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江昀蓉
Yun-Jung Chiang
論文名稱: 不同視角下的臺灣: 臺灣史相關文本之翻譯贊助者研究
The Role of Patrons in the Translations of Taiwan’s Historical Texts
指導教授: 賴慈芸
Lai, Tzu-Yu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翻譯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8
中文關鍵詞: 臺灣史翻譯贊助者意識形態
英文關鍵詞: Taiwanese history, translation, patron, ideolog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26下載:2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試圖探討贊助者對臺灣歷史文獻史料中譯本的操縱與運作。臺灣歷史文獻史料為了解臺灣歷史與人文最直接的途徑之一。過去荷蘭人、西班牙人都曾佔領臺灣,1860年因北京條約臺灣開港通商,吸引許多商人、傳教士、探險家等來台,日本人更殖民臺灣長達五十年之久。過去曾到訪臺灣的人士留下許多珍貴的史料與對臺灣的研究結果,這些作品便成了現代人了解臺灣歷史的重要媒介。本研究試圖從三個贊助者,政府部門出版機構、民間出版機構與教會出版機構,探討各贊助者在翻譯臺灣歷史文獻資料時,對譯本的操縱與其譯本中暗藏的意識形態,與各贊助者出版譯本的目的。希望透過對譯本的分析,探討譯本在戒嚴時期與解嚴後等不同的時空背景下的樣貌,找到有系統的方式討論臺灣史相關文獻史料的譯本。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role of patrons in the manipulation, editing, and translation of Taiwan’s historical data. Analysis of historical data and documents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ways of understanding Taiwan’s history and culture. Taiwan was occupied by the Dutch and Spanish, and had been a Japanese colony for 50 years. The opening of treaty ports in the 1860s brought in many foreign visitors, including businessmen, missionaries, and explorers. These foreign occupants and visitors conducted research and wrote travel narratives which were left behind, becoming important accounts of Taiwanese history for the people of Taiwan. This study outlines the roles of patrons, including government agencies, private publishers, and religious organizations, to determine their purpose in publishing a Chinese translation and explore how they manipulated these translations. Through analysis of translations by different patrons, this study presents important considerations when discussing the translation of Taiwan’s historical data.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文獻回顧....................................1 第二節 問題意識與研究範圍....................................2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論文架構.......................................3 第二章 政府部門出版機構.....................................5 第一節 贊助者介紹..........................................6 第二節 譯本與譯者介紹.......................................9 第三節 出版目的...........................................21 第四節 譯本的意識形態......................................24 第三章 民間出版機構........................................33 第一節 出版社與譯作........................................35 第二節 譯本分析...........................................60 第三節 出版目的...........................................73 第四節 譯本重新出版情況.....................................77 第五節 譯本的意識形態......................................83 第四章 教會出版機構........................................93 第一節 出版社與譯作........................................95 第二節 譯本分析...........................................99 第三節 出版目的..........................................104 第四節 譯本的意識形態.....................................109 第五章 結論.............................................119 參考書目..................................................124 附錄.....................................................131

    中文資料
    Campbell, William(著)、林弘宣、許雅琦、陳珮馨(譯):《福爾摩莎素描》(臺北:前衛,2006)。
    Campbell, William(著)、林弘宣、許雅琦、陳珮馨(譯):《素描福爾摩莎: 甘為 霖牧師的台灣筆記》(臺北:前衛,2009)。
    Campbell, William(著)、陳復國(譯):《臺灣佈教之成功》(臺南:教會公報,2007)。
    Doyle, Wright (著)、吳德俊(譯):《從名門到僕人:戴德理在台灣的日子》(臺北:橄欖文化,2006)。
    Davidson , James W. (著)、蔡啟恆(譯):《臺灣之過去與現在》(臺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72)。
    Dodd, John(著)、陳政三(譯):《北台封鎖記:茶商陶德筆下的清法戰爭》(臺北:原民文化,2002)。
    Ferrero, Stéphane(著)、帥仕婷(譯):《當Jean遇上福爾摩沙 : 一名法國小兵的手札(1884-1885)》(臺北:玉山社,2003)。
    Fernandez,Pablo O.P. (著)、黃德寬(譯):《天主教在臺開教記:道明會士的百年耕耘》(臺北:光啟,1996)。
