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余淑貞
論文名稱: 台北縣新移民女性的國中子女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
指導教授: 林歐貴英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Department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Family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3
中文關鍵詞: 跨國婚姻家庭新移民女性學校生活適應
英文關鍵詞: International marriage, New immigrant female, School Life djustment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07下載:8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北縣新移民女性子女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主要目的有:(一)瞭解台北縣新移民女性子女個人及家庭背景現況。(二)瞭解台北縣新移民女性國中子女學校生活適應(自我適應、學習適應、師生關係、同儕適應)。(三)探討不同背景因素對新移民女性國中子女在學校生活適應上是否有差異存在。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輔以開放性問題,係以台北縣之公立國民中學七、八、九年級的新移民女性子女為研究對象,採分層整群取樣方式抽取樣本,共獲得有效樣本216人。調查工具根據文獻探討分析,自編「台北縣新移民女性子女學校生活適應調查問卷」。依據所得資料,主要運用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驗證假設。
    本研究的主要結果如下:
    一、新移民女性子女家庭背景現況
    (一)新移民女性子女人數漸增已漸入高峰期,母親為家中主要照顧者。
    (二)新移民女性子女家庭社經地位普遍低落,親友支持系統較為薄弱。
    (三)新移民女性子女家庭父母婚姻的結合大多為老夫少妻的組合。
    (四)新移民女性中文識字課程參與程度並不踴躍。
    (五)新移民女性子女參與校內或校外學習輔導比率低。
    二、新移民女性子女學校生活適應現況
    (一)整體而言新移民女性配偶子女學校生活適應良好。
    (二)新移民女性子女自我適應良好,並未受到母親身份影響。
    (三)新移民女性子女學習適應良好,唯主動性稍不足。
    (四)教師並不會因為其特殊身分背景而特別照顧,教育態度與其他同學一視同仁。
    (五)新移民女性子女在同儕適應上並未受到種族歧視影響。
    三、不同家庭背景現況與學校生活適應差異情形
    (一)母親這個角色與母親國籍以及其特殊的背景並不是造成新移民女性子女學校生活適應差異主要原因。

    歸納研究結果,提供給相關政府單位、學校輔導工作人員、及新移民家庭家長參考,以幫助正確認知新移民女性國中子女獲得良好適應,使其身心健全發展。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次 表目次 v 圖目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7 第三節 名詞釋義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跨國婚姻家庭的演變與特性 10 第二節 新移民女性成長趨勢及其子女就學現況 18 第三節 學校生活適應的意義與內涵 26 第四節 學校生活適應之背景差異 37 第五節 新移民女性子女學校生活適應相關研究 4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3 第二節 研究假設 55 第三節 研究對象 56 第四節 研究工具 58 第五節 研究程序 65 第六節 資料處理 67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69 第一節 新移民女性配偶子女基本資料分佈情況 69 第二節 新移民女性子女學校生活適應現況分析 89 第三節 新移民女性子女背景變項與學校生活適應之差異分析 95 第四節 新移民女性子女開放性問題彙整 11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6 第一節 結論 126 第二節 建議 129 參考文獻 134 中文部份 134 英文部分 145 附錄 147 附錄一 專家效度問卷 147 附錄二 專家效度修正意見 154 附錄三 施測說明 158 附錄四 正式問卷 159

    中文部份
    內政部統計處(2004)。外籍配偶人數統計。九十三年第六週內政部統計通報。2004年3月6日,取自http://www.moi.gov.tw/。
    教育部統計處(2004)。九十三學年度國中小外籍配偶人數概況分析。2004年12月5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Web/STATISTICS/index.htm
    內政部(2003)。外籍與大陸配偶照顧與輔導措施專案報告。檢索日期:2004年12月17日。檢索網站:http://www.ris.gov.tw。
    內政部(2004)。外籍與大陸配偶生活狀況調查報告。2005年1月2日,取自http://www.moi.gov.tw/home/home.asp。
    內政部統計處(2004)。內政統計通報九十三年第六周。2005年5月20日,取自http://www.moi.gov.tw/W3/stat/home.asp。
    內政部統計處(2005)。內政統計通報九十四年第二十九周。2005年7月21日,取自http://www.moi.gov.tw/W3/stat/index.asp。
    王光宗(2004)。台南縣東南亞外籍母親在子女入學後母職經驗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伯元(1999)。臺中縣國小原住民學童家庭因素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宏仁(2000)。社會階層化下的婚姻移民與國內勞動市場:以越南新娘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1,99-127。
