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舒坤停
論文名稱: 清代清水地區發展之研究
指導教授: 吳文星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02
中文關鍵詞: 清水牛罵社沙轆社大甲西社事件移墾街庒遷徙漢化貧化宗族蔡源順楊同發蔡泉成紫雲巖寓鰲頭牛罵頭
英文關鍵詞: Gomach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9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論文摘要
    清水地區的開發史可溯自史前時代。日治時期發現的牛罵頭遺址顯示新石器時期中期起清水即有人居住,近年出土的中社遺址、社口遺址,史前人類可能是牛罵社之祖先。漢人入墾前,此地原住民以牛罵社為主和少數沙轆社人,最早被大肚王國統治,之後相繼被荷蘭、明鄭、清廷等外力入侵。大甲西社事件後,勢力嚴重衰退,牛罵社被迫遷移至邊區居住。大甲西社事件可說是漢番勢力消長的重要關鍵。漢人大規模開墾最遲在雍正年間,由清水古文書表可清楚地了解開發過程:乾隆末葉,此地已大致開發完成,有街莊出現,成為漢人為主的移墾社會。1786(乾隆51)年林爽文事件,閩客械鬥,客人失敗遷移豐原一帶,之後,境內幾乎全為泉州人。道光年間漢漢、漢原之間出現大量的土地交易,顯示土地兼併熱絡,漢人之間貧富差距擴大,原住民經濟出現貧化現象。此一現象與清水二蔡一楊三大家族的興起有關。清代清水屬於彰化縣大肚上保,淡彰之間的要衝,此地雖有牛罵汛,但兵力不足,因此同治年戴潮春之亂,光緒年施九緞之亂皆須仰賴三大家族招募鄉勇才得以平亂。道光以後,由於西有梧棲港、高密港對外輸出,東有埧雅街與豐原一帶貿易,牛罵頭街成為梧棲與豐原山海間的中繼市場,因此商業大興。
    清水地區宗教信仰發展甚早,祭祀主神皆與拓墾和自然環境有關,譬如獨樹一格的鄭成功信仰,即與大甲溪水患有關。
    清水蔡、楊三大家族善於經營農商,亦特別重視子弟教育和家風,故能長久維持家業興旺。由於三大家族大力提倡地方文教,捐資興建鰲峰書院,使得清水較早轉型為文治社會,清代取得科舉功名者多達45人,文風之盛為清代大台中之冠,鰲峰書院成為大肚上、中堡的文教中心。
    總括而言,清水人文素養豐厚,為中部海線地區的文化重鎮,原來奠基於清領時期。日治到戰後時期三大家族依然影響清水經濟、文教和宗教活動的發展。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二章 漢人入墾前的清水…5 第一節 清水地區的自然環境…5 第二節 史前遺址與史前文化…9 第三節 原住民社會與外力進入…17 第三章 清代漢人入墾與街莊形成…39 第一節 土地拓墾與街莊形成…39 第二節 漢人移民祖籍的分布…65 第三節 水利設施興築與發展…67 第四節 漢原衝突與原住民遷徙漢化…72 第四章 官治組織與社會之發展…81 第一節 官治組織…81 第二節 宗族之發展與社會之整合…89 第三節 宗教信仰…105 第五章 商業與文教之發展…115 第一節 水陸交通…115 第二節 商業發展…119 第三節 文教發展…126 第六章 結論…137 附錄一清代清水古文書表…142 附錄二清代清水楊家古文書表…174 附錄三清代清水蔡泉成號家族古文書表…187 附錄四清水地區文學作品選錄…195 參考書目…199

    壹、中文部份
    一 、官方檔案及出版品
    1. 《台中市志》,卷五文教志,教育篇,台中市:台中市政府編印,1976。
    2. 《台中廳管內概要(三)》,台中廳庶務課印,大正9年。
    3. 《台灣中部碑文集成》,臺灣文獻叢刊第151種,台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
    4. 《宮中檔雍正朝奏摺》第十九、二十輯,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9。
    5. 《清高宗實錄選輯》,臺灣文獻叢刊第 186種,台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4。
    6. 《清會典臺灣事例》,臺灣文獻叢刊第226種,台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
    7. 大甲公學校編修的《鄉土の概觀》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5。
    8. 不著撰人,《台灣地輿全圖》,臺灣文獻叢刊第185種,台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
    9. 不著撰人,《台灣府輿圖纂要》,臺灣文獻叢刊第181種,台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62。
    10. 中央研究院台史所藏台中州大甲郡《公業調查》影本。
    11. 中央研究院台史所藏台中州大甲郡《寺廟台帳》影本, I (中),臺帳番號1-20。
    12. 中央研究院台史所藏台中州大甲郡《宗教團體臺帳》影本,I (下),臺帳番號1-41。
    13. 中央研究院台史所藏台中州大甲郡《宗教團體臺帳》影本,I (下),臺帳番號1-41。
    14. 王仲孚總編纂,《沙鹿鎮志》,台中縣沙鹿鎮:沙鹿鎮公所,1994。
    15. 台中州編,《台中州水利梗概》,l939年度。
