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怡靜
Chen,Yi-Jing
論文名稱: 華人文化的繪本選擇與教學設計
Choose and Teaching Design of Chinese Culture Picture Books
指導教授: 陳麗宇
Chen, Li-Y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應用華語文學系
Applied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5
中文關鍵詞: 繪本教學華人文化教學教學設計
英文關鍵詞: Chinese culture teaching, picture books teach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321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59下載:7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以華裔學習者為對象探討文化繪本教學,根據學習者特質條列適當繪本教材清單,以Six T’s Approach分析文化繪本內容,再利用Moran(2004)體驗式學習循環模式設計教學,並於台灣北部某大學夏令營執行兩次教學,教學時間一次三小時,共計六小時。繪本的選擇分三層次進行,首先按學者專家建議,過濾2000年後發行的優質文化繪本;再參照華裔學習者編寫教材原則,篩選適用教學的文化繪本教材;最後以TOCFL華語詞彙通斷詞系統和宋曜廷(2012)開發的文本可讀性指標自動化分析系統提供的數據,做為繪本文本難易程度的參考。除以科學精神分析繪本難易程度,筆者另按Six T’s Approach逐一分析繪本主題、子話題、思緒及過度遷移,使該研究兼顧質性分析與量化分析。此外,透過半結構訪談獲取8位資深教師的教學經驗,藉此調整教材的選擇與教案設計。根據問卷調查與訪談結果蒐集受試者學習經驗,一致肯定文化繪本教學的趣味性;紙本、操作、對話等多元活動評量成果亦顯示學習者吸收相關文化內容。
      統整研究結果,發現市售文化繪本甚多、主題龐雜,以華裔學習者為例,教師宜選擇具以下特質繪本:1.語言文字精鍊,富饒童趣但不流於幼稚。2.故事性強,情節預留伏筆。3.知識性足,內容除知識文化亦包含交際文化。4.圖片動感,能呈現文章概要,且能表現作者所欲傳遞的訊息及意念。5.圖文相互配合,閱讀時能有尋找與發現的樂趣。文化繪本教學設計發展要點如下:1.以學習者為主體,教師扮演引導的角色。2.善用繪本圖文引導學習者發現華人文化特色。3.內容兼具知識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面向。4.善加發揮目的語國家優勢,安排參訪、體驗、實作等機會。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aims at exploring the mode of teaching based on picture books for those ethnic Chinese learners. The Six T’s Approach i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content of the picture books, which were chosen based on the level of the learners, and resorted to Moran(2004) “Perspectives in Practice” to design the teaching plan. Two teaching programs, which took three hours respectively, were held during a summer camp of a university located on the north part of Taiwan. There are three phases of the process to select the picture books. First, according to advices given by experts, I looked over well quality picture books published after 2000, sorted out appropriate copies referring to principles that professionals recommend, and took the TOCFL system and the data offered by the analyzing system as a reference to identify the level of the copies. Apart from the scientific analysis of the level, I followed the Six T’s Approach to analyze the theme, topic, thread and transition respectively to maintain both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In addition,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of 8 senior teachers were acquired through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to adjust the selection of picture books and the teaching plan. A positive response can be seen according to the paper feedback, oral interview of the participants as well as in the results taken from the paper examination, in-class exercise, and conversation.

