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邱立荷
Chiu, Li-He
論文名稱: 小津安二郎的鏡頭表現:以《晚春》與《東京物語》為例
The Presentation of Yasujiro Ozu's Shot:Late Spring and Tokyo Story
指導教授: 陳瑞文
Chen, Zuei-W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7
中文關鍵詞: 小津安二郎鏡頭情節空間
英文關鍵詞: Ozu, Yasujiro, shot, plot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FA.048.2018.A10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51下載:4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旨要探討小津安二郎(Ozu Yasujiro, 1903-1963)的獨特鏡頭,透過文獻分析法,以摘錄德勒茲(Gilles Deleuze, 1925-1995)在《電影2:時間影像》的論述,探究對於現代電影的表現手法,再對於《晚春》與《東京物語》影像的分析,歸納出有別於古典電影,小津所具有的現代電影特質。
    小津的獨特,可從「無關緊要的空鏡頭」的面向上看。第一,在不會幫助情節發展的物品或風景上,每有任何攝影機運動的停留很漫長的時間,或者太多瑣碎的家常話。第二,時常省略掉「關鍵時刻」,這個關鍵時刻對古典好萊塢電影是很重要的。因此,從這兩點可以結論出,小津的電影不是為了情節的張力而存在的,他只是呈現鏡頭的本質。

    The thesis is to explore Ozu’s unique shot, cited Deleuze’s Cinema 2: The Time-Image with literature analysis. Study the modern cinema how to express, and the film of Late Spring and Tokyo Story to generaliz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lassical and modern cinema.

    The unique of Ozu’s movie could be seen from “the shot of trivial things”. First, its shot always stays a long time on the thing without any movement or display too much ordinary conversation which wouldn’t help the plot to develop. Second, Ozu always omits “the critical moment” that has important meaning to Hollywood.Therefore, from this two points, we can make a conclusion that Ozu’s movie is not being for the tension of the plot, he just to display the essence of shot.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6 第三節 文獻分析 14 第四節 研究限制 31 第二章 小津獨特的鏡頭 34 第一節 180度軸線的好萊塢與小津的不連貫鏡頭 35 第二節 不連貫鏡頭下的空間 43 第三節 《晚春》的花瓶 49 第四節 時間的表現方式 54 第三章 鏡頭下的人物 63 第一節 形單影隻 63 第二節 失衡與平衡 68 第三節 對於父母的態度 73 第四節 暗示的處理 77 第四章 人物缺席的影像分析 87 第一節 無關情節的鏡頭 87 第二節 空景所產生的觀念:自然現象 94 第三節 家裡的鏡頭 98 第五章 小津的現代性 103 第一節 現代電影:「剪輯」的拋棄 103 第二節 現代電影的日常性 108 第三節 影像本質的回歸 112 第六章 結論 120 第一節 各章相互關係 121 第二節 各章重點歸納與整理 122 第三節 歷程與反思 127 圖版 129 參考書目 182

    參考書目
    (ㄧ)中文文獻
    專書
    王志欽著,《在巴洛克與禪之間尋找電影的空缺 : 馬克斯歐弗斯與小津安二郎電影中美學的呈現》,台北市:開學文化出版,2014。

    李焯桃&舒明編輯,《小津安二郎百年紀念展 = Ozu Yasujiro 100th anniversary》,香港: 香港藝術發展局出版,2003。

    侯孝賢總編輯,《尋找小津 :一位映畫名匠的生命旅程》,高雄市 : 高市電影圖書館出版,2003。

    譯本
    安德烈・巴贊(André Bazin)著,崔君衍譯,《電影是什麼?》,台北:遠流出版,1995。

    唐納・李奇(Donald Richie)著,李春發譯,《小津安二郎的電影美學》,臺北市 :中華民國電影圖書館出版,1983。

    大衛・鮑德威爾(David Bordwell),克莉絲汀.湯普遜(Kristin Thompson)著,廖金鳳譯,《電影百年發展史》,臺北市 : 美商麥格羅.希爾出版,1998-1999。

    大衛・鮑德威爾(David Bordwell)與克莉絲汀・湯普遜(Kristin Thompson) 著,陳旭光譯,《世界電影史》,北京市 : 北京大學出版,2004。

    雅瑟・丹托著(Arthur C. Danto),林雅琪&鄭惠雯譯,《在藝術終結之後:當代藝術與歷史藩籬》,台北市:麥田,2004。

    唐納・李奇(Donald Richie)著,連城/譯,《小津》,上海市 : 上海譯文出版,2009。

    大衛・鮑德威爾(David Bordwell),克莉絲汀.湯普遜(Kristin Thompson)著,曾偉禎譯,《電影藝術 : 形式與風格》,臺北市 : 麥格羅希爾出版,2013。

