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龍珍珠
論文名稱: 《全元曲》雜劇賓白研究
指導教授: 潘麗珠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元雜劇賓白說唱藝術劇曲表演程式形象語言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48下載:3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構成元雜劇劇本要素有三:曲文、賓白、科泛。曲文用於歌唱,賓白用於言語,科泛用於身段動作。元雜劇以曲為主,以白為賓,王驥德《曲律》首開先例,肯定劇曲賓白地位,李漁繼之以系統性闡述,後繼劇曲研究者逐漸重視元雜劇賓白的價值。首章闡明以《全元曲》為底本研究元雜劇賓白,並討論賓白定義。第二章為追溯賓白源流起於先秦,歷經唐參軍、宋雜劇、金院本,至元發展成熟,表演形式則深受說唱藝術影響,呈現豐富面貌。第三章就劇本賓白撰寫者而論,討論出自文人之手或伶人編就,同時推論劇本作者有那些組合,再就賓白撰寫原則作一論述。第四章就元雜劇說白時見重出,歸納各類「賓白程式」。賓白程式有其現實需要,為觀眾各進行場上人物分類,建立形象,亦便於劇作家編撰劇本,利於樂工場上編撰說白,提供社會大眾娛樂需求。則明清曲論家眼中的「蹈襲」、「陳套」實為功能多樣的賓白程式。賓白於劇曲中的功能在於引導觀眾認識人物、瞭解劇情、體會曲情、認知時空、獲得樂趣,所有功能中,又以「塑造腳色形象」最重要。由於正末正旦之外的演員都只能靠賓白演出,反而獲得自由的表演空間,這也是元劇賓白一大特色。至於劇作家善用語言素材,以經史詩詞詩、諺語、俗語方言、外來語、歇後語、雙關語塑造腳色、寄託情感,藉劇中人之口澆己塊壘,自然流露坦率、真摯的情感。古典劇曲在「有聲皆歌」的特質下,賓白是有韻律、有節奏的「舞臺語言」,並無音樂伴奏,全憑演員實力將各種藝術形式之賓白念得清楚明淨、氣韻動人,令觀眾耳聞即曉,尚能回味再三。尤以元雜劇正旦正末主唱之特色,賓白形成次要腳色重要表演途徑,此亦是元劇賓白一大特色。口語淺俗之賓白,較之後代駢儷四六,更能引導庶民大眾獲得劇曲觀賞之最大樂趣,此又是元雜劇賓白第三大特色。認知元劇賓白價值,則賓白語言美學、賓白創作美學及元代社會風土民情之研究,皆是值得發展之研究方向。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2 第三節 賓白界説………………………...…………..4 第二章 賓白源流及其構成………..……….………7 第一節 先秦優孟扮衣冠……………….…………..7 第二節 唐代參軍弄滑稽…….……..………………9 第三節 宋金雜劇諫時政………………..…………14 第四節 說唱話本備形體.…….……………………19 一 自報家門…………………………………………. 22 二 下場詩……………………………………………. 24 三 詩詞作結…………………………………………. 24 四 宣念劇名…………………………………………. 25 五 景物鋪讚…………………………………………. 26 六 偈語、道情………………………………………..27 七 劇情穿插…………………………………………..29 第三章 元雜劇賓白創作………….…………….….31 第一節 元雜劇賓白作者析辨….………….………..31 一 文人作曲 伶人撰白………………………………31 二 文人作曲白 伶人竄改賓白………………………32 三 文人作曲白 伶人長短賓白………………………33 第二節 元雜劇賓白作者組成……………………. 39 一 書會才人創作曲白………………………………. .40 二 劇班演員創作劇本賓白………………………….. 41 三 演員編撰場上賓白……………………………….. 43 四 才人演員合作曲白……………………………….. 44 第三節 劇曲賓白創作原則……………………….. 46 一 聲務鏗鏘………………………………………….. 47 二 語求肖似………………………………………….. 47 三 耳聞即曉……..…………………………………… 48 四 務求明淨………………………………………….. 49 五 自然靈動..………………………………………… 51 第四章 賓白程式……….……………….…………… 53 第一節 元雜劇賓白程式形成背景…….….……… 54 一 庶民娛樂劇本需求………..…………………….…. 54 二 劇團相襲師徒相授..…..……………………..…..….55 三 古本留文世代相傳………………………………… 56 四 劇曲情節程式影響………………………………… 58 第二節 「家門」程式類化人物………….………… 60 一 定場詩……………………………………………… 61 二 說人品 道情懐…………………………………….. 66 第三節 情節程式類化對白………………………… 69 一 親人重逢情節程式………………………………… 69 二 點將佈陣情節程式………………………………….70 三 沙場罵陣情節程式………………………………….71 四 暗助發跡情節程式………………………………….72 五 次數運用情節程式………………………………….73 第四節 重複程式提示情節….………………………..73 第五章 賓白於劇曲之功能………………………...75 第一節 塑造腳色形象………………………….…...75 一 造語塑形………………………………………….75 二 對白襯形………………………………………….77 三 他色說形………………………………………….79 第二節 推動情節…………………………………….80 一 報告劇情背景、演出大綱….………….………. 80 二 報告前情大要…………………………………… 81 三 預告後情發展……………...………….………… 81 四 總結全情交代結局………..…………….………..82 五 交代隱藏劇情…………………………………….83 六 添加無味情節…………………………………….83 第三節 引導想像變化時空………………………… 84 一 演員上下場變化時空……….…………………... 85 二 唱曲作科變化時空…………….