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何秉叡
Ho, Biing-Ruey
論文名稱: 含十六族(硒、碲)之過渡金屬(鐵、銅)聚合物的合成與小分子選擇性及物性之探討
指導教授: 謝明惠
Shieh, Ming-Huey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化學系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48
中文關鍵詞:
英文關鍵詞: Copper, Iron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2747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94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Se,Te ‒Fe‒Cu‒p-DCB 系統
    過去實驗室得一維單-雙股橋接 (singly-doubly linked) Z 字線型 (zigzag chain) 聚合物 [EFe3(CO)9Cu2(p-DCB)1.5]n (E = Te, 1a; Se, 1b)。另一方面,由固態反射式紫外光/可見光光譜可得知一系列含有客分子之聚合物 1a-S (S = toluene, m-xylene, p-xylene, ethylbenzene, pseudocumene, mesitylene, naphthalene) 之能隙範圍在 1.27‒1.41 eV,皆小於主體結構聚合物 1a (1.43 eV),顯示皆具半導體特性。

    Se‒Fe‒Cu 系統
    利用零維分子型環狀化合物 [{SeFe3(CO)9Cu}2(bpp)2] (1) 加入含氮配子 4,4’-trimethylenedipyridine (bpp) 研磨後,可得二維聚合物 [SeFe3(CO)9Cu2(bpp)2] (2)。此系列聚合物之能隙範圍為 1.51-1.65 eV,皆具有半導體之特性,其熱穩定區間為 90 至 175 oC 之間。此外,當化合物 [SeFe3(CO)9Cu2(MeCN)2] 與混合硫/氮之有機配子 4,4'-dipyridyl sulfide (tdpy) 研磨得到一維聚合物 [SeFe3(CO)9Cu2(MeCN)(tdpy)2]n (7)。

    Se,Te‒Fe‒Cu‒p-DCB system
    Two new one-dimensional singly-doubly linked zigzag chain polymers [EFe3(CO)9Cu2(p-DCB)1.5]n (E = Te, 1a; Se, 1b) were synthesized. In addition, the solid-state diffused reflectance spectra revealed that the energy gap of polymers 1a-S (S = toluene, m-xylene, p-xylene, ethylbenzene, pseudocumene, mesitylene, naphthalene) ranged from 1.27 to 1.41 eV, lower than that of polymer 1a (1.43 eV), which wa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C-H… interaction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polymeric derivatives.

    Se‒Fe‒Cu system
    When [{SeFe3(CO)9Cu2}2(bpp)2] (1) was treated with bpp via the liquid-assisted grinding (LAG) method, a 2D macrocyclic polymer [SeFe3(CO)9Cu2(bpp)2]n was obtained. Moreover, one-dimensional polymer [SeFe3(CO)9Cu2(MeCN)(tdpy)2]n (7), structurally anaologous to the dipyridyl-linked polymer [SeFe3(CO)9Cu2(dpy)3]n (4), was obtained from [SeFe3(CO)9Cu2(MeCN)2] with tdpy. Importantly, solid-state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a showed these Se−Fe−Cu polymers exhibited semiconducting behaviors with the low energy gaps of 1.51 eV to 1.63 eV.

