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趙欣燕 |
---|---|
論文名稱: |
台灣蝴蝶蘭產業生產型態之研究--以台南地區為例 |
指導教授: | 楊宗惠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地理學系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畢業學年度: | 9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15 |
中文關鍵詞: | 蝴蝶蘭產業 、生產型態 、農企業 、農業工業化 、社會網絡 、社會資本 |
英文關鍵詞: | Phalaenopsis industry, productive pattern, agri-business,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social networks, social capital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55 下載:2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灣的蝴蝶蘭從高價趣味蘭藝到成為平價的外銷主力,追溯其發展歷程,我們看到台灣不一樣的農業,由下而上展現著業者特殊的生命力。本文主要以台南地區個案的深度訪談為例,從農業地理的工業化、農企業的概念探討台灣蝴蝶蘭產業深具工業生產體系的特性,以及空間分工的型態;再從業者生產型態的選擇,以社會資產與社會網絡的概念來探討不同規模的民間蘭園如何建構其生產優勢。
台灣早期趣味蘭藝時代蘭花價格高但多為家庭小規模栽培,位置分散全台各地,又以北中南的大都市最多,成員多為具有資訊取得能力的知識份子。當產業成形之後,台南地區因自然的氣溫與日照條件、土地成本與取得與交通等條件適宜,且配合早期蘭協組織發達、趣味者眾多;加上之後全台最大的農企業台糖公司、縣政府支持的專業生產園區在此,故自蝴蝶蘭商品化量產以來一直是台灣產量最大且蘭園數目最多的主要生產區。
台灣蝴蝶蘭產業商業化量產的緣起於台糖面臨轉型而投入研發,建立本土化溫室產業的發展與企業化生產管理模式,因而樹立台灣蝴蝶蘭產業標準化、工業化的生產模式。加上早期蝴蝶蘭趣味者投入的育種創新所累積的豐富種源、組培技術成熟、生產體系完整發達,使台灣的蝴蝶蘭成為具有品種與種苗生產方面優勢之高價值精緻花卉產業。歸納台糖對台灣蝴蝶蘭產業的影響與示範作用包括:建構台灣工業化量產的設施環境,帶動專業化生產;使民間趣味蘭園面臨轉型或升級;帶動衛星蘭園的發展;打開台灣蝴蝶蘭的知名度,帶動海外市場的成長;以及將產業鏈延伸到美、加等國,形成「台灣育種、育苗,海外市場催花銷售」的產銷體系空間的再結構。
生產型態如台糖的公司型蘭園,因為屬於資本充裕的大型農企業公司,可採行垂直整合的生產方式,靠大規模的生產設施與設備,獨力一貫化生產。然而台灣多數的蘭園規模以中小型為主,為避免風險並以專業化提高產量,便如同台灣的中小企業,倚靠垂直分工的生產體系以建構起蝴蝶蘭產業完整的生產鏈。台灣蝴蝶蘭產業在空間分工上可見到以下特徵:
1.中游階段育苗型的蘭園以台南地區分布最多,因為外銷量最大,而外銷產品以苗株為主。
2.上游組培業與利用山地低溫的下游催花場以嘉義地區最發達。催花後的開花株以內銷為主,故在台南、嘉義之間容易見到產業的空間分工與交互作用。
此外本研究發現台南地區中小規模的家族式蘭園具有以下特徵:
1.信任關係優先:因產品是有生命的植物,分工後整合的效率與品質是生產組織競爭力的來源,常見業者間對技術和信用的信賴關係會凌駕空間距離的限制,上游組培階段尤其明顯。
2.進入路徑不同:資深業者從趣味時代發跡,他們原來活動的社會空間就比較大,因此靠早期的蘭協組織網絡為基礎累積豐富的人脈與專業技術知識。至於新進的年輕業者則多倚賴政府農會的輔導取得貸款資金及技術來源,以加入產銷班的方式運作,才能短時間內展開生產網絡。
3.「核心—衛星蘭園」的生產組織:多出現於外銷導向型蘭園,且呈現聚集
台南地區具有外銷優勢的核心蘭園,包括掌握專利品種研發優勢、與海外下游銷售通路兩種類型,因而成為附近衛星蘭園爭取育苗代工的合作對象。代工制度的穩定性是產品品質與生產組織是否具有競爭力的關鍵,故仍依賴彼此的信任關係。一般與民間蘭園的合作以口頭約定為主,所以幾乎都是靠長期合作累積的社會資本。
4.零售通路型蘭園多受限於規模或技術的有限性,且經營零售市場都需進入催花階段,故多數蘭園選擇到距離不遠的阿里山租溫室催花,甚至直接採購開花株。故此類業者的社會網絡都需擴張到嘉義地區。
5.產品多元差異化的市場:部分趣味者出身的資深業者,不走蝴蝶蘭苗低價大量外銷的方向,而走趣味化的小眾市場,以其掌握各種蘭花品種能力,進行跨屬育種繁殖栽培。以全力創新產品週期的蘭屬或品種,來獲取較高價的趣味蘭花市場的利潤。
6.產銷體系的重整:傳統貿易商的利潤空間萎縮,幾乎被具有與國外交流知識背景的蝴蝶蘭業者所取代。但業者為彈性採購以補足出貨量,也必須常到別的蘭園挑貨、並交流資訊。蘭園等於兼具生產、銷售、資訊交流節點(node)的功能。
Phalaenopsis in Taiwan was once a high-priced treasure for the hobbyists before. However, it has become quite cheap and popular in Taiwan now and even throughout the world. The transformation can be traced back to its history, and the pattern is different from the normal agriculture in Taiwan.