    大衛・鮑德威爾(David Bordwell),克莉絲汀.湯普遜(Kristin Thompson)著,曾偉禎譯,《電影藝術 : 形式與風格》,臺北市 : 麥格羅希爾出版,2016。

    吉田喜重著,周以量譯,《小津安二郎的反電影》,北京市:世界圖書出版,2015。

    吉爾・德勒茲(Gilles Deleuze)著,黃建宏譯,《電影二》,臺北市 :
    遠流出版,2003。

    路易斯・吉奈堤(Louis Giannetti) 著,焦雄屏譯,《認識電影》,臺北市 : 遠流出版,2005。

    小津安二郎著,陳寶蓮譯,《我是賣豆腐的,所以我只做豆腐。》,臺北:新經典圖文傳播出版,2013。

    田中真澄著,周以量譯,《小津安二郎周游》,桂林市 :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2009。

    佐藤忠男著,廖祥雄譯,《日本電影的巨匠們》,臺北:志文出版,1985。

    佐藤忠男著,仰文淵譯,《小津安二郎的藝術》,北京市 : 中國電影出版,1989。

    貴田庄著,嚴可婷譯,《小津安二郎的餐桌》,台北市:田園城市文化,2015。

    蓮實重彥著,周以量譯,《導演小津安二郎》,北京市:中信出版出版,2012。

    碩博論文
    葉思薇著,《小津安二郎電影暨其美學涵意初探 : 以久松真一禪觀為研究進路》,桃園市,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2004。

    林家鵬著,《從主題、形式與風格看王禎和與小津安二郎創作美學之異同》, 台南市,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2010。

    王華進著,《生活詩學視野中的小津安二郎電影研究》,山東省,山東藝術學院電影學,2012。

    顧小勇著《鏡語中的時空、生活與詩意 : 侯孝賢、小津安二郎電影研究》,重慶市,西南大學電影學,2012。

    豆耀君著,《以《晚春》“嫁女”系列影片為重點》,雲南省,雲南藝術學院,2012。

    期刊
    張昌彥著,〈「小市民電影」的導演--小津安二郎〉收於《世界電影》,148, 頁60-64,1981。

    劉森堯著,〈風格和題材--從小津安二郎到布烈松〉收於《世界電影》,168, 頁58-59,1982。

    張昌彥著,〈小津安二郎--九十冥誕紀念特輯〉收於《影響電影雜誌》,44,頁36-65,1993。

    達雷爾・戴維斯(Darrell W. Davis)著,葉月瑜譯〈小津的母親〉收於《電影欣賞》,14:3=81,頁94-105,1996。

    彭怡平;張昌彥著,〈被犧性的女人與苦命的男人〉收於《電影欣賞》,
    15:6=90,頁16-19,1997。

    高肖梅著,〈三種境界.百般情緒--小津、溝口與山田洋次〉收於《電影欣賞》,15:6=90,頁20-22,1997。

    達雷爾・戴維斯(Darrell W. Davis)著,葉月瑜譯〈無可言狀[小津安二郎的電影風格] 〉收於《電影欣賞》,15:1=85,頁11-15,1997。

    許炎初著,〈從中國文化看小津安二郎的電影詩學中的家庭世界〉收於《鵝湖學誌》第25期,頁245-276,2000。

    劉建華著,〈重探「尋找小津」反映的當代影像危機〉收於《二十一世紀》,57,頁101-108,2000。

    厚田雄春著,邱淑婷譯,〈談小津低位置攝影的祕密〉,收於《印刻文學生活誌》, 4,頁134-136,2003。

    許綺玲著,〈器皿之美--小津安二郎的電影〉收於《印刻文學生活誌》, 4,頁137-141,2003。

    劉大任著,〈邂逅小津〉收於《印刻文學生活誌》, 4,頁142-145,2003。

    王明煌著,〈日本映畫巨匠及其電影美學--溝口健二、小津安二郎、成瀨已喜男〉收於《文化視窗》,58,頁10-16,2003。

    許炎初著,〈從「原型辯證」的觀點看小津安二郎電影中家庭、社會與自然的關係〉,收於《鵝湖月刊》第367期,頁34-41,2006。

    達雷爾・戴維斯(Darrell W. Davis)著,姚立群譯,〈小津安二郎的反電
    影〉,收於《電影欣賞》24:2=126,頁95-97,2006。

    侯孝賢著,〈再看小津 梭織電影感情〉,收於《大墩文化》,42 2007.07,頁31-34,2007。

    占英著,〈試論小津安二郎電影的極簡主義〉,收於《電影評介》,18:,2008。

    毛尖著,〈例外:論小津安二郎〉,收於《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Vol.21.No.2,2008。

