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基安
Liu, Chi-An
論文名稱: 彰化節孝祠之入祀女性、地方士紳及其社會網絡(1738-1945)
指導教授: 周婉窈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5
中文關鍵詞: 彰化節孝祠貞節烈女吳德功地方士紳社會網絡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1900969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62下載:1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彰化節孝祠於清代光緒十三年(1887)奉准建祠,日治時期移建至現址後存續至今,祠內祭祀於清、日兩代受旌表或表彰之貞節烈女。本文即試圖了解在清、日兩個不同的時代下,彰化節孝祠「入祀女性」與采訪貞節烈女事蹟、為節孝祠事務盡其心力的「地方士紳」之組成,及彼此間的關係所構成之社會網絡。

    貞節烈女入祀節孝祠的資格為曾受朝廷旌表。清代初期,旌表貞節烈女在臺灣付之闕如,至清代中期後,與清帝國內部的風潮相互呼應,臺灣各地陸續有地方官員及士紳大規模采訪節孝並旌表。而朝廷對貞節烈女的定義雖十分明確,但旌表資格與條件隨著清代國勢發展而轉變,臺灣各地受旌表的貞節烈女大抵皆符合當時旌表制度的規範。清代臺灣共建有九座專祀貞節烈女之祠宇,多由地方官員或士紳捐資修建,日常經營與維持也端賴地方士紳的力量。彰化節孝祠之創建亦是地方士紳眾志成城的結果,彰化士紳吳德功居功厥偉。吳德功是彰化節孝祠得以續存至今的關鍵人物,該祠於日治時代的遷建與變遷,其中皆有吳德功盡力籌辦的身影。

    聚焦於清代入祀彰化節孝祠的女性與采訪事蹟的男性采訪者,其中可分成道光與同治、光緒兩時期。清代《彰化縣志》成書於道光年間,由官員與士人進行采訪與修纂。由士紳訪得事蹟而入傳的節婦烈女除符合旌表制度的規範外,也多出身自士紳階級。至同治、光緒年間,旌表的女性以節婦為主,且仍以出身士紳階級或大家族之女性為多,入祀女性彼此之間有妻妾、婆媳、姑嫂等親屬關係。而采訪節孝的男性采訪者們亦多出身文人士紳階級,橫跨清、日兩代皆是地方上的重要人物。部分采訪者為節孝婦女的親屬,采訪者們的關係與交誼構成彰化士紳階層複雜的社會網絡。

    至日治時代,殖民政府對節婦之表揚有授與綠綬褒章、頒賜褒狀或公開表彰等不同方式。彰化節孝祠於該時代仍有受當局表彰之女性入祀祠中,最大規模的一次為配合節孝祠遷建而進行。這些互有親屬關係的入祀女性或出身大家族,或為地方知名人士之家屬,她們在新時代甚至可走出家門、成為公學校教師。捐款贊助節孝祠移建者多是臺灣中部社會領導階層之紳商,彼此的互動往來為當時社會網絡的縮影。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5 第三節 章節架構與文獻資料 9 第二章 清代旌表制度與節孝祠在臺灣之發展 11 第一節 旌表制度及其在臺灣之落實 12 第二節 節孝祠的發軔及在臺灣之設立 21 第三節 彰化節孝祠沿革與吳德功之角色 26 第三章 清代入祀婦女、采訪者與社會網絡 35 第一節 《彰化縣志》列女與采訪者之社會背景 35 第二節 《彰化節孝冊》、《彰化節孝錄》中同治、光緒年間旌表女性 43 第三節 傳記采訪者與其社會網絡 49 第四章 日治時代的轉變 57 第一節 日治時代的表彰制度 58 第二節 入祀婦女與其生活變化 64 第三節 節孝祠移建寄附名錄之分析 70 第五章 結論 77 徵引書目 81 附錄一 清同治、光緒年間旌表且有傳於《彰化節孝冊》之女性 87 附錄二 日治時期彰化節孝祠移建寄附名錄 101

