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溫宛容 |
---|---|
論文名稱: |
金銀紙文化藝術與產業教學成效之研究-以竹南某國中為例 A study of the effects on culture art and industry of ritual bill-Take Certain Junior High School in Chunan as an example |
指導教授: | 林仁傑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畢業學年度: | 9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93 |
中文關鍵詞: | 金銀紙 、文化藝術 、產業 、視覺藝術教育 |
英文關鍵詞: | ritual bill, culture art, industry, visual art education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778 下載:6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以金銀紙產業結合文化藝術,融入國中視覺藝術教育活動之
教學研究,目的為:(一)探討竹南中港文化的發展及在地學子所了解的情況,並應用其特色作為教學資源,提升學習者對人文藝術的關懷。(二)以中港文化特色的金銀紙產業與藝術作結合,培養學習者對藝術就在日常生活中的觀念。(三)探討以藝術文化與產業融入學校藝術教育,建構地方文化特色的教學活動,並提出教學研究結果與建議,作為國中藝術教育活動之參考。
經由文獻分析、調查研究、行動研究等方法進行本文之探討,根據結果分析,
所得結論歸納如下:
一、經由文獻可了解竹南中港地區金銀紙文化的發展,因不夠蓬勃亦沒有人為的整合宣揚,導致學生對文化認知的不足。
二、運用金銀紙文化的視覺要素,並結合藝術創作媒材的「版畫」,融入視覺藝術教育活動中。
三、透過以金銀紙產業為主題的藝術活動有助於了解在地文化並認同其價值。
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提出本研究對未來在藝術教育發展的建議。
The goal of this thesis is to investigate the combination the industry of ritual bill with culture art and implement the program on activity of visual art education in junior highschool.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parts: (1) We study the evolution of Chung-Kung culture and the content that local people have already known of. We would like to promote the situation that people could take humanism culture into concern by appl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ung-Kung culture as resources. (2) We will combine the ar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itual bill industry to make people feel that art always exists in our daily life. (3) We will discuss the suitability of incorporating the culture perception into art education and constructing a teaching activity based on local culture. Then we will present our results and make some suggestions, which can be a reference for teaching activity of art in junior high school period. According to study of history, literature review, inquiry, and action research methods, we obtain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s,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of ritual bill at Chung-Kang area is not prosperous and lack of advocacy; therefore, it causes that students do not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culture of ritual bill.
(2) We incorporate engraving and culture of ritual bill to the art teaching activities.
(3) The purpose of this activity is to lead the students to recognize their local cultures and comprehend the significance of existence of local cultures.
Finally, we will make a suggestion about development of art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based on our studies.
一、中文部分
王秀雄(1998)。觀賞、認知、解釋與評價:美術鑑賞教育的學理與實務。台北:
史博館。
王藍亭 (2004)。視覺圖像之視知覺研究。台南:漢家。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採集組主編(1999)。苗栗縣鄉土史料。南投:省文獻會。
左漢中(2006)。中國民間美術造型。長沙市:湖南美術出版社。
古宜靈(2005)。導論。文化生活圈與文化產業,頁1-14。台北:詹氏。
江秀琪(2004)。視覺文化教學概念融入國中藝術創作課程之實驗研究。國立台
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軒仙(2006)。麒麟隊資源在國小高年級「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之教學研究—
以新竹縣新埔國小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美勞教學班碩士論文。
辛晚教(2005)。地方文化產業與國際休閒化。文化生活圈與文化產業,頁
277-285。台北:詹氏。
呂廷和譯,Herbert Read 著(2007)。透過藝術的教育。台北:藝術家。
呂燕卿(1999)。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暫行綱要(草
案)。教育部。
吳奐儀(2000)。金銀紙業對苗栗中港地方空間的發展與影響。國立台灣大學建
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育本(2003)。台灣祭祀紙錢圖像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應用設計研究所碩士