    From the research, we can find the abundant supply of picture books with various topics. Here are my bullet points of good-quality picture books suitable for those ethnic Chinese learners: 1. Smart use of the words. But not too childish. 2.Well-structured story with some foreshadowing. 3.Knowledgeable and interactive characteristic. 4.Vivid illustration related to the story and present the messages the authors want to convey. 5.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illustration and context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here are my key points in terms of teaching through picture books: 1.Put the learners as main characters in the process, lecturers as guides. 2.Guide the learners to discover the culture features from the illustrations and stories. 3.The teaching plan is supposed to be include the culture of knowledge background, behavioral tendency and the spiritual life. 4.Arrange activities to let learners have more opportunities to experience the culture of the target language.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4 一、 研究目的 4 二、 研究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解釋 5 一、 繪本(Picture Books) 5 二、 文化課程 5 三、 短期班 5 四、 華裔學習者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一、 繪本蒐集範圍僅限部分圖書館館藏與書局 6 二、 繪本為真實材料,非專華語學習者設計 6 三、 繪本分析以文本內容為主 6 四、 兩套研究工具提供不同文本難度分級結果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文化教學研究 9 一、 文化 9 二、 文化導入教學原則及目標 13 三、 文化教學方法策略與實務研究 16 第二節 華語繪本教學現況 32 一、 繪本概說 32 二、 華語繪本教學研究現況 34 第三節 華裔學習者相關研究 42 一、 學習需求與特質 42 二、 課程目標規劃與教材編寫原則 45 三、 文化教材與課程內容分析 4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5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工具 55 一、 研究方法 55 二、 研究工具 56 第二節 研究步驟與架構 60 一、 研究步驟 60 二、 研究架構 64 第四章 華人文化的繪本選擇 65 第一節 如何選擇合適的繪本教材 65 一、 華人文化繪本的挑選依據 65 二、 華人文化繪本的挑選結果 67 第二節 繪本文本難度分析統計結果 86 第三節 文化繪本教學訪談結果 90 第五章 台灣文化繪本課程設計範例 97 第一節 課程設計原則與綱要 97 一、 課程設計原則 97 二、 課程綱要與內容說明 98 第二節 單元設計範例 100 一、 教學環境 100 二、 教學對象 101 三、 教學設計 102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17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17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20 參考資料 122 附錄 131 附錄1  華人文化繪本列表 131 附錄2  繪本內頁出處 137 附錄3  半結構訪談大綱 139 附錄4  教學前問卷 141 附錄5  教學後問卷 142 附錄6  教學用學習單 143 附錄7  教學用學習單 145

    1. 中文參考資料
    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2008)。國際漢語教學通用課程大綱(修訂版)。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方淑貞(2003)。FUN的教學:圖畫書與語文教學。臺北:心理。
    方麗娜(2009)。華人社會與文化。臺北:正中書局。
    方麗娜(2013)。北美地區中文學校教學現況的調查與分析。高雄師大學
    報:人文與藝術類,35,35-55。
    王文科、王智弘(2009)。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
    王如音(2008)。不同程度華裔學生之閱讀策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朱志平(2009)。美國華裔學生在漢語課堂中的優勢和問題。北京師範大學學報,6,98-104。
    朱媞媞(2007)。華裔學生學習漢語的心理特徵與文化關鍵期問題。華僑大學學報,4,117-122。
    何菲(2012)。面向留學生的“中國文化"課程教學探索以上海金融學院留學生教育為例。侖肥學院學緞(社會科學版),29,5,128-130。
    吳偉克Dr. Galal Walker(2010)。體演文化教學法The Pedagogy of
     Performing Another Culture。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
    宋佳瑾(2012)。以繪本圖文為策略之學習者中心導向的華語文混成式課程設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文藻外語學院,高雄市。
    李定勇(2010)。美國加州地區中文學校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李盈瑩(2014)。在臺華語教師與美籍華裔學生之文化認同印象對比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李連珠(1991)。將圖畫書帶進教室─教室內的圖畫書。國教之友,43,2,29-36。