    聶欣如著,〈試論小津安二郎電影的'軸線'問題〉,收於《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9 (2): 165-170,2008。

    吳娜著,〈小津的家庭題材與家庭角色〉收於《世界電影》,2: 189-192,2008。

    李拜倫著,〈離我們更近的小津 《步履不停》〉收於《電影世界》,5:,2009。

    徐抒晨著,〈裂變中的東方家庭與電影美學——論小津安二郎的影像價值〉,收於《藝術百家》,25 (A02): 235-237,2009。

    于麗娜著,〈從《咖啡時光》看侯孝賢與小津安二郎創作觀念的不同〉,收於《電影文學》,3: 32-33,2010。

    宋怡如著,〈影像中的東方意象——論小津安二郎與侯孝賢電影創作風格的異同〉著,收於《中國地市報人》,10: 104-106,2010。

    李光貞著,〈恬淡之美:小津安二郎的電影〉,收於《電影評介》,Issue 11, p.10-11, 15,2011。

    西溳著,〈美麗、善良的孝子 欣賞小津安二郎的《東京暮色》隨筆之二〉,收於《家庭影院技術》,2: 108-108,2011。

    肖成剛著,〈東方電影經典,民族文化風貌——評析小津安二郎電影《晚春》的導演藝術〉,收於《文藝生活》,中旬刊, 11: 144-145,2011。

    趙荔紅著,〈小津安二郎:生若浮草〉,收於《福建藝術》,1: 61-62,2011。

    豆耀君著,〈從《秋刀魚之味》看小津安二郎電影的劇作模式〉,收於《電影文學》Issue 19, p. 111-112,2011。

    豆耀君著,〈論小津安二郎電影中的家庭倫理觀〉,收於《電影評介》,4: 7-9,2011。

    宮洪琳著,〈生之況味——論小津和他的電影《東京物語》〉,收於《電影評介》,02: 7-8,2012。

    黃澤原著,〈日本民族電影大師小津安二郎創作淺析〉,收於《神州》,05:175-175,2012。

    趙曉昉著,〈小津:宛如一杯清茶〉,收於《文藝生活》,下旬刊, 03: 149-149,2012。

    朱曄祺著,〈論日本庶民喜劇電影的空間建構-以小津安二郎,山田洋次為中心〉,收於《電影評介》,08: 1-3,2012。

    陳孟宏著,〈讀《在巴洛克與禪之間尋找電影的空缺》[評王志欽著,《在巴洛克與禪之間尋找電影的空缺:馬克斯歐弗斯與小津安二郎電影中美學的呈現》(開學文化,2014)]〉,收於《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92. 57-59,2014。

    (二)外文文獻

    專書
    Anderson, Joseph., Richie, Donald.The Japanese Film:Art and Industr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3.

    Bordwell, David. Ozu and the Poetics of Cinema,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8.

    Bordwell, David.,Thompson, Kristin. Film art : an introduction, 8th (Eighth) Edition,Boston : McGraw Hill,2008.

    Desser, David. Ozu's Tokyo story, Cambridge, U.K. ; New York, N.Y., U.S.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Phillips, Alastair & Stringer, Julian. Japanese cinema : texts and contexts, NewYork : Routledge,2007.

    Richie, Donald.Ozu: His Life and Film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7.

    Richie, Donald. The Japanese movie, Tokyo : Kodansha International, 1982.

    英文譯本
    Deleuze,Gilles. Cinema 2:The Time-Image, Hugh Tomlinson & Robert Galeta tran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97.

    期刊
    Cairns, Graham. “HISTORICAL CINEMATIC SPACE:The Architecture of Culture in Jean Renoir’s Le Grande Illusion and Yasujiro Ozu’s Tokyo Story”, Film & History 44.2 (Fall 2014)

    Hogan, P.C. “A Different Postcolonialism: the Cultural Ethics of Yasujiro Ozu’s Late Spring”, Image and Narrative : Online Magazine of the Visual Narrative,Vol.11, Issue 2, 18-36, 2010.

    Konshak, D. J. “Space and Narrative in Tokyo Story”, Film Criticism (FilmC)Spring,4 (3): 31-40, 1980.

    McDonald, Keiko. “Ozu's Tokyo Story: Simple Means for Complex Ends”, The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Teachers of Japanese, Vol. 17, Issue 1, 19-39,1982.

    Pigott, Michael. “The Continuous Present in Ozu Yasujiro's Late Spring”,KronoScope.Vol. 8 Issue 1, 13-28, 2008.

    Petho, Agnes. “The Vertigo of the Single Image: From the Classic Narrative “Glitch”to the Post-Cinematic Adaptations of Paintings”, Acta Universitatis Sapientiae, Film and Media Studies, 2013.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