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楊子霈
YANG,TZU-PEI
論文名稱: 張讓散文研究
指導教授: 楊昌年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論文頁數: 123
中文關鍵詞: 台灣當代散文女性散文知性散文張愛玲張讓散文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01下載:4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張讓散文質量俱佳,開闢了台灣當代散文的一個新的路數,但並不常被論者論及,本論文期待能全面性地評論張讓出版的十本散文,期能藉由作家生平的整理、主題內涵的探討、藝術表現的分析以及文學系譜的爬梳等幾個面向的深入探討,使張讓散文的價值得到完整的評價,並且為後來的研究者奠下研究張讓散文的基礎。以下簡述本論文章節架構:

    第一章 緒論

    本章概述研究動機,並作文獻探討,說明研究範圍及所採用的研究方法、章節架構為何。

    第二章 張讓生平、寫作歷程及創作觀

    本章參照訪談紀錄、報刊報導與作品本身,溯源張讓的生平及寫作經歷,並整理張讓前後對外所自述的創作觀,以作為解讀其作品的重要參照。

    第三章 張讓散文的主題內涵

    張讓散文的主題內涵一向多元廣泛,本章整理、歸納張讓出版的十本散文集中,一再反覆談到的幾類主題,將之分為以下六節來探討:親子沉思、生死之間、旅行書寫、社會批評、時空透視、知識對話,期能由此窺看出張讓散文的思想全貌。

    第四章 張讓散文的文體特徵

    張讓冷澈洗練、知性析辨的散文風格在文壇上獨樹一幟,本章從修辭、描寫和結構幾個層面,企圖透過形式分析找出其風格的成因,並歸結出其藝術表現的特色主要為: 1.洗練精準的修辭方式 2.清明、色彩飽滿的意象模式3.顯微鏡兼望遠鏡的描寫角度4.冷靜獨白、不遵時序的敘述特色5.片段、割裂的文體結構。

    第五章 張讓散文的繼承與開拓

    張愛玲的散文重視直觀美學,多以分寫、散寫的語錄,隨筆的語錄,隨處呈現人生的機趣和蒼涼,被譽為「流言體」,影響許多台灣女性作家的散文書寫,如李藍、三三諸人、鍾曉陽、蘇偉貞、袁瓊瓊、洪素麗、周芬伶、張讓、戴文采、蔡珠兒等人。而張讓也曾自承早期深受張愛玲影響,很花了一番力氣才走出自己的風格。故本章從張愛玲的散文系譜來剖析,第一節論述張愛玲對張讓的影響,主要為修辭鍊句方面,而非整體風格或散文結構上;第二節指出張讓的突破之處在於:1.跳脫人情世事細節的主題描繪,而轉向知性概念的書寫,在散文中展現對本質的無盡探求;2.時空主題的演繹較張愛玲更深入地探索了時空與人文的關係。第三節綜觀與張讓同輩的其他張派散文作家,發現張讓與她們一樣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受張愛玲影響,但張讓較早就有自覺從中跳脫(比如朱天文因為又受胡蘭成影響,直至今日當未脫離「胡調」、戴文采直至近作方才跳脫張愛玲); 並且張讓跳脫的幅度較大(袁瓊瓊、鍾曉陽、蘇偉貞、戴文采等仍停留在對愛情主題的反覆探討,風格上仍是感性直觀居多,而張讓已另外開拓出親子、時空等主題,且風格轉為陽剛知性了)。由張派散文的系譜整理,看到張讓在整個台灣當代散文創作界的位置在哪裡。

