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佳慧 CHEN, CHIA-HUI |
---|---|
論文名稱: |
家長參與國小生命教育之研究-以「彩虹生命教育課程」為例 |
指導教授: | 甄曉蘭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57 |
中文關鍵詞: | 生命教育 、彩虹生命教育課程 、家長參與 |
英文關鍵詞: | life education, Rainbow life education curriculum, parental involvement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95 下載:4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學校生命教育的實施已行之有年,隨著民間團體在生命教育領域的努力耕耘,近年來有許多學校逐漸與這些單位合力推動生命教育;就國小階段而言,由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所提供的彩虹生命教育課程受到全臺多數學校的青睞。然而,在學校現有教學時數不足、人力資源不夠的困境下,若能引進志工家長的力量協助生命教育之推廣,則不僅能鼓勵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亦有助於紓解前述困境。本研究旨在促使家長參與國小彩虹生命教育的運作更加完善,主要目的有四:
一、瞭解家長參與國小彩虹生命教育之動機
二、探索家長參與國小彩虹生命教育之經驗歷程
三、探討家長參與國小彩虹生命教育所遭遇之問題與因應
四、分析家長參與國小彩虹生命教育對個人、學生、教師、學校之意義與影響
本研究所採用的研究取徑是質性個案研究,透過訪談、觀察及文件分析等方法蒐集相關資料,對象則包含個案學校的志工家長、級任教師、班級學生及學校行政人員,以期從多種角度探究相關問題。綜合研究發現,本研究獲得以下結論:
一、家長參與彩虹生命教育之動機是多重的,促使家長持續參與的原因為參與之後帶來個人觀點的正向轉變、體察生命教育對孩子的必要性、尋求個人心靈的慰藉、及分享回饋個人所擁有的愛與學習。
二、家長參與彩虹生命教育之經驗歷程主要在教學、班級經營及團討方面由不足而精進,並透過自修、向人請益、參與研習或其他團體來增進相關知能,至於家長和班級師生間若能擁有良好互動將產生較佳成效。
三、家長參與彩虹生命教育所遭遇之問題在於該課程的背景、制度及設計引發執行困難、家長的相關教育知能不足導致教學挫折、班級教師未能信任和重視家長參與、及學校對生命教育晨光教學的支持有所不足。
四、家長參與彩虹生命教育不僅尋獲個人存在的價值、提供學校人力資源,亦改善了家庭成員間、學生同儕間、家長-教師間及社區-學校間的關係。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對於家長參與國小彩虹生命教育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建議。
Life education has been implemented for years at schools. With the NGOs’ endeavor in the field of life education, many schools gradually cooperate with the NGOs to implement life education in the recent years. Rainbow life education curriculum provided by Rainbow Family Life Education Association is implemented in most Taiwan elementary schools. However, the current predicaments of life education at schools are lack of teaching hours and human resources. Recruiting more volunteer parents, therefore, not only can encourage parents to be involved with school education, but also can facilitate solving the predicaments. To enhance parental involvements in Rainbow life educa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with the following four main purposes:
1.To understand the motivations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elementary Rainbow life education.
2.To explore the experience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process in elementary Rainbow life education.
3.To investigate the practical problems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elementary Rainbow life education.
4.To analyze the significance and influence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elementary Rainbow life education on individuals, students, teachers and schools.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related issues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a qualitative case study was applied in this study. Methods applied in this study include interview, observation and document analysis. Participants are volunteer parents, tutors, students and administrators from the selected school.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findings,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The motivations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elementary Rainbow life education are multiple. Reasons keep parents involving in life education are: 1) transforming positively the individual perception; 2) understanding the necessity of elementary life education; 3) seeking the spiritual consolation; and 4) sharing love and learning.
2.The experience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process in elementary Rainbow life education is mainly the transition from insufficiency to mastery of teaching,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group discussion; furthermore, in order to improve relevant knowledge, parents learn through self-study, consultation, and participation of workshops or other groups. Positive interactions between parents and teachers/students can help achieving better life education results.
3.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elementary Rainbow life education include 1) the operational difficulty from the background, system and design of the curriculum; 2) parents’ teaching frustration from the insufficiency of relevant educational knowledge; 3) lack of teachers’ trust and respect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4) the inadequacy of school support for the life education.
4.The significance and influence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elementary Rainbow life education not only help participant parents to gain self-esteem, but also provide the school with more human resources. Parental involvement, moreover, can improv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members, between peers, between parents and teachers and between communities and schools.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for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elementary Rainbow life education and for future relevant researches.