    Garno, Eugéne G. (著)、黎烈文(譯):《法軍侵臺始末》(臺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
    Hoff , Gary (著)、林晚生(譯):《從外地之窗眺望》(臺南:人光,1990)。
    Hoff , Gary (著)、林晚生(譯):《台灣的遙途長涉:從獨裁邁向民主》(臺南:人光,1993)。
    Imbault-Huart ,Camille(著)、黎烈文(譯):《臺灣島之歷史與地誌》(臺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
    Keith , Marian(著)、蔡岱安(譯):《黑鬚番》(臺北:前衛,2003)。
    Mackay ,George L.(著)、周學普(譯):《臺灣六記》(臺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
    Mackay ,George L. (著)、林耀南(譯):《臺灣遙寄》(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9)。
    Mackay ,George L. (著)、林晚生(譯):《福爾摩沙紀事:馬偕台灣回憶錄》(臺北:前衛,2007)。
    Mackay ,George L. (著)、陳宏文(譯):《馬偕博士日記》(臺南:人光,1996)。
    Noordhoff, Lucille(著)、溫肇桓(譯):《戀戀福爾摩沙:羅慧夫醫師夫人在臺四十年的回憶故事集》(臺北:校園書房,2000)。
    Nomsz ,Johannes (著)、王文萱(譯):《福爾摩沙圍城悲劇》(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13)。
    Psalmanaazaar, George(著)、薛絢(譯):《福爾摩啥》(臺北:大塊文化,1996)。
    Psalmanaazaar, George(著)、薛絢(譯):《福爾摩沙變形記》(臺北:大塊文化,2005)。
    Pickering W.A.(著)、吳名遠(譯):《老臺灣》(臺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
    Pickering W.A.(著)、陳逸君(譯):《發現老台灣》(臺北:臺原,1994)。
    Shackleton , Allan J. (著)、宋亞伯(譯):《福爾摩沙的呼喚:一位紐西蘭人在台灣二二八事件的親身經歷》(臺北:望春風文化,1999)。
    Wille, Rolf P. (著)、葉綠娜、葉儷穎(譯):《福爾摩沙的虛構與真實》(臺北:玉山社,2011)。
    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臺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6)。
    _______(著)、_______(譯):《臺灣經濟史三集》(臺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6-1974)。
    _______(著)、_______(譯):《臺灣經濟史六集》(臺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6-1974)。
    _______(著)、_______(譯):《臺灣經濟史九集》(臺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6-1974)。
    _______(著)、_______(譯):《十七世紀臺灣英國貿易史料》(臺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
    川野重任(著)、林英彥(譯):《日據時代臺灣米穀經濟論》(臺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9)。
    _______(著)、郭輝(譯):《巴達維亞城日記》(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0)。
    伊能嘉矩(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譯):《臺灣文化志(上卷)中譯本》(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5)。
    伊能嘉矩(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譯):《臺灣文化志(上、中、下)中譯本》(臺北:臺灣書房,2011)。
    村上直次郎(譯注)、程大學(譯):《巴達維亞城日記》(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0)。
    鹿野忠雄(著)、宋文薰(譯):《臺灣考古學民族學概觀》(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5)。
    森丑之助(著)、______(譯):《日據時期本省山地同胞生活狀況圖集》(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3)。
    ______(著)、吳萬煌(譯):《臺灣煙草栽培變遷史》(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
    吉開右志太(著)、黃得峰(譯):《臺灣海運史》(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9)。
    矢內原忠雄(著)、陳茂源(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舊版)》(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2)。
    井出季和太(著)、郭輝(譯):《日據下之臺政》(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6)。
    ______(著)、溫吉(譯):《臺灣番政志》(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7)。
    ______(著)、莊金德、賀嗣章(譯):《羅福星抗日革命案全檔》(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65)。
    ______(著)、程大學(譯):《臺灣前期武裝抗日運動有關檔案》(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6)。
    矢內原忠雄(著)、陳茂源(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新版)》(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7)。
    ______(著)、吳定葉、黃耀東(譯):《日據初期警察監獄制度檔案(1)臺灣中部前期抗日運動》(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9)。
    臺灣慣習研究會(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譯):《臺灣慣習記事(中譯本)》
    (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4)。
    ______(著)、徐國章(譯):《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中譯本)》(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5)。
    荷西‧馬利亞‧阿瓦列斯(著)、李毓中、吳孟真(譯):《西班牙人在臺灣(1626-1642)》(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6)。