…………………85 第四節 應和唱曲承轉情境……………….……………87 第五節 製造笑果寄寓嘲諷…………….………………90 一 釋「諢」……………………………… ………. …90 二 諢語功能……………………………… …………. 91 三 諢語形式………………………………… ………..94 第六章 賓白語言素材運用……………… ………100 第一節 擷取前人語言藝術──經史詩詞語…..101 一 經史語…………………………………………….101 二 詩詞語…………………………………………….102 第二節 融和先民人生智慧──諺語……..….…108 第三節 反映天下通語面貌──俗語方言…..…111 第四節 融入時代流行聲音──外來語……..…116 第五節 呈現特殊趣味語感──歇後雙關語….119 一 歇後語…………………………………………… 119 二 雙關語…………………………………………….121 第七章 賓白表演理論與形式……………………123 第一節 演員賓白表演素養………….……………123 一 認字知音明義……………………….……………124 二 句讀合律有節…………….………………………126 三 高低緩急含情……………….……………………127 四 鑼鼓身段搭配…………….………………………130 第二節 賓白表演創造形象…………………..….. 131 一 精神兼及演員與劇中腳色……………………… 132 二 掌握腳色內部心理節奏………………………….133 三 呼應腳色之間的「潛臺詞」…………………….136 第三節 賓白藝術表演形式………………….……139 一 韻白表演………………………………………….139 二 獨白表演………………………………………….143 三 對白表演………………………………………….145 第八章 結論……………………………..…………….150 第一節 元雜劇賓白特色………………………….150 一 提供次要腳色最大表演空間………………….. 150 二 理解劇作家創作觀…………………………….. 150 三 引導庶民大眾觀賞樂趣……………………….. 152 第二節 本文價值及後續研究發展…………..…. 153 一 本文價值……………………………………… ..153 二 後續研究發展…………………………………. .153 參考書目……………………………………………….…155 附錄………………………………..…………………….…162

    參考書目
    壹 著作
    一 古著(按著作朝代先後)
    文心雕龍 梁.劉勰 文史哲出版社 民七十二年十一月
    樂府雜錄 唐.段安節 中國古典戲曲論述集成第一集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民六十九年七月初版二刷
    因話錄 唐.趙璘 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一0三五冊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七十五年七月
    雲溪友議 唐.范攄 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一0三五冊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七十五年七月
    唐闕史 唐.高彥休 叢書集成新編第八十六冊 新文豐出版公司 民七四年初版
    太平御覽 宋.李昉等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八十一年一月臺一版六刷
    景德傳燈錄 宋.釋道原編 彙文堂出版社,民七十六年六月台一版
    齊東野語 宋.周密 中華書局 民八十六年十二月一版二刷
    桯史 宋.岳珂 中華書局 民八十六年十二月一版二刷
    都城紀勝 宋.灌圃耐得翁 東京夢華錄外四種 大立出版社 民六十九年十月
    東京夢華錄 宋.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外四種 大立出版社 民六十九年十月
    夢梁錄 宋.吳自牧 東京夢華錄外四種 大立出版社 民六十九年十月
    武林舊事 宋.周密 東京夢華錄外四種 大立出版社 民六十九年十月
    謝疊山集 宋.謝枋得 叢書集成簡編六三八冊 臺灣商務印書館發行 民五十五年初版
    景德傳燈錄 宋.釋道原 彙文堂出版社 民七十六年六月台一版
    小亨集 金.楊宏道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一一九八冊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七十五年七月
    遺山先生文集 元.元遺山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五十七年十二月臺一版
    青樓集 元.夏庭芝 中國古曲戲曲論著集成第二集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民六十九年七月初版二刷
    紫山大全集 元.胡祇遹 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一一九六冊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七十五年七月
    輟耕錄 元.陶宗儀 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一0四0冊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七十五年七月
    長春真人西遊記 元.李志常 叢書集成新編九十七冊 新文豐出版公司 民七十四年初版
    錄鬼簿 元.鍾嗣成 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二集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民六十九年七月初版二刷