    ●史料文獻
    一、政書典籍
    《世祖章皇帝實錄》,收入《清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影印本。
    《聖祖仁皇帝實錄》,收入《清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影印本。
    《世宗憲皇帝實錄》,收入《清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影印本。
    《高宗純皇帝實錄》,收入《清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影印本。
    《宣宗成皇帝實錄》,收入《清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影印本。
    《文宗顯皇帝實錄》,收入《清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影印本。
    《德宗景皇帝實錄》,收入《清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6,影印本。
    崑岡等修,光緒《欽定大清會典事例》,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據清光緒石印本影印。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宮中檔乾隆朝奏摺》第68輯,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2,影印本。
    臺灣總督府編,明治四十二年五月《臺灣總督府文官職員錄》,臺北:株式會社臺灣日日新報社,1909。
    臺灣總督府編,大正四年《臺灣總督府文官職員錄》,臺北:株式會社臺灣日日新報社,1915。
    臺灣總督府編,大正五年《臺灣總督府文官職員錄》,臺北:株式會社臺灣日日新報社,1916。
    臺灣總督府編,大正十三年《臺灣總督府職員錄》,臺北:株式會社臺灣日日新報社,1924。
    臺灣總督府編纂,《臺灣法令輯覽》第三輯,東京:帝國地方行政學會,1926。

    二、地方志書
    王必昌,《重修臺灣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
    王振勳、趙國光主持;國立中興大學編纂,《臺中市志‧人物志》,臺中:臺中市政府,2008。
    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
    李昭容等撰稿,《新修彰化縣志‧卷九人物志‧文化人物篇》,彰化:彰化縣政府,2018。
    李毓嵐等撰稿,《新修彰化縣志‧卷九人物志‧政治人物篇》,彰化:彰化縣政府,2018。
    周璽,《彰化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
    周元文,《重修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
    林豪,《澎湖廳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4。
    林正芳編,《宜蘭市志‧教育篇》,宜蘭:宜蘭市公所,2005。
    范咸,《重修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
    倪贊元,《雲林縣采訪冊》,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
    陳文達,《臺灣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
    陳培桂,《淡水廳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
    張勝彥總編纂,《臺中縣志‧卷七人物志》,臺中:臺中縣政府,1989。
    張素玢等撰稿,《新修彰化縣志‧卷九人物志‧經濟人物篇》,彰化:彰化縣政府,2018。
    黃俊熹撰稿,《新修彰化縣志‧卷七文化志‧古蹟篇》,彰化:彰化縣政府,2018。
    彭瑞金總編纂,《重修清水鎮志》下卷,臺中:臺中市清水區公所,2013。
    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
    劉寧顏總纂、黃淵泉編纂,《重修臺灣省通志‧卷十藝文志‧著述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清一統志臺灣府》,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通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
    蔣毓英,《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77。
    盧德嘉,《鳳山縣采訪冊》,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
    謝金鑾、鄭兼才,《續修臺灣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
    顧雅文等撰稿,《新修彰化縣志‧卷九人物志‧社會人物篇》,彰化:彰化縣政府,2018。

    三、文集、日記及其它
    田健治郎著,吳文星等主編,《臺灣總督田健治郎日記(下)》,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09。
    吳德功編,《彰化節孝冊》,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
    吳上花編,《彰化節孝錄》,彰化:彰化縣文獻委員會,1957。
    松尾歌太郎,《臺灣美事善行錄》,臺中:大分日日新聞臺灣支社,1934。
    陳文達、鄭喜夫、莊世宗編,《日據時期臺灣碑文集成》,南投:中華民國臺灣史蹟研究中心,1992。
    陳岺著,許雪姬編註,《陳岺女士日記:一九二四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7。
    黃哲永、吳福助主編,《揚文會策議文集一》,收入黃哲永、吳福助主編,《全臺文》,臺中:文听閣圖書,2007。
    黃臥松編,《彰化崇文社貳拾週年紀念詩文續集》,彰化:彰化崇文社,1937。
    黃旺成著,許雪姬等編註,《黃旺成先生日記(10)一九二三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2。
    溫國良編譯,《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宗教史料彙編(明治二十八年十月至明治三十五年四月)》,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9。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中部碑文集成》,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霧峰林氏族譜》,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71。
    臺灣新民報社編,《臺灣人士鑑》,臺北:臺灣新民報社,1934。
    遠藤寫真館編,《人文薈萃》,臺北:遠藤寫真館,1921。
    鄭兼才,《六亭文選》,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
    賴和著,林瑞明編,《賴和全集(三)雜卷》,臺北:前衛:2000。
    賴鎮成編,《臺中心田五美賴日貴公派下典藏抄錄古文書集》,臺中:祭祀公業法人臺中市賴樹德,2017。
    鷹取田一郎編,《臺灣列紳傳》,臺北:臺灣總督府,1916。
    鷹取田一郎編,《臺灣孝節錄》,臺北:臺灣總督府,1916。