    目錄 中文摘要 II ABSTRACT IV 第一章 1 1.1 摘要 1 1.2 前言 2 1.3 實驗目標 3 1.4 結果與討論 4 1.4-1 聚合物 1a、1b 與 1a-toluene、1b-toluene 之轉換關係與其固態堆疊 4 1.4-2 聚合物 1a 和 1b 與 n-hexane 或 cyclohexane 之反應 8 1.4-3 聚合物 1a及1b 對於 C8 烷基苯環化合物之選擇性 11 1.4-4 聚合物 1a、1b 對於 C9 烷基苯環化合物之選擇性 12 1.4-5 聚合物 1a、1b 對於 C10 烷基苯環化合物之選擇性 15 1.4-6 聚合物 1a 及 1b 與多苯環化合物之反應 17 1.4-7 聚合物 1a-o-xylene、1a-m-xylene、1a-p-xylene、1a-pseudocumene 及 1a-anthracene 之晶體解析 21 1.4-8 熱重分析以及元素分析 26 1.4-9 固態反射式紫外/可見光光譜探討 30 1.5 結論 31 1.6參考文獻 33 2.1 摘要 35 2.2 前言 36 2.3 實驗目標 37 2.4 結果與討論 38 2.4-1 化合物 [{SeFe3(CO)9Cu}2(bpp)2] (1) 與聚合物 [{SeFe3(CO)9Cu}2(bpp)2] (2) 之轉換關係 38 2.4-4 化合物 [SeFe3(CO)9Cu2(MeCN)2] 與含氮配子 tdpy 之研磨反應 40 2.4-5固態反射式紫外/可見光光譜探討 43 2.4-6 熱重分析 44 2.5 結論 46 2.6 參考文獻 47   圖目錄 圖1-1:(a) 聚合物 1a 之模擬 PXRD 光譜圖 (b) 聚合物 1a-toluene之實驗 PXRD 光譜圖 (c) 聚合物 1a-toluene 之模擬 PXRD 光譜圖。 5 圖1-2:(a) 聚合物 1b 之模擬 PXRD 光譜圖 (b) 聚合物 1b-toluene 之實驗 PXRD 光譜圖 (c) 聚合物 1b-toluene 之模擬 PXRD 光譜圖。 6 圖1-3:(a) 聚合物 1a 之實驗 PXRD 光譜圖 (b) 聚合物 1a 與 toluene/THF 之混和溶液於室溫放置三天之實驗 PXRD 光譜圖 (c) 聚合物 1a-toluene 之模擬 PXRD 光譜圖。 6 圖1-5:聚合物 1a 之不同位向固態堆疊圖。 7 圖1-6:聚合物 1a-toluene 之固態堆疊圖。 7 圖1-7:聚合物 1b 之不同位向之固態堆疊圖。 7 圖1-8:聚合物 1b-toluene 之固態堆疊圖。 8 圖1-9:(a) 聚合物 1a 之模擬 PXRD 光譜圖 (b) 聚合物 2 之模擬 PXRD 光譜圖 (c) 聚合物 1a 與 THF/cyclohexane 混合液研磨之實驗 PXRD 光譜圖 (d) 聚合物 1a 與 THF/n-hexane 混合液研磨之實驗 PXRD 光譜圖。 9 圖1-10:(a) 聚合物 1b 之模擬 PXRD 光譜圖 (b) 聚合物 1b 與 cyclohexane/THF 混合液研磨之實驗 PXRD 光譜圖 (c) 聚合物 1b 與 n-hexane/THF 混合液研磨之實驗 PXRD 光譜圖。 10 圖1-11:(a) 聚合物 1b 之模擬 PXRD光譜圖 (b) 相似物聚合物 1a-o-xylene 之模擬 PXRD 光譜圖 (c) 1b-o-xylene 之實驗 PXRD 光譜圖 (d) 1b-m-xylene 之實驗 PXRD 光譜圖 (e) 1b-p-xylene 之實驗 PXRD 光譜圖 (f) 1b-ethylbenzene 之實驗 PXRD 實驗光譜圖。 11 圖1-12:(a) 聚合物 1a 之模擬 PXRD光譜圖 (b) 聚合物 1a-o-xylene 之模擬 PXRD 光譜圖 (c) 1a-o-xylene 之實驗 PXRD 光譜圖 (d) 1a-m-xylene 之實驗 PXRD 光譜圖 (e) 1a-p-xylene 之實驗 PXRD 光譜圖 (f) 1a-ethylbenzene 之實驗 PXRD 實驗光譜圖。 