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后泰
LIN, Hou-tai
論文名稱: 高職廣告設計科學生設計創造傾向與問題解決態度之研究
The Study on the Creative Tendency of Design and Problem-solving Attitude of the Students of the Department of Advertising Design in the Senior Vocational School
指導教授: 徐昊杲
Hsu, How-Gao
李基常
Lee, Ji-Char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業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98
中文關鍵詞: 高職廣告設計科設計創造傾向問題解決態度
英文關鍵詞: Senior vocational school, The Department of Advertising Design, Creative Tendency of Design, Problem-solving Attitud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70下載:4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職廣告設計科學生設計創造傾向與問題解決態度之現況,並分析不同背景學生設計創造傾向與問題解決態度的差異情形,同時進行兩者關聯性之研究。為達研究目的,首先經由文獻探討所得之理論架構發展調查問卷,受調查之有效樣本共計945名學生,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2.92%,並輔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典型相關等方法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所獲致結論如下:
     一、高職廣告設計科學生設計創造傾向表現顯著高於符合程度。
     二、高職廣告設計科學生問題解決態度表現顯著高於符合程度。
     三、高職廣告設計科學生背景變項中的性別、年級別、家長教養方式、設計競賽經驗及學校屬性等五項,對設計創造傾向表現有不同程度之影響。
     四、高職廣告設計科學生背景變項中的性別、年級別、家長教養方式、設計競賽經驗及學校屬性等五項,對問題解決態度表現有不同程度之影響。
    五、高職廣告設計科學生的設計創造傾向與問題解決態度之間具有典型相關。
    最後,依本研究結論提出九點建議,以供學校主管教育機關、教師以及後續研究參考。

    關鍵詞:高職、廣告設計科、設計創造傾向、問題解決態度

    The aims of this study are to discuss the current states of the students’ creative tendency of design and problem-solving attitude in the department of advertising design in the senior vocational school, and analyze the variations by the student background. Meanwhile it examines the correlation of creative tendency of design and problem-solving attitude. The study was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guided by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developed from archive research. The valid samples of the questionnaire contain 945 students and the valid return was 92.92%. The statistical techniques applied are descriptive statistic method, t-test , one-way ANOVA and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The states of creative tendency of design of the students of the department of advertising design in the senior vocational schoo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acceptable level.
    2.The states of problem-solving attitude of the students of the department of advertising design in the senior vocational schoo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acceptable level.
    3.The five background variables of the students of the department of advertising design in the senior vocational school, such as gender, grade, parenting style, experiences of participating, and the school category, have affected creative tendency of design to various degrees.
    4.The five background variables of the students of the department of advertising design in the senior vocational school, such as gender, grade, parenting style, experiences of participating, and the school category, have affected creative tendency of design to various degrees.
    5.The creative tendency of design and problem-solving attitude of the students of the department of advertising design in the senior vocational school show typical correlation.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9 suggestions are to educational bureau of the goverment, teachers and future related study.

    Keywords: Senior vocational school, The Department of Advertising Design, Creative Tendency of Design, Problem-solving Attitude

    謝誌I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V 目錄VII 表目錄XI 圖目錄XV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7 第四節 重要名詞釋義9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廣告設計科學生學習內涵11 第二節 設計創造傾向的內涵與其相關研究19 第三節 問題解決態度的內涵與其相關研究47 第四節 設計創造傾向與問題解決態度之相關研究7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79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79 第二節 研究對象82 第三節 研究工具87 第四節 研究步驟與實施105 第五節 資料處理109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111 第一節 高職廣告設計科學生樣本之資料分析111 第二節 高職廣告設計科學生設計創造傾向與問題解決態度之現況分析113 第三節 高職廣告設計科學生背景變項與設計創造傾向之差異分析 120 第四節 高職廣告設計科學生背景變項與問題解決態度之差異分析 134 第五節 高職廣告設計科學生設計創造傾向與問題解決態度之典型相關分析14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55 第一節 結論155 第二節 建議159 參考文獻165 附錄183 附錄一 抽樣母群體一覽表183 附錄二 高職廣告設計科學生設計創造傾向與問題解決態度調查問卷(預試問卷)187 附錄三 高職廣告設計科學生設計創造傾向與問題解決態度調查問卷(正式問卷)191 附錄四 委託調查信函(預試問卷)195 附錄五 委託調查信函(正式問卷)197