It was Taiwan Sugar Corporation(TSC) that firstly managed the production of Phalaenopsis as an industry in the 1980s. As a governmental industry and the largest agri-business in Taiwan, TSC was able to invest the productive equipment, such as localized venlo-type greenhouses, and establish the industrialized system of Taiwan Phalaenopsis. The success of commercial management of TSC forced and encouraged the huge number but a small scale of growers to upgrade their cloth-shading houses to far better modern greenhouses. And that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cultivation,and also accelerated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house industry.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amateur breeders’ orchid nursery was dispersive in Taiwan, especially in big cities. But now it is Tainan area, where they cluster around,that becomes the largest plantation with the first exportation, especially at the stage of pot seedling. It was due to the suitable temperature and light intensity with the social network of many early orchid associations. There is a vertical cooperation system among growers. In the spacial division system, for example, most proportion of the flask seedlings and blooming stage are in Chai-yi. There is a cool temperature effect of Mt. A-Li Mts for the blooming plants and for the domestic sale.
There are oth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mall-middle scale growers: keeping the trust relation network is necessary. The elder growers control abundant social networks; while the younger ones rely on the government’s support. The core-satellite productive organizations usually occur at the mass production for exportation. Some of the core nurseries may have the advantage of sale through foreign route; some may have excellent hybrids or the ability of breeding innovation. Anyway now the clever growers follow the steps of TSC for the higher profit from the terminal market. There also exists a diverse market for the few but higher priced orchids, which some of the elder growers are good at.
《中文部分》
A. 期刊專書
王寅東、郝岫音(2005)台灣蝴蝶蘭帶介質輸美的發展現況,台灣花卉園藝,210:32-35方煒(2007)蝴蝶蘭栽培溫室結構與環境:11-18;〈蝴蝶蘭栽培〉,沈再木、徐善德主編,
嘉義市:嘉義大學編印陳燿煌(2008)蝴蝶蘭的植株型態與功能,蘭藝生活,25:8-18
