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張芳瑜 Chang, Fang-Yu |
---|---|
論文名稱: |
北埔地區高齡者參與社區文化導覽經驗學習歷程之研究 The Study of Beipu Area Community Culture Interpretaters |
指導教授: | 林振春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3 |
中文關鍵詞: | 高齡者 、社區文化導覽解說員 、經驗學習 |
英文關鍵詞: | Elders, Community culture interpretaters, Experiential learning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0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北埔地區高齡者參與社區文化導覽解說員之經驗學習歷程,研究中採立意抽樣並進行深度訪談,抽樣之樣本為北埔地區6位高齡社區文化導覽解說員。除試圖瞭解其參與動機、工作挑戰、工作體悟與經驗學習的成效,本研究亦將訪談內容予以編碼登錄,並採質性研究分析訪談資料並討論結果。社區的高齡者具有豐富的人生閱歷以及對地方事務熟悉,是一項重要的資源,以高齡者參與社區文化導覽解說工作,可以使高齡者從工作中獲得尊重與尊嚴。而透過社區文化導覽解說的經驗學習過程,高齡者亦可不斷學習、建構知識、獲得技能並提昇自我的價值,更可以增進其與社區互動機會,傳承珍貴的文化與經驗。本研究所獲致的結論如下:
一、高齡者的學習動機包括:求知興趣、能力提昇、社會服務、社交關係及職業進展等五個取向。
二、高齡文化導覽解說員之工作挑戰為:古蹟的開放與破壞、噪音干擾與
高齡者的限制。
三、經驗學習對於個人、生活及社區有正向的意義。
This research is for the purpose of discussing the research that the elders in Beipu area participating in community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n the experiential learning. Through purposive sampling depth interviews, parent groups inhabit areas of the six senior members of the community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 To understand their motivation, challenge, understanding the work,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and interviews with conversation content to be coded to log on and use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analysis to handle interviews and discuss the results. The elders in community with precious life experiences are familiar with local affairs. It is the important resource for older adults as cultural tours of the work. They are not only senior citizens who can get the respect dignity, from the work and community and cultural navigation experience via the process of continuous learning, knowledge constructing to acquire skills and enhance self-worth, but also enhance the opportunity to interact with the community elders, the precious cultural heritage and experience to this study.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of this research:
1. The motivation of senior citizens,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five orientation: desire to learn, capacity building, social services,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career progression.
2. The elder community culture interpretations’ work challenges are : The opening and destruction of monuments, noise interference and elderly restrictions.
3. Experiential learning for individuals, life , and community has a positive meaning.
壹、中文部分
王全得(2003)。成人教育之學習與滿意度關聯性之研究。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王克先(1987)。學習心理學。臺北: 桂冠。
王志鴻(2000)。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在職進修動機取向與其創新接受度相關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已出版,嘉義。
王秀里(2004)。高雄縣市成人參與非正規學習動機與障礙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已出版,高雄。
王政彥(2002)。終生學習社區合作網絡的發展。臺北:五南。
王裕方(1998)。電腦態度與學習績效的影響因素探討-中學生網頁製作教學的實地實驗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王素琴(1995)。成人學生學習參與動機取向與教育產品利益知覺之相關性研究。國立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王淮真(2001)。旅客對導覽解說滿意度之研究-以國立故宮博物院為例。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已出版,臺北。