    錄鬼簿 元.鍾嗣成 洪氏出版社 民七十一年元月再版
    全相平話三國志 元.不著撰人 國立中央圖書館編印 民六十年十月初版
    醉翁談錄 元.羅燁 世界書局 民四十七年五月初版
    抱璞簡記 明.姜南 續說郛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六十一年
    陶庵夢憶 明.張岱 金楓出版社 民八十八年四月一版
    南詞敘錄 明.徐渭 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三集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民六十九年七月初版二刷
    曲律 明.王驥德 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四集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民六十九年七月初版二刷
    譚曲雜劄 明.凌濛初 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四集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民六十九年七月初版二刷
    太和正音譜 明.朱權 學海出版社 民六十九年九月再版
    中原音韻 明.周德清 學海出版社 民六十年
    清平山堂話本 明.洪楩編 建宏出版社 民八十四年
    閑情偶寄 清.李漁 中國古曲戲曲論著集成第七集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民六十九年七月初版二刷
    樂府傳聲 清.徐大椿 中國古曲戲曲論著集成第七集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民六十九七月一版二刷
    曲話 清.梁廷枏 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八集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民六十九年七月初版二刷
    梨園原 清.黃旛綽 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九集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民六十九年七月初版二刷
    書隱叢說 清.袁棟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第一一六冊 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八十四年初版
    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 清.周祥鈺 王秋桂主編善本戲曲叢刊第六輯 臺北學生
    書局 民七十六年九月出版
    桃花扇 清.孔尚任 學海出版社 民六十九年四月初版
    二 總集
    元曲選 明.臧晉叔 正文書局 民八十八年九月出版
    全唐文 清.董誥 上海古籍出版社 民八十四年十一月一版三刷
    全唐詩 清.曹寅 上海古籍出版社 民八十五年十一月初版十四刷
    全元曲 徐征 張月中 張聖潔 奚海主編 河北教育出版社 民八十七年八月初版
    三 史籍
    國語 中華書局 民五十五年三月台一版
    史記 楊家駱主編 中國學術類編 鼎文書局 民七十六年十一月九版
    三國志 楊家駱主編 中國學術類編 鼎文書局 民七十九年二月六版
    宋史 楊家駱主編 中國學術類編 鼎文書局 民七十九年二月六版
    元史 楊家駱主編 中國學術類編 鼎文書局 民七十九年二月四版
    通制條格 黃時鑑點校 浙江古籍出版社 民七十五年五月一版一刷
    四 專書(按出版年代先後)
    元雜劇研究 吉川幸次郎著 鄭清茂譯 藝文印書館民四十九年初版
    顧曲塵談 吳梅 廣文書局 民五十一年
    散曲概論 任納 散曲叢刊 臺灣中華書局 民五十三年四月臺一版
    曲諧 任納 散曲叢刊 臺灣中華書局 民五十三年四月臺一版
    中國諺語論 朱介凡 新興書局 民五十三年十二月初版
    螾廬曲談 王季烈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六十年七月臺一版
    詞餘講義 吳梅 蘭臺書局 民六十年
    景午叢編 鄭騫 臺灣中華書局 民六十一年一月初版
    京本通俗小說 黎烈文點校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六十四年三月臺二版
    中國古典戲劇論集 曾永義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民六十四月十月初版
    中國戲劇史 徐慕雲 世界書局民六十六年五月臺初版
    說戲曲 曾永義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民六十六七月二次印行
    中國文學發達史 劉大杰 臺灣中華書局 民六十七年三月臺九版
    修辭學 黃慶萱 三民書局 民六十八年初版
    詞曲史 王 易 廣文書局 民六十八年十月四版
    唐宋詞選注 張夢機 張子良 華正書局印行 民六十九年七月版
    永樂大典戲文三種校注 錢南揚 華正書局 民六十九年九月初版
    粉墨春秋 蓋叫天口述 何慢等記錄整理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民六十九年
    話本小說概論 胡士瑩 丹青圖書公司 民七十二年五月初版
    水滸研究 王利器 木鐸出版社 民七十二年九月初版
    中國文學史 葉慶炳 學生書局 民國七十三年九月學三版
    蓋叫天表演藝術 田漢 浙江文藝出版社 民七十三年
