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蘇榮長
論文名稱: 國民小學超額教師介聘之調查研究-以宜蘭縣為例
A Study on Employment of Surplus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s of Yi-Lan County
指導教授: 游進年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9
中文關鍵詞: 國民小學少子化超額教師教師介聘
英文關鍵詞: Elementary school, low birth rate, surplus teachers, the employment of Teacher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72下載:2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宜蘭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超額教師產生因素及其對超額介聘實施之看法。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並參酌文獻探討結果,編擬「國民小學超額教師介聘之調查研究問卷」,以宜蘭縣74所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為對象,進行調查研究。共計發出432份問卷,回收426份,有效問卷421份。而研究採次數分配、百分比及卡方考驗進行統計分析。
    歸納文獻探討與問卷調查結果,本研究獲致以下結論:
    一、受少子化因素影響,造成國民小學減班、減師情形愈益嚴重,故期待政府有關部門導入相關對策,以有效改善人口持續減少問題。
    二、教育人員期待主管教育單位,能逐年調降國小班級學生人數以紓緩超額壓力,並有利於提昇教師教學品質。
    三、教育人員對於逐年提高教師編制之需求迫切,主管機應摒除預算排擠效應 的憂慮,優先考量教師工作權,才能讓教師安心從事教學。
    四、學校接受超額教師時教評會應有實質性審查權,若產生超額教師時,教評會亦應有提列名單之建議權,且依長遠來看,研擬試辦教師專業評鑑,可為學校提列超額名單之參考。
    五、教師非自願被超額時,應保障一定年限內不再被超額,而且有缺額學校應全數開列缺額供他校超額教師選填介聘。
    六、超額教師帶來之校園衝擊情形依序為:教師對學校產生不安定感、使教師無心教學、專長教師若被超額將影響正常教學及擔心自己成為被超額的對象等四項。
    根據上述結論,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以供參考:
    一、 對於教育行政機關之建議:
    (一) 政府相關單位應成立因應小組,以導入少子化因應對策,且於修訂超額法規時,宜多聽取基層教師聲音。
    (二) 及早修訂超額教師審查機制,並尊重教評會之專業審查權,再逐步試辦教師評鑑機制。
    (三) 逐年調降班級學生數或提高教師編制,才能保障教師工作權,並將校園衝擊降至最低程度。
    二、 對於國民小學之建議:
    (一) 宣導說明超額教師處理之相關規定與流程。
    (二) 因應少子化減班趨勢,研擬因應配套方案實施。

    關鍵字:國民小學、少子化、超額教師、教師介聘

    The purposes of the study are to explore the executive implementation regarding surplus teachers’ employment, to analyze the reason that causes this phenomenon, and to view the surplus teachers’ employment system of elementary schools in Yi-Lan County.
    The research adopted the survey research and “The Survey Questionnaire on the Surplus Teachers’ Employment of Elementary School” was administered to collect the data. Teachers from seventy-four elementary schools were the population of the survey. Four hundred and thirty-two questionnaires were administered, four hundred and twenty-six returned, four hundred and twenty-one of which were effective. The collected data wa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y the frequencies, percentage statistics and chi-square test.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pressure of reducing classes and teachers are caused by low birth rate. Thus, the educational authority concerned should conduct proper strategies to alleviate the possible damage caused by the low birth rate.
    2. Educators expect highly that the educational authority concerned can reduce the student-teacher ratio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3. The educational authority concerned should try to eliminate the obstacles of distributing the education budget because of educators’ increasing needs for resources.
    4. The Committee of Teacher Selection and Evaluation (CTSE) should have the rights to examine and to suggest the surplus teachers’ list. In addition, the government can take Teacher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as a reference for making the list.
    5. Schools which need teachers should employ the surplus teachers and guarantee their employment for at least one year.
    6. Surplus teachers could impact their school in the following four ways : feeling anxious about the school, not working hard in teaching, influencing the regular teaching and worrying about being a surplus teachers in the future.
