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張蕙婷 |
---|---|
論文名稱: |
鄭成功信仰之研究-以宜蘭地區為中心 |
指導教授: | 施志汶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9 |
中文關鍵詞: | 鄭成功 、民間信仰 、宜蘭地區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46 下載:27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鄭成功信仰於乾隆時期出現。當時只能以私祀方式進行,直至同治13年(1874)因日軍侵臺,沈葆楨為安定島內民心,上奏為鄭成功立祠,鄭成功信仰至此取得合法、公開的地位。光緒20年(1894),甲午戰敗,臺灣割讓予日本。日本為其統治之便,對鄭成功信仰相當重視,「開山神社」的建立,更可突顯鄭成功信仰之不同。藉鄭成功與臺灣之關係,拉近日本與臺灣的距離,合理化日本佔領、殖民臺灣的舉動。因此,這樣的政治動機也影響臺灣的宗教發展,宗教受到迫害之際,便以改祀鄭成功作為自保之方法。戰後臺灣,國民黨政府播遷來臺後,鄭成功成為國民黨政府與蔣中正最好的宣傳品。透過延平郡王祠的建立,官祀的進行,政府利用宗教拉攏人民的方法,從清領、日治到戰後,皆是如此。
宜蘭縣地形相當規則,地勢向西向東層層下降。這樣的地勢也影響了河川的流向,乾季時形成荒溪,雨季則河水難以宣洩,積潦成災。宜蘭素有「竹風蘭雨」之盛名,雨量之充沛,再加上每年夏秋,屢遭颱風侵襲,豪雨不斷。由於本區河川坡陡流急,加上河口地形低窪不易宣洩,常常洪水為患,積潦成災。這樣的自然條件造成宜蘭地區民眾多崇祀自然力量,也使的開發速度減緩。
西班牙亦或荷蘭時期文獻,皆可發現「噶瑪蘭」的存在,然當時並未將噶瑪蘭劃入統治版圖中。施琅攻克臺灣後,直至康熙34年(1695),清朝統治勢力始及噶瑪蘭。嘉慶15年(1810)設置噶瑪蘭廳。同治13年(1874)後,改制為宜蘭縣。日治初期,設宜蘭支廳,至於臺北縣之下;明治31年(1897)後,為簡化地方行政制度,宜蘭獨立為廳,是為宜蘭廳。大正9年(1920),為推行地方自治,設置「三郡」,分別為宜蘭郡、羅東郡、蘇澳郡,置於台北州之下。戰後初期,宜蘭地區仍隸屬台北縣管轄;民國39年(1940),新設宜蘭縣。
17世紀末期至吳沙於嘉慶元年(1796)率三籍移民入墾,於是奠定漢人集體開墾蘭陽平原的基礎。噶瑪蘭地區漢人的開發過程為典型的「官未闢而民已闢」方式。這樣的開發既無官府的保護,又面臨原住民的威脅,「聚民而居,築圍而守」是必然的方式。清廷於嘉慶17年(1812)才築城設置噶瑪蘭廳,進入官治階段。開墾之初雖稱三籍合墾,實際上漳籍卻屬多數,粵人與泉人則因械鬥關係,多數移往溪南。而溪南為墾土地因官方按籍分配後,三籍漢人空間分配更趨明顯。
清領時期,由於受到宜蘭開發時間較晚的關係,大多屬於二次移民,直接從中國渡海入蘭者亦有。宜蘭特殊的自然條件,開發過程中遭逢天災人禍不斷,該過程令入蘭移民們感念當初鄭成功開臺之貢獻,面對現實的無奈,人民只能求助於宗教的力量,鄭成功信仰因而於宜蘭地區出現。歷經數十年開墾,墾民逐漸定居下來,社區逐漸成形,「土尪仔廟」的出現表示宜蘭民眾即使生活物資缺乏,仍阻止不了其對宗教的虔誠。適逢光緒元年(1875)後,鄭成功信仰取得合法化、公開化的地位,在雙重條件的相輔相成之下,宜蘭的鄭成功信仰以「牧童捏泥偶」的方式流傳。由於此時生活環境欠佳,此時的神明鄭成功具有醫療與鎮番的作用。此階段廟宇大多位於地勢較低容易淹水的地區,亦可推論此時鄭成功「治水」功能的重要性。
日治時期由於日本對鄭成功的偏愛,使得鄭成功成為宜蘭廟宇避免被拆廟的救命丹。而宜蘭士紳則藉「國姓爺鄭成功,敬仰其反清復明的愛國情操,是為反抗異族統治之典範。」另有用意的執行,以至於宜蘭鄭成功廟宇於日治時期便是全臺之首。
戰後時期,宜蘭的鄭成功廟宇數量仍然不減,日治時期因政治改祀的廟宇沒有於戰後選擇恢復原本主祀神的身分,主要因國民黨政府將鄭成功視為民族英雄,其據臺以抗清與蔣中正據臺以抗共不謀而合,有了政府的支持,鄭成功信仰在宜蘭自然持續興盛。
壹、 中文
一、 史料
《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卷一百十二,康熙二十二年十月初十日丁未條,臺北 : 華文,1964年。
《清季申報臺灣紀事輯錄》,臺北 : 大通出版, 1987年。
《彭湖廳志》,臺北:國防研究院及中華學術院合作,1968年。
