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李旻臻 Li, Min-Zhen |
---|---|
論文名稱: |
美國AP中文考試和IBDP語言:B口說測試之中文圖文轉述能力教學策略研究 The Mediating of Chinese Teaching Strategy in Advanced Placement Exam and IBDP Chinese Language B: Chinese Oral test |
指導教授: |
蔡雅薰
Tsai, Ya-Hsu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
論文出版年: | 2019 |
畢業學年度: | 10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1 |
中文關鍵詞: | AP 、IB-DP 、圖文轉述 、策略 、口說教學 、寫作教學 |
英文關鍵詞: | AP, IB-DP, graphic, Strategy, graphic-oral teaching, graphic-writing teaching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CSL.005.2019.A07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93 下載:7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美國AP中文課程(Advanced Plancement, 簡稱AP)與IB國際文憑組織(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簡稱IB)之大學預科(Diploma Programme, 簡稱DP)中的語言B:中文課程作為依據,分析、統整此兩大語言測試中圖文寫作與圖文口說測驗題型,進行題目分類,並提出圖文轉述的教學策略。
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以及訪談法,蒐集2007年至2017年美國AP中文考試的圖文寫作題型,以及選用《國際文憑大學預科項目中中文B學習指導》書中,針對IB-DP語言B:中文普通課程測驗之個人口說活動─圖片描述練習題附圖進行分析。依照圖片結構、主題及包含內容進行歸納統整,並比較兩項語言課程測驗規定之能力等級差異,分析出圖文寫作及圖文口說測驗時所需的語言技巧,進一步擬定圖文寫作與圖文口說之教學策略。最後透過訪談法,對三位對於AP與IB-DP圖文轉述題型有教學經驗的海內外華語教師進行訪問,本研究將針對圖文寫作與口說常見的教學議題進行提問,請專家學者根據其專業與資深教學經驗作為達說明,並且與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做結合─幫助教師與學習者在未來準備AP或IB-DP中文測驗時,對於圖文轉述的試前訓練有相關的學習策略可提供參照。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Advanced Placement and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 to analyze and integrate the graphic writing and graphic oral test in between two languages mentioned above, followed by classifying them and propose graphic-text transcript teaching strategy.
This research is carried out through data analysis and interview, also with the data collection from Graphic Textual Essay in AP Chinese Language from 2007 to 2017. Moreover, { IB Diploma Programme Chinese B Study Guide } have been chosen to analyze the individual oral-graphic description in the exam of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
The graphic structure, theme and the content are classified and compared to analyze the language skills needed in graphic-writing and graphic-oral test so that drawing plans could be further figuring. At last, three teachers who have experience in Ap and IB-DP were interviewed. In this research, some of the common graphic- writing and graphic-oral teaching issues are investigated and the scholar or experts are pleased to depict their points based on their professional and enriched experience so that a reference could be provided to help teachers and learners in preparing their AP or IB-DP Chinese exam in future which is the core of this research.
一、中文文獻
(一)書籍類
王春榮(2005)。看圖作文新智能。臺北:萬卷樓圖書。
任紹曾(主編)(2011)。Collins Cobuild 英語語法系列:轉述法。香港:商務印圖書有限公司。
那昇華、洪毓琄(2009)。研究論文的實踐─國小老師的經驗。臺北市:心理。
吳清明(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臺北市:五南。
杜淑貞(2000)。現代實用修辭學。高雄市: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周慶華(2004)。創造性寫作教學。臺北市:萬卷樓圖書。
香港城市大學語文學部(2001)。中文傳意(基礎篇)。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香港城市大學語文學部(2001)。中文傳意(寫作篇)。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
胡性初(2003)。中文實用修辭學教程。香港:三聯書局。
