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郭育如 Kuo, Yu-Ju |
---|---|
論文名稱: |
高職生英語文法補救教學學習狀況之探討 |
指導教授: | 郝永崴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8 |
畢業學年度: | 10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7 |
中文關鍵詞: | 補救教學 、英語教學 、高職學生 |
英文關鍵詞: | remedial instruction, English teaching,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THE.NTNU.GCI.007.2018.F02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86 下載: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英語文法補救教學對高職二年級學生學習成就的情形以及在補救教學之後學生英語學習態度的改變。
本研究採個案研究,以基隆市某高職二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根據研究目的以及文獻探討,在實施英語文法補救教學之後,進行測驗、學生英語學習態度問卷與個別訪談。實施測驗之目的在於了解學生學習成就;而英語學習態度問卷和個別訪談則是要了解學生在補救教學之後態度的改變。整合質性與量化的研究結果,獲致以下結論:英語文法補救教學對學生學習成就有正面幫助;依學生個別差異設計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法及營造適合學習的學習氣氛對補救教學有正向幫助;多數學生在英語補救教學後,提升對學習英文的興趣和信心,對學習英文的態度更積極主動。
根據上述結論,本研究分別針對未來研究、教育人員以及政策推動人員提出相關建議以供參考。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English grammar remedial instruction on the learning achievement of second-year senior students, the effect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on remedial instruction, and the change of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English learning after remedial instruction.
This study is a case study in which second-year students from a vocational high school in Keelung are the subjects of study. Based on the research questions and literature review, the subjects take tests and the questionaire of English learning attitudes and individual interviews after the remedial instruction.The purpose of the test is 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s of English learning achievement, and the questionnaire of English learning attitudes and individual interviews are to understand the changes of students' attitudes after remedial instruction.The following key findings emerged from the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data of the study: the English grammar remedial instruction enhances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 designing appropriate teaching content according to individual differences , chang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creating a pleasant learning atmosphere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students’ learning; most students become more interested in and confident of learning English.
Based on the above conclusions, the study may provide implications that will inform future research, pedagogical practice, and policy-making.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王姿惠(2014)。運用ARCS動機模式於英語攜手班補救教學之個案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林寶山 (2013)。實用教學原理。臺北市:心理。
林立軒(2013)。運用STAD合作學習法於國中英語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 (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沈璐儀(2016)。高職英文補救教學的反思。師友月刊,585,50-54。
何琦瑜(2016,9月)。為什麼我們要關心「減C大動員」?親子天下,
封面故事。取自https://news.readmoo.com/2016/09/06/from-c-to-b/
杜正治 (1993)。補救教學的實施。臺北市:心理。
李佳容(1999)。創造性英語教學策略對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態度之影響(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杜正治(1993)。補救教學的實施。學習輔導,頁 397-428。臺北市:心理。
杜正治(1993)。補救教學的實施。載於李咏吟(主編),學習輔導:學習
心理學的應用,頁 425-472。臺北市:心理。
何雅芬(2012)。國民中小學教師英語補救教學實踐之個案研究(未出版
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台北市。
李素慧(1999)。國中英語補救教學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
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高雄市。
邵心慧(1998)。國中英語科個別化補救教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
雄師範大學英語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卓鈺珮(2009)。以英語童謠及戲劇活動進行國小英語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姜毓玟(2013)。應用英語童書閱讀教學策略於英語補救教學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柳怡君(2014)。線上英文補救教學對於低成就學生之英文學習動機及文法學習效
益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高雄市。
洪儷瑜(2001)。義務教育階段之弱勢學生的補救教學之調查研究。師大學報,46(1),45-65。
洪儷瑜(2005)。中文讀寫困難學生適性化補救教學:由常用字發展基本讀寫技能(I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2-2413-H-003-020)。臺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
孫翌軒(2013)。字母拼讀法對高職英語低成就學生之補救教學成效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台東縣。
徐蘇雲(2015)。高中英語低成就學生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新竹市。
郭明堂、黃涵鈺(2009)。國小高年級低成就學生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屏東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32,101-138。
許添明(2016)。未達基本學力,20萬學生「等待失敗」。自由時報(焦
點)。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988225
教育部(2006)。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取自
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FL038010
教育部(2011a)。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補救教學實施方案。取自
http://centos.yjjh.tp.edu.tw/dyna/pub/index_show.php?account=12edu&dup=0&id=149
張瀞文(2016,9月)。當每年兩萬個孩子,花了九年只學到挫敗。親子天下,81,98-105。
張新仁 (2001)。實施補救教學之課程與教學設計。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教育學刊,17, 85-106。
張武昌(2011)。臺灣的教育:現況與省思。教育資料與研究,69,129-144。
張新仁、邱上真、李素慧(2000)。國中英語科學習困難學生之補救教學成效
研究。教育學刊,16,163-191。
張新仁 (2000)。補救教學面面觀。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編
NSC 88-2614-H-017-001),未出版。2009 年 1 月 10 日。取自
http://163.19.22.197/handweb/data/pub/200903172315490.pdf。
張新仁 (2001)。實施補救教學之課程與教學計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教
育學刊,17,85-106。
張春興 (1992)。現代心理學:現代人研究自身問題的科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 (1994)。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
黃漢龍 (2001)。資訊教育環境下可行的補救教學措施探討。資訊與教育雜誌, 85,94-102.
