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頌齡
Sonia Chang
論文名稱: 建構式音樂教學之實徵研究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f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Music Teaching
指導教授: 姚世澤
Yao, Shey-Tzer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論文出版年: 2002
畢業學年度: 9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69
中文關鍵詞: 建構式音樂教學建構式教學音樂教學建構主義
英文關鍵詞: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Music Teaching,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Teaching, Music Instruction, Constructivism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29下載:8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透過文獻探討與實驗教學等方式探究建構主義教學理念運用於音樂教學的可行性,及「建構式音樂教學」的教學模式對音樂學習結果的影響。在文獻探討部分,研究者分析建構主義的理論基礎、建構理論運用於教學的理念與原則、及建構教學的基本模式;並探討音樂教育的本質與功能、音樂教育的目標、及建構理論對音樂教學的影響。
    實驗研究部分採準實驗研究法,首先依據文獻探討的結果設計本研究實驗教學的架構,以台北市明道國小五年級兩班學生合計55人為實驗對象,分為「控制組」與「實驗組」,分別進行六週的「傳統音樂教學」與「建構式音樂教學」;並對學生在實驗教學前後與期間所填答的問卷或資料進行分析。所運用的研究工具包括:(一)音樂學習成就測驗(二)音樂學習經歷問卷(包含四項量表)(三)學習日記(四)音樂學習回饋卷。資料分析的方法有:(一)獨立樣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二)質的分析。經分析後本實驗研究所得之結果分述如下:
    一、 建構式音樂教學組與傳統式音樂教學組的學生在「音樂學習成就測 驗」後測得分有顯著差異存在,且建構式音樂教學組顯著高於傳統音樂教學組的學生。
    二、 建構式音樂教學組與傳統式音樂教學組的學生在「音樂學習內在動機量表」後測得分有顯著差異存在,且建構式音樂教學組顯著高於傳統音樂教學組的學生。
    三、 建構式音樂教學組與傳統式音樂教學組的學生在「音樂課堂學習氣氛量表」後測得分有顯著差異存在,且建構式音樂教學組顯著高於傳統音樂教學組的學生。
    四、 建構式音樂教學組與傳統式音樂教學組的學生在「音樂表達與溝通能力量表」後測得分無顯著差異存在。
    五、 建構式音樂教學組與傳統式音樂教學組的學生在「音樂常識認知與應用能力量表」後測得分有顯著差異存在,且建構式音樂教學組顯著高於傳統音樂教學組的學生。
    六、 由接受建構式音樂教學法的學生對在「學習日記」及「音樂學習回饋問卷」填答內容的資料分析結果,發現多數的學生(88.9%)對「建構式音樂教學」持肯定並接受的態度。
    七、 從文獻探討及教學實驗的結果發現,「建構理論」運用於音樂教學是具有可行性的。
    八、 根據研究結果,研擬一套建構式音樂教學的模式,作為實施音樂教學的參考。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were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employing theories of constructivism into the music teaching, and to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music teaching. The study methods were employed including literature review and experiments, to find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constructivism in music teaching.
    The experiment was constructed with quasi-experiment pretest-posttest design. The researcher designed the music achievement test, music learning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 learning journal and music learning reflection questionnaire to comprehende the feasibility of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teaching in the school music curriculum. The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by ONEWAY ANOCVA and the quality study.Samples were selected from two 5th-grade classes at Mi-Dau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pei, which one was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other was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 group received the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music teaching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he traditional music teaching.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 were as follows:
    1. The influence of achievement in music learning: The scores in both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clas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e achievement of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student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approach students.
    2. The influence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in music learning: The scores in both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clas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e intrinsic motivation of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student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approach students.
    3. The influence of the classroom climate in music learning: The scores in both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clas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e classroom climate of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student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approach students.
    4. The influence of the expressiveness and the ability of communicate in music learning: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class.
    5. The influence of the ability of understanding and the application in music learning: The scores in both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clas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e ability of understanding and the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student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approach students.
    6. The result from questionnaires scale showed that the most of the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students(88.9%)accepted the constructivists teaching.