    王沂釗(1994)。家庭結構、家庭關係與青少年生活適應之分析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春益(1998)。兩岸人民通婚之調查研究。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雅萍(2004)。學童依附關係與地位相關性之研究:外籍配偶與本地配偶子女之比較。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瑞仁(1984)。國民中學學生生活調適問題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鍾和(1993)。家庭結構、父母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齡慶(1992)。少數族群青少年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因素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石培欣(2000)。國民中學學生家庭環境、同儕關係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石樹培(1990)。台北縣提前入學而同學業成就與生活適應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朱大維(2004)。外籍配偶子女就讀國中小學生人數分析。教育部統計處。線上檢索日期:2005年10年16日。網址: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report/son_of_foreign/son_of_foreign_93.htm
    朱玉玲(2002)。澎湖縣外籍配偶生活經驗之探討。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朱敬先(1995)。健康心理:心理衛生。台北:五南。
    何秀珠(1994)。國小男女教師性別角色與學生學校適應、學業成就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余思靜(1999)。幼稚園大班的畢業生真的準備好了上一年級了嗎?國小新生的同儕關係與學校適應。台東師範學院學報,10,123-154。
    余啟名(1994)。國小單親兒童其學業成就、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佳蓉(2002)。隔代教養兒童與非隔代教養兒童學校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虹妮(1999)。單、雙親家庭青少年知覺之父母衝突、親子關係與其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吳淑玲(1999)。台南市國小學生家庭因素、性別角色與其自我概念、生活適應相關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淑惠(2003)。原住民寄養兒童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雅玲(2004)。新台灣之子的學前教育契機。師友月刊,441,13-16。
    吳新華(1991)。國小學童生活適應問題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報,4,199-253。
    吳新華(1993a)。適應的概念分析。初等教育學報,6,169-188。
    吳新華(1993b)。國小學童生活適應問題之研究。國教之友,44(3),27-36。
    吳新華(1996)。兒童適應問題。台北:五南圖書。
    呂美紅(2001)。外籍新娘生活適應與婚姻滿意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台灣地區 東南亞新娘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呂曙年(2002)。南台灣外籍人士感染寄生蟲之分析。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坤崇(1995)。其實您不懂我的心-談如何集怎發現適應欠佳兒童。國教之友,47(2),24-34。
    李坤崇、歐慧敏(1992)。行為困擾量表編製報告。測驗年刊,40,117-134。
    李曉晶(2002)。台灣慈暉班學生在學校生活狀況及學校適應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車達(2004)。台灣新女性移民子女之心靈探索。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職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卓石能(2002)。都市原住民學童族群認同與其自我概念、生活適應之關係研究-以高雄市原住民國小學生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
    周秀潔(2005)。外籍配偶子女學校適應-以教師的覺知與應對。
    周美珍(2001)。新竹縣外籍新娘生育狀況之探討。公共衛生,28(3),255-265。
    林玉慈(1999)。親職溝通品質與青少年生活適應、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松齡(1999)。台灣社會的婚姻與家庭:社會學的實證研究。台北:五南。
    林淑理(2000)。高職研修生自我概念、學習行為與學校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進材(1992)。城郊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生學校適應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雅婷(2005)。外籍配偶子女幼兒園生活適應之個案研究。
    林璣萍(2003)。台灣新興的弱勢學生-外籍配偶子女學校生活適應現況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特殊教育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靜佩(2004)。台灣越南出產婦女的坐月子及出為人母的經驗。高雄醫學院護理學研究碩士論文。
    邱琡雯(1999)。在地國際化:日本農村菲律賓新娘。當代,141,108-117。
    柯宇玲(2002)。新住民媽媽在台灣的春天-用心關懷外籍配偶。台北市賽珍珠基金會,取自www.psbf.org.tw/Married/debt.htm。
    柯淑慧(2004)。外籍母親與本籍母親之子女學業成就之比較研究-以基隆市小一年級學生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洪冬桂(1986)。我國大學生適應問題、因應行為、求助偏好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29,91-102。
    洪智倫(1994)。國小學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未出版。
    胡致芬(1988)。國小一年級自閉兒童學校適應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凌平(2001)。原住民國小學生族群認同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以屏東地區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夏曉鵑(1997)。女性身體貿易-台灣/印尼新娘貿易的階級、族群關係與性別分析。騷動季刊,4,10-21。