《臺案彙錄辛集》,臺灣文獻叢刊第205 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4年。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卷00178,件六,省文獻會庋藏。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明治28 年,乙種永久保存類,第3 卷第2 門。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明治28 年,甲種永久保存類,第3 卷第1 門。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明治30 年,甲種永久保存類,第3 卷。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明治31 年,乙種永久保存類,第23 卷第4 門。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編,《天地會(二)》,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0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光緒宣統兩朝上諭檔》,桂林:廣西師範大學,1996年。
伊能嘉矩,《臺灣文化志》(下),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5年。
吳大廷,《小酉腴山館主人自著年譜》,臺灣文獻叢刊第297 種,臺北 :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71年。
吳子光,《臺灣紀事》,臺灣歷史文獻叢刊(地理類),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年。
沈光文等撰,《臺灣詩鈔》,臺灣省文獻叢刊第 280 種,臺北 :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71年。
沈雲,《臺灣鄭氏始末》,臺灣文獻叢刊第15種,臺北 :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l984年。
沈葆楨,《福建臺灣奏摺》,臺灣文獻叢刊第29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年。
周鍾瑄、陳夢林等箸,《諸羅縣志》,臺北:行政院文建會,2005年。
林朝崧,《無悶草堂詩存》卷三(丙午至庚戌),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金鋐主修,《康熙福建通志臺灣府》,卷五祀典,寺廟,臺北:行政院文建會,2004年。
姚瑩,《東槎紀略》,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年。
柯培元,《噶瑪蘭志略》,臺北:行政院文建會,2006年。
胡傳,《臺灣日記與稟啟》,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年。
倪贊元,《雲林縣采訪冊》,臺北:宗青出版,1995年。
匪石,《鄭成功傳》,臺灣文獻叢刊第67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年。
徐宗幹,《斯未信齋雜錄》,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高拱乾,《臺灣府志》,臺北:行政院文建會,2004年。
婁子匡,《民俗叢書》十五,臺北:東方文化書局,1969年。
連橫,《臺灣通史》,卷二十二宗教志,臺北:黎明文化,2001年。
陳文達,《臺灣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03種,臺北:大通出版,1984年。
陳香編著,《臺灣竹枝詞選集》,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年。
陳淑均,《噶瑪蘭廳志》,臺北:行政院文獻會,2006年。
曾景來,《臺灣宗教ト迷信陋習》,臺北:南天書局,1939年。
黃典權編,《臺灣南部碑文集成》,南投:臺灣省文獻會復印臺銀本,1994年。
黃叔璥,《臺海使槎錄》,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年。