    Based on the aforementioned results, the study made several suggestions as follows:
    1. For Institution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1) Form a special team to cope with the educating problems caused by the low birth rate. In addition, listen to teachers’ opinions to adjust the rules regarding the surplus teachers’ employment system.
    (2) Respect the professional rights of the teacher evaluation committee and revise the censorship on surplus teachers. Then gradually try to conduct evaluation of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3) Reduce student numbers in each class annually or raise the number of teachers on regular staff to guarantee teacher’s right to work and to minimize the damage to the schools as well.
    2. For Elementary Schools:
    (1) Make their employees understand the rules and procedures to handle the issue of surplus teachers.
    (2) Advise the government to set up the suitable programs to respond to the trend of the low birth rate .

    Key words: Elementary school, low birth rate, surplus teachers, the employment of Teacher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名詞釋義…………………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教師介聘之理論基礎…………………………………………….….11 第二節 國民小學超額教師產生的因素分析………………………………..29 第三節 國民小學超額教師介聘之實施現況 ………………………….….6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103 第一節 研究架構……………………………………………...……….……103 第二節 研究對象…………………………………………………...……….105 第三節 研究工具…………………………………………………………..…110 第四節 研究實施…………………………………………………………….119 第五節 資料處理…………………………………………………………….120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123 第一節 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超額教師產生因素及介聘實施現況 看法之分析與討論…………………………………………..…...123 第二節 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超額教師產生因素及介聘實施現況 認同度之分析與討論………………………………….………..…12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51 第一節 結論……………………………………………………..……………151 第二節 建議…………………………………………………..………………158 參考文獻……………………………………………………….......….……163 一、 中文部份……………………………………………...……….….163 二、 英文部份……………………………………………....………….167 附錄…………………………………………… ………...………………169 附錄一 致專家學者函……………… …………………...…….…169 附錄二 國民小學超額教師介聘之調查研究問卷(專家效度)...170 附錄三 國民小學超額教師介聘之調查研究問卷(預試問卷)……181 附錄四 國民小學超額教師介聘之調查研究問卷(正式問卷)……186

    壹、中文部份
    大衛。高斯(1995)。人力資源管理。陶文祥譯。台北市:五南。
    小班制全教會批慢半拍(2005,6月13日)。聯合報,第15版。
    王秋絨(1997)。我國國中師資培育學程之建構。台北市:師大書苑。
    王雲東(2004)。政府必須正視台灣當前「少子化」現象所可能帶來的巨大衝擊。國政評論,093-072號。
    日本少子化問題及其對策(2006,8月12日)。大紀元。檢索日期2006年8月28日,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6/8/12/n1419262.htm
    北縣超額教師介聘年資仍是關鍵(2006,2月16日)。國語日報,第15版。
    全國教師會(2006)。九十五年臺閩地區公立國民中小學暨幼稚園教師申請介聘他縣市服務作業要點。台北市:作者。
    江志正(1999)。淺談教師法的特色與影響。國教輔導,35,33-39。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市:作者。
    吳三靈(1997)。教師評審委員會設置之規劃與設計。載於台北縣政府教育局編: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評審委員會設置辦法暨相關問題說明,1-15。台北:台北縣教育局。