    夏曉鵑(2000)。資本國際化下的國際婚姻-以台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9,45-92。
    夏曉鵑(2002)。流離尋岸。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夏曉鵑(2003)。實踐式研究的在地實踐:以「外籍新娘識字班」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47。
    孫良誠(1995)。國小一年級學童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一個校教室的觀察。文化大學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
    孫麗娟(2003)。公共衛生護士執行外籍新娘家庭計劃管理之成效-以苗栗縣為例。台北醫學大學護理學系碩士論文。
    徐綺櫻(1993)。父母管教態度與學齡兒童行為困擾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慕蓮(1987)。個人及家庭因素影響國小新生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明珠(1999)。國小兒童關係、內外控人格傾向、社會支持與其生活及學習適應相關之研究。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涂信忠(2003)。原住民學童接受教養行為與其情緒穩定、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碩士論文。
    婁立(1986)。國中實施學科能力分組教學學生適應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文菁(2005)。外籍配偶子女學習適應現況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南投縣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張佳琪(1999)。有大陸配偶來臺居住之老年人婚姻生活調適歷程。國立陽明大學臨床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建成(1994)。台越跨國婚姻市場分析:「越南新娘」仲介業之運作。淡江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林清山(1981)。教育心理。台北:東華。
    張秋慧(2004)。跨文化家庭子女知覺父母教養方式與其學習適應之研究。
    張書銘(2002)。台越跨國婚姻市場分析:「越南新娘」仲介業之運作。淡江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鈺珮(2003)。文化差異下跨國婚姻的迷魅以花蓮縣吉安鄉越南新娘的生命經驗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慧敏(1992)。不同氣質類型國小新生學校適應之比較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家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莫麗珍(2002)。國中學生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以台灣中部地區為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千慧(1994)。出生序與父母管教方式對兒童的社會興趣及人格適應的影響。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莊明貞(1985)。國中學生學校生活素質與學校適應行為的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殷誠(2005)。從國小教師觀點探討影響外籍配偶子女學校適應之因素。
    許瑞蘭(2002)。國中生依附關係、人際問題解決態度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丁熒(1988)。教師權力類型學生參與心態與學校適應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小紅(1997)。大陸配偶來台居留、定居問題調查-兼論如何訂定其居留數額。行政大陸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
    陳李愛月(2002)。高雄市外籍新娘婚姻與家庭生活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佩足、陳小云(2003)。外籍新娘子女的語言發展問題。國小特殊教育,35,68-75。
    陳佩瑜(2003)。台灣想像與落差:十九個埔里越南新娘的故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系碩士論文。
    陳俞余(1999)。國小一年級兒童學校適應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彥穎(2001)。國小高年級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因素探討。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秋儀(1998)。國民中學中輟復學生所知覺的問題、因應方式與學校生活適應之分析研究。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系碩士論文。
    陳美容(2005)。新台灣之子的社會支持、自尊與生活滿意度之研究。
    陳美惠(2002)。彰化縣東南亞外籍新娘教養子女經驗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
    陳英豪、汪榮才、李坤崇(1994)。國中國小學生學習適應及其相關因素之比較研究。國教之友,44(3),5-14。
    陳英豪、林正文、李坤崇(1989)。國中國小學生學習適應量表編製報告。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36,1-12。
    陳郁齡(1999)。家庭功能與大學生個體化、生活適應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庭芸(2001)。澎湖地區國際婚姻調適之研究:以印尼與越南新娘為例之比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烘玉、劉能榮、周遠祁、黃秉聖、黃雅芳(2004)。台北縣新移民女性子女教育發展關注之研究。載於國立嘉義大學師範學院舉辦之「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教育輔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66-91。