    第六章 結論

    總結以上五章,呈現與評述張讓十本散文集的總創作成績為何,並指出未來可發展的方向尚有哪些。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文獻探討……………………………………………………………....3 第三節 研究範圍……………………………………………………………....3 第四節 研究方法及架構說明..………………………………………………..5 第二章 張讓生平、寫作歷程及創作觀……………………………………………7 第一節 張讓生平………………………………………………………………..9 第二節 寫作歷程………………………………………………………………12 第三節 張讓的創作觀…………………………………………………………15 第三章 張讓散文的主題內涵……………………………………………………..23 第一節 親子沉思……………………………………………………………..23 第二節 生死之間……………………………………………………………..31 第三節 旅行書寫……………………………………………………………..36 第四節 社會批評……………………………………………………………..43 第五節 時空透視……………………………………………………………..46 第六節 知識對話……………………………………………………………..51 第四章 張讓散文的文體特徵……………………………………………………..59 第一節 洗練精準的修辭方式………………………………………………60 第二節 清明、色彩飽滿的意象模式………………………………………62 第三節 顯微鏡兼望遠鏡的描寫角度………………………………………64 第四節 冷靜獨白、不遵時序的敘述特色…………………………………67 第五節 片段、割裂的文體結構……………………………………………74 第五章 張讓散文的繼承與開拓…………………………………………………..83 第一節 張愛玲的流風遺緒…………………………………………………85 第二節 張讓的突破…………………………………………………………90 第三節 張派散文作家與張讓………………………………………………93 第六章 結論………………………………………………………………………111 第一節 研究成果…………………………………………………………..111 第二節 未來展望…………………………………………………………..115 參考書目……………………………………………………………………………117 附錄一………………………………………………………………………………123