    吳瑞侯(2002)。台北縣國小教評會甄選特教教師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吳鐵雄、李崇坤(1997)。師資培育與法令變革的省思。台北市:師大書苑。
    李光廷(2005)。不可逆潮流下的少子化對策—日本與瑞典的比較。載於2005年台灣人口學會學術研討會,『二十一世紀的臺灣人口發展:趨勢與挑戰』手冊,1-17。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人口與性別中心。
    李正綱、黃金印(2001)。人力資源管理:新世紀觀點。台北市:前程。
    李慶茂(1997)。校園民主化之表徵--「教評會」。嘉市文教,49,2--4。
    我國生育率大幅下降的成因與對策【社論】(2003,10月9日)。工商時報。
    周志宏(1997)。誰架空了教評會?教育研究雙月刊,57,1-2。
    宜蘭縣政府(2005)。宜蘭縣國民小學教師超額處理要點。宜蘭:宜蘭縣政府。
    宜蘭縣政府(2005)。研修宜蘭縣國民小學超額教師處理要點第四次會議紀錄。
    宜蘭:宜蘭縣政府。
    林信志(2000)。我國公立國民中小學教師檢定與聘任制度之研究—以台北縣市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美連、林俊毅(2003)。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市:智勝文化。
    吳清山、林天祐(2006)。教育名詞解釋。教育研究月刊,135,155。
    金振鏞(1998)。國民小學教師聘任制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金泰康、 王德睦(1995)。台灣地區生育年齡分布對出生率的影響。台灣社會研究的回顧與前瞻論文集,39,289-311。
    范國祥(2002)。新竹縣國民小學教師評審委員會組織運作模式及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范熾文、林清達(2004)。台灣地區人口變化對國民教育的衝擊與因應:以少子 化現象分析為例。載於國立花蓮師院初教系主辦:人口結構變遷對教育發展之影響學術研討會手冊(34-51頁),花蓮。
    徐詠絮(2006)。教育部推出「精緻國民教育發展方案」。載於教育廣播電台2006年9月教育廣擴月刊(1-2頁),台北。
    徐明珠(2006)。少子化時代教育應有的對策與行動。載於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研究報告。
    班級人數降家長質疑品質未提昇(2006,9月3日)。國語日報,第1版。
    秦夢群(1997)。教育行政實務部份。台北市:五南。
    翁麗芳(2004)。當代日本的幼托政策。台北:心理。
    高強華(主編)(2003)。提高小班教學成效的途徑。輯於:宏觀博覽論教育改革107-110。台北:師大書苑。
    張民杰、林威志(1999)。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評審委員會設置辦法修正芻議。教育研究資訊,21,8--12。
    張明輝(2001)。中小學學校改革的願景,輯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主編:學校行政革新專輯。台北市:雨虹文化公司。
    張清濱(1997)。中小學教師評審委員會評析。研習資訊,14,1—8。
    張鈿富(2004)。出生人口變化對台灣中小學教育的影響。師友月刊,449,1-3。
    教育部(2001)。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評審委員會設置辦法。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4)。教師法施行細則。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6a)。全國未來五年國民小學師資問題探討。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6b)。因應少子化研議降低國小班級學生人數會議紀錄。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6c)。確保師資素質提升國教品質。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6d)。教師法。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6e)。試辦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宣導手冊。台北市:作者。
    教師甄選超低錄取率的隱憂【社論】(2006,6月22日)。國語日報,第2版。
    莫藜藜、賴珮玲(2004)。台灣社會「少子化」與外籍配偶子女的問題初探。社區發展季刊,105,55-65。
    郭妙霓(2001)。中澳美小學教師遷調制度之比較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郭添財、陳星貝(2005)。人口遞減對當前教育之影響與未來教育之發展。國政評論,094-023號。
    郭瑞芬(1998)。國民小學「教師評審委員會」組織及其運作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彥文(2003)。台灣地區國中小師資供需機制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陳世佳(2004)。教師評鑑的模式與發展趨勢。教育研究月刊,127,33-44。
    陳寬政(1985)。「人口轉型的形式動態」。人口學刊。
    陳鳳蘭(2006,10月27日)。兒未滿3歲育嬰假2年。蘋果日報。A6版。
    創意力編譯組(1995)。人力資源管理---實務規劃。台北市:創意力文化公司。