    壹、中文部分

    丁興祥、陳明穗、蔡啟通、邱皓政、李宗沅(民80)。塞浦期創造傾向量表修訂報告。測驗年刊,第38期,頁189-200。
    王文科(民78)。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王春展(民86a)。兒童情緒智力發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民國93年7月15日,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http://datas.ncl.edu.tw/theabs/1/ (編號:86NCCU0332024)
    王春展(民86b)。專家與生手間問題解決能力的差異及其在教學上的啟示。教育研究資訊,第5期,頁80-92。
    王彩雲(民92)。2004年會更好,還是更壞。動腦,第334期,頁11。
    王瑪麗(民74)。人際問題解決訓練對國中女生人際問題解決能力、態度與人際適應的影響。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民國93年7月15日,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http://datas.ncl.edu.tw/theabs/1/ (編號:73NTNU2464016)
    毛連塭(民84)。創造力的涵意及其概念的闡析。國小特殊教育,第17期,頁5。
    毛連塭(民89)。創造力研究。台北:心理。
    田振榮(民87)。影響我國高職工業類科學生創造力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NSC 87-2511-S-003-052)。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台北市就業服務中心(民89)。職業資料專輯(10)-廣告業。台北:台北市政府勞工局就業服務中心。
    李大偉、林薇、余鑑、方崇雄、蔡錫濤、游光昭、楊錦心、周麗端、蘇照雅、王鼎銘、賴志堅、朱益賢(民88)。問題導向的技學素養教學策略研究(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台北: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李吟(民87)。認知教學:理論與策略。台北:心理。
    李宗沅(民79)。組織因素與個體創造傾向之相關研究─以廣告公司創意部門為例。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民國93年7月16日,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http://datas.ncl.edu.tw/theabs/1/
    (編號:78FJU02501001)
    李淑媛(民84a)。高一學生問題解決態度、生涯不確定源與生涯決定狀態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民國93年7月16日,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http://datas.ncl.edu.tw/theabs/1/
    (編號:83NCUE0464011)
    李淑媛(民84b)。問題解決訓練在輔導上的應用。諮商與輔導,第113期,頁46-47。
    李震甌(民90)。高低學習成就學童科學問題解決能力之比較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民國93年8月25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http://datas.ncl.edu.tw/ theabs/1/ (編號:90NPTTC476014)。
    李慧賢(民85)。原住民學生創造力發展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年級、性別、教師教學創新行為、父母教養態度、社會支持與創意經驗、創造思考能力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類碩士論文,未出版。民國93年8月21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http://datas.ncl.edu.tw/theabs/1/
    (編號:NCCU0331019)。
    李錫津(民76a)。創造思考教學研究。台北:台灣書店。
    李錫津(民76b)。創造思考教學對高職學生創造力發展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民國93年8月14日,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http://datas.ncl.edu.tw/theabs/1/ (編號:75NTNU2331015)。
    沈淑蓉(民88)。廣告設計科學生創造力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民國93年8月21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http://datas.ncl.edu.tw/ theabs/1/
    (編號:87NTNU0037024)。
    呂素雯(民91)。自然科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問題解決能力、態度及學習成就之影響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民國93年7月15日,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http://datas.ncl.edu.tw/theabs/1/ (編號:91NTPTC476003)
    呂勝瑛、翁淑緣譯(民74)。創造與人生。台北:遠流。
    吳明隆(民89)。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松崗。
    吳坤銓(民85)。國小學生認知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與創造傾向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民國93年7月16日,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http://datas.ncl.edu.tw/theabs/1/
    (編號:85NKNU0331008)
    吳清山(民91)。提升學校競爭力的理念與策略。台灣教育,第613期,頁2。
    吳德邦(民77)。解題導向的數學教學策略。國教輔導,第28卷第2期,頁22-26。
    吳德邦、吳順治編譯(民78)。解題導向的數學教學策略。台北:五南。
    吳靜吉、高泉豐、丁興祥(民81)。建立Torrance圖形創造思考測驗乙式常模研究報告(輔導工作六年計劃研究報告)。台北:教育部。
    吳靜吉、高泉豐、陳甫彥(民82)。建立Torrance圖形創造思考測驗甲式常模研究報告(輔導工作六年計劃研究報告)。台北:教育部。
    周文賢(民91)。多變量統計分析:SAS/STAT使用方法。台北:智勝。
    林幸台、王木榮(民84)。威廉斯創造力測驗指導手冊。台北:心理。