    陳清花(2005)。澎湖縣新移民女性子女學校學習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論文,未出版。
    陳淑芬(2002)。升大學補習班重考生壓力源、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陳湘琪(2004)。國小一年級外籍配偶子女在智力、語文能力及學業成就表現之現況。國立台南師範學院教師進修幼教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貴龍(1987)。國民小學學生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輔導學報,10,121-141。
    陳嘉誠(2001)。台灣地區外籍新娘幸福感之探討。國立高雄醫學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碧容(2004)。外籍新娘子女家庭環境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以台灣地區東南亞籍新娘為例。國立台北護理學院醫護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曉蕙(2000)。家庭系統與國中學生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秋美(2002)。異國尋夢築巢之歷程─精神分裂病患婚娶之外籍新娘在台生活經驗探究。長庚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清ㄧ(1999)。教師教學信念、學生主觀知覺對學生學校適應之預測模式研究---階層線性模式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肇文(1996)。國小學童學校壓力、因應方式、社會之舉學校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馮厚美(2001)。靜思語教學對提升國小兒童生活適應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玉枝(1991)。國中資優學生與普通學生學習風格及學校適應之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黃玉珠(2004)。希望種子在異鄉的成長-探討越南籍配偶於產後之經驗歷程。輔仁大學護理學系碩士論文。
    黃玉臻(1997)。國小學童A型行為、父母管教方式與生活適應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妙芬(2002)。大陸新娘來台前後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模式之探討。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論文。
    黃保勝(1997)。臺中市國民小學轉學生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雅芳(2005)。新移民女性親師互動與子女學校生活感受之探究。
    黃雅婷(2000)。國中女生早晚熟與身體意象、自尊及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琬玲(2005)。東南亞外籍配偶子女的家庭環境與學校生活適應情形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艾俐(2003)。台灣之子:台灣變貌新移民潮。天下雜誌,271,95-99。
    楊俊媛(1995)。國小單雙親兒童之學校適應與其「個人特質」、「家庭特質」之關係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肅棟(1998)。原漢族別與學業成績關聯性之追蹤調查研究-以台東地區國小學童為例。台東師範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詠梅(2002)。台灣印尼籍跨國婚姻婦女之健康關注。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路渤瀛(1993)。國中生生活適應與逃學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熊淑君(2004)。新移民女性子女自我概念及人際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趙年富(1980)。影響國中學生生活適應的家庭因素。國立台灣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千嘉(2002)。大陸新娘的台灣經驗:一個社會學的觀點。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秀燕(2003)。跨文化衝擊下外籍新娘家庭環境及其子女行為表現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美芳(2001)。跨國婚姻中菲籍女性的生命述說。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焜輝(1985)。青少年不良適應行為。台北:天馬。
    劉貴珍(2000)。外籍新娘文化適應與兌現型管理制度態度之探討。大葉大學工業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樓其豪(2004)。大陸配偶服務工作經驗談。社區發展季刊,105,418~420。
    歐慧敏(1996)。國小學生因應策略與行為困擾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玉瑟(1995)。資優生的人格特質與其學習行為、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蔡奇璋(2004)。外籍配偶參與國小子女學習的障礙及其解決途徑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俊傑(1999)。父母參與及教師參與對學生學校生活適應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蔡玲雪(2004)。外籍及大陸配偶家庭子女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及其生活適應之關係研究-以台南市為例。
    蔡榮貴、楊淑朱、賴翠媛、黃月純、余坤煌、周立勳(2004)。外籍配偶子女就讀國民中小學之學習表現與學校輔導措施現況調查。國立嘉義大學師範學院承辦「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教育輔導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209-240。
    鄭夙芬(1988)。國中復學生之學校適應初探-以台北縣立國中八位副學生為例。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鄭雅雯(2000)。南洋過台灣: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台婚姻與生活探究-以台南市為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未出版。
