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湯大凰
Tang, Da-Huang
論文名稱: 情牽洛韶──湯大凰工筆花鳥畫創作論述
Love for Luoshao: Creative Discourse of Tang, Da-Huang’s Fine Brushwork Flower-and-Bird Painting
指導教授: 程代勒
Cheng, Tai-Le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20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0
中文關鍵詞: 洛韶太魯閣畫境工筆花鳥畫繪畫語言
英文關鍵詞: Luoshao, Taroko, picturesque scene, Chinese fine brushwork flower-and-bird, painting language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0023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44下載:1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內容係以地處花蓮縣秀林鄉富世村洛韶自家果園生態環境的花花草草、蟲鳥動物……等,以傳統工筆花鳥繪畫技法結合了西方的媒材作為作者創作作品的探討主題。傳統工筆花鳥繪畫中的用筆、用墨、構圖、設色、技巧之發展研究和內在人文精神的融合,使不偏重於工或文而提升藝術的原創性。加上西方繪畫使用之媒材對於客觀物象之主觀描繪。將時間、空間、古代、現代……等利用繪畫作品加以探討與解析。
    由於筆者的先生在花蓮好山好水的太魯閣國家公園區的洛韶有二甲私有土地的果園,栽培有機無毒的蔬菜、果樹……等,種植果樹的種類有水蜜桃果樹(品種:白鳳桃、黃金水蜜桃)、李子樹(品種:紅肉李、西瓜李、玫瑰李、韓國李)、枇杷樹、甜柿果樹、雪梨、蜜梨、水梨果樹,特有品種的金針花及季節性的蔬菜……等。山上的農舍是開門見山,重重疊疊的太魯閣大山就立於眼前,隨著早晚溫差變化很大,季節不同的更替,花開、花謝、蟲鳴、鳥叫,山巒景象變幻莫測,果園附近的原始林裡還有山豬、山羌、山羊、彌猴、孔雀、雉雞等的野生動物常常會跑來果園搗亂覓食呢!大自然界的景象著實充滿瑰麗而神奇,無不姿妍百態各具情趣讓人嘆為觀止。
    本文關於工筆花鳥畫所追求的特色、適意、自然、恬淡的人生境界,希望能走出傳統,面對自然,落筆亂真,賦予傳統內在的新生命。藝術的文化是歷史軌跡,從歷史軌跡中尋找自己的定位與反思,堅實地沿著自己藝術發展走向更為廣闊和精深的層面。並期望藉此論文的完成,讓筆者更努力不懈的致力於工筆花鳥畫的創新之路,以畫出在傳統與現代、藝術與生活、東方與西方;擺脫固有程式,以新的媒材、新的圖式、新色彩的繪畫語言,創造出具有時代感的藝術個性來,畫出對生活中的美好和企盼。

    Based on the flora and fauna in my orchard in Luoshao, Fushi Village, Xiulin Township, Hualien County, I created my art work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fine brushwork painting skills and media of western painting, and then examine the motif. Traditionally, fine brush painting incorporates development in strokes, ink, colors. Blended with humanism, its originality is enriched without emphasis either on technique or concept. In addition, I use media from western painting in subjective depiction of objective items. As a result, I would like to discuss and analyze time, space, antiquity, and modernity with my painting.
    As my husband owns a two hectare orchard and organic vegetable and fruit farm in Luoshao in Taroko National Park, Hualien, producing peaches, plums, loquats, persimmons, snow pears, and seasonal vegetables. Our farmhouse faces Taroko mountain, with range upon range of mountains before our eyes, and the scenery varying with different time of day and season. Blooming and withering of flowers, as well as chirping of birds and sounds of insects add more to the variety. Our orchard is often frequented by boars, Reeves’s muntjacs, goats, monkeys, peacocks, pheasants from neighboring primitive forest. Full of wonder, nature shows its breath-taking magnificence.
    Among all living creatures, I am especially fond of flowers and plants. They are serene and peaceful in appearance, gracefully standing still all day. Their tranquility calm my anxiety. Furthermore, flowers show their vigor in serenity. The seemingly calmness is blended with tension; petals, leaves, and branches are full of vitality, slowly burgeoning and growing. All these impresse me deeply on my mindset of art creation.
    This thesis probes into the characteristics, easiness, nature, loftiness of life in fine brushwork painting, with the hope of going beyond tradition and endow it with a new life through vivid depiction of nature. The culture of art is a trajectory of history. I hope to find my place and reflect upon myself in this trajectory, so as to stride toward a broader and deeper realm of art. The completion of this thesis makes it possible for me to walk on a new path in fine brushwork flower-and- bird painting with diligence, so that I can create art with zeitgeist and unique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draw my aspiration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between artistic and mundane life, between oriental and occidental culture by breaking the boundary of existing formula, media, pattern, and color.