12 圖1-13:(a) 聚合物 1a 之模擬 PXRD光譜圖 (b) 聚合物 1a-pseudocumene 之模擬 PXRD 光譜圖 (c) 1a-pseudocumene 之實驗 PXRD 光譜圖 (d) 1a-mesitylene 之實驗 PXRD 光譜圖 (e) 1a-2-ethyltoluene 之實驗 PXRD 光譜圖 (f) 1a-4-ethyltoluene 之實驗 PXRD 實驗光譜圖。 13 圖1-14:(a) 聚合物 1a 之模擬 PXRD 光譜圖 (b) 聚合物 1a 與 n-propylbenzene/THF 混合液研磨之實驗 PXRD 光譜圖 (c) 聚合物 1a 與 cumene/THF 混合液研磨之實驗 PXRD 光譜圖。 14 圖1-15:(a) 聚合物 1b 之模擬 PXRD光譜圖 (b) 聚合物 1a-pseudocumene 之模擬 PXRD 光譜圖 (c) 1b-pseudocumene 之實驗 PXRD 光譜圖 (d) 1b-mesitylene 之實驗 PXRD 光譜圖 (e) 1b-n-propylbenzene 之實驗 PXRD 光譜圖 (f) 1b-cumene 之實驗 PXRD 實驗光譜圖 (g) 1b-4-ethyltoluene 之實驗 PXRD 實驗光譜圖 (h) 1b-2-ethyltoluene 之實驗 PXRD 實驗光譜圖。 14 圖1-16:(a) 聚合物 1a 之模擬 PXRD光譜圖 (b) 聚合物 1a-toluene 之模擬 PXRD 光譜圖 (c) 1a-durene 之實驗 PXRD 光譜圖。 15 圖1-17:(a) 聚合物 1b 之模擬 PXRD光譜圖 (b) 聚合物 1b-toluene 之模擬 PXRD 光譜圖 (c) 1b-durene之實驗 PXRD 光譜圖。 16 圖1-18:(a) 聚合物 1a 之模擬 PXRD光譜圖 (b) 聚合物 1a 與 n-butylbenzene/THF 研磨之實驗 PXRD 光譜 (c) 聚合物 1a 與 isobutylbenzene/THF 研磨之實驗 PXRD 光譜 (d) 聚合物 1a 與 tert-butylbenzene/THF 研磨之實驗 PXRD 光譜。 16 圖1-19:(a) 聚合物 1b 之模擬 PXRD光譜圖 (b) 聚合物 1b 與 n-butylbenzene/THF 研磨之實驗 PXRD 光譜 (c) 聚合物 1b 與 isobutylbenzene/THF 研磨之實驗 PXRD 光譜 (d) 聚合物 1b 與 tert-butylbenzene/THF 研磨之實驗 PXRD 光譜。 17 圖1-20:(a) 聚合物 1a 之模擬 PXRD光譜圖 (b) 聚合物 1a-naphthalene 之模擬 PXRD 光譜圖 (c) 1a-naphthalene 之實驗 PXRD 光譜圖 (d) 1a-anthracene 之實驗 PXRD 光譜圖。 18 圖1-21:(a) 聚合物 1b 之模擬 PXRD光譜圖 (b) 相似物聚合物 1a-naphthalene 之模擬 PXRD 光譜圖 (c) 1b-naphthalene 之實驗 PXRD 光譜圖 (d) 1b-anthracene 之實驗 PXRD 光譜圖。 19 圖1-22:(a) 聚合物 1a 之模擬 PXRD光譜圖 (b) 化合物 3 之模擬 PXRD 光譜圖 (c) 聚合物 1a 與 0.5 當量 pyrene 研磨之實驗 PXRD 光譜圖。 19 圖1-24:(a) 聚合物 1b 之模擬 PXRD光譜圖 (b) 化合物 3 之模擬 PXRD 光譜圖 (c) 聚合物 1b 與 0.5 當量 pyrene 研磨之實驗 PXRD 光譜圖。 20 圖1-25:聚合物 [TeFe3(CO)9Cu2(p-DCB)1.5(anthracene)0.5]n (1a-anthracene) 之固態堆疊圖。 21 圖1-26:聚合物 [TeFe3(CO)9Cu2(p-DCB)1.5(m-xylene)0.5]n (1a-m-xylene) 之固態堆疊圖。 