    7. The results of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experiments have showe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nstructivism should be feasible.
    8. The model of “constructivist aooroach music teaching” design as follows:
    『The guide activities of theme』à『question and leading activities』à『problem solving activities』à『to publish and share』à『application and experimentation 』à『reverberate and internalization』
    Based on the results, suggestions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instruction and recom- mendations about further research in this field were offered.

    論 文 目 次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Ⅲ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待答問題與研究假設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的界定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建構主義的理論基礎 ……………………………………..8 第二節 建構理論與教育 ………………………………..………..17 第三節 建構理論與音樂教育 …………………………………... .41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92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實驗變項 ……………………………………92 第二節 研究樣本 ………………….……………………………..9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95 第四節 實驗處理 ……………………………………………….108 第五節 本研究實驗教學模式與課程內容 ………………………109 第六節 實施程序 ……………………………………………….132 第七節 資料處理 ……………………………………………….135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136 第一節 實驗教學後控制組與實驗組學生在「音樂學習成就測驗」 後測結果的差異情形 ……………...………………………136 第二節 實驗教學後控制組與實驗組學生在「音樂學習內在動機量表」 後測結果的差異情形 ……………………………………...140 第三節 實驗教學後控制組與實驗組學生在「音樂課堂學習氣氛量表」 後測結果的差異情形 ……………………………………..144 第四節 實驗教學後控制組與實驗組學生在「音樂表達與溝通量表」 後測結果的差異情形 ……………………………………...147 第五節 實驗教學後控制組與實驗組學生在「音樂常識認知與 應用能力量表」後測結果的差異情形 ……………………..150 第六節 學生對實驗教學的反應 ………………………………...155 第七節 「建構理念」運用於音樂教學的可行性 ……………….16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71 第一節 結論 …………………………………………………….171 第二節 建議 ………………………………………………….....175 參考文獻 ……………………………………………………………...183 附錄 …………………………………………………………………..191 一、音樂學習成就測驗卷 ……………………………………..191 二、音樂學習經驗問卷 ………………………………………...194 三、音樂學習回饋問卷 …………………………………………197 四、建構式音樂教學課程單元活動設計 ………………………198 五、傳統音樂教學單元活動設計 ………………………………223 六、建構式音樂教學單元活動學習單 …………………………236 七、建構式音樂教學單元活動小組工作單 ……………………251 八、五年級音樂能力指標 ………………………………………263 附 表 目 次 表2-1「傳統式教學」與「建構式教學」中心理念 …………………19 表2-2 四大音樂教學法的教學目標 …………………………………53 表2-3 美、日、台灣在國小音樂教育目標上的共通點 ………………61 表2-4 音樂教學與建構主義教學理念與教學目標上的論點 ………69 表3-1 實驗設計 ……………………………………………..……92 表3-2 班級人數表 ……………………………………………………95 表3-3 音樂學習成就測驗雙向細目分析表 …………………………96 表3-4 試題難度與鑑別度一覽表 ……………………………………99 表3-5 鑑別度評鑑標準表 …………………………………………100 表3-6「音樂學習內發動機量表」項目分析一覽表 …………………102 表3-7「音樂課堂學習氣氛」項目分析一覽表 ………………………103 表3-8「音樂表達與溝通量表」項目分析一覽表 ……………………103 表3-9「音樂常識認知與應用量表」項目分析一覽表 ………………104 表3-10「音樂學習經歷問卷」各量表內部一致性係數(α)一覽表……104 表3-11 建構式教學特點分析與檢驗實驗操弄題目之一覽表 ……. 105 表3-12 學習日記內容 ………………………………………………107 表3-13 實驗處理一覽表 ……………………………………………108 表3-14 音樂能力指標 ………………………………………………114 表3-15 建構能力指標 ………………………………………………115 表3-16 實驗教學各節活動重點摘要 ………………………………115 表3-17 實驗教學各節曲目 …………………………………………129 表3-18 實施程序與時間一覽表 ……………………………….…134 表4-1「音樂學習成就測驗」前後測得分的平均數與標準差一覽表…137 表4-2「音樂學習成就測驗後測」分數之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137 表4-3「音樂學習內在動機量表」前後測得分的平均數與標準差一覽表……………………………………………………………………141 表4-4「音樂學習內在動機量表」分數之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141 表4-5「音樂課堂學習氣氛量表」前後測得分的平均數與標準差一覽表……………………………………………………………………….144 表4-6「音樂課堂學習氣氛量表」分數之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145 表4-7「音樂表達與溝通能力量表」前後測得分平均數與標準差一覽表………………………………………………………………………148 表4-8「音樂表達與溝通能力量表」分數之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148 表4-9「音樂常識認知與應用能力量表」前後測得分平均數與標準差 一覽表 ………………………………………………. 