    目 次 I 謝 誌 I 摘 要 III Abstract IV 圖 次 VI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創作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創作研究的內容和範圍 2 第三節 創作論述的理念與實踐 5 第四節 創作研究方法 6 第五節 名詞釋義 8 第二章 關於洛韶 10 第一節 變動的峽谷──太魯閣 10 第二節 洛韶的地理和人文 13 第三節 洛韶農場及生態 15 第三章 工筆花鳥畫形態的繼承與變革 26 第一節 花鳥畫是如何發展的 26 第二節 學習工筆花鳥畫的意義 29 第三節 工筆花鳥畫技法的衍變 37 第四章 工筆花鳥畫境界的生成 41 第一節 畫境的生存含義 41 第二節 花影非花畫境的美感 45 第三節 呈兩境之照 47 第五章 「情牽洛韶」工筆花鳥畫創作系列作品分析 50 作品一 掩映朝霞(大紅茶花) 50 作品二 濃情影逐(曇花) 52 作品三 玲瓏(繡球花) 54 作品四 蝶戀花(黃花萱草) 56 作品五 碗豆花 58 作品六 春訓(文殊蘭) 60 作品七 眾生(南瓜) 62 作品八 相依(雙猴) 64 作品九 秋實(獼猴甜柿) 66 作品十 密林探幽(孔雀圖) 68 作品十一 芳華和春(玉蘭山雀圖) 70 作品十二 梨花山雀 72 第六章 結 論 74 參考文獻 77