    林珈夙(民86)。校長領導風格、教師創意生活經驗、教學創新行為與學校效能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民國93年8月21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http://datas.ncl.edu.tw/theabs/1/
    (編號:85NCCU3331004)。
    邱皓政(民89)。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市:五南。
    邵瑞珍、皮連生(民88)。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柳秀蘭(民84)。資優學生、普通學生、山地學生創造力與問題解決能力之比較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民國93年8月21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http://datas.ncl.edu.tw/theabs/1/ (編號:83NCUE3284001)。
    俞國良(民85)。創造力心理學。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洪榮昭、朱永裕、鄭廉鐙(民91)。科技創作能力發展分析-以第二屆「POWER TECH全國少年科技創作競賽」為例。臺灣教育,第614期,頁17。
    徐貞美(民75),國中學生學習英語動機、態度與成就之相關。師大學報,第31期,頁471-493。
    徐昊杲、邱佳椿(民91)。技職教育研究教戰手冊-SPSS基礎篇。台北:師大書苑。
    孫秀蕙、馮建三(民84)。廣告文化。台北:揚智。
    袁之琦、遊垣山(民79)。心理學名詞辭典。台北:五南。
    郭乃菁(民91)。高雄地區高中生批判思考、情緒智力與問題解決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民國93年7月16日,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http://datas.ncl.edu.tw/theabs/1/
    (編號:90NKNU0332023)
    郭有遹(民80)。發明是不可避免的嗎?。創造思考教育,第3期。頁1-11。
    郭有遹(民83)。創造性的問題解決法。台北:心理。
    郭良文(民90)。臺灣的廣告發展。台北:學富。
    郭秀枝(民83)。視覺障礙學生創造傾向、認知風格、創造動機、創造表現及其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民國93年7月16日,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http://datas.ncl.edu.tw/theabs/1/ (編號:82NTNU3284007)
    陳文雄(民63)。創造人與創造性人格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民國93年8月21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http://datas.ncl.edu.tw/theabs/1/ (編號:62NTNU3331004)。
    陳宗逸(民84)。家庭背景、教師行為、制握信念與國小學童創造思考相關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民國93年8月14日,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http://datas.ncl.edu.tw/theabs/1/
    (編號:83NPTT2212004)。
    陳李綢(民74)。表徵方式與教學策略對國小學生認知發展之成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民國93年12月19日,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http://datas.ncl.edu.tw/theabs/1/
    (編號:74NTNU2464019)。
    陳昭儀(民80)。創造歷程階段論。創造思考教育,第3期,頁46-49。
    陳昭儀(民81)。創造力的定義與研究。資優教育季刊,第44期,頁12-17。
    陳英豪、吳裕益(民70)。青少年認知發展測驗指手冊。高雄:復文。
    陳俊宏、楊東民(民88)。視覺傳達設計概論。台北:全華。
    陳淑惠(民85)。台灣地區學生創造力發展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灣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民國93年8月21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http://datas.ncl.edu.tw/theabs/1/ (編號:NCCU0331019)。
    陳龍安(民73)。創造思考教學對國小資優班與普通班學生創造思考能力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民國93年8月14日,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http://datas.ncl.edu.tw/theabs/1/
    (編號:74NTNU2464030)。
    陳龍安(民79)。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心理出版社。
    陳龍安、朱湘吉(民88)。創造與生活。台北:五南。
    教育部(民91)。創造力教育白皮書。民國93年8月6日取自「教育部資訊網」:http://140.111.1.22/english/en04/creative_c.pdf
    教育部技職司(民93)。高級職業學校設計群課程綱要(民國92年3月8日修正)。民國93年7月15日取自「教育部技職司網」:http://www.tve.edu.tw/new/board/index.asp
    教育部技職司(民93)。職業學校法現行條文(民國93年6月30日修正)。民國93年7月15日取自「教育部技職司網」:http://www.tve.edu.tw/new/board/index.asp
    教育部技職司(民93)。臺灣省公私立高級職業學校名冊 (民國93年6月15日修正)。民國93年7月15日取自「教育部技職司網」:http://140.111.1.22/school/index_b3.htm
    教育部統計處(民93)。臺灣省公私立高職概況表 (民國93年月31日修正)。民國93年12月18日取自「教育部統計處網」:http://www.edu.tw/EDU_WEB/Web/STATISTICS/index.htm
    黃淑娟(民92)。商職學生創造力傾向與問題解決態度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民國93年7月16日,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http://datas.ncl.edu.tw/theabs/1/
    (編號:91NCUE1316058)
    商業課程發展中心(民93)。廣告設計科課程標準(民國89年5月28日修正)。民國93年7月15日取自「商業課程發展中心」:http://bcc.yuntech.edu.tw/index1.htm
    許靜霙(民86)。國小學童學習風格、語文推理、創造力與問題解決之關係。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民國93年8月25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http://datas.ncl.edu.tw/ theabs/1/
    (編號:86NPTT3576003)。
    許麗玉(民82)。認知心理學-理論與應用。台北:五南。
    張文雄(民86)。專業設計人才培育研討會論文集。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張玉成(民82)。思考技巧與教學。台北:心理。
    張昇鵬(民84)。資賦優異學生後設認知能力與創造思考能力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民國93年8月21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http://datas.ncl.edu.tw/theabs/1/