    16. 台灣省文建會編,《重修台灣省通志》,第一冊,南投:台灣省文建會,1989。
    17.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台灣史》,眾文圖書公司,民國68年再版。
    18.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道路港灣課,《臺灣の港灣》,台北市:吉村商會,l935。
    19. 伊嘉矩著、溫吉編譯,《臺灣番政志〈二〉》,台北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l957。
    20. 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21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
    21. 周元文,《重修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66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
    22. 周鍾瑄,《諸羅縣志》,臺灣文獻歷史叢刊,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臺灣文獻叢刊第141種,台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
    23. 周璽,《彰化縣志、彰化節孝冊》(合訂本),臺灣文獻史料叢刊,第一輯,台北:台灣大通書局。臺灣文獻叢刊第156種,台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
    24. 范咸,《重修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05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或臺北市:臺灣大通書局,臺灣文獻史料叢刊第2輯合訂本,1986。
    25. 高拱乾,《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65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
    26. 張炎憲、曾品滄主編,《楊雲萍台灣古文書》,台北:國史館,2003,沙轆牛罵頭案卷。
    27. 張勝彥總編纂、曾振名撰述 《臺中縣志》,台灣省台中縣:台中縣政府,1989。
    28. 梁志輝、鍾幼蘭主編,《臺灣原住民史料彙編(七) -國立故宮博物院清代宮中檔奏摺台灣原住民史料》,台灣省南投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8。
    29. 梧棲鎮公所,《梧棲古文書史料專輯》,台中:梧棲鎮公所,2000年7月。
    30. 梧棲鎮公所,《梧棲鎮志》,台中:梧棲鎮公所,2005年5月。
    31. 淡水稅關,《台灣稅關要覽》,台北:淡水稅關,1908。
    32. 盛清沂、王詩琅、高樹藩編著,《台灣史》,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
    33. 陳金田譯,《臺灣私法》第一卷,台中:省文獻會,民國79年。第一卷下,台北:調查會編,褸氏會社金子印刷所,1910。
    34. 陳培桂,《淡水廳志》,台北:台灣叢書,第一輯,第九冊,1968。
    35. 陳瑤塘主編,《清水鎮志》(增編本),臺中縣:清水鎮公所,l998。
    36. 劉良壁,《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74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
    37. 劉澤民編著,《台灣總督府檔案平埔族關係文獻選輯續篇》,下冊,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04,編號759-767。
    38. 蔣師轍、薛紹元,《臺灣通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30種,台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
    39. 蔣毓英,《臺灣府志》,台北市:宗青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5。
    40. 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編,《台灣土地慣行一班》,臺北株式會社,台灣日日新報,1905年。
    41.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調查經濟資料報告》。台北市:文岡圖書公司影印版,1979。

    二 、私文書
    1. 〈台中清水文書〉中央研究院台史所藏古文書室編號T0038D0038。
    2. 〈台中清水楊家帳簿〉(同發號同治甲戊年曆錄置業號頭抄總簿),中央研究院台史所藏古文書室編號T0002D0002-0001-000-T0002D0002-0082-000。
    3. 〈台中清水蔡家文書〉中央研究院台史所藏古文書室編號T0355D0293。
