湖區學術研討會,澎湖縣,臺灣。

    傅朝卿 (2001)。台灣歷史建築再思考。南台文化,(12)4,2-7。

    傅朝卿 (2010)。建築再利用的跨領域思維:跨領域設計與永續發展。桃園市:中原大學。

    廖慧萍 (2003)。公有閒置空間再利用評估模式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樂埔町Leputing (2016)。Facebook 粉絲專頁。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樂埔町-Leputing/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2015)。老房子文化運動 。取自http://www.culture.gov.taipei/frontsite/oldhouse/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2015)。文化快遞專題 。取自http://cultureexpress.taipei/topics_content.aspx?id=115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2015)。金飾品牌米洛克改造臺北新生北路舊屋,老房子變珠寶盒。取自http://forgemind.net/media/archives/2415

    薛育如 (2012)。舊建築再利用之經營模式(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市。

    臺灣光復 (2016)。維基百科。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zh-tw/臺灣光復

    歐弟桑的台灣慢遊筆記本 (2016)。陽明山山仔后美軍宿舍群。取自http://odie.tw/1/Taipei/USmilitaryHousing.html

    嚴亮晴 (2012)。臺南市舊建築再利用為餐飲空間之魅力因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Bloch, P. H., Brunel, F. F. & Arnold, T. J. (2003).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centrality of visual product aesthetics: Concept and measurement.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9(4), 551-565.

    Davis, F. (1979). Yearning for yesterday: A sociology of nostalgia. New York, NY: Free Press.

    Davis, D., & Cosenza, R. M. (1993). Business research for decision marketing. Belmont, CA: Wadsworth.

    Egyhor Hu (2010). New York Palota Budapestem. Retrieved from http://egykor.hu/budapest-vii--kerulet/new-york-palota-budapesten/625

    Florida, R. (2002). 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of class. New York, NY: Basic Books.

    Hassanien, A., & Tom, B. (2002). Hotel innovation through property renov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 Tourism Administration, 3(4), 5-24.

    In Venice (2013). Caffe Florian. Retrieved from http://www.in-venice.com/

    Jacoby, M. (1985). The longing for paradise: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an archetype. Toronto, ON: Inner City Books.

    Kassarhjian, H. H. (1977). Content analysis in consumer research.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4(1), 8-18.

    Charles, L. (2008). The creative city: A toolkit for urban innovations. Sterling, VA: Routledge.

    Lincoln., Y. S., & Guba, E. G. (1985). Naturalistic inquiry. California, CA: Sage Publications.

    Minichiello, V., Aroni, R., & Hays, T. (1995). In-depth interviewing: Researching people. South Melbourne, VIC: Longman Cheshire.

    New York Cafe (2015). About us New York cafe. Retrieved from http://www.newyorkcafe.hu/

    Perreault, W. D., & Leigh, L. E. (1989). Reliability of nominal data based on qualitative judgment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6(2), 135.

    Places Journal (2009). Lawrence Halprin 1916-2009. Retrieved From https://placesjournal.org/news/lawrence-halprin-remembered/

    Rubin, A., & Babbie, E. (1993). Social work methods for social work. Pacific Grove, CA: Wadsworth.

    Ryu, K., & Jang, S. C. (2007). 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s on behavioral intentions through emotions: The case of upscale restaurants. Journal of Hospitality & Tourism Research, 31(1), 56-72.

    Ryu, K., & Jang, S. C. (2008a). Dinescape: A scale for customers' perception of dining environments. Journal of Foodservice Business Research, 11(1), 2-22.

    Ryu, K., & Jang, S. C. (2008b). Influence of restaurant’s physical environments on emotion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Th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 28(8), 1151-1165.

    São Paulo Antiga (2009). Castelinho da rua apa. Retrieved from http://www.saopauloantiga.com.br/castelinho-da-rua-apa/

    UCityGuides (2011). Most beautiful cafes in the world. Retrieved from http://www.ucityguides.com/cities/top-10-cafes.html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