    ______(著)、劉克襄(譯):《後山探險:十九世紀外國人在臺灣東海岸的旅行》(臺北:自立晚報,1992)。
    伊能嘉矩(著)、楊南郡(譯):《台灣踏查日記》(臺北:遠流,1996)。
    芹田騎郎(著)、張良澤(譯):《由加利樹林裏: 終戰前後一位日本「公醫」親
    身體驗的台灣原住民生活記錄畫冊&小說》(臺北:前衛,1999)。
    必麒麟(著)、陳逸君(譯):《歷險福爾摩沙》(臺北:原民文化,1994)。
    必麒麟(著)、陳逸君(譯):《歷險福爾摩沙:回憶在滿大人、海賊與「獵頭番」間的激盪歲月》(臺北:前衛,2010)。
    池上秀畝(著)、張良澤(譯):《台灣紀行》(臺北:前衛,2001)。
    ______(著)、黃玉雨、劉彥良(譯):《出磺坑鑽油日記臺灣第一座油礦:
    1877~1878年美國技師開採石油的故事》(臺北:歷史智庫,2005)。
    ______(著)、陳政三(譯):《美國油匠在台灣──1877-78年苗栗出磺坑採油紀行》(臺北:臺灣書房,2012)。
    ______(著)、陳若雲、葉婉奇(譯):《走過土地 認識人民《台灣慣習記事》資料彙編(1)》(臺北:原民文化,1999)。
    ______(著)、葉婉奇(譯):《台灣地理風俗大系》日本時代《台灣地理風俗大
    系》資料彙編01北台灣文史踏查》(臺北:原民文化,2002)。
    ______(著)、葉婉奇(譯):《台灣地理風俗大系》日本時代《台灣地理風俗大
    系》資料彙編02南台灣文史踏查》(臺北:原民文化,2002)。
    井出季和太(著)、郭輝(譯):《日據下之臺政》(臺北:海峽學術,2003)。
    陳浩洋(著)、江秋玲(譯):《臺灣四百年庶民史》(臺北:自立晚報,1992)。
    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臺北:海峽學術,1999)。
    鈴木滿男(著)、蔡恩林(譯):《日本人在台灣做了什麼》(臺北:前衛,2002)。
    陳培豐(著)、王興安(譯):《「同化」的同床異夢:日治時期臺灣的語言政策、近代化與認同》(臺北:麥田,2006)。
    ______(著)、陳宏文(譯):《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歷史》(臺南:人光,1997)。
    單德興:《翻譯與脈絡》(臺北:書林出版,2009)。
    蔡盛琦:〈戰後初期臺灣的圖書出版-1945至1949年〉,《國史館學術集刊第五
    期》(臺北縣:國史館,2001),頁209-251。
    陳雅齡:〈喬治馬偕著From Far Formosa編輯及翻譯過程之運作〉(新北:天主
    教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碩士論文,2012)。
    林希樺:〈回望福爾摩沙:十九世紀來臺西方人旅行書寫在臺灣的譯介〉(臺北:
    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2013)。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館誌〉(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3)。
    陳德鴻、張南峰(著):《西方翻譯理論精選》(香港:香港城市大學,2000)。
    孔慧怡(著):《重寫翻譯史》(香港 : 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硏究中心, 2005)。

    西文資料
    Davidson, James Wheeler.The Island of Formosa, Past and Present. Taipei: Southern Materials Center; Oxfor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Dodd, John. Journal of a Blockaded Resident in North Formosa during the Franco-Chinese war:1884-5. Hong Kong: Daily Press, 1888.
    House, Edward H.The Japanese Expedition to Formosa.Tokio, 1875.
    Lefevere, André. 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s.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MacKay, George Leslie. From Far Formosa: The Island, Its People, and Missions. E.d. Rev. J. A. MacDonald. New York: F. H. Revell, 1895.
    Pickering, W. A..Pioneering in Formosa: Recollections of Adventures among Mandarins, Wreckers,& Head-hunting Savages. London: Hurst and Blackett, 1898. Rpt. Taipei: Ch’eng-wen.1972.
    Steere, Joseph Beal. Ed. Paul Jen-kuei Li. Formosa and Its Inhabitants. Taiwan: Academia Sinica, 2002.

    日文資料
    井出季和太著:《臺灣治績志》(台北:台灣日日新報社,1937)。
    天昭俊一等著:《臺灣地理風俗大系》(日本:新光社,1931)。

    網路資源
    中華百科全書,〈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
    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http://taiwanpedia.culture.tw/〉。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http://nbinet.ncl.edu.tw/〉。
    前衛出版社網頁,〈http://www.avanguard.com.tw/〉。
    內政部統計查詢網,〈http://statis.moi.gov.tw/micst/stmain.jsp?sys=100〉。
    臺灣光華智庫〈福音「新」傳──天主教在台灣〉,
    〈http://www.sinorama.com.tw/tw/show_issue.php?id=199738603090C.TXT&table=0&h1=%A5x%C6W%BCg%AFu&h2=%A9v%B1%D0〉。
    臺灣銀行網站,〈http://www.bot.com.tw/BOTIntro/Organization/Pages/default.aspx〉。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網頁,〈http://www.th.gov.tw/web/pagedoc.php?nd2=M0101〉。
    玉山社網頁,〈http://www.tipi.com.tw/index.php?showitem=aboutus〉。
    翟海源學術資訊網,〈http://www.ios.sinica.edu.tw/hyc/index.php?p=columnID&id=171〉。
    人間出版社部落格,〈http://blog.udn.com/renjianpublic/article〉。
    台灣書房網頁,〈http://www.wunan.com.tw/ku_about.asp〉。
    國立台灣文學館2007台灣作家目錄,〈http://www3.nmtl.gov.tw/writer2/writer_detail.php?id=879〉。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