22 圖1-27:聚合物 [TeFe3(CO)9Cu2(p-DCB)1.5(o-xylene)0.5]n (1a-o-xylene) 之固態堆疊圖。 22 圖1-28:聚合物 [TeFe3(CO)9Cu2(p-DCB)1.5(p-xylene)0.5]n (1a-p-xylene) 之固態堆疊圖。 23 圖1- 29:聚合物 [TeFe3(CO)9Cu2(p-DCB)1.5(pseudocumene)0.5]n (1a-pseudocumene) 之固態堆疊圖。 23 圖1-30:聚合物 [TeFe3(CO)9Cu2(p-DCB)1.5(m-xylene)0.5]n (1a-m-xylene) 之 C-H…π 示意圖。 24 圖1-31:聚合物 [TeFe3(CO)9Cu2(p-DCB)1.5(p-xylene)0.5]n (1a-p-xylene) 之 C-H…π 示意圖。 24 圖1-32:聚合物 [TeFe3(CO)9Cu2(p-DCB)1.5(o-xylene)0.5]n (1a-o-xylene) 之 C-H…π 示意圖。 25 圖1-33:聚合物 [TeFe3(CO)9Cu2(p-DCB)1.5(pseudocumene)0.5]n (1a-pseudocumene) 之 C-H…π 示意圖。 25 圖1-34:聚合物 [TeFe3(CO)9Cu2(p-DCB)1.5(anthracene)0.5]n (1a-anthracene) 之 C-H…π 示意圖。 26 圖1-35:聚合物 1a 及相關聚合物之熱重分析光譜。 27 圖1-36:聚合物 1b 及相關聚合物之熱重分析光譜。 29 圖1-37:聚合物 1a、聚合物 1a-S (S = toluene, m-xylene, p-xylene, ethylbenzene, pseudocumene, mesitylene, naphthalene) 以及聚合物 2 之固態反射式紫外光/可見光光譜。 30 圖2-1:(a) 化合物 1 之模擬 PXRD 光譜圖 (b) 化合物 1 加入 1 當量 bpp 與 MeCN/DMF (v/v = 1/1) 研磨後之實驗 PXRD 光譜圖 (c) 聚合物 2 之模擬 PXRD 光譜圖。 …………………………………………………………………39 圖2-2:聚合物 2 之固態堆疊圖。 39 圖2- 4:聚合物 7 之一維 Z 字形結構。(省略羰基及氫原子) 41 圖2-5:(a) 聚合物 7 之模擬 PXRD 光譜圖 (b) 化合物 [SeFe3(CO)9Cu2(MeCN)2] 與一當量 tdpy 研磨之實驗 PXRD 光譜圖 (c) 化合物 [SeFe3(CO)9Cu2(MeCN)2] 與三當量 tdpy 研磨之實驗 PXRD 光譜圖 。 42 圖2-6: (a) 化合物 [SeFe3(CO)9Cu2(MeCN)2] 之模擬 PXRD 圖 (b) 化合物 [SeFe3(CO)9Cu2(MeCN)2] 加入 2 當量 tdpy 與MeCN/Et2O (v/v = 6/1) 研磨後之實驗 PXRD 圖 (c) 聚合物 7 之模擬 PXRD 圖。 42 圖2-7:聚合物 2‒7 之固態反射式紫外/可見光光譜。 43 圖2-8:聚合物 4 之固態堆疊圖 44 圖2-9:聚合物 2‒6 之熱重分析光譜。 45 圖2-10:[SeFe3(CO)9Cu2(MeCN)(dpy)1.5]n 之 TGA 圖譜。 45   表目錄 表1-1:聚合物 1a 及相關聚合物之熱重分析。 27 表1- 2:聚合物 1a-S (S = toluene, o-xylene, m-xylene, p-xylene, ethylbenzene, mesitylene, pseudocumene, naphthalene, anthracene) 之元素分析。 28 表1-3:聚合物 1b 及相關聚合物之熱重分析。 29 表1-4:聚合物 1a、聚合物 1a-S (S = toluene, m-xylene, p-xylene, ethylbenzene, pseudocumene, mesitylene, naphthalene) 以及聚合物 2 之能隙。 31 表2-1: 聚合物 2‒7 之能隙表 43

