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蘇文霖
論文名稱: 探討社會心理因素對華語學習者之影響
指導教授: 信世昌
Hsin, Shih-Ch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論文出版年: 2003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16
中文關鍵詞: 華語學習華語教學第二語言習得社會心理因素理論華語學習歷程加德納與蘭伯特理論語言態度學習環境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97下載:22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探討社會心理因素對於華語學習者之影響
    論文摘要
    關於第二語言學習及習得之相關研究眾多,以加德納(Gardner)及蘭伯特(Lambert)之社會心理因素理論,研究學習法語、西班牙語及英語等的相關研究許多,也發現的確社會心理因素在語言學習上造成一些影響,而這些研究所採取的是「量化研究」。本研究想透過「質化研究」中之訪談方式以瞭解十二位華語學習者的整個華語學習歷程希望達到見微知著之效。訪談對象的條件必須是正在語言中心就讀高級程度班級或正在台灣念研究所的華語學習者,設定此條件的目的是這些學習者的學習歷程較長,可以瞭解其學習情況之轉變;且受訪者在語言聽、說能力方面已有一定水準能減輕訪談時所遇到溝通上的阻礙。
    訪談西方學生五位其國籍分別為西班牙、義大利、瑞士、美國及俄羅斯;兩位來自韓國及一位來自日本共三位東方學生;而華裔學生中一位是美藉台灣學生及另外三位分別來自美國、印尼及比利時之華裔學生。透過談訪以瞭解:(1)社會心理因素對華語學習者的影響。(2)瞭解每位華語學習者之語言學習歷程(3)瞭解華語學習者對華語學習環境及教師的看法。
    本研究的重要性在於:(1)給予華語學習者在學習上的啟示。(2)提供華語教師進一步瞭解影響華語學習者之社會心理因素。(3)補充華語語言教學理論上之不足。(4)藉質化研究以瞭解華語學習在學習歷程之全貌。(5)提供華語教學機構在華語課程規劃上一些建議
    本研究之結論為:1.語言本身就是工具,無論學生初始動機為何,都希望未來能使用華語。2.刺激學生綜合型學習傾向有助於增強動機。3.培養學習者高層次的語言表達能力,必先培養綜合性學習動機。4.華語教師可多鼓勵學生以開放的態度瞭解目標語文化。5.華語教師需以宏觀角度看待兩岸華語差異問題。6.華語文教學設計應多元化,可朝跨國、跨校合作發展。7.除了分班能力測驗,華語教師也應目瞭解學生學習動機與目的8.國內各大學應正視外籍生語言及心理輔導措施相關問題。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問題…………………………………2 第二節 研究目的…………………………………………………5 第三節 研究的重要性…………………………………………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名詞界定…………………………………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15 第一節 加德納(Gardner)與蘭伯特(Lambert)之「社會心理因 素理論」……………………………………………… 15 第二節 第二語言習得之社會心理因素理論……………27 第三節 「文化適應理論」與「語言調節理論」………37 第四節 小結…………………………………………… 41 第三章 研究方法………………………………………45 第一節 研究方法的選擇…………………………………45 第二節 研究步驟與過程…………………………………52 第三節 研究者對研究問題的角度以及看法……………57 第四節 如何保持效度與信度……………………………60 第四章 訪問結果—外國人士…………………………66 第一節 A君(國籍:西班牙)…………………………67 第二節 B君(國籍:義大利)…………………………79 第三節 C君(國籍:瑞士)……………………………92 第四節 D君(國籍:美國)……………………………99 第五節 E君(國籍:韓國)……………………………110 第六節 F君(國籍:韓國)……………………………118 第七節 G君(國籍:日本)……………………………126 第八節 H君(國籍:俄羅斯)…………………………134 第五章 訪問結果—華裔學生…………………………146 第一節 I君(國籍:美國,出生於台灣)……………147 第二節 J君(國籍:美國,出生於香港)……………150 第三節 K君(國籍:印尼,出生於印尼)……………154 第四節 L君(國籍:比利時,出生於比利時)………160 第六章 社會心理因素對華語學習者的影響…………170 第七章 綜合討論………………………………………178 第一節 背景分析…………………………………………178 第二節 學習華語之動機與目的分析……………………182 第三節 學習華語的困難點………………………………186 第四節 非目標語環境下學習華語的情形………………190 第五節 在兩岸華語地區學習情形………………………193 第六節 對兩岸華語差異的看法…………………………198 第七節 影響華語學習者學習歷程之因素………………199 第八章 結論……………………………………………203 參考資料…………………………………………………210 附錄一:訪談問題綱要…………………………………215 附錄二:訪談逐字稿範例………………………………216 附錄三:第四章、第五章訪談資料……………………218

    參考資料
    中文:
    王得杏譯/William Francis MacKey著.1990.《語言教學分析—Language Teaching Analysis》。北京:北京語言 學院出版社.