    李曉琪(2006)。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汪妮箴(2010)。運用繪本進行族群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二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周思源(1996)。對外漢語教學與文化。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幸曼玲(1995)。「自我與人際」繪本展書面資料。臺北: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兒童發展研究中心。
    林怡萱(2000)。兒童繪本中友誼概念的探討。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訊,17,3,60-70。
    林承穎(2013)。華裔短期研習班之華語課中的文化教學案例分析與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林美琴(2009)。繪本有什麼了不起?。臺北: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林真美(譯)(2005)。繪本之力(原作者:河合隼雄、松居直、柳田邦男)。臺北:遠流。
    林敏宜(2000)。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林淑絹(2011)。「來說多元文化故事」---運用新北市新住民多元文化繪本於低年級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
    柯平(1988)。文化差異和語義的非對應。中國翻譯,1,9-15。
    唐睿、聶驊、郭金、王瓊、劉積慧、董珍珍(譯)(2011)。語言與兒童:美國中小學外語課堂教學指南(原作者:Helena Curtain, Carol Ann Dahlberg)。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原著出版年:2008)
    孫嘉林(2013)。中文繪本融入短期遊學團華語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文藻外語學院,高雄。
    孫懿芬(2008)。華語讀寫課程設計與實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徐子亮、吳仁甫(2008)。實用對外漢語教學法。臺北:新學林。
    徐東玲、蔡雅薰、林振興(2009)。《歐洲共同語文參考架構》為本之對外華語文數位教材設計規劃--以B1級為範例。第六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論文集,143-156。
    徐家禎(2000)。基礎語言課中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結合的問題。世界漢語教學,3,75-82。
    郝廣才(2006)。好繪本如何好。臺北:格林文化。
    楊茂秀(譯)(2003)。圖畫.話圖--知覺與構圖(原作者:Molly Bang)。臺北: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
    寇惠風(2015)。美國北加州中文學校之教學現況。華語學刊,18,97-101。
    張占一、畢繼萬(1991)。如何理解和揭示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語言教學與研究,4,113-123。
    張如莉(2012)。多元文化繪本教學活動之探究-以國小低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
    張兆龍(2006)。幼兒畫書的感知與創作。載於王瑞祥,兒童文學創作論(367-370)。杭州:浙江大學。
    張金蘭(2010)。5C理論在華語文教學中的運用。中原華語文學報,5,71-90。
    張紅玲(2007)。跨文化外語教學。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張瑾(2010)。捏麵人之華語文化教學設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張麗君(2012)。臺灣八家將民俗活動在華語文教學上應用之可行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開南大學,桃園。
    許文儀(2015)。故事繪本融入華語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
    許依菡(2011)。初中級華語寫作教材設計研究─ 以華裔學生為對象(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
    郭芳君(2007)。短期華語與文化研習班之課程設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郭夢函(2012)。幾米繪本在成人華語短期班的運用──以《向左走,向右
    走》為討論範圍(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陳申(2001)。語言文化教學策略研究。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陳正治、吳國淳、徐素霞(2000)。第十八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評選標準-圖畫故事類。載於項文苓主編,行政院新聞局第十八次推介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暨第五屆小太陽奬得獎作品。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陳光磊(1992)。語言教學中的文化導入。語言教學與研究,3,19-30。
    陳光磊(1997)。關於對外漢語課中的文化教學問題。語言文字應用,1,25-28。
    陳作宏、田豔(2008)。探索以任務為中心的體驗式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模式。中央民族大學國際教育學院,19,4,93-98。
    陳亮妤(2009)。基於體驗文化教學觀之中級華語口語會話教學設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
    陳品(2007)。多元智慧短期兒童華語文教學行動研究與課程模式建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陳品(2013) 。心理空間理論與兒童華語文繪本教學。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24,91-125。
    陳炫任(2013)。華語文教學之文化課程設計。第十二屆臺灣華語文教學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635-639。
    陳懷萱、林家盈(2013)。專業華語的教學策略—以「臺灣超好玩」為例。第十二屆臺灣華語文教學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453-458。