151 表4-10「音樂常識認知與應用能力量表」分數之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152 表4-11「音樂學習回饋問卷」第一部份試題填答結果之人次、百分比 與得分平均一覽表 …………………………………. 156 表4-12 第1-4節課學習日記摘要表 ………………………..….164 表4-13 第5-8節課學習日記摘要表 ………………………………165 表4-14第9-12節課學習日記摘要表 ………………………………166 附 圖 目 次 圖2-1 平衡作用歷程圖 ……………………………………………..25 圖2-2 近側發展區概念圖 …………………………………………..28 圖2-3 鷹架理論模式圖 ……………………………………………..30 圖2-4 建構式教學流程圖 ………………………………………..…37 圖2-5 Driver及Oldham的教學五步驟 ………………………………38 圖2-6 本研究建構式音樂教學的基本模式圖 ……………………..40 圖2-7 音樂不同層面的內容 ……………………………………..…83 圖3-1 實驗設計架構圖 …………………………………………..…93 圖3-2 建構式音樂教學模式圖 ……………………………………....109 圖5-1 建構式音樂教學模式圖 ……………………………………....175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王次炤(1997):音樂美學新論。台北,萬象圖書公司。
    方銘健(1997):藝術音樂情感與意義。台北市,全音樂譜出版社。
    朱則剛(1994):建構主義知識論與情境認知的迷思──兼論其對認知心理學的意義。教學科技與媒體,2,3-14。
    朱則剛(1996):建構主義對教學設計的意義。教學科技與媒體,26,3-12。
    江文慈(1992):斐哥斯基「近側發展區」之基本概念及其在教學上的應用。現代教育,7(28),145-156。
    杜佳真(1995):交互學習的建構教學課程對國小五年級不同批判思考能力學生速率問題解題歷程暨學習內發動機的影響。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育真(1996):國小音樂科教師角色之探討—一個人種誌的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論文。
    余民寧(1997):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李口永吟(1988):教學原理—最新教學理論與策略。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李佳玲(1995):國中理化試行合作學習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燕卿(2001,5月):落實人文精神在藝術領域的教學。論文發表於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教學研討會。台北市,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林寶山(1993):教學論。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林朝陽(1998):當代著名音樂教學法的綜合探討與特性分析比較。省交樂訊,84,8-12。
    范儉民(1998):音樂教學法。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吳玉明(1997):建構式教學策略中不同學習型態學生學習的探討。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幸收(1998):建構式教學法在兒童電腦課程中的實驗。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世玲(2000):生活經驗在兒童音樂概念上的理解應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舜文、王瓊麗和姚世澤(2001,6月):藝術鑑賞統整課程的設計—以「台灣原住民藝術賞析」為題之探索。載於統整藝術教育及人文素養的學習與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
    邱憶惠(1996):國小音樂教師學科教學知識之個案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美虹(1996):多媒體、網路教學、智慧型家教系統在科學教育上的應用。中等教育,47卷(3期),43-56。
    邱貴發(1996):情境學習理念與電腦輔助學習—學習社群理念探討。台北,師大書苑。
    美國音樂教育家全國會議編著、陳瓊花譯(1998):美國藝術教育國家標準。台北,教育部。
    姚世澤、王秀雄(1996):中小學藝能科(音樂、美術)基本學力指標之中小學基本學力。台北,教育部教研會。
    姚世澤(1996a):音樂教育與音樂行為理論基礎及方法論(三版)。台北,師大書苑。
    姚世澤(1996b):音樂教育論述集(二版)。台北,師大書苑。
    姚世澤(1999a,5月):從現代音樂教育哲學觀—論「藝術與人文」的教改理念。論文發表於藝術與人文之全人教育研討會。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
    姚世澤(1999b):現代「音樂教育」的新哲學觀。http://content.edu.tw/senior/musi c/tn_nn/info/info.htm。
    姚世澤(2000,5月):邁向新紀元社會變遷多元化—音樂生態與社會價值觀的探索。論文發表於九年一貫課程革新研討會。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
    姚世澤(2001,6月):音樂教育是否反應人類需求與社會文明的價值觀。論文發表於統整藝術教育及人文素養的學習與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
    姚一葦(1996):藝術批評。台北,三民書局。
    徐照麗(1996):以建構主義為基礎的教學設計。載於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系「建構主義的教學」研討會手冊。台中,國立台中師範學院。
    徐新逸(1996):情境學習在數學教育上的應用。教學科技與媒體,29,13-22。