中文部分
丁居倫(2007)。嘉義市學校生命教育志工服務學習經驗及生命教育學習需求之研究-以嘉義市五個社區團體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丁秋燕(2007)。生命教育課程實施之研究。天主教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王淑純(2008)。生命教育對國小中年級學童自我概念改變成效暨歷程之研究-以台北市文山區為例。私立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麗雪(2008)。低社經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生活教育活動計劃(2009)。生活教育活動計劃通訊(跳蹦蹦)2009春季號。2009年8月25日,取自http://www.leap.com.hk/e/customize/images/leap_spring
_09.pdf
台灣省政府教育廰(1998)。台灣省國民中學推廣生命教育實施計畫。研習資訊,15(4),8-11。
台灣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無日期)。航向生命的彩虹-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專訪。2009年9月2日,取自http://cyberfair.taivs.tp.edu.tw/6th/WWW/C16/
index1.html
台灣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2008)。生命教育基礎培訓 學員講義。台北市:台灣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
台灣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2009a)。彩虹十週年紀念特刊。台北市:台灣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
台灣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2009b)。啟動孩子的笑臉摺頁。台北市:台灣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2009年8月5日,取自http://www.sinica.edu.tw/info/edu-reform/farea2/
吳迅榮(2001)。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角色。基礎教育學報,10(2),13-31。
吳秀碧(主編)(2006)。生命教育理論與教學方案。臺北市:心理。
吳武典、林繼盛(1982)。家庭與學校聯繫程度與兒童學業成就和生活適應之關係。教育心理學報,15,127-138。
吳武雄(1999)。推展生命教育回歸教育本質。高中教育,7,10-15。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Michael Quinn Patton著。質的評鑑與研究(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台北縣:桂冠。
吳清山(1996)。共創學校與家長會雙贏局面。北縣教育,13,14-19。
吳清山、林天佑(2003)。教育小辭書。臺北市:五南。
吳庶深(2010)。生命的五個階段—生命教育教學資源手冊導論:走自己的路。2011年5月13日,取自http://www.mwr.org.tw/life_edu/book02-6.htm
吳庶深、黃麗花(2001)。生命教育概論-實用的教學方案。台北市:學富。
吳庶深、曾煥棠(2002)。先進國家與我國中等學校生命教育之比較研究。教育部委託專案研究計畫報告。臺北市:國立臺北護理學院。
吳庶深、黃麗花、詹文克、蕭伊吟(2007)。教育部九十五年度發展生命教育之課程與教學指標工作計畫。教育部委託專案研究計畫報告。臺北市:財團法人雙福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吳庶深、詹文克、黃麗花、蕭伊吟(2008)。九十五年度委辦生命教育白皮書之芻議計畫。教育部委託專案研究計畫報告。臺北市:財團法人雙福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吳淳肅、侯南隆(1999,6月)。國中教師對「生命教育」、「生死教育」、「死亡教育」課程實施看法之探討。載於國立南華管理學院生死研究所舉辦之「生命教育課程規劃」研討會論文集(頁71-96),嘉義縣。
吳璧如(1999)。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原理探究。中等教育學報,6,69-105。
吳璧如(2001)。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實務工作者與學者看法之分析。教育研究集刊,47,185-214。
吳璧如(2004)。男性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實徵分析。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4(2),71-112。
吳瓊洳(1999)。生命教育課程的設計。台灣教育,580,12-18。
何瑞珠(1999)。家長參與子女的教育:文化資本與社會資本的闡釋。教育學報,26(2),233-261。
何福田(2001)。生命教育的由來與重要性。載於何福田(主編),生命教育論叢(頁3-10)。台北市:心理。
利百芳(2004)。家長參與學校事務之個案研究-以桃園縣一所國小為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沈水木(1995)。國小家長會對校務發展之影響。研習資訊,12(2),63-67。
林明地(1996)。學校與社區關係-從家長參與學校活動的理念談起。教育研究雙月刊,51,30-39。
林明地(1998a)。國民中學校長對家長參與態度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分冊,9(1),93-136。
林明地(1998b)。家長參與學校活動與校務:台灣省公私立國民中小學校長的看法分析。教育政策論壇,1(2),155-187。
林明地(1999)。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研究與實際:對教育改革的啟示。教育研究資訊,7(2),61-79。
林明和(2003)。高中生命教育實施現況之分析研究。致遠管理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縣。
林招蓉(2004)。社區志工參與國民小學生命教育課程服務學習經驗之研究--以嘉義市興仁社區發展協會成員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林思伶(2000)。台灣省高級中學實施生命教育現況-1998-2000。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頁201-237)。台北市:寰宇。
林思伶(2001,5月)。生命教育的理念與做法。載於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舉辦之「台灣地區國中生生死教育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頁198-214),彰化市。