    壹、書籍部分
    一、創作
    (一) 張讓作品
    1. 小說
    並不很久以前 台北 聯合文學出版社 1988年4月15日
    我的兩個太太 台北 九歌出版社 1991年1月10日
    不要送我玫瑰花 台北 九歌出版社 1994年2月5日
    迴旋 台北 聯經出版社 1999年2 月1日
    2. 散文
    當風吹過想像的平原 台北 爾雅出版社 1991年6月5日
    斷水的人 台北 爾雅出版社 1995年3月5日
    時光幾何 台北 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年1月15日
    剎那之眼 台北 大田出版社 2000年7月1日
    空間流 台北 大田出版社 2001年7月5日
    急凍的瞬間 台北 大田出版社 2002年5月1日
    飛馬的翅膀 台北 大田出版社 2003年5月1日
    和閱讀跳探戈 台北 大田出版社 2003年11月1日
    當世界越老越年輕 台北 大田出版社 2004年7月26日
    3. 未結集作品
    生活現象的美食家-- --閱讀作家汪曾祺 聯合報‧讀書人周報45版1997年7月21日
    兩個天空--小子十二歲 幼獅文藝 601期 2004年1月
    兩個天空--沒課!沒課! 幼獅文藝 601期 2004年1月
    如果童年和快樂有形狀 幼獅文藝 602期 2004年2月
    好一陣咖啡豆雨! 幼獅文藝 603期 2004年3月
    故事裡的故事裡的故事裡的 幼獅文藝 605期 2004年5月
    十五歲騎龍去 幼獅文藝 606期 2004年6月
    從混沌未鑿到……「魔戒再現」﹖ 幼獅文藝 607期 2004年7月
    愛的語言 幼獅文藝 608期 2004年8 月
    兩頓午餐+不停的零嘴=我還是餓! 幼獅文藝 608期 2004年8月
    恐怖數學來了! 幼獅文藝 609期 2004年9月
    你把被子縫在一起了! 幼獅文藝 610期 2004年10月
    怎樣不過母親節 幼獅文藝 611期 2004年11月
    學校監獄? 幼獅文藝 612期 2004年12月
    尋找清瘦的文學 聯合文學 242期 2004年12月
    山脈、沙丘、牧場、荒城、傳奇—科羅拉多札記 中國時報‧人間副刊 E7版2004年12月21日-22日。
    我們不能沒有歡愉 幼獅文藝 613期 2005年1月
    從「摩托車日記」談起 幼獅文藝 614期 2005年2月
    最小的我們 幼獅文藝 615期 2005年3月
    三角褲還是四角褲 幼獅文藝 616期 2005年4月
    太空在下雪嗎? 幼獅文藝 617期 2005年5月
    夢中小孩 幼獅文藝 618期 2005年6月
    當我長大了…… 幼獅文藝 619期2005年7月
    (二) 他人的作品集
    台灣現代文學教程:散文讀本 周芬伶、鍾怡雯主編 台北 二魚文化2002年8月
    戀人絮語 汪耀進 台北 桂冠出版社 1991年2月
    明室:攝影札記 羅蘭‧巴特著 許綺玲譯 台北:台灣攝影工作室 1997年12月
    流言 張愛玲 台北 皇冠 1982年11月再版
    張看 張愛玲 台北 皇冠 1997年三月典藏版十刷
    今世今世 胡蘭成 台北 遠景 1993年9月10日三版
    花憶前身 朱天文 台北 麥田出版 1996年12月1日初版三刷
    淡江記 朱天文 台北 三三書坊 1989年
    細說 鍾曉陽 台北 三三書坊 1989年10月16日
    紅塵心事 袁瓊瓊 台北 爾雅出版社 1981年
    十年散記 洪素麗 台北 時報文化 1981年8月20日
    含笑 洪素麗 台北 麥田出版 2003年
    戀物人語 周芬伶 台北 九歌 2000年
    汝色 周芬伶 台北 二魚文化 2002年
    母系銀河 周芬伶 台北 INK印刻出版有限公司 2005年4月
    女人啊! 女人 戴文采 台北 圓神出版社 1989年11月
    天才書 戴文采 台北 九歌出版社 1994年
    我最深愛的人 戴文采 台北 九歌出版社 2001年
    花叢腹語 蔡珠兒 台北 聯合文學出版社 1995年
    南方絳雪 蔡珠兒 台北 聯合文學出版社 2002年
    二、 理論與批評
    中國現代散文理論 現代散文研究小組 編 台北 蘭亭 1986年
    散文小說志 陳平原 上海 人民出版社 1998年
    接受反應文論 金元浦 濟南 山東教育出版社 2001年2月第二次印刷
    現代散文構成論 鄭明娳 台北 大安出版社 2000年4月三版三刷
    現代散文現象論 鄭明娳 台北 大安出版社 2001年10月一版二刷
    小說修辭學 W.C.布斯(Wayne C. Booth)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7年10月
    知識分子論 愛德華.W.薩義德(Edward W.Said) 單德興譯 陸建德校 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02年4月
    眾聲喧華:三○與八○年代的中國小說 王德威 台北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88年
    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 王德威 台北 麥田出版 1993年
    形式主義文論 方珊 濟南 山東教育出版社 1991年
    現代散文新風貌 楊昌年 台北 東大出版社 1998年3月修訂初版
    寫作的零度:結構主義文學理論文選 羅蘭‧巴特著 李幼蒸譯 台北 久大 1991年7月)
    知識的考掘 傅柯(Michel Foucault) 王德威譯 台北 麥田出版 1993年
    台灣當代散文縱論 徐學 福州 海峽文藝出版社 1994年
    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 胡幼慧主編 台北 巨流圖書公司 1996年
    艷異—張愛玲與中國文學 周芬伶 台北 元尊文化 1999年
    眾裡尋她—台灣女性小說縱論 范銘如 台北 麥田出版 2000年
    文學場域的變遷 張誦聖 台北 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1年
    現代散文廣角鏡 張春榮 台北 爾雅出版社 2001年
    未竟的探訪—瞭望文學新版圖 張瑞芬 台北 麥田出版 2002年