    鄭翠娟(1998)。國小學童的父母學習歸因信念、教師行為、師生關係及其背景變項與學習適應之相關研究。台北:心理。
    盧秀芳(2004)。在台外籍配偶子女家庭環境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
    蕭昭娟(2000)。國際遷移之調適研究:以彰化縣社頭鄉外籍新娘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蕭素科(2004)。外籍配偶家庭:社會資本與社會凝聚力初探。社會發展季刊,105,133-149。
    賴明身(1990)。高職學生前程抉擇、學校適應與自我統合關係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輔導研究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佩均(2001)。原住民國小高低成就生學習適應之比較。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慶皇(2004)。外籍配偶子女學業成就及其相關因素探討。台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特殊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鍾文悌(2005)。外籍配偶子女學業表現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簡茂發(1986)。大學生適應問題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28,1-90。
    簡茂發、何金針(1987)。國中生性別角色與生活適應行為及學習成就之關係。測驗年刊,34,117-136。
    顏錦珠(2002)。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台生活經驗與適應歷程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
    魏毓瑩(2003)。在台女性大陸配偶之親職角色適應研究。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嬰幼兒保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羅婉麗(2001)。國中小學學生生活適應之訪談、評量與調查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羅皓誠(1996)。高雄地區聯考生與自學方案分發生學校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西文部分
    Anderson,S.A.(1986).Cohesion, adaptability and communication:A test of an Olson Circumplex Model hypothesis. Family Relations,35:289-293.
    Arkoff,A.(1968).Adjustment and Mental Health.New York:McGraw-Hill.
    Astone,N.M. & McLanahan,S.S.(1991).Family structure,parental practices and high school completion.American Sociologicla Review,56,309-320.
    Bartolini, L. A.(1985).problems of adjustment to school.ERIC NO.ED260833.
    Bronfenbrenner,U.(1979).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Ishii,Yuka(1996).Forward to better life:The sisuation of Asian women married to Japanese men in Japan in the 1990.Asian Women in Migration.Quezon City:Scalabrini Migration Center,pp147-164.
    Kaplan,P. S.,& Stein,J.(1984).Psychology of Adjustment. California:Wadaworth Inc.
    Ladd,G.W.(1989).Children’s social competence and supports:Precusors of early school adjustment? In B. Schneider, G.Attili,J. Nadel,& R. Weissberg(Eds.),Social competence in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pp.277-299).
    Lamborn,S.,Mounts,N.S.,Steinberg,L.,&Dornbusch,S.M.(1991).Pstterns of competence and adjustment among adolescents from anthoritarian, indulgent and neglectful families.Child Developmen,62(5),1049-1065.
    Lazarus,R. S.(1976).Patterns of adjustment. New York:McGraw-Hill.
    Martin-Huff,E.M.(1984).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al Attitudes About Education And Children’s Early Adjusment to Kindertion.(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s.No.ERIC:ED245841)
    Maslow,H.A.(1970).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2 nd ed.).New York:Harper&Row,Publishers,Inc.
    Russell,Graeme&Alan Russell.(1987).Mother-Child and Father-Child Relationsips in Middle Childhood.Child Development,58,1573-1585.
    Youngman,M.B.(1979).Assessing behavioral adjustment to school.British journal education psychology, 49 , 258-264.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