內政部社會司(98.7.8)。老人福利法。檢索日期:2010年7月20日,取自http://sowf.moi.gov.tw/04/02/02_1.htm
文建會地方文化館學習發展工作坊(無日期)。檢索日期:2010年7月20日,取自:http://ice-taiwan.blogspot.com/
世界衛生組織 (2007)。Global Aging-friendly cities: A Guide。檢索日期:2010年6月20日,取自http://www.who.int/ageing/age_friendly_cities/en/index.html
北埔鄉公所(2010.7.12)。北埔古蹟-慈天宮。檢索日期:2010年7月20日,取自:http://www.beipu.gov.tw/beipu/home.jsp?mserno=200801160004&serno
=200801200005&contlink=content/tourism4.jsp&menudata=BeipuMenu&level3=Y
北埔鄉公所(2010.7.12)。鄉村巡禮。檢索日期:2010年7月20日,取自: http://www.beipu.gov.tw/beipu/index.jsp
北埔鄉公所(2010.7.12)。文化館簡介。檢索日期:2010年7月20日,取自:http://www.beipu.gov.tw/beipu/home.jsp?mserno=200810140001&serno=200904020002&menudata=BeipuMenu&contlink=content/20090402164055.jsp
北埔觀光協會旅遊服務中心(無日期)。檢索日期:2010年7月20日,取自: http://home.pchome.com.tw/star/beipu/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98.11.25)。勞工保險條例。檢索日期:2010年7月20日,取自http://laws.cla.gov.tw/Chi/FLAW/FLAWDAT01.asp?lsid=FL014980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5)。文化資產保存法。檢索日期:2010年7月20日,取自http://www.cca.gov.tw/law.do?method=find&id=30
我的e政府-新竹縣社區總體營造網(無日期)。檢索日期:2010年7月20日,取自http://ti.www.gov.tw/travels_mirror.php
朱柔若譯(Neuman, W. L.著)(2000)。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臺北:揚智出版社。
朱芬郁(2004)。社區高齡智者人力資源發展及其實施策略。社區發展季刊,107,348-366。
朱敬先(1988)。教育心理學。 臺北:五南。
余紫瑛(2000)。探索教育活動影響國中學生自我概念及人際關係之實驗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已出版,臺北。
余慧玉(1999)。博物館導覽員專業知能需求之研究—以國立歷史博物館為例。國立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辛晚教(2000)。地方文化產業與國際休閒化,文化視窗,26 ,12-21。
吳俊升(1972)。教育與文化論文選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吳麗玲(2000)。博物館導覽與觀眾涉入程度之研究—以達文西特展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卓玲(1998)。歷史特定地區範圍劃定之研究─以臺南市民生綠園附近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吳芝儀、李奉儒譯(Patton, M. Q.著)(2008)。質性評鑑與研究。嘉義:濤石文化出版。
吳慶烜(2003)。影響民眾參與古蹟文化空間活動因素之研究-以台南安平古堡為例。嘉南藥理科技大學休閒保健管理系。嘉南學報,29,495-506。
李青峰(1986)。解說服務效果評估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再長、黃麗鴦(2007)。在職人士進修之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及學習績效之相關研究-以成大碩士在職專班為例。人力資源學報,7(4),1-24。
林招蓉(2004)。社區志工參與國小生命教育課程服務學習經驗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李政賢、廖志恆、林靜如譯(Flick, U.著)(2007)。質性研究導論。臺北:五南。
李惠圓、王惠君等。歷史街區再發展之成效評估──以旗山鎮中山老街研究成果報告,崑山科技大學不動產經營系,計畫編號 NSC 95-2411-H-168-001,2007年。
林佳靜(2000)。考古遺址公園的解說探討—以卑南文化公園為例。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林佩蒨(2008)。遊客對文化觀光的認知、導覽解說服務滿意度與重遊意願關係之研究—以鹿港地區為例。靜宜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林振春(1995)。社區教育的基本理念。社會建設季刊,90,19-25。
林振春(1999)。台灣社區教育發展之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林振春、吳文琴、黃明月、陳雪雲(1997)。空大高齡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行為關聯性之研究。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周伶利譯,Erik H.Erikson& Joan M. Erikson& Helen Q. Kivnick原著,2000 Erikson老年研究報告-人生八大階段。臺北: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姜氏宗親網頁(2008.10.15)。歷任墾戶首。檢索日期:2010年7月20日,取自: http://tw.myblog.yahoo.com/jw!R16ZClWRGB4VnlhH4DrNH8Gy/article?mid=248
胡幼慧、姚美華(2005)。ㄧ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信度與效度?如何抽樣?如何搜集資料、登錄與分析?臺北:巨流文化出版。
施玉娟(2002)。成人參與社區大學學習動機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已出版,嘉義。