    財團法人金車教育基金會(1994):1994大都會國中學生之音樂行為調查報告。
    殷玉瑾(1995):多元化音樂欣賞對高中生音樂行為心理影響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4):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第一學習階段)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1):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張春興、林清山(1984):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2):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靜嚳(1993):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策略對數學成就之影響(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82-0111-S-018-009。
    張靜嚳(1995):建構教學:採用建構主義,如何教學。中部地區科學教育簡訊,7,1。
    張慈婷(1999)批判思考在高中音樂欣賞教學之實徵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炫文(1999,5月):論21世紀台灣國民小學音樂教育的危機。論文發表於藝術與人文之全人教育研討會。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
    張世忠(2000):建構教學:理論與應用。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郭重吉(1992):從建構主義的觀點探討中小學數理教學的改進。科學發展月刊。20(5),548-570。
    郭重吉、許玫理(1993):我國國民中學自然科教師科學哲學觀點之調查研究。科學教育,4,183-236。
    郭美女(2000):聲音與音樂教育。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陳淑敏(1994):Vygotsky的心理發展理論和教育,屏東師院學報,7,119-144。
    陳淑絹(1995):「指導—合作學習」策略應用於國小閱讀教學之理論探討。台中師院學報,11,65-106。
    陳姿光(1998)流行音樂運用於國中音樂欣賞教學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琦、張建傳(1998):建構主義與教學改革。教育研究與實驗,3,46-50。
    許雲卿(1989):中日音樂教學之比較研究。台北市,全音樂譜出版社有限公司。
    許雲卿(1999):二十一世紀日本音樂教育之動向。論文發表於邁向二十一世紀音樂教學之藝術—鄉土音樂教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台北市立師範學院音樂教育學系。
    曾瀚霈(1996):音樂認知與欣賞。台北市,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曾志華(1997):以建構論為基礎的科學教育理念。教育資料與研究,14,74-80。
    曾焜宗(1997):音樂的教育功能。高雄市,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曾郁敏(1998):國小音樂課程轉化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育豐(1999):國小六年級數學科建構式教學法與講授式教學法比較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碩士論文。
    葉淑真(1993):高中音樂科合作學習教學法實驗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倩亨(1998):建構取向教學在國中一年級數學課之實驗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程緯華(1998,4月):合唱合奏教學之音樂心理學研究:台灣國小兒童之和聲聽音能力。論文發表於邁向二十一世紀音樂教學之藝術—合唱與合奏教學研討論會。台北市,台北市立師範學院音樂教育學系。
    溫明麗(2000):教育理念與實踐 Q & A。台北市,師大書苑。
    詹志禹(1996):認識與知識:建構論V.S.接受觀。教育研究雙月刊,49,25-38。
    歐遠帆(1994):從哲學及心理學的觀點分析理想的二十一世紀音樂教育。國教月刊,41(1/2),23-31。
    廖雯玲(1999):建構主義取向教學法對國小六年級學生在「地球科學」單元學習的影響。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昭儀、徐新逸(1997):建構網路學習社群的教學設計模式。視聽教學雙月刊,39(3),15-27。
    潘裕豐(1992):國小批判思考教學效果之實驗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明雄(1999):合作—建構整合教學模式對國小學童學習簡單幾何問題效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錫麒(1990):合作反省思考的數學解題教學模式及其實徵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劉宏文(1996):建構主義的認識論觀點及其在科學教育上的意義。科學教育月刊,193,8-26。
    賴美鈴(1998,5月):光復後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發展。論文發表於中小學音樂師資與音樂資訊應用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屏東市,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賴錦松(1999):因應時代變遷教改需求中、小學音樂教育現況及問題體檢報告書。國教天地。134。71-83。
    鍾聖校(1990):認知心理學。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Boden, M. A.著、楊俐容譯(1990):皮亞傑。台北市,桂冠圖書公司。
    貳、英文部分
    Bruner, J. (1986). Actual minds, possible worlds. 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zden, C. B.(1988). Classroom discourse. The language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Portsmounth, N. H.:Heinemann.