    傅榮(2010)。外語教學中文化教學法的演變與分類。法國研究,3,90-93。
    彭增安(2007) 。跨文化的語言傳通—漢語二語習得與教學。上海:學林。
    曾惜(2013)。淺談培養留學生漢語跨學科學習策略。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8,6,14-15。
    曾莉君(2013)。繪本運用在新移民華語文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游美惠(2000)。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調查研究,8,5-42。
    程棠(2008)。對外漢語教學目的、原則、方法(第二版)。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舒兆民、陳懷萱、黃琡華、林家盈(2013)。Oh! My Guide!臺灣超好玩。臺北:正中書局。
    黃郇媖(2002)。幼兒文學概論。臺北:光佑。
    黃富玉(2010)。文化導向之中級華裔華語教材設計研究-以在台學習者為
      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
    黃瓊欣(2015)。探討神話繪本運用於對外華語教學之成效:以提升「來」、「去」短語之口語表達能力及文化內涵為焦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楊可玉(2009)。給合蒙特梭利及全語言教育概念之華裔幼兒華語夏令營課程設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楊振豐(2005)。繪本教學對改善國小六年級學童性別刻板印象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
    楊順娥(2010)。外語教學過程中興趣教學之我見。成都:高等教育研究。
    葉德明(1999)。華語文教學規範與理論基礎:華語文為第二語言教學理論芻議。臺北:師大書苑。
    虞莉(2004)。體演文化教學法學習手冊。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
    雷雅安(2014)。電子繪本融入線上華語口語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趙新宇、何琳(2010)。國際漢語教學與移情理論——以《國際漢語教學通用課程大綱》為例。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8,45,-88。
    趙賢州(1992)。關於文化導入的再思考。語言教學與研究,3,31-39。
    劉珣(2000)。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劉鳳芯(譯)(2009)。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原作者:培利‧諾德曼、梅維絲.萊莫)。台北:天衛文化。(原著出版年:2002)
    潘雅玲(2009)。以繪本編輯與實施外籍配偶識字教材之經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華大學,台東市。
    範毅軍(2010)。臺灣推動華語文教育之關鍵問題及解決策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大學,台南市。
    鄭又慎(2014)。多元智能教學活動設計融入兒童電子繪本於華語文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文藻外語大學,高雄市。
    鄭惠雅(2010)。繪本教學融入新移民女性親職教育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鄭瑞菁 (2005)。幼兒文學第二版。臺北:心理。
    鄭麗文(1999)。幼兒文學。臺北:啟英文化。
    鄭博真主編(2004)。多元智能與圖畫書教學。臺北:群英出版社。
    魯健驥(1990)。對外漢語教學基礎階段處理文化因素的原則和做法。語言教學與研究,1,39-48。
    蕭惠貞(2014)。華裔兒童文化教材主題選取之探討-以美加東地區中文學校教師之需求為例。師大學報:語言與文學類,59,2,1-34。
    賴毓姍、趙玉雯 (2010)。少兒華語繪本教學探討─以華裔青年遊學團為例。2010年海外僑教與華文教育國際研討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戴慶夏(2004)。社會語言學概論。臺北:商務出版社。
    謝銀河(2013)。基於體演文化教學法之初級華語口語教學設計—以美國高中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韓霞(2014)。漢語文化背景下的對外漢語體驗式教學模式探究——以
    CIEE 中文活動課為例。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1,5,115-120。
    簡玉珍(2007)。行政院新聞局第29次推介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清
    冊。臺北:行政院新聞局。
    羅得榮(2009)。初級華語節慶教學行動研究—以中秋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關之英(2012)。加拿大多倫多地區華語文教師面對之現況探究。中原華語文學報,9,47-70。
    蘇振明(2000)。美術導賞的理念與策略研究。現代美術,93,51-61。
    蘇振明(2002)。台灣兒童圖畫書導賞。臺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蘭美幸(2006)。外籍配偶的親子共讀在親職教育上之應用-以繪本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東市。
    龔詩鈴(2015)。以繪本進行低年級多元文化教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2. 網頁資訊
    Curriculum Guidelines For Heritage Language Classrooms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2003).2015年11月2日取自
    http://nhlrc.ucla.edu/nhlrc/page/curriculumguidelines/preface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15)。國內研習資訊。2015年12月3號取自,
    http://www.ocac.gov.tw/OCAC/Pages/List.aspx?nodeid=64
    多倫多地區海外華裔青少年夏令營(2015)。2015年12月3號取自,
    http://blog.huayuworld.org/eccsat/18661/2015/05/14/1225967
    科技部(2015)。科技台灣探索-候鳥計畫。2015年12月3號取自,