    一、 中文圖書
    于非闇,《于非闇工筆花鳥畫論》,上海:上海人民美術,2014。
    于非闇,《中國畫顏色的研究》,臺北:華正,1990。
    于非闇,《我怎樣畫工筆花鳥畫》,廣西:廣西美術,2002。
    中國文史資料編輯委員會,《中國美學史編(上)(下)》,台北:輔新,民73。
    方東美,《生生之美》,北京:北京大學,2009。
    王才勇,《現代審美哲學》,臺北:書林,2000。
    王伯敏,《中國繪畫通史(上)》,臺北:東大,民86。
    王伯敏,《中國繪畫通史(下)》,臺北:東大,民86。
    王定理,《中國畫顏色的運用與製作》,臺北:臺北藝術家,1993。
    王國維,《人間詞話》,臺北:金楓。
    王琢,《李可染畫論》,臺北:華正,民76。
    王源東、莊連東、陳建發、葉宗和,《臺灣當代水墨特殊技法》,新北:全華,2013。
    王慶生,《繪畫東西方文化的冲撞》,北京:北京大學,1991。
    孔六慶,《中國畫藝術專史》花鳥卷,江西:江西美術,2008。
    伍蠡甫,《中國畫論研究》,北京:北京大學,1983 。
    朱光潛,《美學再出發》,臺北:丹青,1987。
    朱良志,《中國藝術十講•曲院風荷》,安徽:安徽教育,2003。
    朱恆,《山水畫技法與修養百題》,杭州:西泠印社,1991。
    牟宗三,《中國哲學的特質》,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8。
    何楚熊,《中國畫論文研究》,中國社會科學,1996。
    余伯特‧達彌施(Hubert Damisch)著,董強譯,《雲的理論:為了建立一種新的繪畫史》,臺北:揚智,2002。
    吳冠中,《文心獨白》,山東:山東畫報,2007。
    宋伯元,《山水微言》,宋伯元出版,民80。
    李澤厚,《美的歷程》,臺北:三民,民91。
    李澤厚,《華夏美學》,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2001。
    阮璞,《畫學叢證》,上海:上海書畫,1998。
    周積寅,《中國畫論輯要》,江蘇:江蘇美術,1985。
    周積寅、史金城編,《談藝錄》,吉林:吉林美術,1998。
    宗白華,《美學與意境》,臺北:淑馨,民78。
    金紹健、鍾信《丹青揮灑見精神》,香港:中華書局,1993。
    郎紹君,《現代中國畫論集》,廣西:廣西美術,1995。
    徐翠華、陸強斯琴主編,《中西方繪畫理論與實用技法》,北京:中國書籍,2016。
    高劍父,《我的現代國畫觀》,臺北:華正,民78。
    張映輝,《繪畫境界生成論》,傳統畫境與現當代實踐,北京:北京清大,2013。
    張乾元,《象外之意:周易意象學與中國書畫美學》,北京:中國書店,2006。
    梁漱溟,《東西文化及其哲學》,臺北:里仁書局,民89。
    章尚正,《中國山水文學研究》,上海:上海學林,1997。
    郭因,《中國繪畫美學》,臺北:金楓,1987。
    陳玉玲、陳流、陳浩,《鏡•境女性視角藝術》,雲南:雲南人民,2013。
    陳傳席,《中國繪畫理論史》,臺北:三民,1999。
    麥可•齊莫曼(Michael Kimmelman)著,何佩樺譯,《意外的傑作》,臺北:臉 譜,2008。
    傅抱石,《中國繪畫理論》,臺北:華正,1990。
    傅抱石,《中國繪畫變遷史綱》,上海: 上海:上海古籍,1998。
    喻繼高,《大師之路──喻繼高藝術人生》,北京:北京工藝美術,2013。
    曾景祥,《水墨畫技法理論與研究》,湖南:湖南美術,2002。
    童書業 撰,《童書業說畫》, 上海:上海古籍,1999。
    馮驥才,《藝術叢見》,河南:中州古籍,2005。
    楊仁凱 主編,《中國書畫》, 上海:上海古籍,1990。
    葉朗,《中國美學史》,臺北:文津,1996。
    賈克•瑪奎(Jacques Maquet),《美感經驗》,臺北:雄獅,2003。
    賈廣健,《現代工筆名家特殊表現》,遼寧:遼寧美術,2000。
    赫俊紅,《丹青奇葩──晚明清初的女性繪畫》,北京:文物出版,2008。
    趙士林,《當代中國美學》,臺北:谷風,1988。
    劉文潭,《美學新鑰》,臺北:臺灣商務,2004。
    劉思量,《藝術心理學》,臺北:藝術家,1992。
    潘公凱,《中國現代美術之路》,北京:北京大學,2012。
    潘天壽,《20世紀中國畫》,杭州:浙江人民,1997。
    蔣采蘋,《中國畫材料應用技法》,上海:上海人民,2001。
    鄭午昌,《中國畫學全史》,上海:上海書畫,1985。
    鄭重,《與大師談藝--陳佩秋》,上海:上海古籍,2004。
    賴賢宗,《意境美學與詮譯學》,北京:北京大學,2009。
    韓璐,《水墨探赜》,杭州:中國美術學院,2015。
    顧俊編,《西方美學名著引論》,臺北:木鐸,民77。

    二、 期刊論文
    《文化歲月。洄瀾文訊2013,02─2014,12》,花蓮縣文化局。
    《洄瀾舊城》風華再現老照片專輯,花蓮縣文化局,民99。
    林炬壁著,姚誠,張政勝編,《花蓮講古》,花蓮縣市公所,民101。

    三、 網路文章資訊
    中橫公路-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Whttps://zh.wikipedia.org>zh-tw>,2019年03月20日查閱。
    情定洛韶@kiwi61730的部落格,https://kiwi61730.picket.net>post,2019月03月20日查閱。
    中部橫貫公路@※憂鬱的天空※::痞客邦::,Iuckyroger.pixnet.net>blog>post,2019年03月20日查閱。
    太魯閣國家公園,https://www.backpackers.com.tw> ,2019年05月20日查閱。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