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邱萍芳
論文名稱: 高空繩索課程之風險管理研究--以TA探索體驗學院為例
指導教授: 林安邦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4
中文關鍵詞: 高空繩索課程引導員探索教育機構風險管理確保系統
英文關鍵詞: High rope course, Rope challenge course, Facilitator, Adventrure education, Risk management, Belay system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09下載:5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
    本文係以「TA東方探索體驗學院」為研究對象,利用文獻分析法、參與觀察法,以及深入訪談法,探究發生於高空繩索課程中意外事件的潛在風險因子;從風險管理策略的理論與實務,分析目前TA風險管理現況的缺失。最後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建立TA高空繩索課程的風險管理策略及因應對策,作為爾後探索教育活動機構進行相關課程時之參考。研究結果發現,高空繩索課程的風險有三大來源:1.場地設施與器材裝備、2.引導員、3.參與者,其中「人為疏失」是造成意外傷害的最大主因。國外曾經發生死亡案例,原因是引導員使用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高空設施,國內繩索場地最常發生的意外傷害是:瘀青、肢體的摩擦傷以及腳踝扭傷,其次是骨折、脫臼等少數案例。受訪者一致認同高空繩索課程之風險管理最務實的做法是:選擇符合安全的建場標準、發展場地設施及器材裝備的定期安全檢查表、健全引導員培訓系統、提高引導員及參與者的風險認知、簽訂契約及保險、成立風險安全委員會,以及建立一套「場地標準作業程序」 (Local Operating Procedures)。本研究嘗試以「澳洲和紐西蘭國家標準」 (AS/NZS 4360:2002 Risk Management) 之風險管理架構,以及「JIS Q2001日本風險管理系統發展及執行指南」(JIS Q2001 Guidelin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risk management system)的概念,發展「Team Adventure東方探索體驗學院」之高空繩索課程的風險管理策略,並提出「場地標準作業程序」之建議,做為國內有意願從事高空繩索課程人士之參考。

    英文摘要
    The Research on the Risk Management of High Rope Courses:
    Based on “Team Adventure”

    Abstract
    The High Rope Courses are flourishing in Taiwan nowadays; however; the underlying accidents and injuries during the courses may happen anytime. If we do not pay highly attention to it and manage the possible dangers, the forthcoming negative influence may expand. Therefore, the risk management of High Rope Courses becomes essential.

    We take “Team Adventure” as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using document analysis,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nd in-depth interview to find out the underlying possible causes of the accidents in the procession of High Rope Courses. Then, we analyze the present defects of “Team Adventure” based on the theories and effects of Risk Management. At last, we build a risk management pla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risk evaluation, so as to be the reference for adventure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Findings discover, there are three aspects of the risks in High Rope Courses; (A) site elements and equipments, (B) facilitators, and (C) participants. Among them, the main cause of accident is man-made carelessness. There has been death case caused by using high elements which didn’t correspond to the safety standards in foreign counteries. However most common injuries of the High Rope Courses in Taiwan are bruise, bodily scratch and twist of the ankle; the next are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 All the interviewees agree that the most pragmatic ways of the risk management of High Rope Courses are (A) choosing built to standards, (B) developing site elements, (C) developing a regular house site specific inspection schedule of the equipments, (D) a staff training plan, (E) enhancing facilitators’ and participants’ knowledge of risk, (F) signing the contract and insurance, (G) founding a safety committee, and (H) building a set of local operating procedures. This research tries to develop the strategy of risk management of the High Rope Courses of Team Adventure based on the framework of <the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Standards AS/NZS 4360: 2002 Risk Management> and <JIS Q2001 Guidelin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Risk Management System>, and provide the suggestions of local operating procedures for those who are interested in High Rope Courses in the future.