    https://ap0512.most.gov.tw/ttt/guide2.aspx
    紐約救國團之友會(2015)。2015年12月3號取自,
    http://www.NYChineseYouth.org
    教育部(2014)。教育部邁向華語文教育產業輸出大國八年計畫(102-109)。
    2015年1月13日,取自
    http://www.edu.tw/userfiles/url/20140529105812/%EF%BC%88%E7%AC%AC3%E7%89%88%EF%BC%89%E9%82%81%E5%90%91%E8%8F%AF%E8%AA%9E%E6%96%87%E7%94%A2%E6%A5%AD%E8%BC%B8%E5%87%BA%E5%A4%A7%E5%9C%8B%E5%85%AB%E5%B9%B4%E8%A8%88%E7%95%AB1030526-%E4%BE%9D%E5%9C%8B%E7%99%BC%E6%9C%83%E6%84%8F%E8%A6%8B%E4%BF%AE.pdf
    教育部(2015)。近年來境外學生在臺留學/研習人數。統計處重要教育統計資訊。2016年5月20日取自  http://depart.moe.edu.tw/ED4500/cp.aspx?n=002F646AFF7F5492&s=1EA96E4785E6838F#
    曹正國(2009)。漫談華文教學的性質、特點及編寫華文教材的原則。2016年2月3日取自http://www.chinaqw.com/node2/node116/node514/node531/node532/userobject6ai77231.html.
    僑委會(2015)。數位台灣書院—華語文學習網。2015年6月19日取自http://www.huayuworld.org/learningchinese/

    3. 英文參考資料
    Agnes Weiyun He & Yun Xiao,(Editor.). (2008). Chinese as a heritage
    language:Fostering rooted world citizenry.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National Foreign Language Resource Center.
    Berry, J. W., Poortinga Y. H., Segall, M. H. &; Dasen, P. (2002).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nd edition).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Edward T. Hall(1976). Beyond Culture. Anchor Books.
    Gardner, & Lambert.(1972).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Rowley: MA: Newbury house.
    Hector Hammerly (1982). Synthesis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Blane, WA:Second Language Publications.
    Huck, C. S., Kiefer, B. Z., Helper, S., & Hickman, J. (2004).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8th ed.). New York: McGraw Hill.
    Mohan, B. (1986). Language and content.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Moran, P. R(2004). Teaching culture: Perspectives in practice.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Seelye, H. Ned (1984) Teaching Culture: Strategies f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Lincolnwood, Ill.: National Textbook company.
    Stern, H. H.(1992). 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gnes Weiyun He(2006).Toward an Identity The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s a Heritage Language. Heritage Language Journal, 4(1), pp.1-
      28.
    Carreira, Maria.(2004).Seeking Explanatory Adequacy: A Dual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the Term “Heritage Language Learner”. Heritage Language
      Journal ,2(1).pp.1-25.
    Jinhuei Enya Dai & Lihua Zhang. (2008). What Are the CHL Learners
      Inheriting?. In Agnes Weiyun He & Yun Xiao (Eds.), Chinese as a Heritage  
      Language (pp.37-51). America: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Li, Duanduan and Patricia A. Duff. (2008). Issues in Chinese Heritage Language
      Education and Research at the Postsecondary Level. In He, Agnes Weiyun
      & Xiao, Yun (Eds.), Chinese as a Heritage Language (pp.13-33).
      America: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Sue-mei Wu(2008). Robust Learning for Chinese Heritage Learners: Motivation,
      Linguistics and Technology.In the Kimmi Kondo-Brown, JamesDean
      Brown(Eds.), Teaching Chinese, Japanese, and Korean heritage language
      students : curriculum needs, materials, and assessment (pp.271-297).
    England:Routledge.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