朱欽昌(2004)蝴蝶蘭組培苗的生產規劃與面臨的問題(上),蘭藝生活,12:30-34
朱欽昌(2005a)蝴蝶蘭組培苗的生產規劃與面臨的問題(下),蘭藝生活,1:126-29:
朱欽昌(2005b)蝴蝶蘭的花期調節與所面臨的問題,蘭藝生活,14:36-40
何偉真(1989)觀賞植物組織培養種苗生產之展望,花卉研究與產銷研討會專集:97-105,台灣省台中區農業改良場
李哖(1989)蝴蝶蘭之生長與開花生理,洋蘭月刊,32:44-53
李哖(2004)台灣的蘭花產業,台灣花卉園藝,200:38-42
沈再木(2007)蝴蝶蘭栽培介質種類及物化特性:19-29;〈蝴蝶蘭栽培〉,沈再木、徐善德主編,嘉義市:嘉義大學編印
沈再木、傅仰仁、葉德銘、張維斌(2004)台灣盆花產業之回顧與展望,台灣花卉園藝,200:102-117
周武吉主編(1987)名蘭好花(第一輯),台北:蘭花世界雜誌
林秀雄、賴本智編(2001)台灣蝴蝶蘭產銷調查報告,台北:中華盆花發展協會
林瑞松、黃肇加、黃錦杰、吳柏宏(2007)蝴蝶蘭貯運:103-124;〈蝴蝶蘭栽培〉,沈再木、徐善德主編,嘉義市:嘉義大學編印
林德福、劉昭吟 (2001) 越界產銷網絡中農業區域的新挑戰—以台灣花卉產業發展為例,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11:1-22
林益賢 謝瑞旻(2002)臺糖蝴蝶蘭品種改良技術之發展,臺灣糖業公司研究所研究彙報,177(178):67-80
林國榮(2001)臺東區蝴蝶蘭之產銷及其展望,臺東區農業專訊,37:15-17
林豐沛編(2006)台灣蘭花產銷資訊手冊,台南:台灣蘭花產銷發展協會
林讚標(1976) 台灣蘭科植物,第一冊,台北:南天,6-13
吳登楨(1978)蝴蝶蘭之繁殖方法,中國花卉,34:7-10
吳錦勳、李盈穎(2007)贏在精準力,一間公司幹掉一個王國,商業週刊,1026:106-134
侯舞鳳(2004a)優質外銷蝴蝶蘭生產體系之建構(上),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60:12-15
(2004b)優質外銷蝴蝶蘭生產體系之建構(下),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61:23-26
胡春光(1996)台糖精農中心蝴蝶蘭栽培技術現況,神農雜誌,1:16-18
高紀清(2003)蝴蝶蘭種苗產業現況及問題,植物種苗,4(1):59-63
高瑞瑩、王克修、林文星、江藹林、洪啟展、謝俊雄(1996)台糖蘭園的經營管理,農業世界,151:21-24
徐相明(1987)我們都是大家樂的受害者,洋蘭月刊,15:24-25
徐進鈺(1998)邁向一個學習性的區域?台北-新竹高科技走廊的廠商聚集與技術學習,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29:143-159
莊朝基(1968)蘭栽培-我的記憶,台灣蘭藝,7(2):67-68
孫盈哲(1997)我國中小企業產業網絡之現況與展望,台灣銀行季刊,48(4):65-104
郝岫音(2004)美國加州蝴蝶蘭產業現況及未來市場產銷策略分析(下),台灣花卉園藝,208:30-33
夏鑄九、劉昭吟(2003)越界蘭花:在全球化中重新界定區域與規劃,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9:97-135
陳文輝(2002)蝴蝶蘭的品種改良,科學發展,351:32-39
陳世銘、楊蕙綺、陳家增、周奕宇、張傑瑋(2001)組織培養苗光環境之分析與瓶苗換瓶作業效率之探討,行政院農委會90年度試驗研究計畫研究報告『花卉種苗生計產業輔導』
陳加忠(2001)大陸蝴蝶蘭產業現況,植物種苗,3(1):13-23
陳加忠,林明仁(2006)蘭花植株生理感測與設施栽培自動化技術開發,農政與農情,168:86-91
陳政忻(2006)台灣蝴蝶蘭揚名國際-專訪關糖業股份有限公司,農業生技產業季刊,5:41-46
陳明言、陳文輝(1996)從台糖蝴蝶蘭發展之經驗談花卉企業發展,神農雜誌,
1:29-32
陳福旗、許家嘉(2002)蘭花之組織培養技術,花卉產業現況與未來發展方向研討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陳素琴、施佳宏(2005)台灣蝴蝶蘭附帶栽培水草盆株—全球首例成功輸銷美國,台灣花卉園藝,210:24-27
陳駿季、廖玉珠、蔡瑜卿、蕭吉雄(2004)蘭花種苗產業技術平台之分析,台灣花卉園藝,200:52-59
陳燿煌、陳文輝、邱明森、傅仰明、林益賢、蕭棠文、林國仁、洪黎珊(2000)台糖Taisuco白花蝴蝶蘭之發展. 中國園藝 46(2):147-156
張耿衡、張訓堯、侯鳳舞(2003) 由全球進出口資料看台灣蝴蝶蘭產業與市場,台灣花卉園藝195:14
張清安(2005)健康的蘭花種苗,科學發展,392:16~25
張耀乾(2007)蝴蝶蘭的生育環境:1-6;〈蝴蝶蘭栽培〉,沈再木、徐善德主編,嘉義市:嘉義大學編印
傅子煜(2007)申請海外植物品種權與台灣農業的國際競爭策略,農政與農情,180:52-54
彭作奎、蔡碩倉、林信山、吳天方、鄧倩怡、古世煒、蔡秉叡、陳桂鳳(2004)農業生物科技之管理與價值創造環境之建立-台灣蝴蝶蘭產業之研究,農委會農糧署93年度科技研究計畫研究報告。台中縣:臺中健康暨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