    馮 聞(1997)。落實聘任制、注入教育自由化活水。載於聘任制度的檢討與展望。181-191。台北:師大書苑。
    游進年(2000)。我國中等學校實習教師制度之評析。師大校友月刊,302,44-52。
    黃昆輝(1988)。教育行政學。台北:東華書局。
    黃英忠(1996)。人力資源管理的理念與應用。人力發展月刊,34 ,36-45。
    黃德祥(2000)。推展教師評鑑與教育視導提昇教師專業品質。發表於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學術研討會,高雄師範大學主辦。
    黃德祥、薛秀宜(2004)。教師評鑑的模式與發展趨勢。教育研究月刊,127,18-32。
    預告少子化時代來臨(2004,4月25日)。人間福報電子報。檢索日期2006年8 月23日,取自:http://www.wfdn.com.tw/9304/040425/NEWS/042503-1.htm
    維基百科(2006)。自由的百科全書。檢索日期2006年7月3日,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0%91%E5%AD%90%E5%8C%96
    蔡進雄(1997)。學校組織衝突管理之探討。中等教育,48,(5),13-20。
    蔡進雄(2003)。學校行政與教學研究。高雄市:復文。
    潘道仁(2004)。少子化時代學校經營之探討。師友月刊,449,40-42。
    劉仲成(2001)。我國國小教師聘任制度之探討。南投縣:作者。
    劉金山(2003)。台灣人口成長與國民小學校數調整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劉湘川(1995)。淺談「教師法」的時代意義。中師青年,106,6-9。
    劉毓芬(1997)。教評會能發揮功能嗎。研習資訊,14,6。
    鄭崇趁(2006)。師資培育政策的調整策略。教育的著力點。台北:心理出版社。
    鄭崇趁(2006,12月4日)迎接評鑑找回尊嚴。國語日報,13版。
    鄭勝期(1997)。教評會成立與運作。桃縣文教,5,55-61。
    鄭毓霖(2004)。少子化現象在教育上的因應之道--「日本經驗」。台灣教育,630,14-20。
    鄧世明(1984)。企業人力開發。台北市:希代書版公司。
    鄧運林(1997)。教評會面面觀。研習資訊,14(6),23-27。
    賴清標(1997)。教師法是教育改革的契機。中縣文教,27,17-20。
    薛曉華(2005)。少子化的教育生態轉變是危機還是轉機?兩種價值觀的檢視,台灣教育。21-30。
    謝瑞智(1993)。公立學校教師之屬性。師友,315,14-15。
    鍾俊文(2004)。少子化、人口老化及人口減少的成因、衝擊與對策。臺灣經濟論衡,2(6),11-46。
    韓國棟(2004,.2月23日)。國小新生跌破30萬創50年新低。中國時報,A5版。
    貳、英文部份
    Clark,A.M.(1999).Parent-teacher conference:Suggestion for parent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33965.
    Elizabeth G.Cohen(1994).Restructuring the classroom:Conditions for productive small
    group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Spring, 64(1),1-35.
    Fidler, B. (1995)Staff appraisal and the statutory scheme in England. School Organization, 15(2),97-109.
    Gary,D.(2000).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8th ed.)New Jersey: Prentice-Hall .
    Guthrie,J.W. & Reed,R.J.(1991). Educational adminstration and policy:Effective leadership for American education(2nd Ed.) Boston:Allyn and Bocan.
    Holm,L., & Horn, C.(2003).Priming schools of education for today s teachers. Education Digest, 68(7),25.
    Ohbuchi(1998)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children ,labor supply and wages in postwar Japan. Jinkougaku-kenkyu,11, 5-14
    Owens, R.G.1995.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n education(5th ed.).Boston:Allyn and Bacon.
    Santiago, P. (2001). Teacher shortage. Observer, 225, 9-10.
    Sharry, H.,& David,K.(1978). The one-child family: a new life-style. The Family Coordinator, 215-219.
    Susan,E.J.,&Randall,S.S.(2000), Schuler,Managing Human Resources: A Partnership Perspective (7th ed.),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1-7.
    Steers,R,M.(1991).Organizational behavior(4th ed.).New York: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