    Cobern, W. W.(1993). Contextual constructivism:The Impact of Culture on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Science. In Tobin, K.(Ed):The Practice of constructivism in Science Education, 14, 63-82.
    Dewey, J.(1916).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N.Y.:Macmillan, 1916;The Free Press, 1966.
    Deci, E. L.(1975). Intrinsic motivation. New York:Plenum Press.
    Deci, E. L., Vallerand, R. J., Pelletier, L. C. & Ryan, R. M.(1991). Motivation and education:The self-determination perspective. Educational Psycholigist, 26(3 & 4),325-346.
    Driver, R., & Oldham, V.(1986). A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to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science, Studies in Science Education, 13, 105-122.
    Fosnot. C. T.(1989). Enquiring teachers, enquiring learners:A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for teaching.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
    Goodman, N. (1978).Ways of world making. 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Hoffer, Charles R.(1993). Introduction to Music Education (2nd edition). California,
    Belmont:Wadsworth.
    Jonassen, D. H. (1991). Objectivism versus constructivism:DO we need a new philosophical paradigm?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 Development, 39(3), 5-14.
    Jang, S. J.(1995). The effects of a collaborative construction learning process on non-physics college students’ concept formation. Unpublishe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Kelly, G. A.(1965):The psychology of personal constructs.(Vol. 1 & 2). New York:Norton.
    Lave, J., & Wenger, E.(1991).Situated learning: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 N. 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ebow, D.(1992). Constructivist values for instructional systems designs:Five principles toward a new mindset. Educational Techonology, Research Development, 41(3), 4-16.
    Miller, H.(1971). Introduction to Music- A Guide to Good Listening. New York:Barnes & Noble Inc. Reprinted.
    Piaget, J.(1970). Genetic epistemology. New York:Colmbia University Press.
    Palincsar, A. S. & Brown, A. L.(1984). Reciprocal teaching of comprehension:Fostering and monitoring actives. Cognition and Instructional, 1, 11-717.
    Reimer, Bennett(1989). A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 (2nd edition).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Sigel(1978). Constructivism and teacher education.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78, 333-338.
    Shuter-Dyson, R. & Gabriel, C.(1981). The Psychology of Musical Ability(2nd edition). London:Methuen.
    Solomon, J.(1987). Social influenc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upils’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Studies in Science Education,14, 63-82.
    Thomas, C. D.(1993). Constructivism and African-American students confidence in mathematic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208(Publication No.AAC9335072)
    Tobin,K. & Tippins,D.(1993).Constrctivism as a referent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obin,K.(Ed.), The Practice of Constructivism in Science Education(p3-21), Washington,DC:AAAS Press.
    Vygotsky(1978). 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ne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von Glasersfeld, E.(1984). An introduction to radical constructivism. In P. Watzlawick(Ed). The invented reality. New York:W. W. Norton & Co.
    Wheatley, G. H.(1991).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s on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learning. Science Education, 75(1),9-21。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