黃敏展(1981)蘭花栽培藝術,台北:自然科學文化
黃禎宏主編(2004)蘭花淺介,台南縣:台灣蘭花產銷協會
葉慶泉、黃宏正(2004)黑紫色蝴蝶蘭雜交,蘭藝生活,9:10-17
農委會農糧署(2004)輔導農業生技種苗業者貸款計畫說明 /文心蘭、蝴蝶蘭母本保存園設置輔導計畫,台灣花卉園藝,206:34-35
蔡平里譯(1991)圖解蘭花繁殖最新技術,台北:淑馨出版社
蔡瑜卿(2006)我國拖鞋蘭培植場登記制度及拖鞋蘭種苗出口現況,農業世界,280:58-62
賴本智(1988)蝴蝶蘭的經濟栽培與產銷展望,蘭花生產改進研討會專集:112-121, 台灣省台東區農業改良場編印
賴本智(2004a)台灣蘭花產業面臨的問題與解決之道,台灣花卉園藝,200:47-51
賴本智、宋雲騰編(2004b)台灣蝴蝶蘭運銷通路調查報告,台北:中華盆花發展協會
劉昭吟、林德福(2000)生物技術、資訊處理與網絡節點:蝴蝶蘭的跨界產銷網路,城市與設計學報11-12:40-65
劉昭吟、林德福(2002)創新、認同與氛圍:台灣蝴蝶蘭產業化前後育種意義的改變,世界地理研究11(3):1-8
劉黃碧圓(2003)台灣的蝴蝶蘭翩翩起舞,豐年53(16):25-29
劉黃崇德(2003)濫觴物語一:記開啟蘭花產業始祖慶春農園典故,豐年53(16)49-53
劉黃崇德(2004a)濫觴物語二:記述美齡蘭與李金盛的故事,豐年54(6):54-56
劉黃崇德(2004b)濫觴物語三:不可疑旺陳國榮所長對蘭藝的貢獻,豐年:54(13):50-52
薛聰賢編著(2002)蘭花專輯 養蘭不難,1999年3版增定,員林:台灣普綠。
謝俊雄(1997)農企業管理,台北:華泰書局
謝瑞旻、林益賢、潘清樂、張清安(2004)蝴蝶蘭分生苗生產模式建立與經濟效益評估,農委會農糧署93年度科技研究計畫研究報告”花卉種苗生技產業輔導”。屏東縣:屏東科技大學
譚鴻仁(2005)北埔椪風茶與客家擂茶:品質、網絡與地方發展,北埔姜阿新故宅學術研討會
羅聖賢(2004)台東蝴蝶蘭,台東區農改場75週年特刊3,農委會台東農改場編印。
陳國章(1970) 農業地理學,台師大出版組
編輯部(2008)全球大宗花卉近十年交易分析,台灣花卉園藝,246:38-47,譯自FlowerTECH 2007,10(4)
B. 博碩論文
呂碧卿(2007)台東平原釋迦產業的產銷社會空間,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碩士論文
林曉瑛(2007)社會網絡與產業發展之關係—以台中縣后里鄉花卉產業為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學碩士論文
李河錫(2003)全球化對本土農企業影響之政策分析-彰化縣花卉產業個案研究,中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惠如 (2002) 臺南東山和雲林崙背洋香瓜產銷活動的研究,臺北,臺灣師大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永軒(2002)從田尾到陳村:兩岸盆花、苗木產業的跨界產銷網絡,臺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弘杰(2006)台灣蝴蝶蘭創新策略與跨國競爭優勢之研究─以中國市場為例,亞洲大學國際企業系碩論
陳榮德(2004)組織內部社會網絡的形成與影響:社會資本觀點,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郭廷謙(2003)從王國到產業:台灣蝴蝶蘭產業轉型發展策略之探討,清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論
曹登輝(2005)田尾鄉花卉園藝產業變遷與地方特色形塑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碩論
張淑敏(2006)蘭花產業之研究,中山大學企管系所碩論
張淑媚(2006)有機蔬菜產業發展限制與社會資本的關係-以彰化縣為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碩論
張豔秀(2007)餐旅業高階經理人的養成:六個國際觀光飯店總經理的個案,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碩論
黃建榮(2002)台灣獨立發明人之社會資本與商品化模式、創新滿意度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論
劉允俠(1997)台灣地區蝴蝶蘭蘭園生產效率及競爭優勢之分析,中興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碩論
劉昭吟(2005)在全球化中綻放─從蝴蝶蘭跨界商品鏈探討臺灣出口農業的全球化,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論文
顏碧吟(2003)由農業資材行的運作看栽培技術的發展與擴散—以屏東平原蓮霧產業為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碩士論文
蘇麗玉(2003)台灣蝴蝶蘭產業群聚效應之研究,台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碩論