    4. 〈台灣中部地區與遷善南北社古文書〉中央研究院台史所藏古文書室編號T0050D0050
    5. 〈清水二林等地區的古文書〉中央研究院台史所藏古文書室編號T0236D0206。
    6. 清水〈陳氏族譜〉,國家圖書館,猶他族譜微捲MF789.208.8656v545。
    7. 黃海泉,〈梧棲沿革志〉(手稿本)
    8. 蔡江澤編,〈清水蔡源益順世譜並先世公德事績簡志〉,國家圖書館,猶他族譜微捲 MF789.208.8656v546。
    9. 蔡江澤編,〈清水蔡源順世譜並先世公德事績簡志〉,國家圖書館,猶他族譜微捲MF789.208.8656v546。
    10. 蔡泉茂編撰,《清水鎮海風里四柱蔡青陽堂蔡氏族譜》,中央研究院台史所藏。
    11. 蔡鴻猷,同治12年撰〈寓鰲頭蔡氏家譜〉,蔡子麟,民國4年重修〈蔡氏家譜〉。蔡錫龍,民國50年重修〈蔡氏家譜〉。國家圖書館猶他族譜微捲MF789.208.8656v545。

    三 、時人論著
    1. 丁曰健,《治臺必告錄》,臺灣文獻叢刊第17種,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59。
    2. 不著撰人,《臺灣兵備手抄》,臺灣文獻叢刊第222種,台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6。
    3. 六十七,《番社采風圖考》,臺灣文獻叢刊第90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
    4. 伊能嘉矩,《大曰本地名辭書續編》,第三臺灣,富山房會社出版,1910。
    5. 伊能嘉矩,《台灣文化志》(中譯本),下卷,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1。
    6. 伊能嘉矩《台灣文化志》 (中譯本),中卷,南投:台灣省文建會,1991。
    7. 江日昇,《台灣外記》,臺灣文獻叢刊第60種,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
    8. 林豪,《東瀛紀事》,臺灣文獻叢刊第8種,台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
    9. 姚瑩,《東槎紀略》,臺灣文獻叢刊第7種,台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
    10. 郁水河,《稗海紀遊》,臺灣文獻叢刊第44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
    11. 連雅堂,《台灣通史》,台北:臺銀文叢128種,民國51年,第一冊。
    12. 黃叔璥,《台海使槎錄》,台灣文獻叢刊第4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台海使槎錄、清一統志台灣府、台灣輿地彙鈔、番社采風圖考》(合訂本),臺灣文獻史料叢刊,第二輯,台北:台灣大通書局。
    13. 楊英,《從征實錄》,臺灣文獻叢刊第32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
    14. 蔡青筠,《戴案紀略》,臺灣文獻叢刊第206種,台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4。
    15. 鄧傳安,《蠡測彙鈔》,臺灣文獻叢刊第9種,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
    16. 藍鼎元,《東征集》,臺灣文獻叢刊第12種,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

    四 、近人論著
    (一) 專書
    1. 王正雄總編輯,《回想清水:牛罵頭老照片專輯2》台中縣豐原市: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9。
    2. 王振勳等編,《苑裡鎮志》,下冊,苑裡:苑裡鎮公所,2002。
    3. 台中縣立文化中心,《台中縣文學發展史田野調查報告書》,台中縣:台中縣立文化中心,民國82年6月。
    4. 林玉茹,《清代臺灣港口的空間結構》,臺灣省台北縣:知書房出版社,l996。
    5. 施懿琳、鍾美方、楊翠著《臺中縣文學發展史》,台中縣:台中縣政府,民國82年6月。
    6. 洪英聖,《畫說乾隆台灣輿圖》,南投: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中部辦公室,l999,。
    7. 洪敏麟,《台灣舊地名之沿革》,第二冊 (下),臺灣省台中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84。
    8. 洪敏麟等撰稿,《大甲溪流域開發史》,台中縣:台中縣立文化中心,民國78年2月。
    9. 洪敏麟編,《台中縣地名沿革專輯》第1輯,台中縣豐原:台中縣政府,1933。
    10. 洪敏麟編,《台中縣地名沿革專輯》第1輯,豐原: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33。
    11. 洪麗完,《台灣中部平埔族-沙轆社與岸裡大社之研究》,台北:稻鄉出版社,1997。