    目 次 謝 致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 次 V 表 次 VII 圖 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方法 6 第五節 名詞解釋 15 第二章 風險管理 17 第一節 風險的本質 18 第二節 風險管理的意涵 25 第三節 風險管理策略 27 第三章 高空繩索課程之風險管理現況及其特殊性 48 第一節 國外高空繩索風險管理現況 48 第二節 TA東方探索體驗學院 60 第三節 高空繩索課程的內涵 63 第四節 高空繩索課程之內容與特色 73 第五節 場地設施、器材與裝備,以及人力資源 7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88 第一節 TA繩索場地的建置之分析 88 第二節 繩索場地的工作人員 108 第三節 參與者 118 第四節 繩索場地發生意外事件 121 第五節 TA之風險管理策略 13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46 第一節 國內「高空繩索課程」風險管理之建議 148 第二節 「TA東方探索體驗學院」實施風險管理之建議 155 第三節 「場地標準作業程序」之提出 161 第四節 後續研究建議 167 參考文獻 168 附 錄 174 附錄A 訪 談 大 綱 174 附錄B 受訪者背景資料一覽表 176 附錄C 研究結果審核同意書 177 附錄 D高空繩索活動課程技能安全評估 178 附錄E 健康狀況調查及責任免除說明書 179 附錄F 繩索使用紀錄表 180 附錄G 高空繩索活動場地及設施安全問題改善表 181 附錄H 高空繩索課程設施及器材檢查表 182 附錄I 意外事件處理報告書 183 表 次 表 1 訪談命題 11 表 2 編碼內容說明表 12 表 3 風險的分類 20 表 4 高空繩索課程風險分類 21 表 5 RISKIT過程現存規範和產出 36 表 6 高空繩索課程之風險處理策略 40 表 7 高空繩索課程中的「雙船橫渡」的學習轉移過程 73 表 8 探索教育課程課程類型一覽表 73 表 9 高空繩索課程內容一覽表 78 表 10 高空繩索課程場地與設施建置表 80 表 11 器材與個人裝備一覽表 83 表 12 器材與裝備清潔保存一覽表 84 表 13 高空繩索課程工作人員類型與職責一覽表 86 表 14 雨水對繩索場地設施之傷害分析表 92 表 15 TA年度安全檢查項目表 101 表 16 安全檢查報告書分級表 102 表 17 TA高空繩索課程引導員能力需求分析一覽表 112 表 18 引導員的風險管理認知及技能分析一覽表 113 表 19 TA高空繩索課程風險事件元素分析表 137 表 20 TA風險事件的等級分析 138 表 21 TA高空繩索課程風險事件因應對策 140 表 22 國內「高空繩索課程」風險管理之建議 148 表 23 「TA東方探索體驗學院」風險管理實務建議 156 圖 次 圖 1研究架構圖 7 圖 2 研究流程圖 14 圖 3 風險發生造成的衝擊性 20 圖 4 意外事件發生順序圖 22 圖 5 風險管理目標與管理目標關係圖 26 圖 6 NERAM的風險管理架構圖 29 圖 7 澳洲/紐西蘭風險管理架構 30 圖 8 JIS Q2001風險管理概念圖 31 圖 9 風險管理程序圖 32 圖 10 風險評估步驟流程圖 35 圖 11 RISKIT風險要素分析圖 36 圖 12 風險矩陣圖 37 圖 13 風險管理策略方格圖 40 圖 14 監督與溝通模式 42 圖 15 文件體系示意圖 44 圖 16 風險管理系統運作模式圖 46 圖 17 外展學校的風險管理概況圖 50 圖 18 探索活動的風險分級 51 圖 19 探索活動計畫風險評估循環圈 51 圖 20 KOLB的經驗學習模式 70 圖 21 高空繩索經驗學習模式 71 圖 22 意外方程式 126 圖 23 高空繩索課程風險與因應對策圖 146 圖 24高空繩索課程風險來源 149 圖 25 引導員訓練架構圖 158 圖 26 高空繩索課程標準作業程序圖 166