C. 報紙與網站資料
林豐沛(2007) 蝴蝶蘭的美麗競爭,自由時報2007/11/05
林上祚(2008)葉國一的白蘭花打入日本喪葬市場,中國時報2008/11/28
江智慧(2009)台糖成功搶攻美國蘭花市場,星島日報2009/03/09
沈再木、郭坤峰、陳天和、黃肇家(2006),美國及加拿大蝴蝶蘭市場調查參訪報告http://open.nat.gov.tw/OpenFront/report/report_detail.jsp?sysId=C09501061,農委會公務出 國報告
陳榮五(2008)赴美參訪與商談蘭花科技合作報告,台中農改場公務員出國報告http://open.nat.gov.tw/OpenFront/report/report_detail.jsp?sysId=C09700911
陳加忠 國立中興大學農機系生物系統工程網站,http://bse.nchu.edu.tw/services.htm
(2005)台灣蝴蝶蘭銷日的調查,http://bse.nchu.edu.tw/new_page_173.htm2005/12/27
(2007)國際蝴蝶蘭產業現況,http://bse.nchu.edu.tw/new_page_229.htm2007/05/27
農委會網站,農政與農情
陳加忠、林明仁(2006)蘭花植株生理感測與設施栽培自動化技術,2007年6月168期,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11117
郭坤峰、郭秋怡、梁淑嫻(2005)台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之規劃與建設, 2005年12月162期,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10407
翁壹姿、盧慧真(2005)台灣蝴蝶蘭附帶栽培介質獲准輸美,2005年3月153期,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8297
葉執東(2004)農業e化的發展策略,2004年2月140期,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6114
台北野生物貿易研究委員會(2008),東亞野生物貿易研究委員會網站
a.華盛頓公約簡介http://www.wow.org.tw/layout.php?type=page&id=44
b.台灣野生物貿易通訊11 http://www.wow.org.tw/layout.php?type=page&id=161
動植物防疫檢疫局(2008)
a.對外貿易植物查詢系統http://192.192.148.121/coa/plantsearch2_idx.php
b. 蝴蝶蘭種苗病毒驗證作業須知令http://www.baphiq.gov.tw/ct.asp?xItem=4892&ctNode=1811&mp=1
c. 輸出植物檢疫相關設施查證認可名單http://www.baphiq.gov.tw/lp.asp?ctNode=2275&CtUnit=1057&BaseDSD=7&mp=1
農糧署作物生產組種苗管理科(2006)植物品種及種苗管理收費標準http://www.afa.gov.tw/laws_index.asp?CatID=213
農糧署作物生產組蔬菜花卉科(2006)花卉產業輔導成果
農糧署作物生產組蔬菜花卉科(2009)花卉產業輔導策略
http://www.afa.gov.tw/peasant_index.asp?CatID=774
農糧署作物生產組(2008),植物品種及種苗http://www.afa.gov.tw/laws_index.asp?CatID=53
王鈺淳(2005)大阿里山催花場 轉型拚觀光,2007/08/19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aug/19/today-center1-3.htm
台灣蘭花產銷發展協會網站 2008/12/1http://www.toga.org.tw/service_introduces.php
台南縣農業局網站(2006)精緻農民專輯,農業類07
a,飛舞的白色蝴蝶蘭王國http://agrip.tainan.gov.tw/0102/index.htm
b.蘭花界專家中的專家http://agrip.tainan.gov.tw/0110/index.htm
台南縣政府新聞處網站
吳惠芬(2007)
a. 2007台灣國際蘭展,南瀛新象月刊 2007年3月號http://ifo.tainan.gov.tw/Publish_Detail.aspx?sID=602&sMon=3&sYear=2007&sClass=1
b.2007台灣國際蘭展圓滿成功,南瀛新象月刊 2007年4月號
http://ifo.tainan.gov.tw/Publish_Detail.aspx?sID=356&sMon=4&sYear=2007&sClass=1
c.2008台灣國際蘭展創新登場,南瀛新象月刊 2008年3月號
http://ifo.tainan.gov.tw/Publish_Detail.aspx?sID=1446&sMon=3&sYear=2008&sClass=1
d.2008台灣國際蘭展成果,南瀛新象月刊 2008年4月號http://ifo.tainan.gov.tw/Publish_Detail.aspx?sID=1528&sMon=4&sYear=2008&sClass=1