楊英,《從征實錄》,臺灣文獻叢刊第32種,臺北:大通出版,1984年。
溫國良編譯,《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宗教史料彙編》(日本明治二十八年十月至日本明治三十五年四月),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9年。
臺灣社寺宗教刊行會,《臺灣社寺宗教要覽(臺北州ノ卷)》,1933年。
臺灣總督府,《國語讀本正解》,臺北:南天書局,2003年。
臺灣總督府著,山本壽賀子、曾培堂譯,《臺灣統治概要》,臺中:大社會文化事業出版社,1999年。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調製,《臺灣堡圖》,臺北:遠流出版社,1996年。
趙爾巽等撰,《新校本清史稿‧列傳‧沈葆楨》,臺北:鼎文出版社,1987年。
增田福太郎原著,黃有興譯,《臺灣宗教信仰》,臺北:東大圖書,2005年。
蔣毓英,《臺灣府志》,卷六廟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鄭亦鄒,《鄭成功傳》,臺灣文獻叢刊第67種,臺灣:大通出版, l960年。
謝金鑾,《續修臺灣縣志》,下冊,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藍鼎元,《東征集》,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年。
羅東公學校編,林清池譯,《羅東鄉土資料》,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1999年。
二、 今人專著
仇德哉,《臺灣之寺廟與神明(三)》,臺中:臺灣省文獻會,1983年。
仇德哉,《臺灣廟神傳》,臺北:信通出版社,1979年。
內政部統計處,《中華民國八十二年臺灣地區宗教團體普查報告》,臺北:內政部統計處,1995年。
王世慶,《臺灣省通志》,卷二人民志.宗教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1年。
禾日編著,《臺灣的根與枝葉》,臺北:國家出版社,1986年。
江樹生,《梅氏日記》,英文漢聲,2003年。
江騰燦,《臺灣佛教文化的新動向》,臺北:東大圖書,1993年。
何世忠、謝進炎,《鄭成功傳奇性的一生》,臺南:世峰出版社,2000年3月。
余兆波 ,《宜蘭全鑑》,宜蘭:新宜蘭月刊社,1955年3月。
吳瀛濤,《臺灣民俗》,臺北:眾文圖書公司,1987年11月。
呂美玉、林英賢、林正芳,《宜蘭市志.地理篇》,宜蘭:宜蘭市公所,2001年。
李信成,《宜蘭市治‧政事篇》,宜蘭市:宜蘭市公所,2004年。
李亦園,《文化與修養》,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6 年。
李汝和主修,《臺灣省通志.政事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2年。
見於不著纂者,《臺南市古蹟簡介》,臺南:臺南市政府,出版年不詳。
宜蘭全鑑編輯編輯委員會,《宜蘭全鑑》,高諸觀發行,1955年。
宜蘭縣文獻委員會,《宜蘭縣志》,卷一土地志,地理篇,宜蘭:宜蘭縣政府,1960年。
宜蘭縣文獻委員會,《宜蘭縣志》,卷八人物志,宜蘭:宜蘭縣政府,1960年。
宜蘭縣文獻委員會,《宜蘭縣志》,卷三政事志,行政篇,宜蘭:宜蘭縣政府,1964年。
宜蘭縣文獻課,《宜蘭史略》,宜蘭:宜蘭縣政府民政局,1973年。
宜蘭縣政府,《宜蘭縣志》,宜蘭:宜蘭縣政府,1969年。
林正芳總編纂,《續修頭城鎮誌》,宜蘭:宜蘭縣頭城鎮公所,2002年。
林宗謨撰,《福興廟》,原稿,民國89年6月。
林玲玲,《宜蘭縣文職機關之變革》,宜蘭:宜蘭縣政府,1997年。
林美容,《祭祀圈與地方社會》,臺北: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8年。
林清池著,《太平山開發史》,羅東:浮崙小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5月。
林衡道,《臺南市市區史蹟調查報告書》,臺中:臺灣省文獻會,1979年。
林衡道,《臺灣地區神明的由來》,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9年。
林熊祥、李騰嶽監修,《臺灣省通志稿》,卷二人民志,禮俗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2年。