祖靜萍(2005)。台北市松年大學學員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已出版,臺北。
洪淑媚、蘇家賢、施靜君(2005.12.23)。建國科技大學二專成人學生參與學習動機之研究。彰雲嘉大學校院聯盟2005年學術研究會論文集。
高廣孚(1987)。杜威教育思想。臺北:水牛圖書。
范瑞昭(2008)。板橋林本源園邸古蹟再利用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科教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齊力(2005)。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載於齊力, 林本炫編,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頁1-20)。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研究所。
梁慧雯(2008.6. 30)。促使成人學習轉化-經驗反思學習模式教學設計與挑戰。施國肱,E-Learning之現況及未來展望 。2008年第二屆臺灣推廣教育論壇議程,東吳大學。
溫健蠶(1997)。大學生的服務學習及學生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許金鐘(2006)。桃園縣國小教師運用文史工作室資源進行戶外鄉土教學活動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已出版,臺北。
許雅惠(2002)。成人及繼續教育: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
陳世輝(2004)。臺北市商店街區發展政策推動機制與成效之研究。銘傳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
陳其南、陳瑞華(1998)。臺灣社區營造運動之回顧。研考報導,41:21-37。
陳志樺(2002)。成人技職繼續教育參與動機與障礙因素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已出版,彰化。
陳柄輝(2006)。導覽解說實務。臺北:華立圖書服份有限公司。
陳宗鵠、徐南麗、林士堅、何中華、謝碧晴(2006)‧台北市高齡者學習需求特性之探討—以台北市萬華區老松國小學區為例‧中華技術學院學報,1-11。
陳清美(2004)。老人社會大學參與者及非參與者參與動機、參與障礙及人格特質比較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高齡者教育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如山(1998)。另一種學習-新範型學習。教育研究資訊,6(1),1-19。
陳惠玲(2009)。生命線志工服務學習經驗之研究。國立中正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惠英( 2003 )。家庭主婦參與服務學習經驗之研究-以高雄市家庭教育志工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雪雲(2000)。經驗、自我與學習。社會教育學刊,29,57-92。
陳盈方(2007)。靜宜大學生參與服務學習對於職能影響之研究。國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陳慧玲 (2003)。淡水旅遊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2003健康休閒暨觀光餐旅產官學研討會論文集。
張之榕(2008)。台北保安宮推展社區成人教育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良鏗(2007)。美國老人寄宿所學習機制在我國實施可行性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張明洵、林玥秀(1992)。解說概論。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張春興(2004)。現代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張詩悌(1997)。板橋林家花園解說效果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園藝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夏天倫(2004)。我國碩士在職專班回流教育成效之調查研究-研究生學習動機、參與障礙及學習滿意度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梁郁玲(2004)。台灣地區民宅古蹟保存爭議之探析:以台中縣四個民宅古蹟個案為例。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已出版,嘉義。
彭文松(2005)。認知風格、學習風格與思考風格之區辨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彭敏松(2005)。成人參與學校志願服務學習歷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莊淑富(2003)。高齡者參與電腦學習動機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高齡者教育所碩士論文,已出版,嘉義。
黃光南(1993)。美感與認知:美術論文集。高雄:高雄復文。
黃光南(1997)。古物保存‧維護簡易手冊。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黃富順(1985)。成人參與繼續教育動機取向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富順(2001)。成人的經驗學習。成人教育,59,2-11。
黃富順(2002)。邁向學習社會的新里程-終身學習法的研討、內容及特色。 成人教育,68,2-12。
黃富順(2004)。高齡學習。臺北:五南書局。
黃美玲(2001)。成人參與非同步遠距教育學習動機及學習意向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已出版,彰化。
黃國彥、詹火生(1992)。銀髮族之社會資源。嘉義:紅豆。
楊婷婷(1995)。解說折頁解說效果之探討—以台北市動物園大鳥籠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園藝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趙文傑(1995)。古蹟解說理論與實務。臺北:內政部。
趙孟婕(2008)。美國高齡者服務學習的實施與困境及其對我國的啟示。明新學報,34(1),335-344。