    (編號:TNU2284001)。
    張春興(民78)。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民80)。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民8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 東華。
    張春興(民90)。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楊國樞(民78)。心理學。台北:三民。
    張振松(民90)。自然科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對國小學童創造力及問題解決能力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民國93年8月25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    http://datas.ncl.edu.tw/ theabs/1/ (編號:90TMTC0231004)。
    張煙(民82)。商業廣告設計。台北:藝風堂。
    葉玉珠、吳靜吉、鄭英耀(民89)。影響創意發展的個人特質、家庭及學校因素量表之發展(國家科學委員會整合型計劃結果報告編號:NSC88-2519-5-004-001-C)。台北: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彭秀玲(民75)。大學生的生活壓力與自我強度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國立臺灣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民國93年8月25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http://datas.ncl.edu.tw/ theabs/1/ (編號:74NTU02071002)。
    曾秋森(民84)。問題解決教學法-在科技教育的角色與功能之探討。中學工藝教育月刊,第28期,頁8。
    湯誌龍(民88)。高工機械科學生專業創造力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民國93年8月21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http://datas.ncl.edu.tw/ theabs/1/
    (編號:87NTNU0037038)。
    楊自強(民74)。國中生價值觀念與父母教養方式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民國93年8月22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http://datas.ncl.edu.tw/ theabs/1/ (編號:73NTNU2331013)。
    詹秀美(民77) 。國小學生創造力與問題解決能力的相關變項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民國93年8月25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http://datas.ncl.edu.tw/ theabs/1/
    (編號:77NTNU2284003)。
    賈馥茗(民65)。英才教育。台北:開明。
    趙芝瑩(民81)。國小輕度智能不足常生日常生活問題解決能力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民國93年8月25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http://datas.ncl.edu.tw/ theabs/1/
    (編號:80NCUE2284007)。
    趙明德(民92)。國小資優生與普通生人格特質與問題解決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輔導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民國93年7月16日,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http://datas.ncl.edu.tw/theabs/1/
    (編號:92NHLT1464001)
    鄭石岩(民73)。心理分析與教育。台北:遠流。
    鄭英耀(民81)。國小教師創造思考﹑批判思考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民國93年8月21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http://datas.ncl.edu.tw/theabs/1/ (編號:NCCU2331010)。
    鄭昭明(民82)。認知心理學理論與實踐。台北:桂冠。
    樊志育(民72)。廣告學新論。台北:三民。
    蔡培村(民88)。思考活動與教學。台北:五南。
    劉兆文(民84)。問題解決與其在國小數學教學的啟示。國立編譯館通訊,第8卷第3期,頁38。
    劉英台(民75)。國中生人際問題解決態度與相關變項之關係暨「人際問題解決小團體輔導方案」效果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
    賴羿蓉(民90)。「問題解決」的理論與實務。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第62 期,頁37-42。
    盧淑華(民89)。「得勝課程--問題解決」對國中生問題解決態度與行為困擾影響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民國93年7月16日,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http://datas.ncl.edu.tw/theabs/1/
    (編號:88NTCTC576031)
    鍾一先(民86)。問題解決教學策略應用於國民中學生活科技之實驗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民國93年7月16日,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http://datas.ncl.edu.tw/theabs/1/
    (編號:86NTNU6037101)
    簡真真(民71)。國小資優實驗班學生創造力與問題解決能力之發展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學院教育學刊,第4期,頁173-224。
    顏伯勤(民70)。廣告學。台北:三民。
    羅一萍(民83)。父母的傳統性、現代性、管教方式與兒童的創造力相關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民國93年8月21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http://datas.ncl.edu.tw/theabs/1/
    (編號:83NPTT2212012)。
    羅芝芸(民87)。兒童認知風格、情緒智力與問題解決能力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民國93年8月25取自「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http://datas.ncl.edu.tw/ theabs/1/
    (編號:87NKNU0332008)。
    羅素貞(民85)。問題表徵與問題解決。國立屏東師院學報,第九期,頁149-176。

    貳、英文部分

    Amabile, T.M. (1988). A mode of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in organization.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0, pp.40-167.