邱勤庭等,《大河的故事11--蘭陽溪清淨好水色》,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2002年。
施添福,《蘭陽平原的傳統聚落-理論架構與基本資料》上冊,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1996年。
范勝雄,《安平人鄭成功》,臺南:臺南市政府,2000年9月。
高致華,《鄭成功信仰》,廈門:廈門大學博士論文,2004年。
張坤三、李東明著,《宜蘭縣壯圍鄉寺廟沿革誌》,宜蘭:宜蘭縣壯圍鄉,1998年。
張珣,《文化媽祖—臺灣媽祖信仰研究論文集》,臺北:中研院民族所,2003 年。
張勝彥等編,《臺灣開發史》,臺北:國立空中大學出版,1996年。
曹永和,《臺灣早期歷史研究》,臺北:聯經出版社,1979年。
曹永義,《說俗文學》,臺北:聯經出版社,1980年。
荷西‧馬利亞‧阿瓦列斯原著,李毓中、吳孟真譯,《西班牙人在臺灣(1626-1642)》,南投:臺灣文獻館,2006年。
陳三井等撰,《鄭成功全傳》,臺北:臺灣史蹟研究中心,1979年。
陳正祥,《臺灣地誌》中冊,臺北:南天書局,1993年。
陳芳明,《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臺灣史觀》,臺北:麥田出版社,2004年。
陳玲蓉,《日據時期神道統制下的臺灣宗教政策》,臺北:自立晚報社,1992年。
陳進傳,《宜蘭傳統漢人家族之研究》,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1995年。
陳碧笙,《臺灣人民歷史》,臺北:人間出版社,1993年。
陳慶浩、王秋桂主編,《中國民間故事全集‧臺灣省》,臺北:遠流出版社,1989年。
傅朝卿,《國姓爺.延平郡王.開臺聖王:鄭成功與臺灣文化資產特展圖錄》,臺南:臺南市政府,1999年6月。
傅朝卿、詹伯望,《歷史‧文化‧傳奇-鄭成功與臺灣文化資產特展參觀手冊》,臺南:臺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1999年。
彭紹周,《臺灣道廟誌第一輯‧宜蘭縣》,臺北:中華道教文化服務有限公司,1986年。
游榮華主修,《羅東鎮志》,宜蘭:羅東鎮公所,2002年。
游謙、施芳瓏,《宜蘭縣民間信仰》,宜蘭:宜蘭縣政府,2003年。
黃雯娟,《臺灣地名辭書.卷一:宜蘭縣》,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0年。
楊正寬,《從巡撫到省主席–臺灣省政府組織調適之研究》,臺中:臺灣省新聞處,1990年。
葉永文,《宗教政治論》,臺北:揚智文化,2000年。
廖風德,《清代之噶瑪蘭》,臺北:里仁書局,1982年。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七 政治志,建置沿革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1年。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臺灣省通志》,卷二人民志,禮俗篇宗教篇,臺北:眾文出版社,1980年。
劉枝萬,《南投縣風俗志宗教篇稿》,南投:南投縣文獻委員會,1961年。
劉還月,《臺灣人的祀神與祭禮》,臺北:常民文化,2000年。
蔡相煇 ,《臺灣的王爺與媽祖》,臺北:臺原出版社,1989年。
蔡相煇,〈從歷史背景為臺灣廟宇尋定位〉,《寺廟與民間文化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5年。
蔡相煇,《臺灣的祠祀與宗教》,臺北:臺原出版社,1993年。
蔡蕙如,《與鄭成功有關的傳說之研究》,臺南:臺南市立文化中心,1998年。
鄭志明,《神明的由來‧臺灣篇》,嘉義:南華管理學院,1998年。
鄭志明,《臺灣全志》,卷九社會志,宗教與社會篇,臺北:臺灣文獻館,2006年。
礁溪鄉志編纂委員會,《礁溪鄉志》,宜蘭:礁溪鄉公所,1994年。
瞿海源編纂,《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三住民志,宗教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2年。
蘇同炳,《臺灣古今談》,臺灣:商務書局,1976年。
三、 期刊
(一) 期刊論文
王見川,〈光復前(1945)臺灣的「鄭成功」信仰〉,《民俗與文化》,4期,2007年10月,頁3-23。