張世忠(2000)。教學原理:統整與應用。台北:五南。
張瀞文(2016年9月)。當每年兩萬個孩子, 花了九年只學到挫敗。親子天下雜誌,81,98-105。
張新仁(2001)。實施補救教學之課程與教學設計。教育學刊,17,85-106。
張新仁、邱上真、李素慧著(2000)。國中英語科學習困難學生之補救教學成效研究。教育學刊,16,163-191。(國科會專案NSC 88-2614-H-017-001)
陳慧芬(2011)。希望理論在提升國小六年級英語學習低成就學生學習成效之行
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台北市。
黃涵鈺(2007)。國小高年級英語低成就學生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屏東縣。
湯宜家(2011)。任務式教學法對國小六年級英語補救教學字彙能力及學習態度
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學系,台北市。
鄒文莉、許美華(2009)。讀者劇場:最佳的英語補救教學法。臺北市:三民。
詹餘靜、姜毓玟(2004)。國小英語補救教學:英語童書閱讀策略之應用。國民教育,44(5),20-28。
廖曉青(2007)。英語教育學。臺北市:心理。
趙曉美(2015)。補救教學vs.有效教學。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4),21-25。
蔡純純(2015年4月)。從「習得性無助」談如何幫助孩子不放棄。臺灣教育評
論月刊,2015,4(9),66-70
蔡逸梅(2009)。國小級任教師實施英語科同儕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學系,台北市。
錢明楚(2014)。YouTube對於低成就學生英文聽力與英語學習態度上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靜宜大學英國語文學系,台中市。
貳、西文部分
Bandura, A.(1991). Self-requlation of motivation through anticipatory andself-reactive mechanisms. In R. Dienstbier (Ed.), Nebraska symposium onmotivation: Vol. 38. Perspective on motivation. Lincoln, NE: Universityof Nebraska Press.
Carnine, D. W., Silbert, J., & Kameenui, E. J.(1997). Direct instruction reading (3rd ed.).Upper Saddle River, NJ: Merrill.
Deci, E.L., & Ryan, R.M.(1985).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 New York, NY: Plenum Press.
Eggen, P. and Kauchak, D. (2010). Educational psychology: Windows on Classrooms (8th. Ed.), French's Forest: Pearson.
Gaskins, I. W. (1998). There’s more to teaching at-risk and delayed readers than good reading instruction. The Reading Teacher, 51(7), 534-547.
Hsu, Y. K. & Chen, Y. H. (2007). EFL teachers’ perceptions and practices regard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medial instruction for underachievers. English Teaching & Learning, 31(2), 1-43.
Harris, A. J. & Sipay, E. R. (1990). How to increase reading ability: A guide to developmental & remedial methods. (9nd ed.) New York, NY: Longman.
Johnson, D. W. & Johnson, R. T.(1990).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achievement.In S. Sharan(Ed.),Cooperative learning:Theory and research(pp.23-37).New York,
NY:Preager.
Krashen, S. D. (1981).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evin, H. M. (1987). Accelerated schools for disadvantaged student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4(6), 19-21.
Lin, S. J. & Su, S. C. (2003). Does ESP college students still need English remedial instruction? Studies in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12, 87-98.
McLaughlin T. F., & Vacha, E. F. (1992). The at-risk student: A proposal for action.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psychology, 19, 66-68.
Nieh, P. L. (2006). Developing a virtual EFL center at STUT for remedial instruction, Journal of Southern Taiw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31, 221-231.
Slavin, R. E. (1989). Students at–risk for school failure. In R. E. Slavin, N. L. Karweit,& N. E. Madden (Eds),Effective programs for students at-risk (3-19).
Boston:Allyn & Bacon.
Wang, L. W. , Hung, S. H. & Chen, H. R. (2006). A project of English remedial instruction in Chungy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ournal of Chungyu, 12, 85-108.
Wu, H. R. (2009). ”Shall we proceed or start over?”: Remedial writing for EFL students. Journal of National Huw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28 (4), 4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