禹惠靈、陳秋盈、賴彥怡(2017)。國際文憑大學預科項目中文B學習指導。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
莊永山(2007)。歐洲共同語文參考架構(原作者:The Council of Europe)。多媒體英語學會ROCMEIA,高雄市。
陳弘昌(1991)。國小語文科教學研究(修訂版)。臺北市:五南圖書。
陳汝東(2000)。對外漢語修辭學。中國:廣西教育出版社。
曾妙芬(2007)。推動專業化的AP中文教學─大學二年級中文教學成功模式之探討與應用。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鈕文英(2015)。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二版修訂版)。臺北市:雙葉書廊。
馮薇薇(2016)。突破IB中文B普通課程(BSL)難關。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
葉重新(2004)。教育研究法。臺北市:心理。
葉乃嘉(2006)。研究方法的第一本書。臺北市:五南。
葉嘉青(2011)。兒童文學與寫作教學─五歲到十二歲孩子的寫作指南。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董寧(2017)。國際文憑大學預科項目中文A課程文學術語手冊。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
葉嘉青(2011)。兒童文學與寫作教學─五歲到十二歲孩子的寫作指南。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董寧(2017)。國際文憑大學預科項目中文A課程文學術語手冊。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
(二)期刊與雜誌類
王國範 、閻曉風(1996)。漫談看圖說話教學。遼寧教育,1,66-67。
王彩霞(2012)小圖畫,大文章─淺談如何提高低年級學生看圖寫畫的能力。作文成功之路(下),11,75。
王麗雲(2015)。國際高中文憑學程探究。課程與教學季刊,18(3),125-156。
向惠芳(1993)。寫出圖來─談看圖作文。國教月刊,39-5/6,40-49。
朱瑞平 (2008)。美國AP漢語與文化課程及考試設計的文化考量。中原華語文學,2,25-35。
杜淑禎(2002)。低年級提早寫作的理論與實務。中國語文,1,65。
吳祥鳳、郭素珍、鍾聿琳(2007)。學生接手經驗學習圈的體驗與經歷。健康管理學刊,5(1),37-48。
吳善輝(2005)。漫畫融入國中讀寫障礙學生的中文寫作學習之探究。雲嘉特教,21,53-66。
吳木崑(2005)。國小二年級綜合活動實施體驗學習之行動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未出版)。
吳詠蘭(2008)。看圖作文教學策略探討: 以「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寫作能力指標(1-6年級)」為例。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4,145-176。
吳穎(2010)。淺析語言轉述中的話語角色關係。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6(4),21-24。
吳芬(2017)。小學低年級看圖寫話的幾點思考。新課程(上),3,1-3。
谷力、揚啟亮(2002)。國際文憑組織中學課程的啟示。山東教育科研,5,22-23。
李棟(2009)。國際高中階段課程探索─IBDP 課程為例。基礎教育,6(8) 39-42。
何莉玉(2008)。「看圖說話」教學探索。國教新知,55,54-57。
何秀芳、張景媛(2010)畫中有話─低年級看圖作文創意教學之行動研究。教育行政論壇,2(2),135-168。
肖雲海(2018)。指導看圖說話提升低年級學生口語能力。教學案例,13,47-48。
段自立(2001)。注重語篇翻譯教學 培養學生翻譯能力。四川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70-73。
林秀惠(2008)。從中文AP測驗看美國漢語教學方向。世界日報2008年11月美國教育特刊,1-6 。
邵坤(2008)。看圖作文教學。中國教育技術裝置,21,51。
周維、陳水平(2009)。淺論口譯教學中信息的理解、記憶和轉換。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9,104-105。
洪光磊(1994)。國際中學文憑課程。外國教育資料,5,1-6。
胡維堯(1996)。口語能力的訓練方法─「看圖說話」。嶺南學院中文系系刊,3,53-58。
姚道中(2008)。談談美國中文教學的近況。中原華語文學報,2,1-11。
陸又新(1995)。怎麼指導兒童看圖說話。中國語文通訊,36,22-33。
孫鈴珠(2006)。中小學生創意無限的看圖寫作。作文加油站,8,42。
高德坤(2009)。轉述。語文世界,4,47。
高秉盈(2017)。簡談圖文轉換試題複習備考。語文教學與研究:綜合天地,4,1。
陳紱(2008)。編寫美國AP中文教材的思考與實踐。中原華語文學報,2,13-23。
陳雅芬(2011)。走入主流:美國大學先修(AP)中文考試2007-2010結果分析。臺灣華語文教學學會,2,57-71。
張春榮(2004)。看圖作文三部曲。國文天地,20,110-122。
張雋婷(2006)淺談國小中、低年級「看圖作文」教學,師說,192,4-8。
張金蘭(2010)。5C理論在華語文教學中的運用。中原華語文學報,5,71-90。
張樹玲(2010)。四結合─看圖作文教學新模式的嘗試。中國教育技術裝置,7,175。
張海風(2016)。淺議如何引導小學生看圖、說話、寫話。亞太教育,20,203。
張聖宜、張世惠(2017)。情境式圖片教學對提升國小輕度智障礙兒童複句理解能力之研究。特教論壇,22,1-25。
黃秀金(2005)。淺談看圖作文題型之一。中國語文,96,83-87。
湖卓敏、白益民(2009)。國際文憑項目及對沿海地區高中教育的啟示。現代教育科學,6,40-41
華霞菱(1978)。介紹看圖作文的指導方法。華文世界,13,7-10。
賈春華(1996)。看圖說話寫話教法談。內蒙古教育,2,18-19。
趙忠福(1995)。談談看圖作文的指導。黑龍江教育,1,50。
樊明君(1994)。 看圖作文四步法。寧夏教育,3,29。
鄧友霄(2005)。課堂對話的切入口–言意轉換的中心地—關於轉述功能的新認識。臺州學院學報,27,59-61。
鄭世鐸、陳亨格(2003)。高年級看圖作文的步驟。黑龍江教育(小學版),36,42。
錢耀蘭(1995)。試談看圖說話寫話教學。甘肅教育,11,27。
劉葵(2001)。轉述能力的培養。中國民族教育,3,33-34,45。
蔡雅薰(2017)。從IB國際文憑教育探究全球視角的國際華語文教學新變。華文世界,101-109。