    12. 洪麗完,《清代台中開發之研究(1683-1874)》,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3年
    13. 洪麗完,《清代台中開發之研究(l683-l874)》,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14. 洪麗完編,《台灣中部平埔族群古文書研究與導讀:道卡斯族崩山八社與拍瀑拉族四社》中冊,台中縣:台中縣立文化中心,2002。王智珉等撰文,《台中縣文化休閒導覽手冊》,台中縣豐原市:台中縣立文化中心,財團法人台中縣文化建設基金會,民90年。
    15. 莊展鵬總策劃,《台灣堡圖》上冊,(台北:遠流出版社,1996),頁137。原圖調製:1904年(明治37年)台灣總督府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原圖出版,台灣明新報紙。
    16. 許雪姬,《清代台灣的綠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54,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7. 陳維鈞《台中縣二高後續計畫交流道聯絡道路系統改善工程:臺中港特定區特一號道路施工影響□清水社口遺址緊急搶救計畫結案報告書/緊急搶救發掘報告》,臺中縣清水鎮:台中縣文化局,民國93年。
    18. 湯慧敏,《再見道卡斯一苗粟縣新港東、西社之調查研究》台灣省苗栗縣:苗栗縣玫府,1998。
    19. 紫雲巖,《清水紫雲巖誌》,清水鎮:紫雲巖,民國85年。
    20. 黃秀政主編,《台中縣海線開發史》,臺中縣:臺中縣立文化中心,1989。
    21. 黃晴文總編輯,《牛罵頭老照片專輯》,台中豐原市: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6。
    22. 黃智偉,《統治之道一清代臺灣的縱貫線》,臺北:圖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頁78-79。
    23. 楊玉姿,《清水同發號之研究》,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民國77年。
    24. 楊秀雅,《清代大甲地區的發展與街市的形成〉(1684-1895)》,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6月。
    25. 溫振華,《清代台北盆地經濟社會的演變》,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78。
    26. 詹素娟,《清代台灣平埔族與漢人關係之研究》,師大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4年。
    27. 彰化縣社教館,《台灣文化節中區活動成果專輯:山明水秀文化情》,彰化市:彰化縣社教館,1999。
    28. 劉益昌,《存在的未知一台中地區的考古遺址與史前文化》,台中縣: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9。
    30. 潘英,《台灣拓墾史及其族性分布研究》,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民國81年。
    38. 蔡紹斌,《清水第一街:大街路深度之旅》,清水:牛罵頭文化協進會,民國85年。
    39. 戴炎輝,《清代台灣之鄉治》,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68年7月。
    40. 戴寶村主編,《臺中港開發史》,臺灣省台中縣: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87。

    (二) 期刊論文
    1. 中村孝志著、許賢瑤譯,〈荷蘭統治下位於台灣中西部的Quataonh村落〉,《台灣風物》第四十三卷第四期,l993 年l2月。
    2. 王世慶,〈民間信仰在不同祖籍移民的鄉村之歷史〉,《台灣文獻》,第二十三卷第三期。
    3. 台中縣調查,陳錦榮譯,〈臺中縣下移住民調查書〉《臺灣慣習記事》(中譯本),第壹卷下,臺灣省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1。
    4. 台灣源流,〈清水紫雲巖〉,《台灣源流》4,85年冬季刊,1996年12月,頁103-104。
    5. 石文誠,〈清代拍瀑拉(Papora)社群社址與社域範圍之探討〉《台灣風物》,五十一卷三期,台北,2001年9月30日。
    6. 石再添等,〈濁大流域的聚落分佈與地形之相關研究〉,《台灣文獻》第二十八卷第二期,1997年6月。
    7. 伊能嘉矩,《台灣慣習記事》(中譯本),第一巻下,第八號。
    8. 何傳坤、劉克竑、陳皓維,《台中縣清水鎮清水遺址調查暨考古發掘報告》認識台灣考古文化資產種子教師培訓田野實習課程,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台中市,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民國87年),頁17。