    Anamuah, M.J. (1986). Cognitive strategies used by chemistry students solve volumetric analysis problem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23(9), pp.759-762.
    Barrick, M.R., & Mount, M.K. (1991).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dimensions and job performance: A meta-analysis. Personnel Psychology, 44, pp1-26.
    Basadur, M. (1994). Managing the creative process. In M. A. Runco(Ed), Problem finding, problem solving, and creativity. New Jersey: blex.
    Bobic, M., Davis, E.,&Cunningham, R. (1991). The kirton adaption-Innovation inventory. Review of Public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19, pp.18-31.
    Bransford, J., & Stein, B. (1984). The IDEAL problem solver. New York : W. H. Freeman.
    Callahan, L. M. (1978). Developing creativity in the gifted and talented. Virginia:
    The council for Exception Children.
    Chi, M. T. H., Glaser, R. & Rees, E. (1982). Expertise in problem solving.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
    Cox, D. W. (1985). The Purdue Elementary Problem-Solving Inventory(PEPSI), grade level,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A preliminary study. Gifted Child Quarterly, 29(2), pp.72-73.
    Csikszentmihalyi, M. (1996). Creativity: Flow and the psychology of discovery
    and invention.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
    Davis, G. A., & Subkoviak, M, J. (1975).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of personality based test of creative potenti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12(1), pp.37-39.
    De Bono, E. (1970). Lateral thinking: Creative step by step.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Dennard, R. H. (2000 November-December). Creativity in the 2000s and beyond.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 pp.23-25.
    Dewey, J. (1910). How we think. Boston: D. C. Health.
    Duncker, K. (1945). On problem solving.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58, pp.5.
    D’Zurilla, T. J. & Goldfried, M. R. (1971). Problem solving and behavior modification.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78(1), pp.107-126.
    Frederiksen, N. (1984). Implications of cognitive theory for instruction in problem-solving.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4(3), pp.363-407.
    Foshay, R. & Kirkley, J. (1998). Principles for Teaching Problem Solving. Retrieved December 24, 2004, from http://www.plato.com/whitepapers.asp.
    Gagn, R. M. (1977). The conditions of learning (2rd ed.).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Gagn, R. M. (1980). Learnable aspects of problem solving.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15(2), pp.84-92.
    Gagn, R. M. (1985). The conditions of learning (3rd ed.).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Gardner, H. (1988). Creativity: An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1(1), pp.8-26.
    Getzels, J. W. & Csikszentmihalyi, M.(1975). From problem solving to problem finding. Perspective in Creativity. Chicago: Aldine.
    Glaser, A. L. & Holyoak, K. J. (1986). Cognition. New York: Random House.
    Guenter, E. (1985). The historical influences of creativity and its measurement. Michigan: UMI.
    Guilford. T. P. (1967 January). Creativity: Yesterday , Today and Tomorrow. Creative behavior, pp.1-13.
    Guilford, J. P. (1971). Roles of structure-of-intellect abilities in education.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 4(3), pp.3-13.
    Guilford, J. P. (1986). Creative talents: Their nature, uses, and development, Buffalo. New York: Bearly.
    Hallman, R. J. (1967). Techniques of creative teaching.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 1, pp.325-330.
    Hatch, L. (1988). Problem-solving approach. Council on Technology Education, 37, pp.88-89.
    Hayes, J. R., Waterman, D. A., & Robinson, C. S. (1977) Identifying relevant aspects of problem text. Cognitive Science, 1, pp.297-313
    Heppner, P. P., & Petersen, C. H. (1982).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ications of a personal Problem-Solving Inventory.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29(1), pp.66-75.
    Hilgard, E. R. et al. (1962).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New York: Harcourt, H., Brace & World.
    Hunt, E. (1994). Problem solving.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5, pp.215-231.
    Jereb, J. (1996). The technical problem and its didactic func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91699)
    Krulik, S. & Rudnick, J. (1980). Problem solving: A handbook for teachers. Boston: Allyn and Bacon.