    1.6參考文獻
    1. Yaghi, O. M.; Li, G.; Li, H. Nature 1995, 378, 703.
    2. Furukawa, H.; Cordova, K. E.; O’Keeffe, M.; Yaghi, O. M. Science 2013, 341, 975.
    3. Méthivier, A. Zeolites for cleaner technologies; Imperial College Press: London, 2002.
    4. Herm, Z. R.; Bloch, E. D.; Long, J. R. Chem. Mater. 2014, 26, 323.
    5. Schneemann, A.; Bon, V.; Schwedler, I.; Senkovska, I.; Kaskel, S.; Fischer, R. A. Chem. Soc. Rev. 2014, 43, 6062.
    6. Li, J.-R.; Sculley, J.; Zhou, H.-C., Chem. Rev, 2012, 112, 869.
    7. 林建男,台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15。
    8. Tayubi, I. A.; Sethumadhavan, R. Int. J. Pharm. Pharm. Sci. 2011, 3, 212.
    9 Shriver, D. F.; Drezdon, M. A. The Manipulation of Air-Sensitive Compounds; Wiley-VCH Publishers: New York, 1986.
    10. (a) Shieh, M.; Tsai, Y.-C. Inorg. Chem. 1994, 33, 2303. (b) Bachman, R. E.; Whitmire, K. H. Inorg. Chem. 1994, 33, 2527. (c) Holliday, R. L.; Roof, L. C.; Hargus, B.; Smith, D. M.; Wood, P. T.; Pennington, W. T.; Kolis, J. W. Inorg. Chem. 1995, 34, 4392.
    11 . (a) Kubas, G. J. Inorg. Synth. 1979, 19, 90. (b) Simmons, M. G.; Merrill, C. L.; Wilson, L. J.; Bottomley, L. A.; Kadish, K. M. J. Chem. Soc., Dalton Trans. 1980, 1827‒1837.
    2.6 參考文獻
    1. a) Noro S.-I., Mizutani J., Hijikata Y., Matsuda R., Sato H., Kitagawa S., Sugimoto K., Inubushi Y., Kubo K., Nakamura T., Nat. Commun. 2015, 6, 5851; b) Cook T. R., Zheng Y.-R., Stang P. J., Chem. Rev. 2013, 113, 734−777; c) Heine J., Müller-Buschbaum K., Chem. Soc. Rev. 2013, 42, 9232−9242; d) Zhang W.-X., Liao P.-Q., Lin R.-B., Wei Y.-S., Zeng M.-H., Chen X.-M., Coord. Chem. Rev. 2015, 293−294, 263−278; e) Zhang X., Wang W., Hu Z., Wang G., Uvdal K., Coord. Chem. Rev. 2015, 284, 206−235; f) Wen T., Zhang D.-X., Liu J., Lin R., Zhang J., Chem. Commun. 2013, 49, 5660−5662.
    2. a) Furukawa H., Cordova K. E., O’Keeffe M., Yaghi O. M., Science
    2013, 341, 1230444; b) Sun L., Campbell M. G., Dincă M., Angew. Chem. 2016, 128, 3628−3642; Angew. Chem. Int. Ed. 2016, 55, 3566−3579.
    3. (a) Braga, D.; Giaffreda, S. L.; Grepioni, F.; Pettersen, A.; Maini, L.; Curzi, M.; Polito, M. Dalton Trans. 2006, 1249‒1263. (b) Kole, G. K.; Vittal, J. J. Chem. Soc. Rev. 2013, 42, 1755‒1775.
    4. 劉郁欣,謝明惠,未發表之結果。
    5. Shriver, D. F.; Drezdon, M. A. The Manipulation of Air-Sensitive Compounds; Wiley-VCH Publishers: New York, 1986.
    6. Shieh, M.; Tsai, Y.-C. Inorg. Chem. 1994, 33, 2303.
    7. (a) Kubas, G. J. Inorg. Synth. 1979, 19, 90‒92. (b) Simmons, M. G.; Merrill, C. L.; Wilson, L. J.; Bottomley, L. A.; Kadish, K. M. J. Chem. Soc., Dalton Trans. 1980, 1827‒1837.
    8. 黃宗毅,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6。
    9. 李育緯,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