石萬壽,〈王爺信仰與延平王君臣關係之探討〉,《臺灣文獻》,第60卷第1期,2009年,頁197-232。
石萬壽,〈臺南府城的城防〉,《臺灣文獻》,第30卷4期,1979年12月,頁140-166。
余光弘,〈臺灣地區民間宗教的發展—寺廟調查資料之分析〉,《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53 期,1982年,頁67-103。
李信成,〈清代臺灣中部平埔族遷徙噶瑪蘭之研究〉,《臺灣文獻》,第56卷第1期,2005年3月,頁93-130。
李豐楙,〈一個臺灣民間信仰的結構性思考〉,《東方宗教研究》,新4期,頁183-210。
周明德,〈國姓爺鄭成功的威名震動東瀛〉,《史聯雜誌》,第19期,1991年12月,頁167-177。
林茂賢,〈宜蘭俚諺〉,《宜蘭文獻雜誌》第12 期,宜蘭:宜蘭縣史館,1994年,頁73-74。
林茂賢,〈宜蘭俚諺〉,《宜蘭文獻雜誌》第26 期,宜蘭:宜蘭縣史館,1997年,頁121-122。
林茂賢,〈宜蘭俚諺〉,《宜蘭文獻雜誌》第4期,宜蘭:宜蘭縣史館,1993年,頁77-80。
林茂賢,〈宜蘭俚諺〉,《宜蘭文獻雜誌》第5 期,宜蘭:宜蘭縣史館,1993年,頁67-69。
林茂賢,〈宜蘭俚諺〉,《宜蘭文獻雜誌》第7 期,宜蘭:宜蘭縣史館,1994年,頁73-74。
林茂賢,〈宜蘭俚諺〉,《宜蘭文獻雜誌》第8 期,宜蘭:宜蘭縣史館,1994年,頁92-93。
胡月涵(Johnnes Huber)著,林偉盛譯,〈中國移民對抗荷蘭東印度公司:1652年臺灣的郭懷一事件〉,《臺灣文獻》,第53卷3期,頁94-123。
翁佳音,〈諸神讓位:鄭成功廟多現象之探究〉,《歷史月刊》,2002年12月,頁108~113。
高致華,〈側論日本人的「鄭成功信仰」〉,《臺灣風物》,2003年3月,頁9-22。
高致華,〈臺灣地區鄭成功信仰之研究〉,《史學集刊》,2006年9月,頁17-22。
高致華,〈鄭成功信仰在臺灣-異文化之各自表述〉,《東吳外語學報》,2006年6月,頁1-38。
高致華,〈日本文學作品中鄭成功之形象與魅力〉,《臺灣歷史學會會訊》,第13期,臺灣歷史學會,2002年,頁24-32。
郭明德,〈臺灣民間信仰之省思〉,《臺北文獻》直字第122 期,1997 年,頁81-97。
郭果夫,〈漫談延平郡王祠〉,《歷史月刊》,1999年1月,頁18~25。
陳進傳,〈清代噶瑪蘭的拓墾社會-從血緣、地緣、本土化觀點探討之〉,《臺北文獻》直字92期,1990年6月,頁1-49。
陳進傳,〈清代噶瑪蘭廳的建置〉,《宜蘭技術學報》,9期,人文及社會專輯,2002年12月,頁1-16。
陳漢光,〈日據時期臺灣漢族祖籍調查〉,《臺灣文獻》,第23 卷第1 期,1972 年3月,頁85-104。
楊雲萍,〈日人的鄭成功「尊重」政策〉,《臺灣的文化與文獻》,臺北:臺灣文物雜誌社,1980年,頁175-178。
溫國良,〈日據初期臺南延平郡王祠「改號」與「列格」始末〉,《臺南文化》,新47期,1999年9月,頁33-52。
董芳苑,〈開臺聖王「成」為神格「功」在漢人〉,《新臺灣新聞週刊》,112期,1998年5月,頁65。
劉枝萬,〈臺灣中部古碑文集成〉,第110號,《文獻專刊》,第5卷第3-4期,南投:臺灣省文獻會,1954年。
潘朝陽,〈臺灣民俗宗教分佈的意義〉,《師大地理研究報告》,第12期,1986年,頁143-178。
蔡相煇,〈清代臺灣之鄭成功祠祀考〉,《臺灣文獻》,第35卷第3期,1984年9月,頁37-50。
盧胡彬,〈宜蘭境內國姓爺寺廟及其信仰〉,《白沙人文社會學報》,2004年10月,頁241~264。
蕭敏如,〈論民間傳說中鄭成功形象的塑成:以臺灣與福建地區之傳佈與發展為中心〉,《臺中技術學院學報》,第2卷第7期,2006年,頁209。
鍾茂樹,〈行 到陣來看咱的廟〉,《螺訊》,第20期,無尾港文教促進會,頁23-54。
顏興,〈鄭氏家廟與延平郡王祠〉,《臺南文化》,第3卷2期,1953年9月,頁18-23。
(二) 專書論文
二宮一郎著,陳小沖譯,〈日本鄭成功研究的一個觀察-日本型華夷意識與《國姓爺合戰》〉,《鄭成功研究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廈門大學臺灣研究所歷史研究室編,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頁357-369。
王見川,〈臺灣民間信仰的研究與調查-以史料、研究者為考察中心〉,《當代臺灣宗教研究導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頁77-123。