台糖通訊網站
精緻農業事業部(2009)
a.企業化栽培蝴蝶蘭的創始者,3月1965號
http://www.taisugar.com.tw/etaipei2/Taimagazine/index.jsp?categid=1219&recordid=2409
b. 台糖蝴蝶蘭國際參展實績彪炳,2009日本東京蘭展再傳捷報
http://www.taisugar.com.tw/etaipei2/Taimagazine/index.jsp?categid=1219&recordid=2408
李一時(2007)尼加拉瓜共和國外交部長桑多士伉儷參訪精農,11月1949號
http://www.taisugar.com.tw/etaipei2/Taimagazine/index.jsp?categid=879&recordid=1451
台糖精緻農業事業部網站
http://211.75.75.60/modules/xpHomepage/content.php?f=1
風華再起烏樹林糖廠http://www.sj2es.tnc.edu.tw/xsugar/flower/index.htm
行政院主計處網站
台灣糖業公司資訊處,台糖公司「蝴蝶蘭產銷管理系統」介紹http://www.dgbas.gov.tw/fp.asp?xItem=8674&ctNode=418
蝴蝶蘭網 2004/05/12
http://www.phalaenopsis.idv.tw/
D. 趣味者名冊
台灣省蘭藝協會會員名錄(1973)
中華民國蘭藝協會會員錄(1980)
蘭花世界主編(1989) 蘭藝年鑑4(1989-1990),蘭花世界雜誌社
《外文部分》
Adler, P. S. , Kwon, S. W. (2002) 〈 Social Capital: Prospects for a New Concept〉,《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7(1):17-40
Anthura BV(2004) The Economic Significance of Phalaenopsis Pot Plant Cultivation. Neterlands:Anthura BV published
Bowler, I. R. and B. W. Ilbery (1987) 〈Redefining agriculture geography〉,《Area》,19(4):327-332
Bowler, I. R. (1992) The geography of agriculture in developed market economies, New York: Longman,7-28
Hansen, Eric (2000) Orchid Fever:A Horticultural Tale of Love, Lust, and Lunacy ,New York::Pantheon Books
Ilbery, B. W. (1985 ) Agricultural geography ,a social and economic analysi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ahapiet, J. & Ghoshal, S. (1998) 〈Social Capital,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the Organizational advantag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3(2):242-266
Page B. (2000)〈Agriculture〉,A Companion to Economic Geography, Oxford : Blackwell. 242-256.
Proceedings of 8th Asia Pacific Orchid Conference ,Taiwan Orchid Growers Association,Tainan County : Editorial Committee of TOGA
Wei-Ting Tsai and Chien-Young Chu (2001) 〈The Industry of Pahalaenopsis in Taiwan〉, 《Horticulture NCNU》,26(1):27-41
Whatmore, S.(1995) 〈From farming to agribusiness: the global agro-food system〉, Geographies of Global Change, Oxford: Blackwell. 36-49
Whatmore S.(2000 a) Agribusiness, The Dictionary of Human Geography (4th ed.). Oxford: Blackwell . 10
(2000 b) Agriculture geography, The Dictionary of Human Geography (4th ed.). Oxford: Blackwell. 10-13
土橋豐(1993) 洋ラン図鑑,京都市:光村推古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