    9. 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與「國語普及運動」之研究〉(下) 《近代中國》第56期, 台北:近代中國雜誌社,民國75年12月。
    10. 宋文薰等編著,《台灣地區重要考古遺址初步評估第一階段研究報告》,台北市:中國民族學會,1992年。
    11. 林美容,〈從祭祀圈來看台灣信仰的社會面〉,《台灣風物》,第三十七卷第四期。
    12. 施振民,〈祭祀圈與社會組織-彰化平原聚落發展模式的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36期,1973。
    13. 洪麗完,〈大安、大肚兩溪兩溪間拓墾史研究(1683-1874)〉,《台灣文獻》,第四十三卷第三期,1992。
    14. 洪麗完,〈牛罵頭地域之歷史與族群(1700-1900)以牛罵社為中心〉,《中台灣鄉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中:台中市政府文化局,民國89年。
    15. 洪麗完,〈清代臺中地方福客關係初探〉,《台灣文獻》,第四十一卷第二期,頁72-73。
    17. 洪麗完,〈尋找拍瀑拉族(Papora)的後裔 〉,《台灣史田野研究通訊》,第二十二期,頁65-71。
    18. 計文德,〈牛罵頭的平埔族—清水地區日據時期拍瀑拉族族人的初步調查〉,《臺灣文獻》,五十卷一期,88年3月。
    19. 計文德,〈清代拓墾大肚台地以西埔園之土地取得問題初探 〉《中縣開拓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中縣:台中縣立文化中心,民國83年6月,頁94。
    20. 翁佳音,〈被遺忘的台灣原住民史一Quata(大肚番王〉初考〉《台灣風物》第四十二卷第四期,l992。
    21. 康德培著〈荷蘭時代大肚王的統治與拍瀑拉族族群關係再思考〉《台中縣開發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豐原:台中縣政府,2005年,頁94-95。。
    22. 莊英章,〈台灣單系繼嗣群之探討〉《思與言》第十一卷第一期。
    23. 郭金潤,〈大甲帽蓆〉,收入於陳明終、劉松齡主編,《大甲風貌》,(臺中市:台灣省文獻會,1981),頁382。
    24. 陳世榮,〈清代北桃園的開發與地方社會建構(1683-1895)〉,頁101-105。
    25. 陳炎正編纂,《中縣文獻》第一期,豐原:台中縣政府,1979。
    26. 陳純瑩,〈明鄭對台灣的經營(1661-1683)〉,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1987。
    27. 陳漢光〈日據時期台灣漢族祖籍調查〉《台灣文獻》,第二十三卷第一期,1972年。
    28. 黃富三,〈清代臺灣之移民的耕地取得問題及對其土著的影嚮〉(下),食貨月刊11卷2期,民國70年5月,頁78-79。
    29. 黃增泉、臧振華合著〈台灣之古生態研究(6)-台灣中部十八張、大邱園、牛罵頭 、草鞋墩等史前遺址的孢粉分析〉《考古人類學刊》,台北:台大,1972,39-40期合刊,頁107-109。
    30. 楊玉姿,〈清代牛罵頭地區的開發〉,《高雄文獻》,第24.25期合刊。
    31. 楊玉姿,〈清代同發號的成長〉《中縣開拓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中縣:台中縣立文化中心,民國83年6月。
    32. 溫振華,〈台中縣客家人的分布(1920年代)〉,《中縣文獻》第八期,頁3。
    33. 溫振華,〈台中縣客家人的分布(1920年代)〉,中縣文獻第八期,頁3。
    34. 溫振華,〈清代中部平埔族遷移埔里分析〉,《臺灣文獻》,第五十二卷第二期,民國89年。
    35. 溫振華,〈鄭成功治水神格形成試探-以台中縣為例〉,《台中縣開發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豐原:台中縣政府,2005年。
    36. 劉益昌,〈牛罵頭遺址發掘與研究〉,《台中縣區域研究專輯》,台中縣:台中縣文化局,民國93年6月。
    38. 劉益昌,〈台灣中部地區史前晚期文化的檢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講論會論文,2000年。
    39. 劉斌雄〈台中縣牛罵頭遺址調查報告〉,《台灣文獻》,第六卷第四期,頁69-70、80-83。
    40. 賴志彰等撰稿,《中縣文獻》,第七期,豐原:台中縣政府,1999。
    41. 關口隆正著,王世慶譯,〈臺中地區移民史〉《臺灣慣習記事》(中譯本),第壹卷下第七號, (臺灣省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譯編,1981〉,頁10。

    貳、西文部份
    "Dai Nihon Teikoku Taiwanto yosai chikeizu" (detail, Formosa, northwestern coast) 1899. Map. Taiwan Sotokufu Minseibu Shokusanka, 1899.
    http://academic.reed.edu/formosa/gallery/Map_pages/Map_Index/index_map.html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