劉婉珍(1992)。美術館成人教育活動規劃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楊博顯(1994)。從學習傾向探討超媒體在設計資訊提供之應用。大同工學院機械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廖宮凰( 2004 )。婦女志工嚴務學習經驗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新竹縣政府(2007.4.28)。十三鄉鎮介紹。檢索日期:2010年7月20日,取自:http://www.hsinchu.gov.tw/modules/v3_happy/township/detail.asp?uid=376446000A
新竹縣社區網(無日期)。北埔名勝古蹟。檢索日期:2010年7月20日,取自:http://web.hsinchu.gov.tw/community/report_city.jsp?rid=J0104
新竹縣綜合發展計畫(1999)。新竹縣環境景觀資源分析。檢索日期:2010年7月20日,取自:http://wwwp.hchg.gov.tw/landscape/main/lb3-3.htm
臺灣大百科全書(2010.7.14)。金廣福公館。檢索日期:2010年7月20日,取自: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7960&Keyword=%E9%87%91
%E5%BB%A3%E7%A6%8F%E5%85%AC%E9%A4%A8
臺灣大百科全書(2010.7.14)。北埔姜阿新故宅。檢索日期:2010年7月20日,取自: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7971&Keyword=%E5%A4 %A9%E6%B0%B4%E5%A0%82
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2009.10.27)。北埔曾屋忠恕堂。檢索日期:2010年7月20日,取自:http://archives.hakka.gov.tw/frontsite/archive/fullText Search Action.do?method=fulltextSearch&fieldValueFromTemplete=JUU1JUJGJUEwJUU2JTgxJTk1JUU1JUEwJTgy
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2009.10.27)。姜氏家廟。檢索日期:2010年7月20日,取自:http://archives.hakka.gov.tw/frontsite/archive/archiveInfoDetailAction.do? method= doViewArchiveInfoDetail&caseId=SkEwODExMDAxNjI4&version =MQ==&assetsClassifyId=MS4x&isAddHitRate=dHJ1ZQ==&relationPk= SkEwODExMDAxNjI4fDE=&tableName= YXNzZXRzX2Nhc2U= &iscancel=true#
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2008.12.10)。天水堂。檢索日期:2010年7月20日,取自:http://archives.hakka.gov.tw/frontsite/archive/fullTextSearchAction.do?method
=fulltextSearch&fieldValueFromTemplete=JUU1JUE0JUE5JUU2JUIwJUI0JUU1JUEwJTgy
維基百科(2010.4.23)。天水堂(北埔)。檢索日期:2010年7月20日,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A4%A9%E6%B0%B4%E5%A0%82_(%E5%8C%97%E5%9F%94)
維基百科(2010.5.29)。國定古蹟。檢索日期:2010年6月20日,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9C%8B%E5%AE%9A%E5%8F%A4%E8%B9%9F
維基百科(2010.6.8)。北埔慈天宮。檢索日期:2010年7月20日,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C%97%E5%9F%94%E6%85%88%E5%A4%A9%E5%AE%AE
鄭熙彥(1994)。學校教育與社區發展。高雄:復文。
賴淑芬(2004)。桃園縣社區大學學員學習動機及其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葉肅科(2005)。第三代社會老年學理論觀點。空大學訊,346,99-106。
蔡幸娟(2007)。高齡者外語學習動機與學習策略關係之研究。
蔡美玉(2002)。高齡志工服務學習經驗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蔡惠民(1989)。建立台灣地區風景區解說系統服務初探,交通建設,38(9),9-16。
蔡佩珊(2005)。參與志願服務老人之生命意義探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蔡瑞敏(2006)。組織變革知覺、學習動機對學習成效之影響。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心理出版社。
關維儁、彭貴絹(1995)。成人教育資料彙編-基本、婦女、老人教育篇,成人教育叢書第12輯成人教育資料彙編。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蔣玉蟬(2006)。地方文化館與地方文化產業之研究:以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為例,博物館季刊,20(3),81-97。
魏秋雯(2003)。高雄市長青學苑高齡者參與休閒教育動機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已出版,嘉義。
顏亮一(2005)。全球化時代的文化遺產古蹟保存理論之批判性回顧。地理學報,42,1-24。
薛琴(2005)。新竹縣定古蹟姜阿新故宅調查研究。新竹:新竹市政府。
蕭勝彬(2008)。高齡者服務學習的促進策略。明新學報,1,345-359。
藍毓仁譯(Ritchie, J.和Lewis, J.主編)(2008)。質性研究方法。臺北:巨流文化。
貳、英文部分
Baltes, M.M.(1982).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dependency among nursing home residents:A social ecology analysis, In:Wills, T. A.(Ed.), Basic process in helping relationships, Academic Press:New York.