    王魁京.1998.《第二語言學習理論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王韻齡.2000.《華語文教學理念在教學組織中的傳遞與實踐—一所私立華語中心的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仁和.2002.《社會心理學》.臺北市:揚智文化.
    何寶璋.2000.〈美國大學華裔子女漢語課程教學探討〉.第六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第三冊教學應用組.134-139.
    李惠敏.2000.《國族主義影響下的語言政策與華語教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阮中紅.2001.〈華文教師在師生心理互動方面的作用〉.第四屆東南亞華文教學研討會.228-236.
    金 蘭.1996.:〈學生情感與課堂教學〉於《對外漢語教學法研究》.1-17.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孟 虹.2000.〈成人學習漢語之特點及教師行為準則〉於第六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第三冊教學應用組.79-91.
    袁 新.2002.〈政治與經濟,還是文化與交融—對冷戰後留學生教育目的的反思〉.第三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2002南京.208-210、198.
    徐秋華.2000.(中譯本)《西班牙》﹒Himilce Novas and Rosemary E. Silva﹒《Passport Spain:your pocket guide to Spanish business,customs & etiquette》﹒臺北:經典傳訊文化﹒
    張春興 .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台灣東華書局.
    陳 原.2000.《社會語言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陳真慈.2000.(中譯本)《義大利》﹒Claudia Gioseffi﹒《Passport Italian:your pocket guide to Italian business, customs & etiquette》﹒臺北:經典傳訊文化﹒
    陳玉蘭.2001.〈淺談印尼中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第四屆東南亞華文教學研討會.5-12.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許淑良.2001.《在華語與非華語環境下華語教與學現象之探討—以美國與台灣兩所大學之華語文課程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宣範.1995.《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灣語言社會學研究》.臺北市:文鶴書局.
    黃政傑等.1996.《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與實例》.臺北市:漢文書店.
    黃 宏.2002.〈新形勢下的對外漢語短期教學〉.第三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2002南京.42-45.
    曾佳美.2000.〈學生學習策略、學習心理與漢語教學關係之研討〉.
    第六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第四冊教學應用組,311-322.
    靳洪剛.1997.《語言獲得理論研究(Studies of Language Acquisition)》.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葉德明.2000.〈外籍生漢字書寫策略探討〉.第六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第三冊教學應用組.311-320.
    葉德明.2002.《華語文教學規範與理論基礎—華語文為第二語言教學芻議》.臺北市:師大書苑.
    趙賢州、陸有儀 主編.1996.《對外漢語教學通論》.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劉國強.2000.〈對華語提高教學質量的探索〉.第六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第四冊教學應用組.127-142.
    劉 珣.2000.《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龍惠珠.1998.〈香港轉變中的語言態度〉.於《華文世界,88,》.62-67.
    臺北:華文世界進誌社.
    龍惠珠.1998.〈從語言態度到國語教學〉.於《華文世界,89》,55-57.
    臺北:華文世界進誌社.
    戴桂芙、劉德聯編.1996.《對外漢語教學法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其他
    林照真.2003.〈中文成為世界第二強勢語言〉於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一月十三日中國時報第六版綜合新聞.
    《語言教學及應用語言學辭典》(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 Applied Linguistics)1998.香港:艾迪生•維斯理•朗文出版社.
    英文:
    Corbin, S. S. & Chiachiere, F. J. 1995.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a Scale Measuring Attitudes towar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55, 258-267.
    Brown, James Dean .1995.The Elements of Language Curriculum. Boston:Heinle & Heinle
    Giles, Howard; Hewstone, Miles; Ball, Peter .1983.Language Attitudes in Multilingual Setting: Prologue with Priorities. Journal of Mult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 4, 81-100
    Gardner, R.C.& Lambert, W.E..1972.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Language Learning. Massachusetts:Newbury House Publishers, Inc.
    Larsen-Freeman, Diane & Long, H. Michael.1991. 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New York:Longman Inc.
    Luppescu Stuart & Day, R.R..1990. Examining Attitude i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Need to Validate Questionnaire Data.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6, 125-134.
    Muchnick, Arlene Goldberg & Wolfe, David E..1982.Attitudes and Motivations of American Students of Spanish. The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38,262-281.
    R.N. Lalonde & R.C. Gardner .1985.On the Predictive Validity of the Attitude/Motivation Test Battery. Journal of Mult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 6, 407-412
    Richeun, G.B..1987. Attitudes Do Matter. The British Journal of Language Teaching: Organ of the British Association for Language Teaching, 25, 101-103.
    Roger Derek, Bull Peter & Fletcher Rob .1981. The Construction and Validation of a Questionnaire for Measuring Attitudes Towards Learning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al Review, 33, pp223-230
    Saito-Abbott, Yoshito & Samimy, Keiko .1997. Factors of Attrition in Japanese Language Enrollments. Taxas Papers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3, 33-52
    Williams, Frederick .1974. The Identification of Linguistic Attitudes. Linguistics, 136, 21-32.

    QR CODE