謝若松(1990)。看圖作文構思三部曲。小學教學研究,12-13。
鞠景如、李敏(2002)。中考圖文轉述題例談。中學課程輔導,8,9。
鍾鎮城(2015)。國際學校裡的IBDP與AP華語習得規劃之比較。高雄師大學報,39,43-56。
藍珮君、陳柏熹、許嘉凌(2014)。以TOCFL連結CEFR與ACTFL:標準設立程序的應用。第三屆標準本位評量國際研討會。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三)研究報告與論文
朱美如(2003)。國小一年級看圖說話提升口語表達能力之實踐。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江素卿(2006)。國小低年級看圖教學與充實文句之研究。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教學系碩士論文。
吳木崑(2005)。國小二年級綜合活動實施體驗學習之行動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雨潔(2006)。由看圖作文評量國小四年級學生的寫作能力。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思蓉(2009)。一年級看圖說話到看圖寫作教學歷程研究。花蓮縣:國立東華大學。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李秀芬(2011)。華語文溝通教學策略研究--- 以5C融入之AP中文教學為例。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吳盈臻(2016)。 IBDP中文A 語言與文學之課程個案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系碩士論文。
林芝韻(2016 )。IBMYP中文B華語差異化課室教學個案研究-以臺灣一所國際學校十年級生為例。高雄市:文藻外語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冠帆(2017)。 TPRS在泰國國際學校小學華語教學之應用。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系碩士論文。
陳玉麗(2009)。圖片提示教學對自閉症幼兒自發性口語溝通能力之影響。臺中市:臺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秋宜(2010)。故事結構結合看圖作文教學提升國小三年級學生寫作能力之行動研究。臺中市: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羚琬(2012)。國際學校之IBDP華語習得規劃個案研究--以高雄美國學校為例。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淑娟(2015)。問思教學法對國小一年級學童看圖作文成效之行動研究。臺中市: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劉鴻蘭(2012)。體驗學習理論運用於國小社會領域教學之行動研究。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韓志評(2004)。四格圖說寫搭配同儕支持的認知寫作補救教學方案對學習障礙學童寫作表現與態度之成效研究。屏東市: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文獻
Ben Rolf., Helen M Wallace.,& Christian Martyn Jones.(2010, January). Designing dramatic play: story and game structure. University of the Sunshine Coast, Maroochydore Queensland, Australia.
Jiang Fan, & Wu Tian-ning(2015). Chinese Practical Creative Writing. Hong Kong SAR: auseway Bay.
The Council of Europe. (2007). The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 Learning, Instruction, Assessment.
三、網路
唐泠玉(2009)。看圖說話教學技巧與應用。北縣教育,67,98-100。2018年9月23日,取自http://www.doc88.com/p-186619625479.html
高考語文複習之看圖說話(2018)。2018年9月30日,取自
https://wenku.baidu.com/view/975ed37de45c3b3567ec8b6d.html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2)。訪談法。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2018年10月27日,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678709/
陳雅芬(2007年)。2007 年美國 AP 中文考試的內容分析與建議。僑教雙週刊,500。2007年12月16日,取自http://edu.ocac.gov.tw/biweekly/550/p1.htm
謝秀芬(2005)。九年一貫國小低年級各版看圖教材之比較研究。2005年7月14日,取自http://www.doc88.com/p-606133902704.html
American Council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 (10 29, 2018). Retrieved from https://www.actfl.org/
CHINESE LANGUAGE CULTURE Course Description.(2015). ColledeBoard AP. (11 12, 2018). Retrieved from https://apcentral.collegeboard.org/courses/ap-chinese-language-and-culture/exam?course=ap-chinese-language-and-culture
Diploma Programme Language B guide.(2011). (11 24, 2018).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Retrieved from http://www.sdgj.com/ckfinder/userfiles/files/c9029a01c2c3db7704b1eb12c356bdd4.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