Boshier, R.(1971). Motivational orientations of adult education participants:A factor analytic exploration of Hole’s typology. Adult Education. 21(2), 3-26.
Campbell, J.P., & Pritchard, B.R. (1976)Motivation theory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 psychology. In Dunnette, M. D. (Ed.).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al and industri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Carey, T. & Blurton-Jones, M. (1996). The Experimental learning cycle as a framework for integrating multimedia case studies and task workbenches. Proceedings of ED-MEDIA '96: World conference on educational multimedia, hypermedia & telecommunications, Boston, MA. Charlottesville, VA: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mputing in Education.
Carp, F.M., A.Carp(1984). A complementary congruence model of well-being or mental health for the community elderly. In: Altman, I., Wohlwill, J., Lawton, M.P.(Eds), Elderly people and the environment, Plenum : New York.
Dewey, J. (1960). From absolutism to experimentalism. In:R. J. Bernstein(Ed.). On experience, nature and freedom. N.Y.:The Bobbs-Merrill .
Grinder A., & McCoy(1985). The Good Guide. Arizona: Ironwood Publishing.
Hiemstra, R.(1982). Elder interests in the expressive domain.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8, 143-153.
Houle, C.O.(1961).The inquiring mind. Madison: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Keller, S.(2003). Community:Pursuing the dream, living the realit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Kolb, D. (1984). Experiential learning: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
Harlen, W., & Crick, R. D. (2003). Testing and motivation for learning. Assessment in Education, 10(2), 169-207.
Kasworm, C.E.&Marienau,C.A.(1997).Principles for assessment of adult learning.In Rose , A.D. & Leahy,M.A.(Ed.)Assessing adult learning in diverse settings:Current issue and approache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Kolb, D. A.(1984).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Englewood Cliffs, N. J.:Prentice Hall.
Kotler, P.(1997). Marketing management –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Prentice-Hall:Englewood Cliffs.
Lwein, K.(1951). Field theory in social science. New York:Harper.
Maehr, M. L., & Archer, J.(1987). Motivation and school achievement. In :L. G. Katz (Ed.)Current topic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Norwood, NJ:Ablex, 85-107.
Mezirow, J. (2000). Learning to think like an adult : Core concepts of transformation theory. In :Mezirow, J. Ed., Learning as transformation: Critical prespectives on a theory in progress .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Moos, R.H.& S. Lemke(1996). Specialized living environment for older people . In:Birren, J.E., Schaie, K.W.(Eds.), Handbook of the psychology of aging,2nd ed. New York:Van Nostrand reinhold.
Morstain B.R., & Smart, J.C.(1974). Reasons for participation in adult education courses:A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group differences. Adult Education. 24(2), 83-98.
Ryan, C., & Dewar K. (1995). Evaluation the communication process between interpretatier and visitor. Tourism Management, 16(4), 295-330.
Sharpe, G.W.(1982). An overview of interpretation. Interpreting the environment .Washing:University of Washingt on .Norwood, N. J.:Ablex Publishing C.
Schunk, D. H. (1996). Learning theories: An educational perceptive. NJ: Prentice-Hall.
Stewart, G. M.(1990). Learning styles as a filter for developing service-learning interventions. In Delve, C.I., Mintz, S.D. & Stewart, G. M.(Eds.).Community service as values education.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