林瑞明(2002)。台中縣國民小學教師對生命教育課程意見調查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進修暨推廣部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鶯(譯)(1999)。J. D. Walters著。生命教育-與孩子一同迎向人生挑戰(Education for Life-Preparing Children to Meet Challenges)。台北市:張老師文化。
周文欽(2004)。研究方法:實徵性研究取向(第二版)。臺北市:心理。
周育如(2009)。台灣學童的處境與需要。2009年8月8日,取自http://reachandtouch.blogspot.com/2009/02/blog-post.html
周承淑(2005)。台中市國民中學家長參與學校事務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周愫嫻(1996)。家長會與學校的對話關係。北縣教育,13,20-24。
周新富(2003)。家長參與子女教育之研究與實務。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1,69-92。
邱書璇(譯)(1995)。Carol Gestwicki著。親職教育:家庭、學校和社區關係(Home, school and community relations)。臺北市:揚智。
邱憶惠(1999)。個案研究法:質化取向。教育研究,7,113-127。
洪福財(1996)。如何強化學校家長會之功能。教育資料文摘,37(1),148-174。
洪麗玲(1999)。台北市國小學生家長參與學校事務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孫效智(2000)。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哲學基礎。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頁1-22)。台北市:寰宇。
孫效智(2002)。生命教育之推動困境與內涵建構策略。教育資料集刊,27,283-301。
孫效智(2005)。高中「生命教育」課程綱要重點與特色。2009年9月2日,取自http://www.edu-methodist.org/life/taiwantrip2005/handbook-dec18/112.pdf
徐敏雄(2007)。台灣生命教育的發展歷程:Mannheim知識社會學的分析。臺北市:師大書苑。
教育基本法(1999)。2009年8月5日,取自http://host.cc.ntu.edu.tw/sec/all_law/1/
1-46.html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6)。國民教育階段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事務辦法。2009年8月18日,取自http://140.111.34.179/parent_1-1.php
教育部(2008)。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97年版)。2009年8月30日,取自http://www.cogsh.tp.edu.tw/970128.pdf
教育部(2009)。教育部98年度友善校園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手冊。2009年8月3日,取自www.edu.tw/files/bulletin/B0046/981031_1.doc
教育部(2009)。普通高級中學生命教育類科課程綱要補充說明(修訂通過)。2009年9月1日,取自http://140.116.223.225/98course/10/10-22-life.pdf
教育部(2009)。家長參與教育行動指南。2009年9月20日,取自http://140.111.34.179/parent980611.doc
教育部(2011)。100年度教育部友善校園工作手冊。2011年5月26日,取自www.edu.tw/files/bulletin/B0046/100友善校園手冊檔.doc
陳立言(2004)。生命教育在臺灣之發展概況。哲學與文化,31(9),21-46。
陳良益(1996)。我國國小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怡君(2003)。「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影響之探究。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3(5),50-61。
陳明昌(2003)。國小實施生命教育之行動研究--以一班六年級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陳英豪(2000)。生命教育-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的工作。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序)。台北市:寰宇。
陳秋蓉(2001)。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義務工作的動機和滿意度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浙雲(2001)。學習,從生命開始-九年一貫課程中生命教育的規劃與實施。教育資料集刊,26,237-263。
陳國雄(2003)。國小生命教育課程實施現況與困境之探討-國小教師觀點。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雅芬(2005)。台灣中小學生命教育教材內容分析及編輯過程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陳惠玲(2005)。彩虹兒童生命教育志工心流體驗與組織承諾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在職進修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智華(2008年,6月7日)。98課綱延一年,國一生將適用。聯合報,A8版。
陳鳳卿(2007)。生命教育課程對國小學童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影響之研究-以屏東市某國小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陳福濱(2000)。生命教育的倫理基礎。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頁23-36)。台北市:寰宇。
陳德光(2000)。大學階段生命教育的內涵。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頁51-65)。台北市:寰宇。
張宛新(2005)。生命教育與青少年生命態度研究。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宗義(2007)。家長參與學校志工之研究:動機、影響因素與發展現況-以網溪國小志工為例。學校行政,52,193-207。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修訂版)。臺北市:東華。
張振成(2001)。生命教育的本質與實施。教育資料與研究,39,49-52。
張淑美(1996)。死亡學與死亡教育:國中生之死亡概念、死亡態度、死亡教育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高雄市:復文。
張淑美(2000a)。生命教育與生死教育在中等學校實施概況之調查研究。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頁171-199)。台北市:寰宇。