朱榮貴,〈臺灣延平郡王信仰初探〉,《性別、神格與臺灣宗教論述》,臺北:中研院文哲所,1997年,頁141-167。
朱雙一,〈文學視野中的鄭成功-「遺民忠義精神」及其在日據時代臺灣的傳衍〉,《臺灣文學思潮與淵源》,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5年,頁25-43。
吳正龍,〈鄭成功在清史中的定位與評價〉,《鄭成功與清政府間的談判》,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頁233-269。
林美容,〈高雄縣王爺廟分析-兼論王爺信仰的姓氏說〉,《祭祀圈與地方社會》,臺北:博楊文化,2008年,頁282-321。
施添福,〈蘭陽平原傳統基層社會空間的形成及其演變〉,《「宜蘭研究」第二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李素月編輯》,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1997年,頁332-385。
翁佳音,〈人神湊熱鬧:媽祖與鄭成功信仰的一個「新」論〉,《第五屆「中國近代文化的解釋與重建」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政大文學院,2003年,頁261-278。
張政亮,〈游移於蘭陽平原上的蟠龍-從平原特性談宜蘭河河道的變遷〉,《宜蘭河生命史討論會論文集》,宜蘭:宜蘭縣政府文化局,2001年,頁139-163。
許嘉明、蔡金蓉,〈雲林縣「國姓公過股」之研究〉,《寺廟與民間文化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行政院文建會,1995年,頁129-148。
連景初,〈明延平郡王祠沿革考〉,《鄭成功復臺三百週年紀念專輯》,臺北:海內外鄭氏宗親會,1961年4月,頁85-90。
陳立武,〈「罪人」之神-清代臺灣民間秘密信仰之探討〉,《穿梭傳統與現代-中部地區歷史學研究所學術研討暨講習會論文集》,1期,臺中: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2006年12月,頁149-188。
陳志榮,〈噶瑪蘭人的宗教變遷〉,《平埔研究論文集》,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1995年6月,頁78-97。
陳芳明,〈鄭成功與施琅-臺灣歷史人物評價的反思〉,《臺灣史論文精選》(上冊),臺北:玉山社出版,1996年,頁135-156。
溫振華,〈鄭成功治水神格形成初探~以台中縣為例〉,《臺中縣開發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中縣清水鎮:中縣文化局,2003年,頁169-182。
詹素娟,〈宜蘭平原噶瑪蘭族之來源、分布與遷徙〉,《平埔族研究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1995年,頁41-76。
蔡相煇,〈從歷史背景為臺灣廟宇尋定位〉,《寺廟與民間文化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5年,頁3-18。
(三) 學位論文
王麗秋,〈戰後臺灣教科書中鄭成功之歷史論述〉,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1998年。
江仁傑,〈日本殖民下歷史解釋的競爭-以鄭成功形象為例〉,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年。
江鑀萍,〈鄭成功信仰的成立與發展〉,國立成功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1999年。
何懿玲,〈日據前漢人在蘭陽地區的開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年。
周士煌,〈鄭成功的民族學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林宏仁 ,〈 蘭陽溪南二結地區區域發展研究 〉,國立東華大學鄉土文化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張秋寶,〈蘭陽平原之開發過程與中地體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74年。