    跨越邊界—現代中文文學研究論叢 張堂錡 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2002年5月
    無盡的追尋—當代散文的詮釋與批評 鍾怡雯 台北 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4年9月
    中國當代散文發展史略 李曉虹 台北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5年3月
    貳、期刊論文
    有關臺灣文學研究的博碩士論文分類目錄(1960~2000)〉方美芬 文訊月刊 185期 2001年3月
    台灣當代文學研究之博碩士論文分類目錄(一九九九~二○○二) 徐杏宜 文訊月刊 205期 2002年11月
    被邊緣化的台灣當代女性散文研究 張瑞芬 文訊月刊 205期 2002年11月
    鞦韆外的天空—學院閨秀散文的特質與演變 張瑞芬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 第2期 2001年5月
    亦秀亦豪的健筆—我看張曉風的散文 余光中 當代台灣文學評論大系—散文批評卷 台北 正中 1993年
    時間與母親的象徵--談張讓<斷水的人> 張春榮 文訊月刊 86卷124期 1996年2月
    追憶往事如煙--周芬伶<戀物人語>、張讓<剎那之眼>、隱地<漲潮日>三書評介
    張瑞芬 明道文藝 298期 2001年1月
    書評--<急凍的瞬間>[張讓著] 黃宜君 幼獅文藝 583期 2002年7月
    「急凍的瞬間」--論張讓「顯微鏡」兼「望遠鏡」的時空書寫 陳聖宗 文訊月刊 206期 2002年12月
    傳統之軸與前衛之輪—半世紀的台灣散文面目 林燿德 聯合文學 第11卷第12期 1995年10月
    當代散文的讀者召喚與審美期待 李小虹 當代作家評論 第5期 1996年
    從莫言會唱歌的牆論散文的暴露與雄辯 鍾怡雯 國文天地 第17卷第12期 2002年5月
    家庭戰場—評張讓《並不很久以前》 施淑 兩岸文學論集 台北 新地文學1997年
    庸人頌—評張讓《不要送我玫瑰花》眾聲喧嘩以後:點評當代中文小說 台北麥田 2001年
    張愛玲的散文系譜 張瑞芬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 第八期 2004年5月
    解嚴後臺灣女作家散文中的性別書寫 石曉楓 「解嚴以來臺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 2000年1月8日、9日
    「旅行文學」--在追尋/驗證、 真實/虛構之間 胡錦媛 誠品好讀月報 2000年7月
    繞著地球跑(上)—當代台灣旅行文學 胡錦媛 幼獅文藝 第83卷第11期1996年11月
    繞著地球跑(下)—當代台灣旅行文學 胡錦媛 幼獅文藝 第83卷第12期1996年12月
    羅蘭‧巴特和他的戀人絮語 汪耀進 戀人絮語 台北 桂冠出版社 1991年2月
    寫作本身:論羅蘭‧巴特 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 李幼蒸譯 寫作的零度:結構主義文學理論文選 台北 久大出版社 1991年7月
    台灣新文學史第十七章—女性詩人與散文家的現代轉折 陳芳明 聯合文學19卷第4期 2003年2月
    花憶前身—黃碧雲vs.張愛玲的書寫焦慮初探 黃念欣 文學世紀 第二期2000年5月
    明月前身幽蘭谷—胡蘭成、朱天文與「三三」 張瑞芬 台灣文學學報 第4期 2003年8月
    江山代有才人出—管窺散文新銳、蠡測散文新趨 何寄澎 文訊月刊 第61卷第100期 1994年2月
    臺灣現代文學(4)--被忽視者的重返:小論知性散文的時代意義 向陽 國文天地 13卷第2期 1997年7 月
    殖民的都市再現:張愛玲文本的空間閱讀 張柏煒 空間 第90卷90期 1997年1-2月
    解讀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之空間與權力 黃淑祺「第六屆青年文學會議」論文 2002年11月8日、9日
    張愛玲小說中的現代手法—試析空間 蔣翔華 聯合文學 10卷7期 1994年5月
    神姬之舞—後四十回?(後)現代啟示錄? 黃錦樹 花憶前身 台北 麥田出版
    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12月1日初版三刷
    序論:從〈狂人日記〉到《荒人手記》—論朱天文,兼及胡蘭成與張愛玲 王德威 花憶前身 台北 麥田出版
    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12月1日初版三刷
    女作家的現代「鬼話」—從張愛玲到蘇偉貞 王德威 眾聲喧華:三○與八○年代的中國小說 台北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88年
    張愛玲成了祖師奶奶 王德威 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 台北 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3年
    由愛出走—八、九○年代女性小說 范銘如 眾裡尋她—台灣女性小說縱論 台北 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0年
    袁瓊瓊與八○年代台灣女性作家的「張愛玲熱」 張誦聖 文學場域的變遷 台北 聯合文學 2001年
    她的絕美與絕情—周芬伶《汝色》及其風格轉變 陳芳明 聯合文學 18卷11期 2002年9月
    參、報刊資料
    當風吹過想像的平原 方瑜 中國時報34版 1991年7月20日
    張讓—故意用男性化筆名的小說家 蔡珠兒報導 中國時報35版 1991年8月9日
    在知性高塔堆化石積木—訪作家張讓 王開平報導 聯合報‧讀書人周報46版 1998年3月16日
    女作家的新育嬰書寫 羅奇報導 聯合報‧讀書人周報 48版 1999年6月7日
    剎那之眼 李奭學 中國時報42版 2000年9 月14日
    在空間流眄—訪作家張讓 蕭攀元報導 聯合報‧讀書人周報29版 2001年7 月16日
    啣著新作—候鳥張讓歸來 丁文玲專訪 中國時報‧開卷周報E1版 2004年7月18日
    我讀故我在 盧郁佳 聯合報‧ 書評花園讀書人B5版 2004年2月8日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