張淑美(2000b)。生命教育與生死教育實施概況與省思:以台灣省與高雄市中等學校教師對生命教育或生死教育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為例。教育研究資訊,8(3),72-90。
張淑美(2000c)。論生死教育在我國實施的需要性與可行性。教育學刊,16,281-304。
張淑美(2001)。國小教師對生死教育的看法與需求-以高雄市「國小生命教育研習班」為例。教育研究月刊,85,54-65。
張淑美(2005)。「生命教育」研究、論述與實踐-生死教育取向。高雄市:復文。
張淑美(2007)。臺灣「生命教育」的發展與未來。教育研究月刊,162,70-78。
張啟忠(2001)。學校推動生命教育之我見。屏縣教育,8,20-24。
張湘君、葛琦霞(2000)。以童書在國小推行「生命教育」之可行性探討。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頁273-298)。台北市:寰宇。
郭恩惠(2005)。生命教育:人與己(教師本)初階。臺北市: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
黃月純(2006)。1995-2004年台灣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政策與學位論文研究分析。教育政策論壇,9(3),27-45。
黃光雄(主譯)(2001)。R. C. Bogdan, & S. K. Biklen著。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3rd ed.)。嘉義市:濤石。
黃政傑(2005)。課程改革新論:教育現場虛實探究。台北縣三重市:冠學文化。
黃迺毓(2009)。兒童生命教育專刊Reach & Touch的誕生。2009年9月8日,取自http://reachandtouch.blogspot.com/2009/02/reach-touch.html
黃義良(2000)。生命教育在國小課程中的融合與落實策略。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頁255-272)。台北市:寰宇。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市:心理。
黃德祥(2000)。小學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施。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頁241-253)。台北市:寰宇。
黃麗花(2001)。生命教育方案對學童攻擊行為與生活適應影響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曾志朗(1999,1月3日)。生命教育--教改不能遺漏的一環。聯合報,4版。
曾惠英(2008)。高雄市國民教育階段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事務信念與行為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雲美蓮(2007)。繪本在生命教育應用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二年級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彭羽辰(2008)。兒童利社會行為及其與父母教養方式、彩虹生命教育之相關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彭鈺茹(2007)。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對生命教育課程認識及學校行政支援與實施之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游雅惠(2007)。國民小學教師知覺親師合作現況、困境及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詹志禹(1996)。家庭與學校:推責、分工或合作?。北縣教育,11,8-11。
蔡明昌(2006)。中部國小生命教育實施影響因素模式建構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9(3),177-208。
蔡適仰(2007)。雲林縣國民小學教師對生命教育實施現況意見之調查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鄭宇家(2008)。彩虹生命教育志工推動兒童生命教育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歐陽誾、柯華葳、梁雲霞(1990)。我國國民小學學生家長參與子女學習活動之研究。教育心理與研究,13,265-306。
黎建球(2000)。生命教育的意義價值及其內容。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頁37-48)。台北市:寰宇。
潘慧玲(2003)。緒論:轉變中的教育研究觀點。載於潘慧玲(主編),教育研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頁1-34)。臺北市:高等教育。
賴昱諠(2000)。生命教育探索性評估-以嘉義市兩所生命中心學校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蕭志明(2005)。彰化縣國民小學教師對實施生命教育課程意見之調查研究。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錢永鎮(2000)。中等學校生命教育課程內涵初探。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頁127-149)。台北市:寰宇。
錢永鎮(2002)。思考與體驗生命教育。學生輔導,79,124-146。
謝文全(2000)。學校行政。台北市:五南。
謝文豪(2000)。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理由、實務、及改進途徑。花蓮師院學報,11,21-35。
謝慧燕(2008)。家庭中的生命教育。2009年9月11日,取自http://rses.tyc.edu.tw/
~rsesCO/971219.doc
薛春光(2001)。融入九年一貫課程的生命教育藍圖。載於何福田(主編),生命教育論叢(頁147-154)。台北市:心理。
韓國棟(2008,1月21日)。98高中課綱,生命教育改必選。中國時報,A7版。
鍾美英(2002)。國小學生家長參與班級親師合作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鍾美惠(2010)。故事媽媽的法寶-「從生命教育的思考教學看繪本」。2011年1月18日,取自http://www.rainbowkids.org.tw/~srf12/modules/xfsection/
article.php?articleid=91
簡加妮(2001)。高雄市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事務角色層級及影響策略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西文部分
Becker, H. J. & Epstein, J. L. (1982). Parent involvement: A survey of teacher practices.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3(2), 85-102.