張琬玲,〈清代宜蘭溪南地區漢人拓墾勢力與地方社會(1804-1895)〉,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許淑娟,〈蘭陽平原祭祀圈的空間組織〉,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陳立武,〈從「罪人」到「義神」-臺灣民間對抗清領袖的崇祀〉,國立中興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08年。
陳純瑩,〈明鄭對台灣的經營(1661-168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游宏彬,〈蘭陽平原溪北與溪南地區發展之比較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2001年。
楊瑟恩,〈鄭成功傳說研究〉,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詹素娟,〈族群、歷史與地域-噶瑪蘭人的歷史變遷(從史前到1900)〉,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
蔡金蓉,〈「跨部落」的祭祀活動及其人群結合:以雲林縣「國姓公過股」為例〉,清華大學人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四、 口述歷史訪談紀錄
五結國安廟:楊龍泉先生
五結開山廟主委:偕水源先生
五結新安宮:吳主委
礁溪國聖廟幹事:陳振益先生
蘇澳永安宮主委:王水龍先生
蘇澳國聖廟主委:李金城先生
五、 報紙
《中華日報》,1961年4月29日,2版。
《臺灣日日新報》,大正六年(1917)三月二十八日。
《臺灣總督府報》,第194號,明治30 年11 月14 日。
《聯合報》,1953年03月01日,04版。
《聯合報》,1953年03月02日,04版。
《聯合報》,1953年07月20日,03版。
《聯合報》,1953年07月31日,03版。
《聯合報》,1955年02月09日,05版。
《聯合報》,2001年04月30日,18版。
《聯合報》,2005年05月23日,C2版。
《聯合報》,2008年09月26日,C1版,宜蘭.教育。
六、 網路
中央氣象局網站:http://www.cwb.gov.tw/V7/climate/monthlyMean/Taiwan_precp.htm
內政部民政司網站,各縣市民國99年調查寺院宮廟基本資料:http://www.moi.gov.tw/dca/03download_001.aspx?sn=12&page=0
內政部全國宗教資訊系統:http://religion.moi.gov.tw/web/04.aspx
鹿谷永隆開山廟官網:http://www.ksm.let.tw/
頭城鎮公所http://toucheng.e-land.gov.tw/releaseRedirect.do?unitID=154&pageID=5001
礁溪鄉誌網路版:http://homepage19.seed.net.tw/web@1/gxi452/jiaoxi/index.htm
羅東鎮公所http://www.lotong.gov.tw/TW/default.asp?PageId=F_M07_01_01_09L
羅東鎮公所社區園地地名尋根http://www.lotong.gov.tw/TW/default.asp?PageId=F_M07_01_01_09L
貳、 日文
一、 專書
小林里平,《臺灣歲時記》,東京:政教出版社,1910年。
山田孝使,《縣社開山神社沿革志》,臺南:社開山神社社務所,1915年。
村上重良,《國家神道》,東京:岩波,1984年。
宮本延人,《日本統治時代臺灣における寺廟整理問題》,奈良:天理教道友社,1988年。
臺灣總督府文教社會課,《臺灣に於ける神社及宗教》,臺北:臺灣總督府,1943年。
臺灣總督府編,《臺灣宗教調查報告書》,第一卷附錄,臺灣總督府,1919年。
稻垣孫兵衛,《鄭成功》,臺北:臺灣經世新報社,1929年。
二、 期刊
高致華,〈日本人の觀點から見た鄭成功のイメージ〉,《中日文化》21期,臺北:中國文化大學日研所,2002年,頁245-258。
鹽見俊二,〈臺灣統治方式とインドネシア統治方式〉,《臺灣時報》,第26卷第11號,1963年,頁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