    中國古代戲劇史初稿 唐文標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民七十三年初版
    唐戲弄 任半塘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七十四年九月初版
    中國俗文學史 鄭振鐸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七十五十月臺七版
    戲曲美學論文集 蓋叫天等 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民七十五年
    戲曲藝術論 張庚 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民七十六年六月初版
    說唱藝術簡史 中國藝術研究院曲藝研究所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民七十七年
    詩歌與戲曲 曾永義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民國七十七年四月初版
    戲曲要籍解題 李惠綿 正中書局 民八十年十二月臺初版
    參軍戲與元雜劇 曾永義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民八十一年四月初版
    李紫貴表導演藝術論集 李紫貴 中國戲劇出版社 民八十一年五月
    講唱文學.元雜劇.民間文學 譚達先 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八十二年六月初版
    元雜劇的劇場藝術 柯秀沈 學海出版社民 八十二年十一月初版
    金元北曲詞言匯釋 黃麗貞 國家出版社出版 民八十六年八月初版
    元雜劇表演藝術 徐扶明 學海出版社 民八十七年初版
    中國曲藝史 蔡源莉 吳文科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民八十七年
    宋詩話全編 吳文治 江蘇古藉出版社 民八十七年十二月一版一刷
    廖瓊枝凍水牡丹 紀慧玲 時報文化 民八十八年初版
    臺灣語典 連雅堂 金楓出版社 民八十八年四月初版
    臺灣傳統歌仔戲藝術薪傳計畫教學教材 行政院文化建設員會主辦 薪傳歌仔
    戲劇團承辦 民八十八年七月
    戲曲導演藝術論 黃在敏 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民八十八年十月一刷
    宋元戲曲考 王國維 王國維戲曲論文集 里仁書局 民八十九年七月初版二刷
    戲曲考原 王國維 王國維戲曲論文集 里仁書局 民八十九年七月初版二刷
    錄曲餘談 王國維 王國維戲曲論文集 里仁書局 民八十九年七月初
    版二刷
    中國古典戲劇語言運用研究 王永炳 學生書局印行 民八十九年十月初版
    戲曲導演理論與實際 鄭懷興 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民八十九年十月
    古今戲臺藝術與戲曲表演美學 劉慧芬 文史哲出版社 民九十年初版
    百年家族梅蘭芳 李仲明 譚秀英 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民九十年五月初版
    元雜劇的劇場藝術 柯潤璞著 魏淑珠譯 巨流圖書公司 民九十年九月初版
    俗文學概論 曾永義 三民書局 民九十二年六月初版一刷
    戲曲批評概念史考論 李惠綿 里仁書局 民九十二年二月初版
    清代戲曲研究五題 陳芳 里仁書局 民九十一年三月初版
    當代戲曲 王安祈 三民書局 民九十一年九月
    「拍案京奇」──京劇藝術教育系列推廣活動研習手冊 國立國光劇團主編 民九十三年三月廿七~四月十日
    元曲概論 賀昌群 元曲研究甲編 里仁書局 無出版年
    元人雜劇序說 青木正兒著 隋樹森譯 元曲研究乙編 里仁書局 無出版年
    貳 論文
    《元曲選》百種雜劇情節結構析論 潘師麗珠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民八十一年六月
    元雜劇賓白語法研究 林慶姬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民七十四年六月
    試論元雜劇淨腳的作用及其科諢的表現技巧 康義勇 高師大學報第五期 民八十三年
    元雜劇科諢研究 蔡靜娟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八十年六月
    臺灣布袋戲劇本研究 鄭慧翎 中央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八十年六月
    關漢卿戲曲語言之派生詞與重疊詞研究 江碧珠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八十二年六月
    「形、氣、神」與戲曲表演之關係 尹培璽 復興劇藝學刊 民八十四年四月
    劇本為戲曲表演提供什麼 康志勇 表演藝術第四十二期 民八十五年四月
    元雜劇上下場詩探究 游宗蓉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第十三期 民八十八年五月
    戲曲科諢之名稱、淵源、承傳及演變再探 羅麗容 東吳中文學報第六期 民八十九年五月
    論元人戰爭劇與戰爭場面的喜劇精神 許子漢 東華人文學報第三期 民九十年七月
    廖瓊枝之歌仔戲唱腔藝術初探 游素鳯 兩岸戲曲大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民九十二年一月
    戲曲表演訣諺運用之研究 蕭玉娟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九十二年六月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