論文。
林建銘(2005)。臺灣金銀紙文化與圖像藝術研究。國立台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
所碩士論文。
林曼麗(2000)。台灣視覺藝術教育研究。台北:雄師。
127
林曼麗(2001)。二十一世紀台灣視覺藝術教育新趨勢。藝術. 人文. 新契機:
視覺藝術教育課程改革論文集,頁8-17。台北:藝術館。
周錦宏總編輯(2005a)。穿透古今:平面雕專題展。苗栗:苗栗縣文化局。
周錦宏總編輯(2005b)。苗栗人情味。苗栗:苗栗縣文化局。
花松村主編(1999)。台灣鄉土續誌 第六冊。台北:中一。
柳盤盈(2004)。公民大學藝文課程發展之研究-以嘉義市石猴雕刻與交趾陶為
例。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三雄(2004)。藝術產業經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九十三學年度上
學期藝術行政與管理組學術系列講座。
施晶琳(2004)。台南市金銀紙錢文化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
士論文。
徐福全主稿(1996)。台灣民間祭祀禮儀。新竹:新竹社教館。
高千惠(1996)。當代文化藝術澀相。台北:藝術家。
郭禎祥(2001)。新世紀藝術教育的變動。新世紀藝術教育理論與實務國際學術
研討會論文集,頁33-47。台北:師大美術系。
連森裕編纂(2007)。重修苗栗縣志. 卷卅,視覺藝術誌。苗栗:苗縣府。
連森裕(2004)。社區營造規劃之視覺形象設計研究--以竹南中港老街再造為例。
國立台灣師大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子騰(2004)。結合地方文化資源之藝術課程設計~以彰化縣湖東國小為例。新
竹教育大學美勞教學碩士論文。
陳美芬(2007)。玻璃工藝運用於小學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設計研究。國立新竹
教育大學人資處美勞教學班碩士論文。
陳迪華編著(1996)。館藏宗教版畫。台北:省博物館。
陳武鎮譯,Elliot W. Eisner 著(2000)。兒童知覺的發展與美術教育。台北:
世界文物。
陳瓊花(2004)。視覺藝術教育。台北:三民。
128
張世宗(1995)。從教材的跨文化談文化的教育。多文化與跨文化視覺藝術教育
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37-269。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張世平(1994)。行動研究法。載於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台北:
師大書苑。
張益銘(2006)。金銀紙的秘密。台中:晨星。
張懿仁(1996)。金銀紙藝術。苗栗:苗栗縣政府。
陸蓉之 (1990)。《後現代的藝術現象》。台北:藝術家。
教育部(2000)。藝術教育白皮書。台北:教育部。
黃小燕(1999)。廖修平:版畫師傅。台北:時報文化。
黃壬來(2002)。藝術與人文教育。台北:桂冠。
黃鼎松編纂(2007)。重修苗栗縣志. 卷四,人文地理志。苗栗:苗縣府。
楊偵琴(2004)。「紙馬」金銀紙圖像之研究—納天地神靈於方寸之間的民俗藝術。
國立彰化師大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偵琴(2007)。飛天紙馬:金銀紙的民俗故事與信仰。台北:台灣書房。
楊清田(1992)。反轉錯視原理與圖形設計:錯視造形的原理。台北:藝風堂。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蔡嘉文(1998)。廖修平「門」系列作品中的民俗題材。國立台灣師大美術研究
所碩士論文。
趙欣玫(2002)。葫蘆藝術在國小高年級視覺藝術課程之應用研究。屏東師範學
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惠玲(2005)。視覺文化與藝術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劉美玲等譯,Edmund Burke Feldman 著(2003)。藝術教育的本質。台北:五觀。
鄭雅文(2007)。民俗技藝活動參與對傳統文化認同之影響--以實踐大學宋江技
藝隊為例。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政岳(2003)。高中視覺藝術統整課程教學研究∼以國立苑裡高中為例。國立彰
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29
謝攸青(2006)。後現代藝術教育:理論建構與實例設計。嘉義:濤石文化。
羅明珍(2000)。結合社區文化資源之藝術教育課程設計研究─以宜蘭縣國中美
術課程設計為例。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西文部分
Adorni, T. & Horkheimer, M.(1979).Dialectic of Enlightenment. London:
New Left Books.
Diaz, C. B. & Xanthropoulous, J.(1999). Global perspectives for
education. Boston: Allyn and Bacon.
Mirzoeff, N.(2001). Introduction to part two, In N. Mirzoeff (Ed.), The
visual culture reader (125-129). New York: Routledge.
Duncum, P.(2000). Art Education and Visual Culture. 2000 International
Visual Arts Conference. Taipei: Taipei Municipal Teachers College.
三、網路資源
生與死的輪迴宿命。(2009 年2 月9 日瀏覽)。
取自http://www.aerc.nhcue.edu.tw/4-0/art/s28/theme_9.html
昔日的地下錢莊。(2007 年4 月12 日瀏覽)。取自
http://163.19.203.248/cyber921/
林崇德(2001)。關於創造性學習的特徵。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2009 年5
月25 日瀏覽)。取自 http://www.edu.cn/20011225/3015235.shtml
金銀飛舞祈福安。(2007 年3 月28 日瀏覽)。取自
http://teach.mlc.edu.tw/~shk/
130
「育」見未來。(2009 年4 月8 日瀏覽)。取自
http://librarywork.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7/maioli/
main.htm
陳其南(2005)。(2007 年3 月4 日瀏覽)。取自公民美學運動在台灣。書香遠傳。
取自http://www.ntl.gov.tw/Publish_List.asp?CatID=561
劉豐榮(2001)。當代藝術教育論題之評析。(2009 年5 月8 日瀏覽)。取自
http://www.ntnu.edu.tw/art/taedc/sooth2.doc
Gestalt Principles. (2008 年6 月22 日瀏覽)
取自http://facweb.cs.depaul.edu/sgrais/gestalt_principle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