Berger, E. H. (1991). Parent involvement: Yesterday and today.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91(3), 209-219.
Bloom , B. S. (1956).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 Handbook 1: Cognitive domain. New York: Longman.
Comer, J. P., & Haynes, N. M. (1991). Parent involvement in schools: An ecological
approach.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91(3), 271-277.
Davis-Kean, P. E. & Eccles, J. S. (2005). Influences and challenges to better
parent-school collaborations. In Patrikakou, E. N., Weissberg, R. P., Redding, S., & Walberg, H. J. (Eds), School-family partnerships for children’s successs (pp. 57-73).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Elizabeth, J. S. (1998). Parents in the schools. In Fuller, M. L., & Olsen, G. W. (Eds),
Home-school relations: working successfully with parents and families (pp. 127-150). Boston: Allyn and Bacon.
Epstein, J. L. (1988). How do we improve programs or parent involvement?
Educational Horizons, 66, 58-59.
Epstein, J. L. (1992). School and family partnerships. In M. C. Alkin (Ed.),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vol.6 (pp.1139-1151). New York: Macmillan.
Epstein, J. L. (1995). School/family/community partnerships: Caring for the children
we share. Phi Delta Kappan, 76(9), 701-712.
Epstein, J. L. & Becker, H. J. (1982). Teachers’ reported practices of parent involvement: Problems and possibilities.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3(2), 103-113.
Fischer, L. R., & Schaffer, K. B. (1993). Older Volunteers: A guide to research and practice. Newbury Park, C.A.: Sage.
Greenwood, G. E., & Hickman, C. W. (1991).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parent involvement: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 education.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91(3), 279-288.
Grolnick, W.S., & Slowiaczek, M.L. (1994). Parents' involvement in children's schooling: A multidimensional conceptualization and motivational model. Child Development, 65(1), 237-252.
Hoover-Dempsey, K. V., Walker, J. M. T., & Sandler, H. M. (2005). Parents’ motivations for involvement in their children’s education. In Patrikakou, E. N., Weissberg, R. P., Redding, S., & Walberg, H. J. (Eds), School-family partnerships for children’s successs (pp. 40-56).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Hoover-Dempsey, K. V., Whitaker, M. C., & Ice, C. L. (2009). Motivation and commitment to family-school partnerships. In Christenson, S. L., & Reschly, A. L. (Eds), Handbook of school-family partnerships (pp. 30-60). New York: Routledge.
LeBlanc, P. (1992). Parent-school interactions. In L. Kaplan (Ed.), Education and the
Family, (pp.132-140).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Life Education Centres(UK)(n.d.). About us - What we do. Retrieved August 27, 2009, from http://www.lifeeducation.org.uk/newsletter/newsindex.php?action=
publicarticle&id=389
Life Education Trust(NZ)(n.d.). The vision of Ted Noffs & the philosophy that we teach. Retrieved August 25, 2009, from http://www.lifeeducation.org.nz/more/
vision/index.htm
Margaret, C. (1999). LEAPing the Cultural Barrier: life education comes to China. Drugs:education, prevention and policy, 6(3), 327-332.
Rotary International District 1280(n.d.). Information about Life Education Centres. Retrieved August 27, 2009, from http://www.rotary1280.org/life_ed/LE_Centres
.asp
Sheldon, S. B. (2002). Parents' social network and beliefs as predictors of parent
involvement.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102(4), 301-316.
Stallworth, J. T. & Williams, D. L. (1981). Parent involvement for undergraduate elementary teacher prepar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05473)
Swap, S. M. (1993). Developing home-school partnerships: From concepts to
practice.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Williams, JR. D. L., & Chavkin, N. F. (1989). Essential elements of strong parent
involvement program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7(2), 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