    Leonard, D. A. & Swap, W. C. (2000). When sparks fly.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Margison, J. (2004). Effects of a Creativity Training Program on Creative
    Abilities and Self-Concept in Monolingual and Bilingual Elementary
    Classrooms (Book).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 26 (2), pp.113.
    Maslow, A. (1959). New knowledge’s human values. New York: Arkana.
    Maier, N. R. F. (1970). Problem solving and creativity in individuals and groups. CA: Brooks-Cole.
    Mayer, E. R. (1985). Learning in complex domains: a cognitive analysis of computer programming. Psychology of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19, pp.89-130.
    Mayer, E. R. (1992). Thinking, Problem Solving, Cogniton. New York: Freeman.
    Mccrae, R. R. (1987). Creativity , divergent thinking, and openness to experienc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2, pp.1258~1265.
    Mioduser, D. & Kipperman, D. (2002). Evaluation/Modification Cycles in Junior High Students' Technologic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Design Education, 12(2) , pp.23-38.
    Parnes, S.J. (1967). Programming creative behavior. New York: State Univerity
    Pettit, G. S. (1988). Early family experience, social problem solving patterns, and children’s social competence. Child Development, 59(1), pp.107-120.
    Polya, G. (1957).How to solve it : A new aspect of Mathematics method (2nd ed.). New York: Princeton University .
    Polya, G. (1973). How to solve it.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olya, G. (1981). Mathematical discovery: On understanding, learning, and teaching problem solving.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Poole, M. (1980). Creativity across the curriculum. North Sydney: George & Allen & Unwin Australia Pty.
    Renkl, A. A., Atkinson, R., Maier, U. H., & Staley, R. (2002). From Example Study to Problem Solving: Smooth Transitions Help Learn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 70(4), pp.293-315.
    Richards, R. L. (1988). A comparison of selected Guildford and Wallach – Kogan creative thinking tests in conjunction with measures of intelligence.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 1(2), pp.10.
    Robinson, A. G., &Stern, G. (1977). Corporate creativity. San Francisco: Berrett Koehler, Inc.
    Rogers, C. (1959). Toward a theory of creativity. New York : Harper & Row.
    Rookey, T. J. (1973). Pennsylvania assessment of creative tendency. New Jersey: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 Princeton.
    Rowe, A. H. (1985). Problem solving and intelligence.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Runco,M.A. (1996). Personal explicit theories of creativity. The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 32(1), pp.1-17.
    Shumilov, A. E. (1997). Artificial audiovisual environment for developing creative abilities of children. 30(2), pp.154.
    Skinner, B. F. (1974). About Behaviorism. New York: Vintage Books.
    Stein, M. I. (1967). Creativity and culture. New York: Harper.
    Sternberg, R. J. (1985). The nature of creativity.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ternberg, R. J. (1996). Cognitive Psychology. Orlando, Floride: Harcourt Brace
    College.
    Stokes, P. D. (2001). Variations on Guilford's Creative Abilities.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 13 (3), pp.277.
    Torrance, E. P. (1962). Guiding creative talent .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Englewood Cliffs.
    Torrance, E. P. (1972). Can we teach children to think creatively?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 6, pp.114-143.
    Torrance, E. P. (1974). Torrance tests of creative thinking : Direction manual and
    scoring guide(figural test from B). New Jersey : Research Edition Personnel.
    Torrance, E. P. (1975).Assessing children , teachers and parents against the ideal child criterion. Gifted Child Quarterly,19(2), pp.130-139.
    Torrance, E. P., & Orlow, E, B. (1984). Torrance tests of creative thinking streamlined (revised)manual. Ill: Scholatstic-Testing Service.
    Wallas, G. (1926). The art thought.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Williams, F. E. (1971). Assessing pupil-teacher behaviors related to a cognitive – affective teaching model.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 in Education, 4, pp.14-22.
    Williams, F. E. (1980).Creativity Assessment Packet ; Manual. New York: D.O.K.
    Williams, K. M. (2003). Writing about the Problem-Solving Process To Improve Problem-Solving Performance. Mathematics Teacher, 96(3), pp.185-187.
    Woodman, R. H., Sawyer, J. E., & Griffin, R. W. (1993). Toward a theory oforganizational creativity.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8(2), pp.293-321.
    Woolfolk, A. E. (1987). Educational psychology, (3rd Ed.).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