    參考文獻
    王心怡 (民87年10月1日)。志願服務青輔會。中央日報,E9版。
    王文科編譯 (1994)。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市︰師大書苑,第二版。
    王菊楚,林金波(2004)。風險管理導入專案成本管理之模式建立。中華技術電子書,61期,1月。
    江澤群、林國瑞 (2000)。體育運動風險管理之探討。北體學報,第七期,207-216。
    余紫瑛 ( 1999 )。探索教育活動影響國中學生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實驗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
    吳及揚 (2004)。企業風險評估與風險控制策略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
    吳明漢、鄭瑞隆、盧仲文等著 ( 2004 )。探索教育活動安全管理。台北市︰幼獅。
    吳保華、朱艷芳、林惠燦 (2002)。軍工廠國有民營招商作業風險辨識及因應之研究。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後勤研究所。
    宋明哲 (2001)。現代風險管理。台北市︰五南。
    李義男 (2003)。探索教育與探索諮商。台北市︰水牛。
    李詩鎮 (2003)。探索活動團體氣氛與休閒效益關係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研究所。
    李詩鎮 (2006)。探索教育繩索場地安全與風險管理。救國團團務通訊,第692期,42-45頁。
    沐桂新 (1995)。休閒治療—休閒活動的醫療及心理輔導效能之探討。學生輔導第三十九期,38-43頁。
    沐桂新 (1995)。休閒活動與休閒治療。救國團團務通訊,第568期,7-15頁。
    林大舜 (2002)。建構電子化政府資訊推動計畫的風險管理制度之研究—以某大學電子公文推動計畫為例。元智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
    林利國 (1990)。防災規劃與風險管理。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土木與防災研究所。
    法拉 (Fower, Floyd J.) (1993)。調查研究方法 (Survey research methods) (王昭正、朱瑞淵譯)。台北市︰宏智。(原作1993年出版)
    凌氤寶 (1983) 。風險管理中之骨牌理論及能源溢釋理論。華僑產物保險雙月刊,第五卷第一期,11-16。
    郭金龍 (2002)。探索教育課程對企業員工人際溝通效果之影響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在職專班。
    陳宗麟 (2004)。體育課學習歷程價值取向對國中生創造力影響之研究—以探索教育為例。台北市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
    筒井信行著 (1999)。風險管理,(賴青松譯)。台北市︰日之昇文化出版。
    賀姆斯 (Holmes, Andrew) (2004)。 活學活用風險管理。(Smart Risk) (李永惠譯)。台北市︰梅霖。
    黃政傑、陳如山主持 (1990)。國立空中大學成績評量之研究。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黃瑞琴 (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雷勝強 (1999)。國際工程風險管理與保險。台北市︰淑馨。
    蔡居澤 (1996)。國民中學戶外教育課程實施影響因素之研究。台灣師大公民訓育研究所,台北市。
    蔡居澤 (2001a)。探索教育的理念。探索教育與活動學校 (頁12-26)。台南市︰翰林。
    蔡居澤 (2001b)。探索教育與心療活動之探討。探索教育與活動學校 (頁132-152)。台南市︰翰林。
    蔡居澤 (2004)。探索教育活動領導討論技能之探討。上網日期︰2006年9月1日,網址︰http://www.ceag.edu.tw/enews/enews1/htm/integrate/data
    蔡居澤 (2005)。探索教育與探索教育計畫歧義之釐。將探索教育帶回學校︰活動教案彙編︰Action Plan (頁201-209)。桃園縣︰中華探索教育發展協會。
    鄭燦堂 (1998)。風險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鄧家駒 (2005)。風險管理。台北市︰華泰。
    謝智謀、王怡婷 ( 2003 )。體驗教育—帶內省指導手冊。台北市︰幼獅。
    董雲馨 (2002)。風險管理系統建構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
    嚴祥巒 (1996)。參與觀察法。載於胡幼慧 (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 (頁195-221)。台北市︰巨流。
    Association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 (2006). About AEE. Retrieved July 27, 2006,
    form http://www.aee-rmr.org/2006-conference.html
    Drucker, Peter Ferdinand. (1964). Managing for results : economic tasks and risk-taking decisions. London : Heinemann.
    Heinrich, Herbert William. Industrial accident prevention : a scientific approach. McGraw-Hill 3rd ed 1950.
    ISO/IEC (2002) 。Guide 73 terminology shown in italics. P.3
    Kolb, David A. (1984). Experiential learning︰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Lan Wade (2006). Tools for Managing Risk. Retrieved July 7, 2006,
    from http://www.outward-bound.org.
    Leemon, Drew & Merrill, Kurt (2002). Adventure Program Risk Management Report︰Volume III.
    Mark Wagstaff ( 2006 ). A History of Challenge Courses. Retrieved July 1, 2006, from http://www.acctinfo.org/displaycommon.cfm?an=2
    National Outdoor Leadership School (2006). Mission and Values. Retrieved July 27, 2006, from http://www.nols.edu/about/values.shtml
    Priest, Simon, & Gass, Michael A. (1997). Effective Leadership in Adventure Promgrmming. Champaign, IL︰Human Kinetics.
    Professional Ropes Course Association (2004).Course Operation/Instructor Manual︰Training Aides︰Sample Forms︰Equipment Care. Ropes Challenge Course Installation & Operational︰Standards, Version 8.10, pp31-56
    Project COPE (2006). What is COPE?Retrieved August 5, 2006,
    from http://www.literati.com/cope/whatis.html
    Rohnke, Karl (1989). Cowstails and Cobras II︰A Guide to Games, Initiatives, Ropes Courses & Adventure Curriculum. Project Adventure, Inc.
    Rohnke, K., Wall, J. B., Tait, C. M., & Rogers, D. (2003). The complete ropes course manual. Cornerstone Designs, Inc.
    Sylvia C.Nassar-McMillan & Craig S. Cashwell (1997). Building Self-Esteem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cts Through Adventure-Based Counseling. Journal of humanistic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36,12,pp116-124.
    Sylvia Dresser (2005). Risk Management and the Challenge Course。第三十三屆AEE年會,亞歷桑納州土桑市(Tucson),America。
    The Association for Challenge Course Technology (2004). Challenge Course Standards.
    Webster, Steven E. (1989). Ropes Course Safety Manual︰An Instructor’s Guide to Initiatives, and Low and High Elements. Project Adventure, Inc.
    Wilderness Education Association (2006). WEA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Retrieved July 27, 2006, from http://www.weainfo.org/nsp.html
    Wilderness Education Association (2006). WEA Legend 【Electronic version】. Journal of the Wilderness Education Association, 18, 1.
    Wil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2006). Rpoes Course. Retrived July 7,2006,
    from http︰//www.wikipedia.org/wiki/Ropes¬_course
    Zwart, Timothy J. (1988). The effects of a wilderness/adventure program on the self-concept, locus-of-control orientation, and interpersonal behavior of delinquent adolescents. Ann Arbor, Mich︰UMI.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