    ●今人論著
    一、專書
    李亦興,《彰化節孝祠彩繪藝術》,彰化:彰化縣文化局,1994。
    李乾朗,《彰化節孝祠調查研究》,臺北:大唐建築師事務所,1990。
    李昭容,《鹿港丁家大宅》,臺中:晨星,2010。
    吳文星,《日治時期臺灣的社會領導階層》,臺北:五南,2008。
    卓意雯,《清代臺灣婦女的生活》,臺北:自立晚報,1993。
    青井哲人著,張亭菲譯,《彰化一九○六:一座城市被烙傷、截斷,而後自體再生的故事》,新北:大家出版,2013。
    林文龍,《細說彰化古匾》,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9。
    洪郁如,《近代台灣女性史:日治時期新女性的誕生》,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7。
    符宏仁,《彰化節孝祠》,彰化:彰化縣文化局,2008。
    費絲言,《由典範到規範:從明代貞節烈女的辨識與流傳看貞節觀念的嚴格化》,臺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98。
    黃奕鎮等編纂,《彰化縣古蹟圖說》,彰化:彰化縣政府,1995。
    鄭麗玲,《阮ê青春夢:日治時期的摩登新女性》,臺北:玉山社,2018。

    二、學位論文
    吳瓊媚,〈清代臺灣「妾」地位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余怡儒,〈吳德功的歷史書寫與時代關懷〉,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高仕凡,〈清水蔡泉成家族研究(1723-1945)〉,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3。
    廖婉汝,〈清代臺灣婦女的形象建構〉,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蔡淵洯〈清代臺灣的社會領導階層(1684-1895)〉,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
    薛名秀,〈貞節、國家與地方社會:清代節孝祠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

    三、期刊論文
    李毓嵐,〈日治時期霧峰林家的婚姻圈〉,《臺灣文獻》62卷4期,2011,南投,頁221-280。
    周宗賢,〈清代臺灣節孝烈婦的旌表研究〉,《臺北文獻》直字第35期,1976,臺北,頁113-155。
    林玉茹,〈商業網絡與委託貿易制度的形成──十九世紀末鹿港泉郊商人與中國內地的帆船貿易〉,《新史學》18卷2期,2007,臺北,頁61-102。
    婁子匡,〈吳大廷與節孝總局〉,《臺北文獻(直字)》6-8期合訂本,1969,臺北,頁151-153。
    陳青鳳,〈清朝の婦女旌表制度について-節婦・烈女を中心に-〉,《東洋史論集》16期,1988,福岡,頁101-131。
    莊進宗,〈彰化節孝冊研究〉,收入《第一屆臺灣儒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臺南:成功大學,1997),頁229-281。
    黃健敏,〈台灣的古石坊〉,《建築師》30期,1977,臺北,頁10-23。
    楊仁江,〈臺北市黃氏及周氏節孝坊之研究(上)〉,《臺北文獻》直字第85期,1988,臺北,頁1-62。
    楊緒賢,〈吳德功與磺溪吳氏家譜〉,《臺灣文獻》28卷3期,1997,南投,頁113-126。
    臺南市文獻委員會編,〈臺郡節孝局史料〉,《臺南文化》4卷3期,1955,臺南,頁115-124。
    劉維瑛,〈進入歷史的女人──解碼臺灣節婦旌表制度〉,《觀‧臺灣》40期,2019,臺南,頁54-57。
    劉基安,〈林爽文事件下的烈女劉滿姑〉,《故宮文物月刊》421期,2018,臺北,頁108-115。
    蔡承豪,〈崇聖與昭忠:談嘉慶年間的兩項臺灣建設〉,《故宮文物月刊》401期,2016,臺北,頁22-33。
    蔣任遠、周國屏,〈清代彰化楊家八卦臺地兩側移墾之研究〉,收入林田富編,《彰化研究學術研討會系列─彰化婦女研究2009年研討會論文選輯》(彰化:彰化縣文化局,2009),頁159-178。
    謝國興,〈失節事小、餓死事大:閩台族譜所見婦女守節問題〉,《閩台文化研究》總第33期,2013,漳州,頁53-75。
    戴寶村,〈日本殖民統治下臺灣之紀年研究〉,《臺灣文獻》65卷3期,2014,南投,頁25-48。

    ●報刊、資料庫及網路資源
    《清代宮中檔奏摺及軍機處檔摺件資料庫》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
    《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
    《臺灣日日新報》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
    《臺灣總督府府報》
    《彰化廳報》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
    文化部「孔廟文化資訊網」
    葉高華,「地圖會說話」部落格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